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4個多月的居家生活,
幼兒園孩子也終於要返園了!
△譚敏華 攝
作為家長,
返園前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如何確保孩子們安全?
讓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
適應新開學生活呢?
這份返園指南
各位家長務必收藏好!
這六問六答要清楚!
Q:
入園需要佩戴口罩嗎?
A:
在幼兒園內,因幼兒特殊生理特徵,不建議戴口罩。幼兒園教師、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等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Q:
返園後的教育教學、生活安排有哪些要求?
A:
幼兒園在返園複課第一天組織健康專題教育,以班級為單位有計劃開展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疫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幼兒園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方式,合理安排場地,最大限度利用空間,避免幼兒過度聚集。
加強幼兒全日健康觀察,落實晨午檢制度,在入園、午睡後落實專人觀察幼兒健康狀況並做好記錄。
結合一日生活各環節,幫助每個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指導其掌握正確的洗手方式。
幼兒園要加強「三浴」鍛鍊,落實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戶外活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的要求,引導幼兒喜歡參加體育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暫不開展走班、「大帶小」等交往性活動,暫不組織大型集體活動、親子活動、外出參觀等社會實踐活動。
Q:
臨近返園,在健康管理上家長要注意些什麼?
A:
返園前家長要及時帶孩子接種疫苗。
家園密切配合協作,做好日常防護和孩子返園返校前體溫監測、健康申報等工作。
對於暫不返園的幼兒,幼兒園將與家長保持溝通,跟進幼兒動態,引導家長繼續做好幼兒的居家防護和健康監測。
Q:
返園前要學會哪些基本的防護知識?
A:
教會孩子這些基本的防護知識:
1.接觸公用物品後及時使用七步法洗手;
2.儘量不揉眼睛、摸口鼻,如果實在忍不住,則洗乾淨手之後再觸摸;
3.注意說話時不要靠得太近,打噴嚏時要用紙巾遮掩口鼻或用手肘遮擋;
4.正確佩戴口罩,儘量不摸口罩外側,如果摸了之後要先洗手;
5.口罩如果戴起來感覺潮溼、呼吸不暢,或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要告訴家長或老師自己的感受,方便及時更換口罩;
6.不與其他小朋友交換口罩、杯具、食物,自己的物品自己使用。
Q:
返園前,家長要如何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A:
返園來之不易,孩子的安全問題更要注意。除了要督促孩子注意交通安全、飲食安全、防拐騙之外,還要告訴孩子:
1.要遵守規則,不在走廊和樓梯追逐打鬧;
2.戶外遊戲時不推搡、不扎堆聚集;
3.玩滑滑梯、鞦韆時要抓緊;
4.喝水、洗手、如廁要及時;
5.放學後只能等到爸媽或信任的人來接,暫時無人來接不要著急,與老師待在一起。
Q:
臨近返園,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各方面調整?
A:
1.調整日常作息
假期裡,孩子們的作息時間較為自由、隨意,與返園後集體生活的作息時間差異較大。因此,在返園前的最後幾天,家長們得注意調整一下孩子在家的作息時間,儘量朝著上學期間的規律逐步調整。這樣,孩子在返園初期會更容易適應,因為作息原因產生情緒反差的概率也會降低。
2.調整飲食習慣
假期裡,孩子們進餐不規律、零食無節制、飲料隨意喝等不良飲食習慣可能又會有「復發」的苗頭。因此,開學前,家長最好將飲料、糖果等零食收起來,保證孩子按時進食三餐;給孩子適量的營養補充,肉、蛋、碳水化合物全面攝入;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增強抵抗力。
3.做好返園心理準備
在這個漫長的假期裡,孩子已逐漸習慣了居家學習生活,返園後難免產生「分離焦慮」。建議家長在孩子面前儘量呈現出穩定、積極而有力量的一面,多多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心理暗示,並且有意識地幫孩子收收心。在返園前幾天,減少孩子看電視、玩遊戲的娛樂時間。陪孩子放鬆心情,靜下心來,看看書、做做智力遊戲,逐步幫助孩子找回返園的狀態。
4.與老師、同學多聯繫
由於太久沒相見,老師、同學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已經開始變得陌生。家長可以和孩子聊聊之前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一些趣事,如最喜歡玩什麼遊戲、有幾個好朋友、他們分別有什麼特點等,鼓勵孩子通過語音、視頻的方式與老師、小朋友打打招呼,重拾集體生活的信心和技能。
5.積累交流的話題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回憶假期中的見聞,例如疫情期間自己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自己和家人都是怎麼做的?不能出門後都宅在家裡玩了些什麼?鼓勵孩子進行大膽講述,激發孩子期待與老師和同學共同交流分享的動力。
幼兒疫情防控,要從家長做起!
