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奶難?不知道怎麼喂?用這幾招,搞定新手媽媽棘手的餵奶問題

2020-10-14 註冊營養師徐Maggie

首先,恭喜各位正在看這篇文章的寶媽寶爸們,完成了升級。恭喜辛苦的媽媽在懷胎九個月後,終於卸貨了!但是「萬裡長徵」還未結束,接下來除了好好休養,最重要的就是開始準備哺育餵寶寶,那麼,新手媽媽們在餵奶時該注意什麼呢?

1 . 餵母乳前,先刺激泌乳

剛生產完的媽媽在一開始幾天母乳的產出量比較少,有些寶寶性子比較急,或是肚子非常餓,在餵奶的時候不會很配合,而且由於一開始不一定吸吮得到乳汁,就嚎啕大哭,這樣子可能會讓新手媽媽們緊張、焦慮甚至懷疑自己「沒有奶」,這些都是不利於媽媽出現泌乳反射,也就是俗稱的「下奶」,甚至還會是乳量減少。

如果有這樣的情形,媽媽可以喝一些熱飲如牛奶、清湯類,用熱水袋、熱毛巾熱敷乳房,用指尖從乳房上方向乳頭輕輕叩打或用梳子梳理。自行按壓乳房(不應引起疼痛),讓乳房開始分泌乳汁之後,再讓寶寶喝奶,這樣可以避免寶寶過於躁動的情形。

同時,孩子哭泣是一種遲來的飢餓信號,媽媽們包括其他照護者需要關注以下這些早期的行為暗示,可以儘可能的避免寶寶出現很餓的狀況:

1、手放到嘴裡,嘗試吮吸

2、舔嘴唇,伸出舌頭

3、把頭轉向一邊,張大嘴巴(覓食反射)

2. 選擇適合的餵奶姿勢

餵奶之前,先要好好的抱著你的寶寶,把寶寶放在膝上,用專業哺乳枕託住嬰兒身體,使媽媽不必向前傾著身體餵奶。

餵奶的姿勢常見的分為四種:

第一種:搖籃式哺乳

使用這種姿勢的重點在於寶寶的身體正面跟媽媽身體的正面呈現平行,可以讓寶寶跟媽媽緊密的貼合在一起,另外將寶寶的脖子靠近媽媽手臂的彎曲部位,肚子貼著媽媽的肚子,頭和身體呈一直線,可以讓寶寶輕鬆的吸吮母奶。如果哺乳時間比較長,可以在託著寶寶頭的手的下方放枕頭來支撐手臂,這樣子餵母乳會更加事半功倍!

來自網絡

第二種:交叉式哺乳

最適合早產兒和小嬰兒使用。一個類似於搖籃式的哺乳方式,唯一的區別是,不是使用同側的手臂,而是使用對側的手臂來託住寶寶身體並提供支撐,同時可以使用同側的手臂來調整乳房便於寶寶吮吸。這個姿勢可以幫助媽媽更好的控制寶寶。

第三種:橄欖球式哺乳

適合有雙胞胎、寶寶含接有困難的

雙胞胎的媽媽採取橄欖球式,可以左右兩邊同時親餵兩個寶寶。這種姿勢適合邊餵奶邊做其他事情,剖腹產的媽媽使用這種餵奶姿勢也可以避免寶寶壓到傷口(我當初就在醫院用的就是這個)。這種姿勢就像是橄欖球員將球夾在腋下,媽媽也是將寶寶夾在手臂和身體之間,用枕頭託住寶寶的身體和頭部,媽媽的手託住寶寶的枕部、頸部和肩部,讓寶寶跟媽媽面對面的吸吮母乳,媽媽的手臂及寶寶有枕頭支撐,媽媽餵奶會更加輕鬆!

來自網絡

第四種:臥躺式哺乳

這樣的姿勢適合剖宮產手術後、正常分娩後第一天的媽媽。媽媽側臥位躺著,頭枕在枕頭邊緣、一隻手臂放在枕頭旁。寶寶也是側臥位,頭部不枕在媽媽手臂上。媽媽不要用手按住寶寶的頭部,讓寶寶的頭可以自由活動。重點是寶寶跟媽媽的身體儘量貼合,媽媽的另一隻手摟住寶寶的臀部,也可以放置東西在寶寶背後,避免寶寶和媽媽的身體分開。

來自網絡

3. 讓寶寶正確含乳

寶寶如果有正確含乳,就可以輕鬆地吸到乳汁,媽媽餵奶的時間也可以減少。寶寶正確含乳時,嘴巴張大的程度,幾乎可以含住媽媽整個乳暈,尤其下唇含住的範圍比上唇更多,而且下唇會呈現外翻。

那寶寶怎樣才能正確的含乳呢?

