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因美捲入假奶粉事件 仍有兩流入地未公布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繼進口奶粉品牌雅培捲入1.7萬罐假奶粉事件後,4月6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再曝假奶粉案涉及國內品牌「貝因美」。針對4月4日官網披露涉案假奶粉「符合國家標準」這一疑問,國家食藥監總局回應稱是為了提醒消費者「不要過於恐慌」,但仍未透露其他涉事品牌及具

  體流通渠道細節。

  仍有兩流入地未公布

  根據公告信息,針對上海市公安機關偵破的假冒「雅培」、「貝因美」商標嬰幼兒乳粉案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表示,該案是違法犯罪分子通過收購廉價乳粉、包裝變形的乳粉加工罐裝冒牌乳粉的案件。

  總局新聞發言人強調,4月4日通報涉案產品經辦案機關檢驗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但屬於冒牌食品,主要是提醒消費者如果購買食用了該冒牌產品,不要過於恐慌。但生產銷售冒牌嬰幼兒乳粉,屬商業欺詐、侵犯智慧財產權的違法犯罪行為,一經發現,不論其質量是否合格,是否對公眾健康構成威脅,必須對涉案乳粉立即扣繳,一律銷毀。

  目前,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已督促該冒牌產品流向地河南、安徽、江蘇、湖北省進一步追查涉案產品,加上之前披露的山東省,目前假奶粉流入的7個省份中已有5地揭曉,但仍有2省份未知。

  此外,假奶粉主要通過哪些渠道流向了怎樣的消費群體,除雅培和貝因美外是否涉及其他品牌,截至記者發稿,仍未收到食藥監總局的回覆。

  「假冒行為發生在一年前」

  4月6日,針對品牌涉案一事,貝因美於官網發布聲明稱,經上海市公安機關查實,有不法之徒假冒貝因美1000克金裝愛+產品(生產工廠為杭州貝因美母嬰營養品有限公司),「該非法行為發生在2015年4月之前」。

  貝因美稱,公司在得到消息後立即在所有渠道及終端進行排查,未發現相關疑似產品;客服系統也未收到明顯異常信息,公司後續將積極配合政府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進一步加強檢查,同時建議消費者「從正規渠道購買貝因美產品」。

  貝因美一位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也是公告發布當日知道的消息,「據了解都是仿冒品,都被扣了」,但對其他情況稱不了解。

  另據貝因美官方客服答覆,目前並未接到公司有關假奶粉新聞的通知,建議消費者從正規渠道購買,如大型商超、孕嬰店、專賣店等,網絡渠道則建議通過天貓、京東上的官方旗艦店購買。

  該客服同時稱,對於其他渠道上出現的產品,貝因美不能保證是正品,除貝因美公司或其線上旗艦店授權外,通過代理商、分公司授權的可能性也存在,「如果宣稱是網絡授權,可以把店鋪名稱告知官方旗艦店諮詢。」

  公司

  貝因美連續兩年營收負增長

  根據官網信息,貝因美公司成立於1999年,主要產品為嬰幼兒配方奶粉、營養米粉等。

  2011年4月12日,貝因美股票在深交所掛牌交易。尼爾森調研數據顯示,貝因美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佔有率曾在2010年達到10.8%,位居國內同行第一位。不過近兩年財報數據顯示,貝因美營收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滑。

  2015年,貝因美公司營業收入為45.34億元,同比下降10.2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雖同比增長50.45%至1.04億元,但公司獲得政府補貼就達1.24億元,實際虧損。2014年,貝因美營收及淨利潤均大幅下滑,降幅分別達到17.46%和90.45%。

  根據近兩年的財報信息,貝因美主要通過調低部分品牌出廠價、買贈等促銷手段去庫存。

  貝因美並未對營收下滑做出直接解釋,不過根據其2015年年報披露的消息,貝因美在2015年上半年啟動經銷商轉型,把經銷商變為代理商,改革後的一級代理商直接從總部拿貨,減少分公司環節,以應對市場競爭。目前貝因美主要採用代理商模式、大型商超、網絡渠道進行銷售。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認為,經銷商變代理商是主要趨勢,代理商可以直接從企業拿貨,權利更大,也會嚴把產品流向和銷售管理,企業則可以根據代理商預算進行定量生產。不過對於貝因美來說,兩種模式哪種更利於渠道管控,宋亮認為暫時難下結論。

  對於貝因美捲入假冒奶粉案,宋亮表示,相比洋品牌雅培,貝因美由於市面上壓貨太多,終端銷售價格並不高,利潤不是很大。「從犯罪分子造假成本來看,犯罪分子用低端國產乳粉仿冒,估計出廠價約為每罐30元-40元,門店批發價約為100多元/罐,每個環節利潤預計翻一倍。」

  消費者如何鑑別真假奶粉?

