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人可能會導致狂犬病,那麼貓咪抓傷人呢?
昨天下午,記者從海寧市人民醫院獲悉,身體健康的海寧小男孩丁丁(化名)在被小貓抓傷後,腋窩下突然生出一個大疙瘩,吃藥效果不明顯,後經病理化驗,醫生發現他患了貓抓病。
醫生說,貓抓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感染病,其實不只是貓抓,猴子抓、狗兔或老鼠咬等多種原因都可能導致貓抓病。在海寧,還有一名男子因為被老鼠咬傷患上了這病。
腫塊有鴿子蛋那麼大
今年4歲的丁丁向來身體不錯,但是近段時間,他卻被腋窩下的一個大疙瘩折騰得非常難受。
這個疙瘩有鴿子蛋那麼大,紅紅腫腫的,有些堅硬。丁丁的媽媽發現這一情況後非常吃驚,便把丁丁送往醫院治療。
海寧市人民醫院普外三科醫生李潔吉給丁丁做了檢查,發現除了這個腫塊,丁丁的其他情況都不錯;給他做了B超檢查,初步判斷為腋下多發淋巴結腫大。
由於腫得有些厲害,最大的一顆淋巴結直徑有1.8釐米,醫生便給丁丁吃了幾天消炎藥,但是效果不明顯。經家長同意後,醫生給丁丁做了個小手術,才把腫大的淋巴結摘除。這個淋巴結摘下來時,裡面已經化膿了。
目前,經過一周的換藥消炎治療,丁丁的病情已經康復。「向來健康活潑的孩子,怎麼會發生淋巴結腫大呢?」醫生和家長對此都很納悶。
「孩子沒發生過什麼事,只是半個多月前,他被家裡的小貓抓傷過,這應該不會和這個大疙瘩有關吧?」丁丁媽媽的這句話,讓李醫生頓時想到一個鮮為人知的疾病——貓抓病。
為證實這到底是不是貓抓病,李醫生對從丁丁身上摘下來的淋巴結標本進行病理化驗,結果發現,丁丁確實生了貓抓病!
這到底是種什麼病
據李醫生介紹,其實不只是丁丁,早在兩個月前,海寧有名男子因被老鼠咬傷,發生淋巴結腫大和發熱,經病理檢查,也被確診患了貓抓病。
「狗咬了人可能會導致狂犬病,這個大家都知道,其實貓、猴、兔、狗、老鼠等動物抓傷人或咬傷人後,還可能讓人患上貓抓病。」李醫生說,貓抓病的潛伏期一般為10天到30天,極少數為幾個月至一兩年,「發病時會出現淋巴結腫大及發熱症狀,少數病人會出現長期高熱、化膿性淋巴結炎、乏力、肌肉關節疼痛等症狀。」
被狗咬傷容易生狂犬病,被貓抓傷容易生貓抓病,那麼,狂犬病和貓抓病是類似的疾病嗎?
李醫生說,狂犬病是由帶有狂犬病病毒的狗、貓等動物咬傷或抓傷人而感染的疾病,這種病非常兇險,患者一旦發病會非常怕水、怕光,死亡率幾乎為100%;貓抓病則主要由小動物體內攜帶的一種介於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巴爾通體」病原體侵襲所致,這種病一般不會致命,典型臨床表現為原發性皮膚損害、淋巴結腫大,對症治療後一般預後良好。
「貓抓病雖不如狂犬病那麼兇險,但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來說,得了貓抓病也可能發生嚴重的全身病症,如腦膜炎、脊髓炎、多發性神經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炎等,極個別會導致死亡。」李醫生由此建議,貓抓病也應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與免疫力低下者,最好不要養寵物。」
該如何有效預防呢
李醫生說,他了解的貓抓病患者中,80%都是被貓抓傷或咬傷才導致患病的,其餘患者是被狗、兔、猴等其他動物抓傷或咬傷的,「近幾年來,隨著養貓人及流浪貓的增多,貓抓病患者也呈上升趨勢,全球每年貓抓病發病人數已近萬例,所以很有必要採取預防措施。」
怎樣有效預防貓抓病?李醫生表示,貓抓病主要通過帶有相關病菌的貓等小動物傳染給人,但一般不在人際之間傳播,因此,預防貓抓病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與陌生的貓、兔子等小動物接觸,並要教育孩子不要隨意與它們玩耍,特別不要與流浪貓多接觸。
如果自己家裡養了小貓小狗,就要特別注意寵物衛生,要給它們定期剪指甲,及時帶它們去注射疫苗。同時儘量少刺激它們,不要和它們親密接觸,尤其在動物發情季節,要特別注意與流浪貓狗保持距離。
「萬一被它們咬傷抓傷,要馬上擠出可能含病毒的血液,局部塗抹碘酒及酒精對傷口殺菌,並及時到醫院就診;當出現淋巴結腫大、不明原因發熱等症狀時,一定要將被小動物咬、抓傷的病史告訴醫生,以免造成誤診。」李醫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