1、寶寶鼻尖對準乳頭(這樣長大嘴含住乳房位置才合適,而不是太靠上叼著乳房在吃)

2、用乳頭刺激寶寶的人中或上唇位置

3、使寶寶自己出現尋乳反射,含乳乳頭

4、觀察下唇是否外翻(如魚唇狀),外翻不夠可以重新含接,或者媽媽用手輕柔掰開下唇。

來自網絡

另外要注意寶寶是否有在吞咽,有吞咽才表示寶寶真的有在喝奶,判斷有無吞咽的方式,可以注意寶寶的喉頭部分是否有在動或是否有咕嘟咕嘟吞咽的聲音,不過剛出生的嬰兒有時很難聽到的,這點適合稍大一點月齡的寶寶。如果有除了吞咽乳汁之外的聲音,表示寶寶含乳的姿勢不正確,建議媽媽將寶寶拉離身體,重新讓寶寶含乳一次(不要捨不得,正確含乳很重要)。

4. 讓寶寶喝奶的時間長一點

母乳分為「前奶」及「後奶」,一開始寶寶吸到的是前奶,外觀看起來較稀,顏色清亮,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乳糖、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分。隨著喝奶的時間變長,會漸漸喝到後奶。

來自網絡

後奶跟前奶相比,外觀比較白且濃稠,乳糖和蛋白質含量變化不大,而脂肪的含量明顯變多,因而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平均每 100毫升的後奶,比前奶多了 25 ~ 35千卡的熱量),所以餵哺時儘可能讓寶寶吃到後奶,才可以獲得更多的營養。

而且脂肪可以在胃中停留較久的時間,所以建議媽媽讓寶寶吸一邊的乳房至少15-20分鐘後,再換另一邊的乳房餵奶,不要倉促換邊,這樣可以確保寶寶喝到足夠的後奶,寶寶比較不容易餓。

