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拼多多「砍價」揭秘:砍價至零元卻被「帳號異常」打發)
拼多多推出的「砍價免費拿」活動,真的能免費領取商品嗎?
讀創/深圳商報 記者黃磊 實習生 黃曦銘 蔣文捷 劉雅琪
最近一年多來,很多人一打開微信,就隨時可見親朋好友發來的連結:「親,麻煩幫我砍下價」,連結上寫著:這是拼多多官方為回饋用戶提供的福利,砍價到0元就能免費領取商品。此活動吸引了眾多網民參與其中,特別是眾多網友的爸媽。那麼,拼多多推出的「砍價免費拿」活動,真的能免費領取商品嗎?
砍價金額先多後少,被指人為設置
去年3月份,萬同學收到朋友讓他幫忙砍價的消息,砍了一「刀」之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也下載了拼多多,頁面上一個免費領取垃圾袋的砍價活動吸引了他,「價格只有70元,容易砍,而且我恰好需要。」
萬同學信心滿滿地開啟了他的砍價之路。他把砍價連結分享到了各個群裡,按照慣例往群裡發了小紅包請求大家的幫助。沒想到即便價格相對較低,這幾十元的商品也不是那麼容易得到,他前後大約發了20多個群,麻煩了數十個親朋好友。
「開始別人一刀能砍個十幾元甚至幾十元,到了還差十幾元的時候,每刀就基本上只能砍0.01元了。」他簡單計算了一下,如果要砍到0元,他還需要100多個人幫忙,而且陌生用戶還需下載軟體才能砍價。
拼多多的「砍價免費拿」活動,有幾個原則。用戶一旦啟動砍價,24小時內不把價格砍到0,則前功盡棄;同一好友只能幫你在一個商品上砍一次價;同一用戶,每天只能幫三個好友砍價。思前想後,萬同學放棄了接著找人幫忙的想法。「要不是很好的朋友也不會幫你的忙,為了幾十塊錢的東西,不值得。」
在萬同學看來,這是拼多多的一種營銷手段,商品質量無法達到那個價。
無獨有偶,消費者「用戶oi0tim23ql」在6月9日向黑貓投訴平臺反映稱拼多多砍價有規律,砍價金額被後臺人為設置。「在砍價後期,連續幾十人都是以小於0.05元的價格砍。」對此她表示:「這種設置極其不合理,有難度可以,但是設置為不可能完成的活動就太過分了,這是欺騙消費者的行為,白白讓我們為它推廣。」她曾多次就砍價金額問題諮詢拼多多客服,然而得到的答覆始終是參與砍價活動的砍價金額隨機。
針對「砍價免費拿」的多方質疑,記者諮詢了拼多多客服。客服否認了砍價數額是有規律的這一說法。「砍價金額都是隨機的,但是前面砍的金額都比後面要高。如果想後面的金額大一點,可以邀請一些還未使用拼多多的新用戶去幫助砍價,這樣額度就會更大。砍到後面會比前面更少一點,因為砍價需要一定難度。
砍價成功平臺拒發貨 一天努力白費
今年4月5日,曹小姐在拼多多的「砍價免費拿」頁面上發現了一款標價為399元的格蘭仕電烤箱,她原本有些猶豫,「畢竟價格相對較高」。但曹小姐還是決定試一試,她發現電烤箱的詳情介紹頁面上寫著「放心砍,砍成必發貨」,有了這樣信誓旦旦的保證,她開始找人幫她砍價。
曹小姐並沒有想到,自己費盡心思砍價成功最終卻被系統一句砍價行為異常打發了。4月6日,當她成功砍到0元之後,該訂單卻沒有立即發貨,而是進入審核狀態。曹小姐表示在砍價時從沒有標明要審核,審核之後更是讓曹小姐火冒三丈,頁面上赫然顯示:抱歉,您本次砍價行為異常,無法生成訂單。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消費者在拼多多砍價到0元卻無法發貨的情況不在少數,很多網友尋找客服並無結果,有網友在砍價後卻無法發貨憤而評論:「拼多多誤導消費者免費為其做廣告分享進而謀取暴利,待消費者砍價或拼單成功後,便玩敷衍,玩消失,這种放任無良奸商坑蒙拐騙的企業,極度敗壞了社會風氣,無形中對廣大消費者造成了巨大損失,並且這種行為還在繼續。」
在曹小姐多次催促後,客服的回答讓曹小姐更為氣憤:「收到您反饋的問題,經核實,是由於系統檢測您的帳號存在異常。若您的帳號存在非微信號登陸,微信未實名認證,未綁定銀行卡或綁定時間過短,未關注拼多多公眾號,或者在微信和平臺存在異常操作等情況都可能會檢測為行為異常,造成砍價免單失敗,您可以核實一下您的帳號的情況。」
對於這樣的說辭,曹小姐無法接受,「我根本不存在上述異常行為,不知道系統是如何評判檢測得出結論的,如果出現異常行為,應該在中途提示,為什麼等到我們砍完再提示,這屬於完完全全的欺騙。」
對於帳號異常無法生成訂單的行為,拼多多客服表示,砍價免費拿的條件僅是將這個商品推薦給好友幫忙砍價,只要聯繫客服,他們會進行核查,幫助解決。記者進一步質疑是哪些問題會導致帳號異常時,客服則稱如果砍價後出現異常,可能是用戶的信息不對,或者是系統出現問題,具體情況需具體分析。
同款商品價格翻倍讓用戶砍價
記者查閱了解到,有的大件商品在拼多多上價格遠高於其他網購平臺,甚至超過其他電商平臺一倍。例如一臺美的破壁料理機參與了「砍價免費拿」活動,其在拼多多上的價格為1978元。然而,在另一網購平臺旗艦店上,同款商品價格僅為799元,兩者價格相差一千餘元。
按照拼多多的砍價模式,價格在1978元的商品,如果要在24小時內成功砍價到0元,砍價的人數應該在1000人以上。記者隨即查詢了幾樣價格在百元以下的物品,發現在拼多多上,小件砍價免費拿的商品價格也有高於另一網購平臺的現象。如90釐米趴趴狗在拼多多顯示價格為99元,而在另一平臺上,同款商品為33元,拼多多上的價格整整高出2倍。