  1 利用追溯碼

  新京報記者走訪商超、母嬰店發現,目前許多奶粉品牌均在產品外包裝上印有追溯碼,一般為二維碼或者生產碼形式。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描或按官網提示輸入追溯碼,就可鑑別產品真偽,但正是這一簡單的防偽工具卻常常被家長忽略。

  進口奶粉品牌中,包括雀巢、雅培、達能旗下愛他美、諾優能等在內的品牌均在官網設置了類似「產品跟蹤」、「正品購買」、「全程追溯」這樣的二級頁面或三級頁面。國產奶粉中,如伊利、蒙牛、三元、輝山、完達山、飛鶴、貝因美等品牌也均在官網設置了「產品可追溯」等服務。

  新京報記者用手機掃描「雅培」奶粉包裝上的二維碼後,可以看到產品名稱、批號、奶源地、進口質檢證書編號等7項內容。

  如果商品未提供二維碼,則可以登錄相應品牌官網,按照頁面提示輸入追溯碼。雅培方面最新回應新京報稱,除官網查詢系統外,還可以通過官方微信追溯查詢奶粉信息。

  2 查找官方渠道

  許多奶粉品牌均會在官網上推出官方購買渠道連結或正規渠道信息查詢。如在貝因美官網首頁右下側,設置有「網絡零售商查詢」和「天貓購買」連結。

  愛他美則在官網設置了「官方購買」,點擊進去可看到全部愛他美官方授權的電子商城連結,包括天貓、京東、蘇寧易購、中糧我買等。針對淘寶網分銷店,愛他美也設置了查詢區,只要在「立即查詢」框內輸入淘寶店鋪完整名稱就可快速查詢授權真偽。

  3 認準官方授權書

  對於如何鑑別真假奶粉,貝因美官方客服稱,如果從官方指定的渠道以外購買貝因美產品,可以向商家主動索要授權書,如果沒有授權書則可認定為非正規渠道產品。此外,也可以向貝因美天貓、京東官方旗艦店客服諮詢其他網絡經銷商的真假。

  不過業內專家提醒,許多進口奶粉品牌中國分公司只能對通過其進口或生產的產品授權進行鑑別,對於通過其他渠道進入中國並宣稱取得海外官方授權的產品,中國公司往往無法管控。而取得海外授權這一說法,既有可能直接來自生產廠家,也有可能來自經銷商,其真偽不好辨別。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郭鐵

