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子琦
12月,北京已是寒風凜凜。採訪當天,剛從瑞士挑選男裝布料回來的王璐問《創業邦》記者,是否介意見面時穿皮草。已感冒的她沒有羽絨服,擔心初次見面的記者會對皮草敏感。
王璐在2014年被人們漸漸熟悉,不僅是由於她創辦的高級定製品牌Diana Wang以及獲得的「國際新銳設計師」頭銜,還有貼在她身上的「90後、美女、創業成功」的標籤。
她對這樣的標籤並不認同,更不想讓同行有所誤解。「『美女』,這是父母給的,你沒有為此做出什麼努力。年輕,這是一把雙刃劍。在高級定製領域,年輕並不是一個優勢,更何況我是半路出家。」王璐說,「畢竟,在中國的時裝界我還沒有入行」。
王璐是中央戲劇學院編劇專業的學生。「上學期間創辦欄目《轟》,21歲擔任《天天女人幫》主編,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電視欄目主編和欄目出品人」,百度百科上如此介紹。
但王璐相信自己的設計,更自信自己的學習能力。
前些日子,時尚集團總裁、中國時尚界的「女魔頭」蘇芒和王璐聯繫,因為王璐設計的一件婚紗。
「這件婚紗是我為自己設計的嫁衣。23歲時我就想結婚,這件婚紗是上一次戀愛時設計的。」王璐說,「每一段傷心的戀愛到最後可能都會結成一個果實。」
「即使一根線,也要注入生命。服裝可能是人類最後一個手工藝文化。」談起設計,王璐翻開她的筆記本,念了一直夾在她本子裡,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的這句話。
努力,不值一提
王璐自我評價是一個很倔的人,執著、堅持、言出必行。
1歲時抓周,王璐抓了兩個,一支鉛筆和一支口紅。
她覺得自己從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有三個夢想,第一個是想成為演員和導演,第二個是成為設計師,第三個是成為賢妻良母,有一個漂亮的寶寶和像我爸爸那樣的丈夫。」
於是,接下來王璐的成長似乎就像真實上演的那個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5歲讀小學,14歲到英國留學,就讀於倫敦城市女子學校;家有嚴母,從小課餘時間都在學習鋼琴、聲樂和舞蹈;留學英國,放假回來還要被塞到高中班裡上課;用3個月的時間搞定高中3年的課程,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戲劇學院編劇專業。
「努力,努力,再努力,這就是生活。」這是王璐在微博上的籤名。
王璐的媽媽是一名英語老師。王璐說:「我媽媽是處女座,A型血,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在她眼裡,即使我是年級第一名,那也仍是不足的,因為不是滿分。但她教會了我審視自己,在我腦海中一直有個聲音,不要太得意,你還有很多不足。」
所以當時間快進到2013年12月31日,Diana Wang拿到了英國高級定製的授權認證時,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在於,相對於中國市場對高級定製不成熟的定義和標準,英國、法國對高級定製品牌有一個嚴格的認證過程。「這個過程很難,」王璐介紹,「首先,你的員工裡需要有15名設計師,都要通過高級定製協會的認證,每年還需要推出35個系列的作品。」
半路出家的王璐找到了CHANEL的高級定製設計師Catherian,並同CHANEL旗下的兩個工坊合作,負責Diana Wang女裝系列的設計、生產,Diana Wang的男裝系列選擇了Sylvie工坊,本身就具備高級定製的認證,同時她還讓世界一流的金剪刀獲獎者來負責Diana Wang的製版和生產。
「我不夠強,我就去找強的人。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可能一下子談成。我發了70多封法語郵件給CHANEL的高級定製設計師,他們才最終答應跟我合作。」
能夠吸引到這些歐洲頂級設計師和工坊來合作,王璐覺得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看重中國市場,另一方面,「我夠年輕,參加過夠多歐洲有影響力的活動,我的客戶和渠道,我的商業模式的新穎程度和現金流相當於是對方利益的保證。」
「他們看得到我的執著,我的言出必行。你答應別人一件事情,你能做到嗎?就是這麼簡單。」王璐說。
而這其中,唯有努力不值一提。
「誰沒有一個努力的過程,努力的人太多了,所以努力是一件不值得說的事情。而同樣是努力,我們得到的已經比別人多了。正如我今年在全世界飛了有上百次,得腸胃炎,身體各種不舒服,但是你還看了風景,認識了朋友,你的現金流做起來了,各方面都步入正軌,這是需要感恩的。」王璐說。
只有我敢這麼做
王璐一直想做時裝,但初期並不是想做高端定製品牌,而是想做一個針對大學生以及白領階層的時裝品牌。
但之後,王璐發現自己搞不定這塊市場。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市場上已經有了太多品牌,Zara、H&M、優衣庫,包括眾多的國內品牌,競爭很激烈;另一方面,這個市場需要大量資本,砸下大量廣告,用戶才會關注。
