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905電影網專稿 孫儷在採訪中說「鄧超解放了她的天性」,大概意思是說通過《惡棍天使》這部片子,鄧超挖掘出了「羋八子」內心的喜劇神經。但喜劇,不管是導演還是表演,總歸都需要靠那麼一點天賦,沒看鄧超自從喜劇神經被解放之後便總在各式各樣的場合「裝瘋賣傻」扮逗比,但很可惜逗樂的永遠只有他自己,留給觀眾的卻是些許尷尬。所以,孫儷這所謂的「天性解放」,卻談不上是一件好事,本可以安安靜靜做一個專撕後宮的孫娘娘,卻還是選擇了這部無知、無語、無趣的低劣喜劇片。
顯然,作品和演員是互相成就的,所以儘管孫儷鑲上了暴牙,在影片中扮醜作怪,也無法拯救《惡棍天使》本身散發出的一身爛氣。鄧超和俞白眉曾經在《分手大師》中用爛俗之法上演了一場雞蛋撞石頭的好戲,當年票房尚佳,金錢的誘惑之下二人的再度搭檔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沒有才華這事,卻不是輕易就能變的。
經歷過上次錘鍊的兩人,卻並沒能在漫天而至的批評聲中吸取什麼教訓,在《分手大師》中體現出的有關故事講述、喜劇氛圍營造上的毛病,不僅沒有得到任何修正,反倒更加變本加厲。《惡棍天使》的故事,事實上難以稱得上一個什麼完整的故事,用一系列偶然堆積出橋段肆意拼湊,既無邏輯也無章法,用一個與現實架空的場景,試圖構建出一個略微黑色幽默的新世界,但始終還是逃離不開創作者既有惡趣味的影響。所以雖然看得出影片在向周星馳的《功夫》致敬,但與《功夫》所洋溢的那種底層情懷相比,《惡棍天使》裡就只剩下讓人無語凝噎的低劣戲仿以及對人物的不尊重了。
當然,認真去分析這樣一部作品的故事講述方式本來就是無釐頭和自討苦吃的,當創作者壓根就沒有將講故事作為影片的主要任務時,這種討論就更加意義式微。《惡棍天使》對於故事本身的輕視,很大程度的原因就在於創作者對噱頭、搞怪的過於關注,以及對何為喜劇片的理解偏差。
喜劇片當然可以如《惡棍天使》的部分情節那般鬧騰,但卻要儘量避免成為一出徹頭徹尾的鬧劇。《惡棍天使》從開畫第一場的雪山討債戲,就充斥了最為低劣的搞笑手段,如刻意誇張並且放大的表情特寫,鄧超的表演、服化以及那兩條已被凍僵的鼻涕,極盡誇張之能事,想要使勁地戳著觀眾發笑。
所以,當影片進入正題,鄧超和孫儷扮演的角色相遇之後,主創們更是想透過大銀幕直接來撓觀眾的胳肢窩。第一場車禍戲,孫儷扮演的角色的表演目的只有一個,向觀眾證明自己是個「缺貨」,而此時的鄧超,還是他習以為常的誇張演繹,將一個惡棍「缺貨」化。所以,《惡棍天使》裡充斥的都是缺貨,卻沒什麼明白人,唯一看破一切的,也就只有那隻鸚鵡了。
好的喜劇應當是洋溢著滿滿的關懷的,對弱者、對底層天然的同情與關懷,無論是卓別林還是周星馳,都在無處不在的關愛底層,將他們的日常生活用頗具喜感的方式予以呈現,卻最終啟發了觀眾對生活、對角色的思考。但《惡棍天使》,卻絲毫不見這樣的情操,鄧超扮演的男主角身上「無故事」,只是一個睡不著覺的惡棍,影片原本可以在出租房中設定一個英雄歸來的仁義場景,凸顯「不合群」的惡棍和租客之間天長日久的情感,但很可惜,影片裡並沒有。而孫儷扮演的女主角,卻難以說得上是底層,一個留洋女博士,其境地無非是自作自受,而她與母親的關係,本來也可以多加書寫,提升點影片的質感,但顯然創作者想要的就是鬧騰,而並不想靜靜地講一個好玩好笑的故事。
實際上孫儷飾演的角色,似乎還帶有那麼一點不自覺的群體歧視。留洋女博士,卻被描繪成一個只會計算、不懂人事的學習機器,不僅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而且還缺乏對自我的認知。顯然,這種形象定位來自於社會上對女性群體的一種刻板偏見,認為伴隨著學歷的升高,同時而來的是生活能力的降低。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此狹隘的描繪一個女性,要擱在國外,早就鬧翻天了。創作者的這種無意識,自然是出於他們在創作之初就未曾將劇本和角色細細打磨,一切衝著金錢而去,怎麼搞怪怎麼來,合理性、人文關懷就被置於一邊了。
而我們常說的經典喜劇要讓人笑中帶淚的至高要求,就更是不適合放在《惡棍天使》了,創作者的審美和創作水準始終停留在低俗的逗笑方式裡,鄧超拼了命的想讓觀眾發笑,甚至不惜穿上了齊那啥小短褲,還扮起了古埃及人秀肥肉,在蛋都碎了你們都不笑的情節裡,鄧超徹底暴露出自己缺乏喜劇才情的本質缺點。
鄧超對於《惡棍天使》遭遇惡評如潮表示呵呵,還在微博發聲認為「都是被營銷黑惡意抹黑」,但實際上,《惡棍天使》並不需要被黑,因為它就是這樣一部用惡趣味代替了諧趣,用搞怪代替了搞笑,用低智商試圖拉低觀眾的欣賞水準的影片,也成功的為2015年爛片排行榜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文/達達先生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