相關焦點

  • 新手媽媽躺著餵奶,孩子窒息死亡,夜間如何餵奶,又該怎麼護理?
    特別是對於新手媽媽來說,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還要照顧寶寶,會非常勞累。再加上沒有經驗,或者,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不注意,就會給寶寶造成傷害,甚至釀成不可挽回的大禍。過了幾分鐘,彤彤覺得孩子有點不對勁,趕緊打開燈查看,發現自己居然壓在孩子的身上,而孩子的臉已經發紫了。
  • 餵奶疼而放棄母乳餵養?調整這三個地方,新手媽媽享受餵奶時光
    對於很多新手媽媽,在小寶貝出生後遇到的頭等大事就是餵奶。很多過來人回憶餵奶的這段經歷都覺得痛不欲生,簡直比開指還要疼。每天都是咬著牙堅持餵奶。但其實只要掌握了正確的餵奶姿勢,餵奶是不會感到疼痛的。餵奶並不是讓媽媽們強忍著疼痛來餵奶,試想一下,人類經過慢長的進化,身體早已適應了餵奶這一生理現象。只要媽媽餵奶的姿勢得當,寶寶吮吸的正確是不會感到餵奶很痛苦的。餵奶是媽媽和寶寶建立情感的紐帶,正確的餵奶讓媽媽可以體會到與寶寶最溫馨的相處。同時延長媽媽親餵的決心,對媽媽的產後恢復和寶寶的成長發育都有好處。
  • 給寶寶餵奶,為什麼總強調「少餵多餐」?新手媽媽別被誤導
    尤其是給寶寶餵奶的時候,新手媽媽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而且寶寶的胃和成年人的胃部形狀不同,稍不留神可能就會吐奶溢奶。因為小寶寶的胃還沒發育好,媽媽還總擔心寶寶餓到,所以每次餵奶都會給寶寶餵很多,可這在無形中就加大了寶寶的器官壓力。
  • 餵母乳被指責,新手媽媽委屈落淚,旁觀者:你不是餵奶長大的嗎?
    新手媽媽地鐵上餵奶被指責,瞬間引發車廂矛盾新手媽媽小麗第一次帶孩子出門,坐地鐵的時候,孩子不知道怎麼的,又是哭又是鬧的,依照她這麼久以來照顧孩子的經驗,她覺得是孩子餓了。仿佛是她的委屈被別人聽到了,一個坐在到同側的人說:「你不是餵奶長大的嗎?多體諒一點不好嗎?」就因為這一句話,瞬間點燃了她對面人的火氣,兩人開始了言語上的矛盾。看著兩人愈來愈有肢體衝突的傾向,小麗說:你們別吵了,這一站我下車。雖然不知道兩人之後是不是停止了矛盾,但是,小麗在自己沒有做到站的情況下,提前下了車。
  • 寶媽餵奶時,男性親屬不懂得迴避怎麼辦?可以用這幾招化解尷尬
    閨蜜小雅給我發信息,說她餵奶的時候,公公在一旁逗寶寶玩,自己感覺特別尷尬,但公公是長輩,不知道該怎麼提醒他,怕得罪他。這讓我想到了我之前的經歷,有一次,小叔子大學放寒假來家裡玩,我每次餵奶的時候,他都不迴避,我和我老公說過好幾次,可是老公說小叔子還小,讓我別想太多,還說我思想複雜。
  • 餵奶,新手媽媽面臨的第一道難關
    對於媽媽們來說,孩子是屬於痛並快樂著的存在那對於我這個新手媽媽來說,面臨的頭一道難題就是寶寶的餵養問題了: 餵奶記 「媽呀,也沒人告訴我餵奶也那麼痛啊😱不餵了行不行啊?」 寶寶出生的第一天,我頂著傷口的疼痛給他餵奶,因為寶寶胃口小,而且奶水也沒有分泌,所以需要不停的吮吸。那叫一個痛啊!
  • 新生兒護理中,餵奶、拍嗝、睡覺等問題,一篇文章講清楚
    成為媽媽後,對於孩子的問題,變得更加敏感了,有一點小問題,就會想著,應該怎麼處理才好?有沒有說明書看一下呀?尤其是坐月子的時候,面對小寶寶,真的是措手不及。即使之前做了很多的專業知識儲備,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寶寶出生後如何做好早期護理?
  • 新手媽媽必須要避免的八大餵奶誤區
    餵奶看似簡單,其中也大有門道。很多媽媽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都是「別人說……」「長輩說……」「我覺得……」,導致餵奶時陷入了誤區。寶寶的餵養方式正確與否,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下面告訴爸爸媽媽們餵奶時應避免的七大誤區。
  • 母乳媽媽餵奶,每次餵一邊,還是每次餵兩邊?這件事「T」說了算
    原創聲明:本文為「聊餵奶的王老師」原創內容,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對於餵奶到底餵一邊還是兩邊都要餵這個問題。很多教科書上的意見也不統一。一派說:餵奶必須兩邊都喂,否則容易造成泌乳刺激不足,俗稱:奶少。另一派說:每次要餵空一邊,否則寶寶吃不到「後奶」,餓得快!
  • 母乳和配方奶怎麼安排?新手家長餵奶指南來了
    近年來駱駝奶、水牛奶、特殊配方奶等「網紅奶」頻出,給新手家長的選奶之路帶來了不少困惑。有很多剛晉升父母的新手家長感到不解與迷茫:都說母乳餵養對嬰幼兒來說最好,但堅持母乳餵養,寶寶體重卻增長不大,比不上喝奶粉的同齡寶寶。純母乳餵養,寶寶卻吃出了消化問題,大便連續十幾天不正常。這怎麼回事?究竟選母乳還是奶粉呢?今天,我們聊聊新生兒餵奶的選擇和方法。
  • 壓垮新手媽媽的最後一根稻草:寶寶是你們的,而我只是個餵奶工具!
