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關於臨沂到底有多少個批發市場,誰也說不清楚,因為市場搬遷、合併、分化分立比較頻繁(官方給出的數字是市區有104個專業批發市場姑且就認為是這個數吧)。整個臨沂批發市場從業人員23.3萬人,日客流量30萬人次,從各種小商品,到五金、建材、園林機械,27大類6萬多個品牌,在交易總額上,臨沂商城位列義烏之後居全國第二,實際上,在門類齊全程度上,臨沂已經遠超義烏,只是在國際化程度上,臨沂還落後義烏許多,臨沂市場現在也在積極拓展國際業務了,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圖為臨沂商城國際化的象徵——臨沂無水港)
說起臨沂批發市場,不得不提臨沂的六大市場企業集團和他們身後的城中村,這六大集團分別是華強集團(宋王莊)、華苑集團(前園)、蘭田集團(水田村)、華豐集團(西關居委)、蘭華集團(曹王莊)、永興集團(張王莊),當然其他村居也有開發的市場,比如三裡莊的站前商場,傅家屯的新鼎泰市場,八裡屯的萬泰商貿城等,但是跟這六大集團相比實力太弱。
其實臨沂市場的興起,不是政府行為,而是村民的自發行為,尤其與臨沂商界的風雲人物(也就是這幾個村居的支部書記),像化書善,劉偉,周寶柱,王順銀,王士嶺,曹繼廉等都對臨沂批發市場的興起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圖為臨沂兩大會展中心,位於蒙山大道(臨西5路)的臨沂商城會展中心和位於開發區的魯南(魯信)國際會展中心)
如果臨沂沒有批發市場,也許現在的臨沂城依然很小,不會有這麼多熙熙攘攘的人流,也許臨沂城西北的那些村民們,依然過著貧困的生活,以前的臨沂城龜縮在現在東方紅廣場那一小塊,而西關以西,則是貧瘠地帶,十年九澇,從水田村這個村名就能分析出來,以前的水田一帶,地勢低洼,根本不長莊稼,而前園居委那一片,也是澇窪地,那片澇窪地叫做「太子湖」,是周寶柱和前園村民在昔日的「太子湖」澇窪地上建起「華東系列八大類十四個市場」,其中華東膠合板市場、華東土雜市場、華東塑料橡膠市場和華東乾果農貿市場發展成為全國同專業規模最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