除此之外,
幼兒的疫情防控,要從家長做起,
養成衛生習慣是關鍵!
在家提前指引孩子掌握:
洗手七步驟(可以用唱歌的方式教導)
打噴嚏時用紙巾捂住口鼻,
把紙巾放到有蓋的垃圾桶裡面等。
△譚敏華 攝
防疫逐步來!
讓孩子對防疫形成習慣:
出門戴口罩,
減少到密集的場所,堅持每天測體溫,
開學前如實上報健康情況等。
△譚敏華 攝
一米有多長?
防疫工作中要求「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安全距離」
那……
一米有多長呢?它會在哪裡呢?
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一米有多長」的遊戲:
腳印走多少步是一米?
最喜愛的書本,放多少本就是一米?
找一找家裡的、幼兒園裡的
哪裡有一米長的東西?
……
既可親子互動
又可讓孩子對一米有感性的認識
返園前記得填寫粵康碼!
值得注意的是:
準備返園的老師、孩子們,
包括校外培訓機構的師生,
都必須填報粵康碼哦!
(ps:下滑查看詳情)
「粵康碼」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與國家「防疫健康信息碼」、各省(區、市)健康通行碼相關防疫健康信息實現了數據共享互信。
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登錄粵省事小程序,通過「粵康碼」登記個人身體健康狀況等信息後,每天只需打開「粵康碼」即可便捷完成健康登記,可減少家長和學生每日填報健康信息的繁瑣程序,同時減輕學校和各級教育部門收集掌握師生健康信息的工作量。配合各學校大門口現場測溫設備檢測體溫,實現全部學生和教職工健康信息每天精準掌握,形成家校聯動,保障學生快速復學返校。
常見疑問
1. 粵康碼如何領取?
答:在微信搜索「粵省事」小程序或者掃碼一下葵花碼,打開該小程序後點擊「粵康碼」入口,按步驟完成登錄操作,登錄成功後即可查看並出示「粵康碼」。
2. 如何在「粵康碼」申報學生健康信息?
答:在粵省事首頁點擊「粵康碼」——「健康情況申報」——「學生/教職工個人健康申報」,實名認證登錄後,根據界面提示進行錄入並提交。
3. 培訓機構如何生成場所葵花碼?
第一步:培訓機構管理員(負責人)掃一掃以下管理員葵花碼,並按提示錄入培訓機構信息,生成一個場所申報碼(6-8位數數字)。
第二步:檢測員(前臺人員)掃一下以下檢測員葵花碼(注意這個碼跟管理員葵花碼不是同一個),輸入管理員提供的場所申報碼綁定場所;在我的場所「檢測該場所」——「體溫正常快速打卡」——出現一個「微信掃一掃」的葵花碼(這就是培訓機構的公共場所葵花碼),建議列印紙質版放在前臺明顯位置。
4.家長如何「掃碼」?
答:家長(或學生)打開微信掃一掃「培訓機構公共場所葵花碼」,確認場所信息後進行打卡登記;網絡異常打卡失敗請重新掃碼打卡。
返園在即,讓我們打起精神來,
家長孩子來談心,開學防疫不放鬆,
開心返園,平安回家!
資料來源 肇慶教育號 粵省事 民生直通車
原標題:《幼兒園即將開學!肇慶家長最該了解什麼?這幾點要注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