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查日曆,鋪天蓋地的商家廣告、五花八門的App推送信息告訴你,轟轟烈烈的「朋友圈炫紅包日」――七夕來了!
首先,小編送給大家一首《七夕之歌》,預備唱!
話說七夕來了,套路怎麼可以少,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那麼問題就來了……
過個七夕竟然要花_____元……
男生最愛買的七夕禮物竟然是?
單身人竟然要做這件事?
是不是很好奇?
別著急,小編帶你一一揭開謎底――
已婚人士平均花費618元 口紅成男生愛買的禮物之一
「認真過節」已成為越來越多情侶的選擇,阿里數據發現這些群體中的86%會提前消費,關於七夕的搜索內容從8月13日開始抬升。而有趣的是,男士們可能不知道給女朋友「買啥好」,因此淘寶搜索「送女友」的頻次大大超過「送男友」,達28萬次。
在七夕禮物的選擇上,阿里數據顯示,巧克力與鮮花的搭配,表現依舊搶眼。作為初階禮物,口紅也成為男士表達愛意的常選方式。
買禮物、過節日當然免不了要花錢,度過一個七夕節要花費多少錢呢?阿里數據顯示,截至26日,這個七夕,已婚人士平均花費618元,戀愛青年平均花費314元。單身人士當然最省錢,他們平均只花費259元,有的甚至零支出。
是不是總覺得自己的七夕過得不夠有創意?
想知道其他地方的朋友們是怎麼過七夕的?
快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來圍觀:
七夕帶動「浪漫經濟」 商家顧客形成「七夕經濟圈」
坐標陝西:男女對「七夕」期待值不同 女士期望值高於男士
記者通過採訪發現,男士和女士對於七夕的期待存在差異。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了7位女士,她們均表示,還是想過一個浪漫的節日,希望另一半能給自己一些驚喜,對七夕的期待比較高。
「七夕情人節,我還是希望男朋友能夠給我一些驚喜。」張女士表示,今年七夕是他倆戀愛三周年紀念日,每年七夕他們都會給對方準備一份禮物來表達彼此的愛意。今年32歲的李女士笑著告訴記者,「節日嘛,當然希望有禮物了,不管禮物是什麼,只要他有這份心意就好。」
隨後,記者又採訪了6位男士,他們均表示,節日對於他們而言並沒有那麼多的期待,主要是要讓自己的另一半開心就好。「我和我女朋友在一起有5年了,每年我們都會一起過,今年當然也不例外,禮物我已經準備好了。」今年28歲的小雷告訴記者。
坐標雲南:鮮花市場再次迎來銷量井噴
對於雲南昆明很多花店店主或批發商而言,這幾天都處於「不是在花市、就是在去花市的路上」的狀態。
「今年雲南雨水多,不少種植基地被淹,對玫瑰花的產量有一定影響,所以今年七夕,價格比往年高了20%~30%。」花雨軒工作室鮮花經紀人歐陽鑫回憶說,平常A、B級玫瑰的價格每枝在0.8~1元之間,但現在賣到3.5~4元一枝,客戶喜歡的紅拂、蝴蝶粉這類玫瑰品種更是飆到了6~7元一枝。而歐陽鑫還要負責把鮮花完好地運輸到省外,平時3元多一公斤的運費也隨著花價水漲船高變成了10元一公斤,一公斤也就大約承重20枝(1扎)玫瑰。即使如此,8月23日一天,歐陽鑫就銷售了5000~6000扎。
超大99朵紅玫瑰大花束售價860元。「很多人以為是進口玫瑰,其實是本地產的。今年才上市就供不應求,直接搶到缺貨,很多花商都拍不到,每天只有幾批進行拍賣,價格也從節前一紮20元左右直接翻了4倍,現在趨近80~90元一紮。」
「8月24日、25日連續兩天,每日交易量都不低於700萬枝,平時就是300萬枝左右,從七夕前一個星期左右至今,交易中心已經交易了接近5000萬枝鮮花,其中玫瑰佔比高達93%。」 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的統計數據中,今年「214」期間日交易量最高在600萬枝左右,相比當下七夕700萬枝的成績,七夕的鮮花市場顯然已經有了一些異軍突起的勢頭。「七夕有『逆襲』的勢頭大約是3年前開始的,目前七夕的整體鮮花交易量已經高於『214』情人節8%。」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負責人表示。
坐標北京、上海:京滬「愛情專列」七夕尋愛重慶四面山
