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常見的5種疾病,作為父母必須知道,如有異常儘早就醫!

2020-12-22 孕產問答

新生兒在媽媽的肚子裡面是受媽媽的保護的,不管是從靠胎盤的呼吸還是靠臍帶獲得營養,總體來說還是有母體來做保護,但是從母體出來以後改為靠臟腑呼吸,靠母乳和消化道攝入營養,這是一個需要新生兒適應的過程,變化的劇烈,有時新生兒會有一些不適應,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加的觀察寶寶,如果發現異常可以儘早的看醫生,所以這5大新生兒常見的疾病,爸爸媽媽們必須要知道。

第一: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很常見的疾病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血性不合所致黃疸,疾病所致的黃疸),生理性的黃疸一般在寶寶出生後7到10天即可退掉,如果在八寶出生24小時內出現黃疸,要警惕是病理性的黃疸,特別是新手爸媽一定要知道,如果發現異常可與醫生早些溝通,儘早就醫。

第二: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窒息聽上去就是很嚇人的,在寶寶出生後會出現,表現為寶寶不哭泣也不呼吸,刺激後也沒有反應的話就是屬於新生兒窒息的症狀,新生兒窒息的原因很多時候是因為抬頭受壓嚴重,臍帶繞頸導致,胎盤功能退化使寶寶供氧不足,輕度的窒息是指通過刺激寶寶的腳心等寶寶就可以立馬有呼吸了。

第三:新生兒骨折

新生兒骨折主要是指受分娩的影響,因為產婦用力不當,寶寶的骨骼又比較孱弱而容易引起骨折。一般新生兒出現骨折的情況都是可以自己痊癒的,如果是股骨骨折的話是需要進行斷裂處固定的,在平時照顧寶寶的生活中,家人也要多加的注意。曾經就遇到一個寶寶鎖骨骨折,寶寶成天的哭,但是家長並沒有在意,直到請了個專業的月嫂到來覺得寶寶不對勁才送去醫院檢查,後期做一些輔助才幫助了痊癒。

第四:新生兒黑便

新生兒胎便的是墨綠色的,產後24小時內就會排出新生兒胎便,通暢2到4天左右排出的便便就會比較正常了。但是如果是黑色的便便那麼家長就要注意可能是因為新生兒的凝血功能不足而導致胃腸道出血性的疾病。一般在出生後的3天左右會出現紅色或者是褐色液體等等,所以如果您發現寶寶的大便不是特別的正常的話,要及時的跟護士或醫生進行溝通。

第五:新生兒產瘤

新生兒產瘤主要是指新生兒受產道擠壓頭部受到嚴重的損傷,頭上可能會出現包塊即為產瘤,內容物是淋巴液等液體,出生後的2到3天或者是一個星期內會被寶寶自己吸收掉,不用特別的治療的。之前在產房內就遇到一個這樣的新生兒,前期醫院還給寶寶各種抽血進行化驗,然後讓回家觀察,回家後沒幾天就直接消失了。

這5大疾病算是在醫院的產房裡面比較常見的,特別是新生兒黃疸和新生兒黑便症以及新生兒產瘤,作為爸爸媽媽應該是要知道的,雖然說新生兒發生各種不好的現象的概率比較低,但是現在因為環境汙染,生活作息紊亂等情況下,還是多了解一下,如果發現有什麼異常,也要儘早溝通解決以免耽誤時間,對寶寶來說也是一種負責。