    聽到這句話,誰能不炸!娃,是產婦本人生的沒錯吧。從她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那就是她的寶貝孩子,怎麼就叫給公婆生的寶貝孫子呢?是不是因為娃跟著他爸姓,就是你們老張/李/林……家的人了,聽起來就跟產婦本人沒關係了?希望各位探視產婦與娃的親戚,尊重一下新手媽媽的「玻璃心」,娃是她跟老公的娃,不是給別人生的附屬品。
  • 家長們別再錯餵了!孩子一哭就餵奶?教你一招正確判斷
    家長們別再錯餵了!孩子一哭就餵奶?教你一招正確判斷很多的新手媽媽在餵養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遇見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給寶寶進行正確的餵養,寶寶肚子餓沒餓,是否已經吃飽了,這樣的情況都要如何正確判斷,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 不要傻乎乎憑感覺給新生兒餵奶,餵奶姿勢要正確,這些你都知道嗎
    自己的母乳較為充足,媽媽最好還是給寶寶餵母乳,營養價值更高,更有利於寶寶身體發育。可是媽媽還是有一點擔心,那麼新生兒按時餵養好還是按需餵養好呢?有的媽媽試圖給寶寶養成定時吃奶的習慣,一定堅持到時間再喂, 或者寶寶到了吃奶時間仍然在熟睡,卻非要把他叫醒吃奶。這種做法都是錯誤的,對於剛出生的寶寶,媽媽應該採取按需餵奶的原則,餵奶的次數也是按每個寶寶習慣的不同而逐漸穩定的。寶寶飢餓時故意不給他及時餵奶,會影響他的情緒及心理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會影響寶寶身體的生長發育。
  • 媽媽餵奶這個姿勢,容易導致寶寶中耳炎,新手媽媽別大意
    導讀:媽媽餵奶這個姿勢,容易導致寶寶中耳炎,新手媽媽別大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餵奶這個姿勢,容易導致寶寶中耳炎,新手媽媽別大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可以躺著給寶寶餵奶嗎?關於躺著餵奶的壞影響,媽媽們需要知道
    雖然說這樣自己方便些了,不用半夜迷迷糊糊的爬起來給寶寶餵奶,而且不抱起來的話,寶寶也能夠睡個好覺,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是大家都說,躺著給寶寶餵奶這件事對寶寶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別的不說,光是樣貌這一塊影響就足夠大了,比如會出現地包天的情況,比如會出現兩邊臉大小不一樣的情況等。
  • 這種姿勢餵奶超輕鬆,新手媽媽們必須掌握
    知道自己懷孕的消息,媽媽們是幸福而甜蜜的。緊接著,看書、囤貨、補充營養,成為了生活的日常。可寶寶生下來後的第一件事,卻讓新手媽媽犯了難。也許很多媽媽在懷孕的時候覺得,「不就是餵奶嗎?有什麼難的,到時候就會了」。可生下寶寶後,真正實際操作起來,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困難:寶寶怎麼含乳都不對,乳頭被吸到鑽心疼;寶寶吃著吃著,哇一下把奶吐了出來;寶寶總是腸脹氣,小臉哭得通紅。
  • 餵奶姿勢大有學問,很多母親不知道,看看你用對了幾個!
    ,所以當媽的第一技能肯定就是給小寶貝餵母乳啦,但是一些年輕的新手媽媽 ,在給小孩餵母乳的時候,不僅小寶貝吃不到奶,自己也覺得特別累 。餵母乳的姿勢不對,最後遭罪的還是自己哺乳姿勢不當很可能會造成媽媽的不舒服,疼痛等 ,還會讓小寶貝吃不到 ,哺乳期間不斷的哭鬧 。餵母乳看似是非常簡單的一個事情,但其實大有學問 ,哺乳也是有正確姿勢的,來看看你用對了幾個。
  • 新手上路,餵奶不折騰.
    不管是目前還在母乳餵養的寶媽們還是開始用奶粉的寶媽們,在照顧寶寶時會遇到因為餵奶不及時,騰不出手照顧寶寶而哭鬧不止的局面。還沒適應的新手媽媽們可以利用一些輔助餵奶,衝奶的用具讓自己臨危不亂。對於乳量時多時少的媽媽們來說,可以解決寶寶的需求。而對於乳量較多的媽媽們來說寶寶吃不完怕浪費,還不如多備些保證外出不方便餵奶的情況使用。尤其在寶寶出現磨牙的時候,使用吸奶器也能減少了寶貝對於乳房的傷害。讓餵寶寶也能輕鬆又舒適。
  • 嬰兒餵奶時間 嬰兒餵奶時間間隔
    新生兒餵奶作息時間表無論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新生寶寶每次餵奶一定要餵飽。餵母乳時,每邊各餵10~15分鐘。我們常跟寶寶開玩笑說:「這不是吃點心哦。」儘量讓寶寶在吃奶時保持清醒。一、把寶寶叫醒到了餵奶時間,就要把寶寶叫醒。你應該讓寶寶晚上能夠一覺到天亮,而不是白天睡覺、晚上哭鬧。
  • 四種姿勢餵奶,真人示範標準姿勢,哺乳期媽媽早點學
    從最初不會餵奶,到後來的得心應手,可以說走來這一路,挺不容易的。有產科專家指出,正確的餵養姿勢,可以減少寶寶患有「中耳y、口q疾病」的概率。是啊,「吃飯」都不舒服,寶寶也不愛吃,媽媽也會覺得腰酸背痛,這些不利於母乳餵養的堅持。身邊有寶媽說,自己當時餵母乳,過程中辛苦到幾度想放棄,等給寶寶斷奶了,腰疼、腿疼、胳膊疼的毛病也坐實了,到現在孩子四五歲了,還是會疼,尤其是陰天下雨,疼的什麼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