「我的資源更適合做高級定製,包括我這個人也更適合。」王璐覺得。
王璐的Diana Wang做的是季度衣櫥,先根據客戶的身材做出一模一樣的人形,再專人製版。「如果一個人之前沒有穿過高級定製的服裝,穿一下會很爽,但是兩個月的等待時間會將那點爽勁抵消的。」王璐說。
於是,王璐和她的團隊提供「懶人服務」。「你在哪兒我就飛到哪兒,給你量身、製衣、送衣服,教你搭配,幫你整理舊的衣櫥。」
「目前中國的高級定製還沒有這樣的模式,只有我敢這麼做。」王璐說。
Diana Wang的夏季衣櫥20萬元起,冬季衣櫥40萬元起,同時,必須先付全款再開始做。而這樣的要求下,她的客戶回頭率極高,「8個人裡大概5~6個人會回頭,而且第二次可能會是用第一次的兩倍價格去買」。
王璐欣賞德式的企業,她知道現金流很重要,因此她要求「先付款再製衣」。「Diana Wang的起步資金是160萬,10個月的時間,Diana Wang的現金流已過千萬。這樣,起碼明年6個月的現金流我是有的。」王璐說。
2013年,中國的高級定製品牌「意外」地因為「第一夫人」彭麗媛的首次亮相獲得世界矚目。但中國的高級定製仍處於起步階段,業界對「高級定製」的認識也並不相同。
「中國並沒有高級定製的標準,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高級定製並沒有真正傳承下來,沒有形成一個文化;第二,中國尚沒有高級定製的環境。相比歐洲所有高級定製品牌都經過二戰存活下來,發展成為奢侈品集團,中國的品牌尚沒有真正重視這件事情。」王璐這樣認為。
而她選擇在英國註冊自己的個人品牌,並把設計和生產均放在英國,正是因為國內的工藝還達不到要求。
所以王璐想培養中國的高級定製人才。
「中國有很多青年,並不是設計專業畢業的學生,可能會是農村出來的孩子,但喜歡時裝,喜歡製版,我希望提供一個機會,把他們帶到英國,讓他們去那裡學習。這有點像學徒,但更正規化。經過一年半載,他們可以回國為我的品牌工作。」王璐介紹自己新一年的人才計劃說。
如果培養的人才被挖走了呢?
「我也能接受,因為這是對整個行業有改變的事情。」王璐說。
I’m so lucky
「尤其從去年開始,我覺得我的人生進入到了一個快車道。註冊公司,註冊商標,入圍倫敦服裝周,做自己的商業模式,拿認證,讀蒙大的EMBA,和CHANEL的高級定製女裝設計師合作,和CHANEL旗下的工坊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自己的幸運就像是種子被播種。」
「I’m so lucky」在採訪中似乎已成為她的口頭禪。
幸運,似乎要從王璐和Christian Dior的緣分說起。
這個抓周抓到鉛筆和口紅的姑娘,從小除了喜歡看書,還喜歡一些昂貴的東西。當14歲的她來到倫敦,第一次走進Dior的店就被這個品牌迷住了。「菱紋格怎麼會這麼優雅,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然後,我就看到了Lady Dior的包,我太喜歡了。」
「十幾歲的時候,爸爸媽媽買給了我第一隻Lady Dior。在他們看來,我喜歡這些和我喜歡書是一樣好的,我喜歡漂亮衣服也是理所當然,他們沒有覺得我是亂花錢。」王璐回憶說。
王璐的媽媽為王璐起名叫Diana,所以當王璐Diana得知Lady Dior是為黛安娜王妃設計後,她說:「我心裡就有一種不自覺的緣分。我會覺得,哇,原來我這麼喜歡它,是因為跟它有這樣的緣分。」
後來——「Christian Dior第一個邀請我看高級定製秀;2013年,我去蒙大讀EMBA,我的校長就是Dior的前CEO,是他引薦給我CHANEL的高級定製設計師。I’m so lucky!」
她覺得:「我跟這些所謂大人物的聯繫,沒有想像中神奇或曲折。」
第一個是微博上同張德芬和徐小平相互關注。「張德芬有一本書《心想事成》,我讀了她的書,並在微博上寫了讀後感,然後我的粉絲就@了他,當時只關注了22個人的張德芬就因此關注了我,並在私信上有了短暫交流。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有聯繫。」王璐講,「還有徐小平老師,我一直知道他,但突然有一天他就關注了我。雖然沒有說過話,但我覺得這就是心想事成的力量。」
第二個是和範冰冰相識的故事。「她是我的偶像,剛好有一天,我們在同一個場合看珠寶,我倆就在那裡排排坐,討論起來,你覺得這個怎麼樣,那個會不會買貴了。聊起來後,才發現我們有太多相似的地方。」王璐說,「24歲的範冰冰早已紅遍中國,但她卻覺得『24歲春天才剛剛開始』。這句話特別震撼我,我今年24歲。」
王璐說,自己非常不擅長主動打招呼。「人家一個大明星在那裡,然後你湊上去說我是你粉絲,我做不出來,而且我心裡有自己的驕傲,我希望別人通過我的作品認識我。」
但是——「我喜歡的人,他們就這樣出現了。所以我每天都很感恩,因為我覺得,怎麼可以這麼幸運。當然我也可以感受到心想事成背後的陷阱。因為每一件事情背後都有風險,你可能太lucky,就會忽略掉這些風險,可能輕信別人,並因此受傷。但是同樣這也是生活的一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