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WAY的英文含義是在路上,這個詞兒挺好聽,我個人一直喜歡。從小開始,我自己就不是個安生的人,老喜歡東跑西顛的。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走遠路,黃山華山的到處跑。那時候是96年,一是國內基本沒有什麼好東西,二是自己也沒錢,自然沒什麼登山裝備可言。結果在黃山上,我的普通旅遊包全部背帶像比賽一樣一個接一個的斷裂。弄得我看著一地的亂七八糟,提也不是,抱也不是。到99年工作了,有了點錢,才給自己換上專業登山包。所以說背包這個東西,只要你玩戶外,就不能忽視。
其實現在很多人也是一樣,或者活動本來不多,難得有時間拉出去爬山,或者是經濟能力暫時不足(尤其是像我當年一樣,作為一個苦哈哈的學生)。雖然有一堆赫赫有名的牌子撂在那兒,挑來挑去,價格都觸目驚心。要想省點錢,隨便在地攤上弄一個大點的背包先用著,一者肯定不夠結實,二者樣子多半都難看的要死。
那麼,有沒有一款背包,樣式做工質量都過關,價格還能降的不少呢?
其實不遠,山旅最近來的這批In-way背包就正好適合。IN-WAY這個牌子來自美國,當然,是在國內加工生產的(現在很難找到不在國內加工生產的背包啦)。資料上說:「此背包由歐洲背囊專家和經驗豐富的設計師設計,選用指定的物料,嚴格控制產品質量,以適應專業用家的要求:耐用,安全,實用,保護身體。而且配合流行線條設計,流行顏色,最新物料。」當然,這裡面套話居多。我們還是自己仔細查看的好。
隨手拿出來一個SCANNA75背包,店裡開價是468元,容量是75升。這個容量不算很大,但是也絕對不小(我自己才用65升容量)比較適合男性使用。所以顏色理所當然的做成了黑紅相間,其中以黑色居多。兩道寬寬的紅色沿著正面收緊帶一直向下走,然後接在睡袋倉的紅色邊界上,正面的中間還有一銀灰豎列,排著七個結實的掛點。
總體色調看起來乾淨利索。至於面料,用的是韓國進口的450D防撕裂尼龍。當然不是杜邦的原裝CORDURA,但是強度也到了450D,應付絕大多數的活動已經足夠。而且,重量還能輕一點。
打開包看看內側,PU防水塗層表面均勻光滑。質量說的過去,看來小雨肯定不能把這個背包弄的太透。當然,再好的包也有縫隙,所以底袋有個隔層,用拉鏈從外面打開,赫然就是一個防雨罩。這種設計我個人比較喜歡,畢竟山裡面雨來得快,如果單獨配備防雨罩,大雨突至。就得手忙腳亂的從包裡掏出來,打開,套好。手腳慢一點,也就溼的差不多了。
大背包最關鍵的還是背負系統。這方面,SCANNA75用的是老樣式的TT式背負。結構簡單,兩根鋁合金扁條直接通到底部。跟我的65升VAUDE非常相似。背包居中的部位是一塊高密度聚乙烯的撐片,不能小看這個小小的裝備,她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整個背包的堅挺。而且,如果包裡面有什麼硬東西,一定不會咯到你的背。另外,你在使用背包時背部難免會有些汗水,但這塊薄板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使背部的通風性有所改善。背負系統的調節點,這款背包居然設置了八個,生怕你調節的不夠細緻。
SCANNA75的背帶採用NYLON纖維,無論在密度、硬度、柔軟度、堅韌度、定型、防毒、防脫色或拉力方面全部達到歐美的大品牌產品要求。當然,這款背包靠近肩部的背帶寬達七釐米,厚度平均達到二釐米。就算是用帆布材料,結實程度也足夠了。
卡扣是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背包中最容易損壞的部分就是它,SCANNA75採用的卡扣是美國的「UTX」系列,用手把插扣的腳彎曲成六十度,沒有絲毫問題。
拉鏈方面,限於造價,當然就不會採用昂貴的YKK,但也都是A級拉鏈,造型粗獷,堅固程度達到60-100磅,幾乎可以掛起來一個小MM。拉鏈頭使用鋁合金,尺寸大,份量足,捏在手裡就踏實。
胸帶是個比較鬱悶的東西,一般來說,卡上的話有點氣悶,不卡的話,還感覺包不夠貼身。IN-WAY的背包,胸帶一概可以自由調節,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舒適度。
有意思的是,雖然這只是一款中檔背包,但是依然設置了水袋口。功能性居然要向高端產品看齊。
如果不打算使用奢侈的鴨嘴獸水袋的話,這款背包的兩側下部設置了兩個側袋。可以輕鬆的把水瓶插在裡面。喝水的時候不用卸包,手向後面一摸就可以抽出來。當然,放點經常取用的其他零碎物品,也方便的很。
比較體貼的是,在腰部襯墊的底部,單獨加了一塊防撕裂尼龍。防止放置在地上的時候被樹枝掛破襯墊。『我的VAUDE已經破了:()
睡袋倉的靠下部位,設置了一個反光條,夜裡跟不上隊的時候,這可是個好東西。
其他的小東西,比如冰鎬掛什麼的,一個都不少。
總起來看,這款背包算是IN-WAY的一個代表性作品。材料算不上高級,但也足夠結實。在外國技術人員的監督下,做工也算的上精良。從美國舶來的設計,肯定不會難看。中規中矩的設計保證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並儘可能提供了高檔背包的部分功能。至於價格,已經到了正規登山包的底線。
所以說,IN-WAY是目前國內性能價格比最高的背包系列,應該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