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軟床」上的時代夢想
爬山嶺路睡彈簧床,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百姓終生難忘的生活。
19世紀後期,美國人Zalmon Gilbert Simmons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彈簧床墊,徹底改寫了全人類的床墊歷史。
20世紀30年代,席夢思在上海楊樹浦路建立工廠進入中國,後又因戰爭原因淡出,於2005年捲土重來,成為老百姓口中的「高級貨」。時至今日,在國人心裡,上好的彈簧床墊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席夢思。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物質享受的追求得到解放,原本被視為「資產階級墮落腐朽生活方式」之一的席夢思「重返」中國,並在之後的十數年間逐漸走進億萬中國家庭,記錄了幾代中國人的夢鄉。
從「硬板床」到「彈簧床」
從硬板床換成了彈簧床,張木木告訴記者,那感覺就是,「新鮮玩意兒啊。」
張木木(化名)老家在河南安陽,父母都是教師。2005年左右,張木木的父母從市裡面的商場買回來了「席夢思」的品牌床墊,而不再是叫做「席夢思」的彈簧床。
「席夢思差不多是當時最貴的床墊了,我爸媽花了大幾千。」對於張木木一家而言,當時關於席夢思的認識只是「聽說好用」,當拔草之後,張木木感到席夢思睡起來並不舒適「睡了早上起來很累」,儘管如此,一家人依然為擁有了席夢思床墊而滿心歡喜,畢竟在當時是「高級貨」。
「改革開放前,人們對於床墊沒太多要求,那時候,北方人大多睡炕、南方人睡木板床或者棕繃床。」已過不惑之年的摩瑪智能創始人辛志宇在床墊行業已經深耕20餘年,據他回憶,我國床墊行業的發展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消費觀念改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據辛志宇介紹,2005年席夢思是作為高端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普通百姓消費不起,大家口中所謂的「席夢思」其實是泛指「彈簧床」,而非美國品牌。張木木也表示,自己家當時能夠消費得起是因為父母是教師,收入穩定。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消費者對於席夢思的體驗眾說紛紜,有人說「很軟很舒服」,也有人說「睡久了腰酸背痛、不解乏」……
在那個年代,家裡有一張彈簧床是一件很潮的事情。但與父母輩對於彈簧床回憶不一樣的是,在現在很多年輕人的記憶中,小時候家裡的彈簧床更多像是兒時的「玩具」,經常偷偷在上面玩「蹦床」遊戲。
改革開放之後,由於「能較長時間保持柔軟性、比較透氣不容易回潮黴變」等特點,彈簧床開始風靡全國。那個時候,沒有形成很強的品牌意識,把所有的彈簧床統稱為「席夢思」。據老一輩回憶,那時候他們常買的彈簧床大多來自穗寶、家惠、京蘭、皖寶、吉斯……
國內床墊上市企業喜臨門2017年財報顯示:「中國彈簧床墊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這一時期我國引進了大量國外的、規格不等的彈簧軟床墊生產,初步構建了我國軟墊行業的發展基礎和市場雛形。」
從「不會壞」到「舒適」 國產床墊開始量產
據公開報導,世界上第一張彈簧床墊是由一個叫Zalmon Gilbert Simmons的美國人發明的。
記者從席夢思中國的官網上發現,早在上世紀30年代,席夢思就在上海楊樹浦路建了工廠,並且在當時的《申報》上刊登廣告。
不過,上世紀80年代我國盛行的彈簧床大多為國貨,一大批彈簧床墊企業在改革開放初期拔地而起,包括穗寶、家惠、皖寶、吉斯等。
進入90年代後,我國床墊行業開始逐步走上規範化發展路線,國內自主研發的床具機械開始投入使用。與此同時,人們對於床墊的要求也在改變,從「不會壞」到「舒適」、「健康」。
當國內的床墊市場被本土企業打開之後,一些國外品牌開始進入中國,有的只是開店銷售、有的直接設廠生產。
床墊品牌增加的同時,床墊品類也層出不窮。乳膠床墊、記憶綿床墊、棕櫚床墊、水床墊、氣床墊、磁療床墊等新興床墊迅速崛起,搶佔了大批市場份額,直接導致全球範圍內的彈簧床墊市場縮水。
辛志宇以前從事的是廣告行業,上世紀90年代,他接觸到了一個來自美國知名床墊品牌的客戶,自此進入床墊行業,人生也由此轉變。
床墊行業蓬勃發展,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根據公開資料分析,當時的競爭環境大致是這樣的:
國內企業數量多、大多數規模小、產品檔次和質量較低、營銷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有限,產品同質化情況較嚴重,大部分依靠價格戰來爭奪市場份額;進入中國的國外品牌普遍在設計水平、生產工藝及機器設備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在喜臨門於2012年發布的招股書中,新京報記者看到,「近年來,許多國際性一線床墊品牌如席夢思(Simmons)、絲漣(Sealy)、舒達(Serta)等品牌均已在國內開設專賣店,雖然這些品牌床墊與公司的產品在價格上不具有競爭力,但這些品牌擁有先進的生產技術、研發技術及良好的市場口碑,可能會分流公司的部分高端客戶。」
直到現在,席夢思依然是床墊行業中的「白富美」。北京錦繡投資有限公司主筆設計師田靜告訴新京報記者,席夢思畢竟是高端品牌、價格不夠親民,並非普通消費者的首選,「誰也不會經常買三四萬的墊子,主要走量的還是國產的品牌,基本上市場現在能接受的價位也就在3000元到5000元的床墊,是銷量最多的。」
不可否認的是,早年的彈簧床代表「席夢思」是中國床墊行業的「啟蒙者」之一,它自身也有很多故事。
根據媒體報導,在20年左右的時間裡,席夢思已經宣布破產七次,負債也從1991年的1640萬美元劇增至2009年的10億美元。2010年,席夢思被Ares和加拿大教師私募資本組成的財團收購,該交易涉資7.6億美元,涵蓋席夢思母公司及所有子公司。
國人家居進入智能時代
張木木搬了兩次家之後,早年買的彈簧床墊永遠的留在了老房子裡。一併被塵封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段有關彈簧床風靡全國的記憶。
21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床墊生產技術的更新換代,中國床墊行業高速發展。根據CSIL的數據,我國床墊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47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81.8億美元,複合增速達11.7%,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床墊消費市場。
現在,張木木的新寵是乳膠床墊,但由於乳膠床墊價格不菲,張木木先購置一個300元的乳膠枕頭「充飢」,打算攢夠錢之後再慢慢拔草。
喜臨門2017年財報顯示,近年來,「健康睡眠」等概念日益深入民心,我國居民床墊消費逐漸從「實用性」向「功能性」轉變,當前床墊的功能性主要體現在其在睡眠階段的睡姿調節功能,同時,具有監測、記錄等改善睡眠多項功能的智能床墊也逐步進入大眾視野。
在床墊的設計、生產過程中,睡眠醫學、人體工程學、材料科學、智能傳感技術、腦電檢測等理論和技術被引入。根據夢百合2017年財報,定製需求已經成為市場趨勢,其自主研發的「智能床墊」已經投入生產。
辛志宇接觸床墊行業之後,起初是在品牌盛行的時候自己也做了一個小的床墊品牌。2010年之後,他發現當下年輕人的消費理念之一是個性化。2016年,他又創立摩瑪智能,致力於通過技術手段將消費者的身體感受量化,然後再利用收集到的數據和技術手段為每一個消費者打造完全適合自己的專屬床墊。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包括床墊在內的家居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家具產能佔全球市場份額已超過25%,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家具生產、消費及出口國。另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我國家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在2017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56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利潤總額達到565.2億元,同比增長9.3%。截至2017年底,我國家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000家。
業內人士認為,在進入改革開放的第四十個年頭,家居產業將在改革創新、消費升級、數字經濟等潮流下,加速向前發展。
B04-B05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閻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