相關焦點

  • 了解新生兒7個特殊生理狀況 掌握7大危險徵兆 發現異常儘早就醫
    新生兒剛來到這個世界,還在適應環境,非常需要父母的照顧,但也因為父母全心全意的照顧,能感受到孩子好像有些不一樣的地方,沒錯,新生兒是一個特別的群體,不少狀況讓父母覺得『異常』,根本是新生兒的『日常』,當然也有一些不需要特別擔心的小問題存在,不過,更需要父母提高警覺的是,如果不注意的話,可能會變成嚴重的問題,而這些都是有跡象可循!
  • 五大黃疸不正常現象,如有異常應快速就醫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普遍現象,黃疸發生是因為體內膽紅素濃度上升而表現在外,膽紅素是血紅素代謝過程的產物,每個嬰兒代謝能力不同,因此黃疸狀況也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正常的新生兒在剛出生時不會有黃疸,出生後第2、3天黃疸逐漸上升,在第5天左右到達最高值,第2個星期開始下降。
  • 新生兒囟門的5種「異常狀態」,和常見的3個問題!
    新生兒出生後,顱縫尚未長滿,形成一個菱形空間,沒有頭骨和腦膜,醫學上稱之為「囟門」。新生兒的頭頂有兩個囟門,位於頭前部的叫「前囟門」,斜徑約2.5釐米,6~7個月骨化後逐漸縮小,1~1.5歲閉合。位於頭後部的叫「後囟門」,約0.5釐米,出生後2~4個月自然閉合。
  • 4種常見新生兒易得疾病!
    作為家長,一定要儘早了解新生兒易得的常見疾病,以便出現問題及時應對,下面,哆啦就整理出初生寶寶易得4種常見疾病,希望家長們有所了解~1、新生兒肺炎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較高。
  • 警惕異常瞬目儘早就醫
    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發現孩子有頻繁眨眼的習慣,但時刻給孩子提醒也不管什麼用,為此有的家長十分焦慮急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兒童頻繁眨眼可能是出現了異常瞬目,需要及早就醫進一步明確病因。
  • 警惕異常瞬目儘早就醫
    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發現孩子有頻繁眨眼的習慣,但時刻給孩子提醒也不管什麼用,為此有的家長十分焦慮急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兒童頻繁眨眼可能是出現了異常瞬目,需要及早就醫進一步明確病因。 兒童異常瞬目需儘早就醫眨眼,又稱為瞬目反射,指雙眼瞼不自主的暫時性閉合運動,持續0.3~0.4秒,間隔3~4秒。眨眼可以讓淚液均勻地分布「黑眼仁」、「白眼仁」上,使眼睛溼潤並且看得清楚。同時可以清除結膜囊灰塵及細菌,還可使眼睛得到暫時休息。
  • 新生兒吐奶,別忽視這些異常狀況,可能是疾病信號
    新生兒吐奶是怎麼回事?要不要緊?如果是有經驗的老一輩人,可能會說,這沒什麼,孩子吃奶吐點很正常。但是,作為育嬰經驗豐富的我來說,新生兒吐奶,的確大部分情況都是正常的,因為新生兒胃部發育不全,很容易因為抱姿不正確而發生吐奶情況。但吐奶也不是沒有不正常的情況。以下這些狀況就表示寶寶情況異常,可能是疾病信號,家長莫大意。
  • 新生兒出現這6種情況是生病了 需及時帶其就醫
    新生兒在出生之後無法適應外界的環境,加上身體機能並未發育完善,很容易受外界病毒的侵襲導致機體發病。由於新生兒語言表達能力不完全,無法準確地向父母傳遞信息,所以家長必須要通過新生兒的各種表現辨別是否生病。只有掌握新生兒生病的各種相關信號,才能夠及早治療疾病,幫助患兒及早康復。
  • 新生兒出現這6種情況是生病了 需及時帶其就醫!
    新生兒在出生之後無法適應外界的環境,加上身體機能並未發育完善,很容易受外界病毒的侵襲導致機體發病。由於新生兒語言表達能力不完全,無法準確地向父母傳遞信息,所以家長必須要通過新生兒的各種表現辨別是否生病。只有掌握新生兒生病的各種相關信號,才能夠及早治療疾病,幫助患兒及早康復。
  • 新生兒常見疾病介紹及處置方法
    常見疾病有發熱、低體溫、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咽下綜合症、低血糖、產傷(產瘤、頭顱血腫)、皮膚疾病(膿皰瘡、尿布皮炎、新生兒毒性紅斑)、眼部炎症、臍炎、新生兒敗血症,今天介紹前5種: 1、新生兒發熱 新生兒正常核心溫度(肛溫)為36.5-37.5℃,正常體表溫度為36.0-37.0
  • 照顧新生兒的必備知識:常見的5種狀況,如果遇到應該如何處理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新生兒有多脆弱自不必說,剛出生的他們身體器官發育還不成熟,免疫力也很低,稍有護理不當就可能腹瀉、吐奶、感冒。可很多父母也是第一次照顧寶寶,沒有經驗,面對這些情況總是焦頭爛額。
