文丨有飯研究
7月1日,老乾媽x騰訊的瓜以一紙警方通報暫時定論。
貴陽市公安局雙龍分局說這是一波冒名詐騙,三名「老千(qian)媽」偽造公章蒙了騰訊一千多萬廣告資源+遊戲禮包碼,主要目的,是倒賣禮包碼賺錢。
7月1日貴陽市公安局雙龍分局通報
事後騰訊方面也表示「一言難盡」,還貼熱度用一千瓶老乾媽獎品做了一波宣傳。
騰訊微博回復
因沒有實在證據,我們就不瞎猜案情疑點,看點好玩兒的:
1.冒充老乾媽騙「南山必勝客」,冒這麼大風險能賺多少錢?
2.這仨老千媽能在騰訊、老乾媽這兩家在各自領域內的龍頭企業之間自由行騙,資源、手段都高。
那麼發展20多年的遊戲禮包碼倒賣灰產,有怎麼能吸引、留住這種「人才」呢?
粗略地算,老千媽年入百萬不難
按照騰訊訴訟文件裡的敘述,這次合作發生在2019年,具體有兩波:
1.當年4月QQ飛車手遊S聯賽春季賽的冠名。
2019年4月合作
2.當年10月QQ飛車手遊時裝、車型合作。
老乾媽禮盒,包括時裝、永久A車、888點券等
據騰訊員工回憶和歷史資料顯示,這兩波合作產生的玩家禮包主要是兩種:線下老乾媽xQQ飛車福袋(小周邊加辣醬)、手遊裡的「老乾媽禮盒」。
另外據數名QQ飛車玩家回憶,CDK兌換類獎勵除老乾媽系列A車、點券、時裝外,也有部分非老乾媽系列的限時時裝、車等道具。折合人民幣價值(官方充值)平均在30元上下。
禮包碼某寶價格,說法不一,價格主要集中在15元、8元、3.9元三種說法。
數量上,據騰訊一代理手遊項目員工稱,騰訊對新遊和重點產品新活動的禮包投放極其大手筆。
以其所在產品算,2019年發出的禮包數量超過50萬,其中渠道類、內部流量池(騰訊新聞、手遊助手等平臺)居多。
放回《QQ飛車》項目,以其推廣費「1600萬元」等級看,客戶禮包可能在小几十萬水平。粗略地折中以30萬個,8元/個算的話,這批禮包碼能賣240萬元,按高價,則有500萬。
其實以這仨人能力來看,賺的不算多,之所以要玩兒點邪的,還得說這行好幹。
禮包碼是個好東西
因為政策關注和廠商手段升級,過去20多年遊戲業的灰產其實已經倒了挺多,比如苟延殘喘的私服、代充,也比如逐漸正規化的代練、陪玩。
算下來老當益壯的,只有外掛和禮包/道具倒賣。
從之前有飯深挖過的外掛產業看,這個灰產能延續至今,且仍有生命力,核心點其實就三個:
1.成本低,利潤率高
2.需求穩定,且大
3.行業內產業鏈體系、層級分配嚴謹。(各環節有秩序、有信息差地穩定生產、銷售外掛,被查也不影響最上級的核心力量)
禮包碼倒賣相似。
目前來說,禮包碼倒賣屬於遊戲道具倒賣裡的一個分支,成本最低、需求最大。
主要,可以看貨源、分銷兩塊。
首先,之所以能有這麼大需求、形成灰產,前提就是因為禮包碼,是個好東西。
據某一線大廠運營員工介紹,一直以來,主流的遊戲禮包碼就是遊戲道具、遊戲幣兩種,分固定獎勵和隨機,主要用以激勵推廣和部分資源置換。
於遊戲公司,禮包碼是最省錢、效果最好的拉新手段之一,主要在三點:
1.效果好。
因為是免費禮品激勵,玩家領了大機率就會下載遊戲使用,並且和朋友攀比產生傳播。
2.省錢。
這種禮品,開發商可以直接「無中生有」。
3.好結算。
和激活碼一樣,給到渠道、媒體的禮包碼也能統計激活數據,下回找誰合作、給多少錢就好算了。
這塊兒,早一點的端遊新品,如《英雄聯盟》初期都和媒體直接合作做皮膚、道具激勵的拉新,效果不必多說。
也因為好,遊戲公司一直就愛用禮包碼,也會找合作方通過贈送、資源置換等方式一起發,擴大傳播效果。
一般來說,可以獲得免費禮包碼的角色,除了發放者遊戲公司官方,還會有渠道、媒體、同品牌或同公司下產品,用戶屬性越相近、用戶體量越大,給的越多。
比如以某MMO新品說,渠道給5萬,同廠牌兄弟產品給3萬,媒體網站也會給1萬,總的加起來,平均每次就有幾十萬禮包碼發出。
