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莞城美術館和福建省美術館主辦的「閩籍書畫名家搶救工程——福建省書畫名家作品全國巡迴展(東莞站)」在莞城美術館開展。
展覽共展出福建省美術館帶來的86幅書畫作品,集中體現了近現代閩籍書畫名家對國畫與書法藝術的傳承與革新,讓人領略閩籍名家精湛的藝術造詣,回溯閩籍書畫藝術的永恆魅力。展覽時間將截止至12月20日。
呈現閩籍書畫的藝術魅力
在書畫史上,福建名家輩出,如宋代的惠崇、蔡襄,明代的曾鯨、張瑞圖、黃道周,以及清代的上官周、黃慎、華喦、伊秉綬等;近現代以來則湧現出陳寶琛、林紓、陳子奮、沈覲壽、潘主蘭、李耕、李霞、黃羲等一大批書畫名家,他們堅實的傳統書畫功底和深厚的人文學養,構建了層次豐富的福建文化藝術生態。
本次展覽主要分為國畫和書法兩個部分。書法作品作為一個單獨章節,被命名為「奇逸峻拔」,所展作品形貴特立、獨具一格,彰顯出八閩書家筆耕不輟、書法薪傳不墜、入古出新的風尚。國畫作品則分為三個章節,並以作品題材為線索展示。
第一篇章以「煙霞有期」開篇,將八閩寶地的山水作為主題,充分體現了閩派畫家對生活所寄予的深厚情感,以及濃厚的風土氣息和人文情懷;第二篇章主要探討閩地孕育出的「物華天寶」,溫暖潮溼的氣候為閩地帶來了豐阜的物產,花卉、果蔬、珍禽異獸都是畫家描繪的對象;第三篇章講述的「月曼清遊」是關於傳統文化氛圍中的平民化生存方式,作品所營造的怡然自得、閒雲野鶴般的意境令人心馳神往。
本次展出作品的創作時間從清朝到近現代,其中繪畫作品內容包括人物、風景、動物、植物等,主要反映了閩地的社會生活圖景,不管是林紓的《谷暝松濤》、陳子奮的《設色水仙佛手蟹圖》,還是黃羲的《茶旗春暖》、宋省予的《菜多豬壯大肥足稻豐年》等,都讓人流連忘返。
有評論認為,這些作品剖析了閩籍書畫的外在形式與精神內核,詮釋閩籍畫家的創作內涵;同時,也為解讀中國畫提供全新的視角,促進了中國文化精粹的傳播。
館際交流展
推動兩地美術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閩籍書畫名家搶救工程——福建省書畫名家作品全國巡迴展」的首站在福州展出後,第二站便走進了廣東東莞。主辦方希望,通過此次巡迴展的舉辦,對加強莞城美術館和福建省美術館的館際合作與交流,對促進優秀文化弘揚傳播產生積極作用。
今年8月,莞城美術館館藏「藝即人生——餘本作品展」在福建省美術館順利展出,呈現了以餘本為代表的嶺南早期留洋油畫家的藝術創造,反映了我國第一代留洋油畫家的藝術探索,展覽受到了福建人民的喜愛。
此外,兩館還曾經共同主辦過「山鄉情韻——福建省美術館館藏松溪版畫精品展」等展覽。莞城美術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館際交流展的舉辦,推動了兩地美術館持續積極發展。同時期待福建與東莞繼續深化文化藝術交流研究,讓兩地藝術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字/廖杏子 通訊員 莞美宣
攝像/莞城美術館供圖 視頻/無
編輯/鍾彥亮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