  • 寶寶長疹子未必是皮膚疾病,常見3種會出疹子的疾病
    只要寶寶身上出現疹子,或許爸媽多會認為是皮膚疾病,但對嬰幼兒來說,任何症狀的出現,都應從整體表現來找尋可能病因,避免只把焦點放在皮膚狀況異常,而忽略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當寶寶身上出現疹子,媽媽會怎麼做?覺得是皮膚疾病,趕快去皮膚科就醫?或是拿個藥膏擦擦,看看是否會消掉?如果幾天還沒消再做打算。
  • 寶寶出現這些表現,多半是新生兒肺炎了,寶媽別大意,及時就醫
    寶寶出現這些表現,多半是新生兒肺炎了,寶媽別大意,及時就醫剛出生的嬰兒免疫力比較弱,所以,有一點情況就會讓父母非常的著急。最讓人害怕的一種疾病,叫新生兒肺炎,但是那麼小的寶寶怎麼會得肺炎呢,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去儘早發現,而且之後怎麼去做治療。大家都應該解一下。其實新生兒肺炎沒那麼嚇人,但是也不能馬虎不重視,這是剛出生嬰兒的常見疾病,較冷時候的發病率會更高點,在新生兒生病中有一半是這種肺炎的,但是症狀是不一樣的,有一些症狀並不嚴重,吃點藥就可以,但是嚴重的話是需要入院治療的。
  • 盤點這些常見的新生兒疾病,新手爸媽第一課!
    小寶寶的到來讓全家人都欣喜激動,但是有些小寶寶也會帶給新手爸媽一份「見面禮」,剛升級父母,對於照顧寶寶一無所知,更別說這樣的小狀況了。今天就給新手爸媽們普及一下常見新生兒疾病的常識及預防與應對措施。2、便秘由於新生兒的特殊性,一旦新生兒早期出現便秘,必須要注意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除了這個原因外,還可能與餵養也有一定關係。① 消化道畸形。正常新生兒生後48小時之內要解胎糞,如果生後48小時未見胎糞排出,必須警惕消化道畸形。
  • 新生兒很「嬌嫩」,這3種疾病,找準空子就會使勁鑽,家長要警惕
    最讓父母膽戰心驚的莫過於孩子生病,特別是新生兒。他們的體質和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又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出自己的難受,只是一味地哭,導致家長不知道該如何做才好,不妨來盤點一下新生兒常見疾病的護理方法。新生兒易被哪些疾病侵襲?
  • 新生兒為什麼會長胎記?最常見的5種胎記
    新生兒為什麼會長胎記呢?基本上,所有的寶寶在出生後都會有胎記,這是為什麼呢?同時,新手爸媽還要知道哪些是最常見的5種胎記。在這裡,小編就來一一為大家介紹吧。   新生兒長胎記的原因   胎記是胎兒皮膚組織在發育時出現的增生,在皮膚表面表現出形狀和顏色的異常。
  • 新生兒心雜音=心臟病?7種狀況立刻就醫
    當新生兒診斷出心雜音,多數父母便認為孩子有心臟病。別緊張,擁有正常心臟的孩子也可能發生心雜音,只要通過超聲診斷就能儘早確診。新生兒心雜音別緊張,多屬暫時性!新生兒時期被聽出有心雜音,多屬於過度時期正常現象,包括下列3種狀況:1、周邊肺動脈狹窄:未出生時胎兒循環依靠母體,所以胎兒肺動脈功能不大會被用到。
  • 新生兒溶血症的出現,危害新生兒的健康成長,若有症狀,早就醫
    導語: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horn,HDN)指由於母親和嬰兒的血型不兼容而導致的胎兒或新生兒的同種免疫溶血。ABO血型不相容是最常見的,Rh血型不相容是罕見的。兒童的主要表現是黃疸,貧血和肝脾腫大。
  • 新生兒常見的6個身體症狀,家長需要了解清楚,避免犯錯
    自從當了媽媽之後,孩子的一舉一動牽動母親的心,特別是出現異常情況時如哭鬧、咳嗽或打噴嚏等。一般孩子出生後的一個月後,難免會出現異常症狀,家長需了解其原因,不能過度驚慌。新生兒常見的身體症狀有哪些當孩子患有腸絞痛時也會引起哭泣,這是常見的急性腹痛,常常發生在傍晚或夜間孩子會突然哭鬧且伴有口角周圍蒼白、臉色發紅和腹脹,不管怎麼哄都沒有用。家長可以把孩子豎著抱起來,趴在父母的肩膀上輕輕的拍打背部,這樣能排出胃中過多的空氣,然後用手輕輕的對腹部按摩。若孩子臉色蒼白、持續性發熱,不停的嘔吐,大便中帶血可能是腸套疊,需立馬就醫。
  • 你知道嗎?新生兒的6種正常的「異常」現象
    若在10天後出現體重不增、甚至下降,則可能是餵養不當或受疾病影響。但是如果腫塊進行性增大或在10周後仍未消失,要及時就醫。尿液發紅新生兒在最初幾天尿色發深,稍有混濁,有時尿布上可看見淡淡的紅色,屬正常現象,一般5~6 天后會消失,但如果10天後仍有此情況,則為異常,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