8月26日早晨,京滬兩地分別開行以體驗七夕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愛情專列」,除了有近300對夫妻和情侶,還有優秀單身男女青年,前往重慶市江津區四面山展開「尋愛之旅」。列車上,小夥子們手捧玫瑰向心愛的姑娘求婚,讓旅客們在此時此刻見證他們美好的愛情,分享他們的幸福。
當日,為期4天的「第十屆東方愛情節」在四面山景區拉開帷幕。本屆東方愛情節旨在樹立中國自己的愛情節文化品牌,同時借力當地豐富的旅遊資源,打造根植於中國文化的「東方愛情節」。四面山被譽為「中華情山」,以自然風光取勝。四面山以奇山、異水、紅石、厚文為載體打造四面山文化,尤其是最具文化內涵的「愛情文化」,「愛情天梯」的傳奇故事就是典型代表。
「愛情天梯」的故事源於上個世紀50年代,江津中山古鎮高灘村村民劉國江愛上了大他10歲的「俏寡婦」徐朝清。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們攜手私奔至海拔1500米的深山老林,自力更生,靠勤勞的雙手養大了7個孩子。為了讓徐朝清出行安全,劉國江一輩子都在忙著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梯,最後鑿出了6208級石梯。後來,這個故事被評為「中國十大經典愛情故事」。
來自上海的關叔叔和陶阿姨結婚已有37年,他們在女兒安排下,與另一對夫妻朋友共同踏上了上海開往重慶的「愛情專列」D2216次。他們被問及是否去登「愛情天梯」時,關叔叔笑著說:「我把她背上去!」他說,這樣的愛情主題旅遊,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旅遊新體驗,對傳播中國七夕文化意義重大,值得點讚。
在「愛情專列」上,主辦方設置了「愛情車廂」。主題窗花布置、玫瑰鮮花贈送、小丑馬戲表演等都登上了列車,讓旅途全程都充滿著浪漫與驚喜。
坐標深圳:這些約會「聖地」在等你
阿里巴巴大數據顯示,深圳市民非常熱衷於過七夕,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上海,北京、杭州、廣州、蘇州、成都、重慶以及武漢緊隨其後。
從「單身人士地圖指南」中可以看到,深圳主城區大多被已婚、戀愛人士佔據,比如蓮花山公園、筆架山公園、華強北、華僑城、深圳體育中心、南山公園等等;而單身人士的「重災區」則較為零星地分布在主城區內,比如西成工業區、深圳大學、天安雲谷、比亞迪工業汽車有限公司、鳳凰山森林公園等等。
今年七夕緊挨著雙休,請上一天假秒變「小長假」,因此也催生了七夕出遊之熱。飛豬數據顯示,包括深圳在內的南方城市戀人計劃出遊最踴躍;而熱門目的地則分別為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廣州長隆水上樂園、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等。
坐標江蘇:「租人」過七夕, 莫越法律邊界
七夕前夕,市民萱萱(化名)在淘寶網上掛名要出租自己。記者在相關網頁上看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萱萱本人的大幅照片,上面還打出「七夕出租」字樣。照片下面的標價,則是駭人聽聞的6位數,並加以標註:「經系統評測,你的七夕出租金額打敗你身邊97%的好友,時間不多,欲租從速!」
萱萱說,標價是她自己定的,因為她漂亮、身材好,身價定高點,會增加點擊率。「這個價格當然是虛的啦,可以協商。」至於她的出租內容,包括共進晚餐、陪看電影、合影發朋友圈等。「掛上自己靚照進行租賃服務,在展現自己的同時,還有機會獲得收益,很好啊!」萱萱說。不過她強調,出租成功的話,可以根據網友要求安排時間,違法、暴力、色情業務則排除在外。
像萱萱一樣,「出租」自己的人不在少數。記者8月27日在淘寶輸入「租人」,發現有不少商品信息,有的陪聊天、陪打電話、聽你訴苦,有的可以「私人訂製」。項目不同,標價也不同。有人還打出「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我做不到!都快來租我吧」的廣告語。而看中這些「商品」並付款的人,也不在少數。
先不說「租友」好不好,專家認為,現在不少青年男女過多依賴手機等電子產品,沉溺於虛擬的社交圈子。如果能利用新技術平臺跳出虛擬圈子,進入現實社交圈子充分進行「面對面」交流,無疑將會為年輕人打開新的交友空間。
都說七夕是情人的節日,那單身難道只能被撒狗糧嗎?