有用戶表示,拼多多此舉就是變相增加砍價難度,關於用戶對砍價商品價格虛高的質疑,客服稱在不同網購平臺上,商品價格會有所不同,並且表示價格由商家決定。採訪中,記者發現免費拿活動中並非所有人都不能免費領取商品,蔡小姐有幸成為成功領取免費商品的一員。
去年6月26日,蔡小姐看到別人轉發拼多多的砍價連結,她就按捺不住地去嘗試了。翻遍拼多多之後,她看中了一款標價199元的拉杆箱。儘管砍價過程很漫長很麻煩,但是蔡小姐朋友很多,在幾塊幾毛的拼湊下,她最終還是在24小時截止前成功砍價到0元並領取到了這個20寸的拉杆箱。
然而貨到之後,她卻大失所望,深覺拉杆箱質量並不好。 「拉杆箱有瑕疵,沒有那麼精緻,拉杆收縮也不流暢,這種商品根本就不值我費盡心思麻煩朋友砍價,我用過一次就不用了。」就商品質量問題,拼多多客服解釋,貨品均為商家發送,如果是正品,網站上有正品標識,並承諾拼多多會在質量環節上進行把關。
律師:擅自提高價格違反《價格法》
多位受訪者的案例顯示,拼多多免費商品具備拿到的可能性。大部分網友的砍價過程類似,通常十分繁瑣,有網友甚至需要轉發上百人,幫忙下載app才能幫忙砍價,砍價區間在1分錢至幾十元不等,但也存在大量砍價失敗、砍價到0元後無法生成訂單的情況。即便領取到了免費商品,也無法確定商品真偽,質量也無法保證。
一名業內人士提示,「砍價免費拿」活動實則是企業推廣的一種營銷手段。電商平臺通過「可免費獲得各類商品」為誘餌,誘導用戶通過分享連結到群或微信好友幫自己砍價,從而讓平臺持續獲得流量支持並獲取新用戶。免費拿活動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拼多多旗下的一大新用戶增長利器。
尹律師認為,商家擅自提高商品價格的行為,違反了《價格法》以及《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等相關規定。且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4條規定,如果商家給用戶發的商品存在假冒偽劣情況,用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
尹律師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面對類似推廣模式時,要提高辯別真偽的能力,同時在消費時儘量選擇大平臺、信譽好的平臺,並仔細閱讀平臺以及網店、商家的提示等內容。除此之外,平時也要多留意網絡消費等相關報導,了解平臺及商家的推廣模式。尹呼籲:「消費者在權益受到侵害時一定要第一時間站出來維權。」
上市一周年拼多多拼出了什麼
去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成功上市,拼多多官網上顯示,拼多多平臺已匯聚4.433億年度活躍買家和360多萬活躍商戶,平臺年交易額超過5574億元,已是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紐約時報》、《華爾街報》等曾熱議拼多多現象,稱其更能代表中國消費市場。截至昨日美股收盤,報收22.81美元/股,總市值263.25億美元。
儘管拼多多的成長速度令人驚嘆,然而,拼多多的營業收入增速已較其高峰期大幅下降。2018年Q1-Q4,公司營業收入的同比增幅分別為3641.32%、2480.00%、697.16%、379.56%。隨著營業收入的增長,公司的虧損面反而一直在擴大。存量用戶所剩無幾,新用戶的增長速度不斷降低,種種現狀導致拼多多規模的高增長難以為繼。
上線四年以來,低價是拼多多揮之不去的標籤,拼多多市值曾一度在京東之上,從底線城市市場橫空出世的拼多多,率先收割了一波以大叔大媽為代表的粉絲群體,在一二線城市打拼的兒女們大部分習慣了使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但父母影響了他們的使用習慣。
曾有媒體指出,拼多多始於「低價」成於「群眾」,低價商品造就了拼多多在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的神話。上市後,拼多多也開始覬覦一二線城市,意圖從阿里、京東的碗中分得一杯羹。拼多多採取的依然是低價策略。在今年618期間,拼多多啟動了全線iPhone降價,差價最大的一款手機比蘋果官網便宜2811元。
今年5月20日,拼多多發布2019年Q1財報,財報顯示拼多多在2019年Q1財季營收45.452億元人民幣,Q1季度,移動客戶端平均月活用戶達2.897億,同比增長超過74%;平臺活躍買家年度平均消費額進一步增長至1257.3元,同比增長87%。
拼多多新用戶規模實現大幅提升,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拼多多推出的「砍價免費拿」活動功不可沒,但假貨、山寨貨問題仍長期圍繞,上市一年來,消費者對拼多多充斥假貨的質疑從未消失,品牌形象仍喜憂參半。
拼多多並不想坐以待斃,隨後開展了一系列打假行動。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並不諱言平臺售假問題的存在和打假能力的不足,他曾提到:「從銷售比例來講,真正假貨、能夠被定義為假貨的量肯定比媒體想像的要少」。黃崢在2019年Q1財報會上說到:「目前階段,我認為最好的利用營收的方式是投資研發、基礎設施、用戶認可度、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