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彭娜 見習記者 李延緋)來自青海省文明辦的消息,經過為期5天的公示(5月13日至17日),我省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已經確定。
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道德模範、崇尚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有力促進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開展了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
評選分為「助人為樂模範」「見義勇為模範」「誠實守信模範」「敬業奉獻模範」和「孝老愛親模範」五類。我省推薦評選活動於4月15日啟動,經過推薦、公示等環節,推薦10人參加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評選。
他們分別是:海東市平安區社會福利中心主任張任邦、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新源鎮衛生院副主任醫師許顯軍、西寧市城東區韻家口鎮中莊村村民李明君、西寧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輔警盧世蛟、西寧市城西區勝利路街道公園巷社區居民馬兆紅、西寧市興海路紅香柳刀削麵館法定代表人王曉軍、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後灣村原護林員李洪佔、青海省體育工作一大隊隊員切陽什姐、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峨堡鎮黃草溝村三社牧民元旦才項、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孝康養老服務中心主任李晶。
★★ 相關連結★★
候選人事跡簡介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候選人
張任邦,男,漢族,1964年10月生,中共黨員,海東市平安區社會福利中心主任。在福利院工作的20年,張任邦把愛心、責任心傾注於自己的事業,視服務對象為親人,先後救助流浪乞討人員、麻風病人、未成年流浪兒童等4000餘人,曾把多名棄嬰、未成年流浪兒童帶回家中撫養,並自費為福利院老人過生日、買藥治病。
許顯軍,男,藏族,1971年9月生,中共黨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新源鎮衛生院副主任醫師。2013年7月,許顯軍自願報名加入中華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2017年8月,經檢測,許顯軍與一名千裡之外的白血病患兒HLA相匹配,同年10月,他在北京捐獻了129毫升造血幹細胞,成功挽救一名3歲孩子的生命。
見義勇為道德模範候選人
李明君,男,漢族,1980年3月生,西寧市城東區韻家口鎮中莊村村民。2018年4月22日中午,西寧市德源小區一名3歲孩子掉進一口化糞池深井中,同住該小區的李明君經過,立即與妻子用腰帶、衣服結為繩索,隨繩而下抱緊孩子,妻子跪在井邊死死拽住這條生命之繩。小區裡的住戶聽到呼救聲後紛紛參與到救援中,孩子成功被救。
盧世蛟,男,漢族,1966年4月生,西寧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輔警。2016年5月的一天,盧世蛟下班途中看到一名婦女躺在地上,脖子流血,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手持剪刀向人群亂捅,他趕緊衝上去阻止。搏鬥中,盧世蛟摔倒在地,男子瘋狂地向他的頭部、臉部、手部猛刺,他不顧傷痛控制住男子,直到民警趕來。
誠實守信道德模範候選人
馬兆紅,女,回族,1962年2月生,西寧市城西區勝利路街道公園巷社區居民。2017年,馬兆紅經營美食城的兒子意外身亡。在整理兒子的帳目時,她發現兒子投資美食城欠款高達80餘萬元,加上未交付的各種費用,總額達150萬元。慎重考慮後她作出一個決定——替兒子還債。她說到做到,已努力為兒子償還部分欠款。
王曉軍,男,漢族,1980年12月生,中共黨員,西寧市興海路紅香柳刀削麵館法定代表人。2010年,從部隊退役的王曉軍開辦了刀削麵館,貼出了「為7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刀削麵」的海報,用9年的時間兌現自己的承諾。近年來,他拓寬了免費服務範圍:為農民工兄弟免費加面,將社區「五保戶」納入免費就餐範圍,讓環衛工人半價就餐。
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範候選人
李洪佔,男,漢族,1933年12月生,中共黨員,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後灣村原護林員。63年前,荒山禿嶺的家鄉讓年輕的李洪佔萌發了種樹的念頭,這一種就是一輩子,成為遠近聞名的「種樹老人」。他說:「上遊多栽一棵樹,下遊能保十條命。」如今,已86歲高齡的他依然種樹不止,為綠化家鄉發揮餘熱。
切陽什姐,女,藏族,1990年11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體育工作一大隊隊員。2016年,切陽什姐徵戰裡約奧運會,獲得第五名;2018年,獲得印尼雅加達亞運會女子20公裡競走銀牌;2019年,獲得國際田徑女子20公裡競走世界積分排名第一名;同年獲得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冠軍,並三次蟬聯此項比賽桂冠,為祖國爭得榮譽。
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候選人
元旦才項,男,藏族,1975年4月生,中共黨員,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峨堡鎮黃草溝村三社牧民。元旦才項收入不高,卻贍養兩位非親非故、雙目失明的老人19年之久。為陪同大女兒到縣城讀初中,他把兩位老人帶到縣城居住。老人在樓房裡生活不便,他將女兒寄養在親戚家,又帶著他們回到草原,還多次帶他們到外地旅遊。
李晶,女,漢族,1987年10月生,九三學社社員,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孝康養老服務中心主任。李晶接受過「希望工程助學項目」的愛心資助,這份關愛讓她時刻心懷感恩。多年來,她先後籌資實施了關於婦女兒童、災後重建、殘障人士發展、環境保護、鄉村教育、養老服務等方面的41個公益項目和活動,受益群體達5.8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