小編第一個不答應。
退一萬步說,作為一隻單身狗,即使你想忘掉本月28日是七夕這件事情,朋友圈也不會放過你。
單身還可以在七夕搞事情?單身人士掀起獨樂經濟
你是單身麼?你因為什麼而單身?你是渴望脫單還是享受單身?
單身社會正在來臨。據統計,目前北京、上海的單身男女已衝破100萬人……
每當此時,大家除了把目光關注到一對對秀著恩愛的戀人身上外,還會聚焦於「單身狗」身上。「虐狗」,便成了時下情人節繞不過的話題,這既是單身者對於自我感情狀況的自嘲,同時也是對當今大批單身者生活方式的直視與探討。
七夕到來,不少商家早已提前預熱,被瞄準的顧客群已不限於情侶,不少單身人士也加入了「買買買」的隊伍。
今年24歲的北京市民小袁逢節必過,小袁說,如果過節收不到男朋友的禮物,她會傷心死,就算沒有男朋友送,她也會犒勞一下自己。「這些節日就是給大家找個藉口去消費,享受下買買買的樂趣。」小袁認為,沒必要把節日本身看那麼重,就是多一個休閒放鬆的機會,平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偶爾過個節也不錯。
單身潮在讓更多父母憂心忡忡的同時,卻誤打誤撞地激蕩出了單身經濟的繁榮。以前吃火鍋、看電影、旅行等許多消費活動,必須要結伴才能進行。如果獨自行動,會給大多數人以孤僻、怪異的印象。而如今獨自行動不再被視為一種孤僻的行為,而逐漸被社會主流所接納。獨樂主義造就了一批產業,一人食、一人租、一人旅行、迷你小家電和小戶型公寓等。一種單人的自我享樂模式及其帶來的全新生活方式正式開啟。
某機構進行過《中國單身報告》調查,他們從北、上、廣等16個具有代表性城市中抽取了1024個有效樣本,分析發現,其中不經考慮就購買奢侈品的單身消費者佔28.6%;16%的人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 等娛樂場所;31.6%的人每月最大開銷為自我娛樂消費或聚會等社交消費,為未來儲蓄保險的只有5.4%。
在某家火鍋店內,店家會為獨自用餐的消費者提供毛絨玩具作陪,認為這樣做可以減少他們的孤獨感。
據攜程網發布的《2016獨自旅行報告》顯示,我國獨自旅行人數佔總體旅遊人數的比例,從2014年的8.3%上升到2016年的15%,其中女性佔6成,而年齡多分布在19歲-30歲之間。獨自旅行的理由,多為「一個人旅行更自在」和「希望通過旅行認識新朋友」。
「單身迷你家電,一年售出4千萬臺。」「單人份食品,銷量增速200%。」「單人帳篷,一年售出84萬頂。」這種消費生活現在還有了個好聽的名字――獨樂主義。
七夕七夕,
錯過多可惜!
無論你是「眾樂樂」還是「獨樂樂」,
小編都願你用喜歡的方式,
輕鬆愉悅地度過這一天,
七夕快樂!
編輯 /萬政、渠麗華
來源 /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李盛丹歌、李丹丹、周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