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光泉希望臘八節能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晨韻 攝)
杭州網訊 「希望靈隱寺的臘八粥能送到更多需要社會關注的人手中,給他們一份溫暖和關懷」,26日下午,靈隱寺光泉方丈的一番話預示著今後再也看不到萬人徹夜排隊的等粥的場景了。光泉方丈還表示希望臘八節能夠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七年全城派粥成歷史
農曆的臘月初八,俗稱「臘八」。杭州人一提起臘八節就不難想起靈隱寺的這碗臘八粥,從2008年第一次派粥至今,這碗的粥已經火了7年,而今年臘八節靈隱寺選擇了將30萬份粥送往福利院、養老院、孤寡老人院等慈善公益機構。
談到不再向市民排隊派粥的原因,光泉方丈說:「並不是大家傳說的因為怕發生踩踏等安全意外,只是因為希望在臘八節之際能將臘八粥送到更多需要社會關注的人群手中,從而賦予節日更多的意義。」
不派粥是不是代表市民遊客再也喝不到靈隱寺的臘八粥了?
據了解,在臘八節前一天就有許多臘八粥已經送到了福利院、醫院、社區中,許多特殊人群甚至普通居民都已經品嘗到了粥的美味。想要一品靈隱寺臘八粥的市民朋友還是可以前往各大社區派送點就近領取。
臘八節的非遺夢
關於臘八節的起源,《佛本行集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成道前曾六年苦行,後放棄苦行在菩提樹下靜坐參悟才走向智慧解脫的正道,而這一天正好是農曆臘月初八日。
從此,各寺院每逢這一天便用米、穀物、豆類、棗等乾果煮粥回報信眾,這才使臘八施粥的習俗逐漸在民間盛行。
談到對臘八節的未來,光泉方丈希望臘八節能和端午節一樣,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靈隱寺也將會往這一面去更多的了解和努力。
目前,我國共有37項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就包括了2009年時錄入的端午節,或許臘八節未來的申遺之路並不是遙遙無期。
靈隱寺將舉行百人傳供法會
據了解,臘八節當天,從上午8:30開始靈隱寺內會舉行大型傳供法會、祈福法會、方丈講經等一系列佛事文化活動。
其中大型傳供活動將以傳統的形式,幾百人通過手與手的傳遞將水果、糕點、香花等十供養的內容傳遞到大雄寶殿內的佛像前,而這在臘八節還是首次。
由於場地限制,在場內觀看法會的人數將控制在800人,遊客可通過現場LED大屏幕觀看。此外,在臘八節當天,寺廟將免費向大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