相關焦點

  • 雅培稱假奶粉已全部收繳 仍有部分流入地未公布
    然而疑問接踵而至,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同日發布的公告,此次涉案假冒奶粉經檢測並無食品安全問題,但涉案奶粉以何種途徑流入市場以及具體流向的7個省份也並未全部披露。  受訪專家表示,隨著可瑞康、雅培等一系列奶粉品牌捲入「假冒」風波,目前單憑「沒有食品安全風險」並不能解答消費者疑問。假奶粉頻出與我國奶粉市場銷售渠道混亂有關,而高庫存也使得奶粉品牌方降低了經銷商門檻,致使假奶粉有可乘之機。
  • 家樂福大潤發賣問題奶粉被罰 涉貝因美雀巢
    但未公布案件具體情況,引發網友關注。14日中午,南充市食安辦在南充食藥監局官網上發布公告,對2012-2014年的9件投訴舉報案件進行公示。華西城市讀本記者梳理發現,雀巢、貝因美、牛欄、澳利樂等4家品牌奶粉在公布之列,佔比44%。
  • 消費-貝因美奶粉怎麼樣貝因美奶粉的奶源是優質的嗎
    在這個真真假假的社會,很多人都擔心上當受騙,尤其是涉及寶寶成長健康的方面,大人們更為慎重,所以當問題奶粉屢被曝光後,大家都很是擔憂,也使得大家在購買前都要諮詢一下貝因美奶粉怎麼樣這樣的問題,所以想了解貝因美奶粉怎麼樣的朋友,不妨一起來探討探討。
  • 雀巢貝因美等三品牌奶粉被舉報
    在四川南充銷售的部分「貝因美」、「雀巢」、「澳利樂」等品牌奶粉,被舉報不符合標準,四川相關食藥監部門經查實,獎勵了舉報人。其中,一批次在當地家樂福店銷售的問題「雀巢」奶粉被舉報,家樂福因此而被罰135萬元,舉報人獲得獎勵10萬元。
  • 投資三鹿奶粉失敗之後,恆天然繼續減持貝因美,虧損20億!
    眾所周知,當年投資三鹿奶粉失敗之後,恆天然又向達能旗下多美滋供應原料,結果恆天然一手製造的「烏龍事件」,致使多美滋「一蹶不振」,而多美滋曾是中國奶粉市場上銷量最大的品牌,至今達能還在與恆天然「對薄公堂」之中。儘管如此,恆天然又決定大手筆入股有著「奶粉第一股」美譽的貝因美,結果卻鬧的十分不愉快,只能選擇分道揚鑣。
  • 連虧四年遭問詢,奶粉第一股貝因美何時重回前三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7月2日,貝因美收到深交所問詢函,要求其結合近年所處行業發展情況與公司實際經營,補充說明近年來扣非後淨利潤連續為負的主要原因、是否背離行業趨勢。針對相關問題,時代財經7月3日向貝因美了解具體情況,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 貝因美保殼換血 奶粉戰轉向3~6線市場
    7月10日,完成「換血」的貝因美高管團隊第一次在公眾面前正式露面,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作為扭虧保殼之戰的關鍵時刻,新的貝因美團隊出手「第一刀」就瞄準渠道。在業內看來,貝因美此舉既有「刮骨療毒」的意圖,同時也順應大勢。隨著奶粉市場競爭進入下半場,新政對於中小品牌的擠出效果逐步顯現,大品牌均加快了對三四線市場爭奪,一場渠道大戰近在眼前。
  • 貝因美奶粉怎麼樣 貝因美奶粉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
    奶粉新政之後,國內乳粉市場就得到了一次較大的洗牌,直接扼殺一大批中小型企業。配方註冊制的嚴格程度,是我們很難想像的。所以,這也讓我們家長朋友更加的放心。不過,依舊有家長會對市場存有疑慮。這不,就有人私信問小樹苗:貝因美奶粉怎麼樣?貝因美奶粉是不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
  • 貝因美「懸崖已是百丈冰」,從第一到巨虧有幾步?
    2008年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貝因美因成為少數未被捲入的乳企,迅速崛起。然而做大之後,自身管理卻陷入混亂,一夜跌落神壇。2018年,創始人謝宏不得不重新出山。貝因美在內有國產品牌超越,外有外資品牌降維打擊的夾層中,如今再遭二股東不惜血本的拋售,能否向死而生,2020年成為關鍵的一年。
  • 雅培回應3300罐假奶粉下落不明 拒透露詳細信息
    (原標題:雅培回應3300罐假奶粉下落不明 拒透露排查信息)
  • 承銷協議首現代工產品 貝因美遭恆天然減記處理
    據集團執行長施牧德在投資者業績會議上透露,恆天然已經對在貝因美的投資進行價值減記處理。  近日,正值渠道轉型的貝因美(002570.SZ)遭到洋股東「減記」處理,再次觸發外界對其經營狀況的擔憂。  9月25日,全球最大乳製品加工企業,同時也是貝因美二股東的恆天然公布2017財年業績。
  • 貝因美雀巢澳利樂奶粉被舉報不符合標準
    【慧聰食品工業網】在四川南充銷售的部分「貝因美」、「雀巢」、「澳利樂」等品牌奶粉,被舉報不符合標準,四川相關食藥監部門經查實,獎勵了舉報人。其中,一批次在當地家樂福店銷售的問題「雀巢」奶粉被舉報,家樂福因此而被罰135萬元,舉報人獲得獎勵10萬元。