禮包碼倒賣的第一步,就出現在貨源發出的環節,灰色的分銷也從這開始。
各級分銷,均是灰色
一般來說,禮包碼這種免費資源能轉到灰產裡,成為灰產貨源,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針對某些有門檻的禮包碼活動。
比如騰訊發某遊戲,騰訊新聞APP幫做傳播,註冊或邀請註冊新聞APP得一個碼。這使部分專業遊戲道具倒賣工作室會使用虛擬IP註冊之類技術手段在短時間內刷光該平臺禮包碼。
多常見於禮包價值不高,但數量龐大的情況。
第二種,是遊戲商、合作方有人對外出售禮包碼資源。有10萬,賣出8萬,用2萬,更適合價值更高的禮包碼。
這部分,就是公司內部的貪腐問題,因為整體市場紅利減少,競爭加劇,各環節賺錢機會少了,所以這種貪腐在遊戲圈並不是很罕見。
比如某暢、某數字、某龍都有過運營人員私售數據、合作關係的案例。
這些被私售的禮包碼進入倒賣產業鏈之後,還會再做分銷,鏈條大致如此:
遊戲商/合作方——卡盟之類的專業道具交易平臺或有做激勵活動的小品牌——個人或小團隊代理/淘寶店——玩家——其他玩家
第一環要有關係,走量,價格低。
第二環,有激勵活動需求的小品牌會將禮包碼用作自己品牌的營銷活動獎勵,自行消化。
卡盟類專業平組織,則會把碼信息稍作調整,比如誇大獎勵價值,放在網站上招收分銷代理,賺差價。
第三環,經網店手,開始賣給玩家,賺更多差價,虛假營銷開始讓禮包碼大幅升值,也出現成型的銷售模式。
淘寶網遊戲禮包碼搜索結果超過5000個
在遊戲或版本上線初期,多數代理會先收一波智商稅,誇大禮包價值、刷評價,高價賣出第一波。
比如把原本的隨機獲得,寫作必得,或直接只標註隨機中價值最高的獎勵。之後,隨遊戲熱度和禮包碼熱度,網店可運用自動調價(賣的越好價格上漲或不變,越少,價格自動調低)、自動發貨插件實現交易,全程人工成本極低。
我的智商稅
比如此前投放大量禮包碼獎勵的《龍珠:最強之戰》,上線初期禮包碼高至18.8元,一周後降至8.8,如今多在0.5-3元。
同店內禮包碼銷量
據同類銷量靠前網店顯示,一款新遊/新版本的禮包的銷售周期可以超一個月,月銷量高至8萬,低至3000,同店內30餘款遊戲禮包碼平均月銷量在1萬以上,即便按0.5元最低價算,月入也有15萬。
當然,除了禮包碼,這些店大多也做代練、遊戲帳號交易一類的業務,規模大的,還會團隊合作和再次級代理。
網店「商業合作」專區
據主營遊戲託管,偶爾賣禮包碼的淘寶店主方悅稱,目前國內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限制遊戲禮包碼交易,當貨源環節密不透風時,既不能追究其侵吞企業財產,也不能證明整個鏈條源頭的違法嫌疑。
所以和外掛產業比,遊戲道具、禮包的倒賣更安全。
其需求出現的周期,也不是外掛x熱門遊戲產品式的以年為單位,而是禮包碼x遊戲新版本/營銷活動,可以以月為單位,利潤不如,但銷量大、風險小。
據方悅過去一年多的體驗,在代練、帳號交易、禮包碼幾個「還沒被承認」的方面,穩定的淘寶店家總數在20個以上,其中老店、大店月銷售額可近百萬,普通臨時熱度店也能靠某款熱門遊戲單月賺個大幾萬。
相比被定性的外掛等等,他認為這樣非但沒什麼不對,還是年輕人賺外快,甚至創業的好選擇。
事實相差不多,從目前有證據的事來看,禮包碼倒賣確實算不上違法。
除了降低了產品本身的拉新效率,也就是部分虛假宣傳坑了貪便宜的玩家、催生出這回老千媽詐騙之類。
即便發展了20多年,遊戲業還是有十分穩定的灰產領域存在,而大多數源頭,在遊戲公司內部利益誘惑和玩家不變的「以小博大」僥倖心理。
都很難改,但也不是真改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