  • 「假奶粉」事件二現郴州:嬰幼兒奶粉選購不可掉以輕心
    近日,震動家長圈的湖南郴州大頭娃娃「假奶粉」事件持續發酵。據報導,湖南永興縣市場監管局已就相關事件做出決定,要求立即成立調查組,並立案調查,同時安排報導中的5名孩子進行全面體檢。圖片來源於網絡這已經是郴州市一年內第二次發生「大頭娃娃」的假奶粉事件。
  • 國產奶粉品牌復甦,貝因美改革大放光彩
    ·國產奶粉復甦的機會·貝因美大刀闊斧改革·貝因美改革初效/ 01 /國產奶粉復甦的機會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國產奶粉陷入信任危機,2008-2015年國產奶粉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市場幾近被進口產品壟斷,資本市場幾乎放棄了對國產品牌的關注。
  • 2017十大安全奶粉排行榜惠氏和貝因美奶粉哪個好
    隨著中國新生嬰兒比例越來越高,奶粉市場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長,當然這都不能使得寶媽們忽視對嬰兒奶粉安全問題的關注,2017十大安全奶粉排行榜,惠氏和貝因美奶粉哪個好?安全奶粉排行榜關於奶粉安全問題,人們總會時刻想起前些年的三鹿奶粉事件,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如今再次提起,許多人心裡還是難免會為之一顫,如今對奶粉的安全問題也是格外的重視。正好近日,關於2017十大安全奶粉排行榜正式出爐啦,我們來看看這排行榜中哪些品牌比較好比較安全呢?
  • 國務院食安辦通報:2.26萬罐假"雅培""貝因美"流向豫皖蘇鄂
    2015年12月9日至2016年1月7日先後抓獲以陳某、潘某為首的團夥作案人共9人,現場繳獲冒牌「雅培」嬰幼兒配方乳粉1000餘罐,罐體2萬餘個,冒牌「雅培」商標6.5萬餘件及有關制假工具。截至目前,9名犯罪嫌疑人中有6名已被移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還有一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楊某仍在網上追逃。經公安機關查明,犯罪嫌疑人陳某等人至案發共計製售冒牌「雅培」「貝因美」嬰幼兒配方乳粉2.26萬罐。
  • 恆天然借道貝因美 安滿奶粉再戰中國市場
    「作為全球最大的乳業消費市場,中國對於恆天然的意義非常重要,在入股了貝因美之後,恆天然可能將尋找到旗下自營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辦法,因為貝因美有成熟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銷售渠道,以及營銷辦法,這或許能從一定程度上幫助恆天然走出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困局。」宋亮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而這一改變或許還不止於對恆天然,一旦將安滿品牌盤活,貝因美也將從中獲益。
  • 貝因美愛加配方奶粉深度評測 | 這款奶粉怎麼樣?
    此外,貝因美愛加配方奶粉全段未添加蔗糖、麥芽糊精和貝因美愛加奶粉外包裝以粉色為主色調,最新升級後的罐體正面變成了一扇保護盾牌,盾牌上方是直觀的「貝因美愛加」品牌名稱,整體來看,外包裝設計乾淨淡雅,較有辨識度。
  • 貝因美高端局VS謝宏復出答卷 昔日王者何戰新奶粉江湖?
    反應強烈者中,曾經的奶粉王者貝因美,身影亮眼。搶佔高地?5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最新一批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獲批名單。貝因美的「舒力樂特殊醫學用途嬰兒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食品」,位列其中。據中國江西網報導,近期,江西豐城市出現一起一名一歲半女嬰胸部近期疑似發育事件,其母親荀女士懷疑是一款通過微信渠道購買的「貝因美」奶粉所致。6月8日,豐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回應稱,消費者所購奶粉,經檢測均為正品,女嬰正治療觀察中,誘發疑似發育原因仍在調查。
  • 市場份額持續下滑,扣非利潤連虧四年,國產奶粉第一品牌貝因美走下...
    2008年,奶粉行業三聚氰胺事件爆發,貝因美作為少數未檢測出三聚氰胺的國產品牌,充分享受了雙鹿等國產品牌退出市場的紅利,並迎來了業績短暫的輝煌表現,2013年頂峰時銷售收入曾高達60多億元。然而,洋奶粉的衝擊、管理層的動蕩以及公司發展戰略的問題,又讓貝因美陷入巨虧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