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臻和科技:以嚴謹負責的態度,讓精準醫療服務於臨床-訪談-生物...

2020-12-25 生物探索

2003年,他選擇創業,先後成立兩家企業。如今,作為上海派森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帶領公司完善從一代到三代測序平臺的構建,實現新三板掛牌,完成從科研服務到健康醫學的轉型,成功建立醫學檢驗所、入駐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南京)中心……近日,生物探索專訪到了在基因測序行業「嶄露頭角」的掌門人孫子奎。


談及2003年,很多人第一個回憶痛點是非典(SARS):這一來勢洶洶的非典型肺炎在中國引發了一場「白色恐怖」,所幸在有效隔離、群防群治等公共衛生措施的管控下疫情順利得到解除。為打贏這場無硝煙的戰爭,科學家們追蹤溯源,發現「罪魁禍首」是一種變異的冠狀病毒SARS,並成功破解病毒的基因組序列。

這一破譯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基因研究的高潮。2003年,在基因測序公司任職的孫子奎看到了機遇,開啟了新的職業徵程——創立了上海桑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營一代測序及引物合成業務。

「非典事件很大程度上讓大家看到了基因測序的重要性,也就是在那一年我選擇了創業。」採訪中,孫子奎告訴記者,「雖然這是一個大的轉折,但是跟我之前的植物遺傳專業背景、基因測序工作經驗一脈相承,所以依然是在我相對熟悉的領域。」

談創業:從一代到二代,順應市場需求

基因測序是建立「組學」大資料庫和分析的基礎。作為醫療健康行業的熱門技術,基因測序市場前景廣闊,深受資本熱捧。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基因測序技術先後經歷了4次變革,目前最為成熟、應用最廣泛的是二代測序。

孫子奎告訴生物探索,2003年創立上海桑尼的時候,市場以及公司的主流業務都圍繞著一代測序。2005年,羅氏公司研發出454二代測序技術,打開了低成本、高通量測序的新格局。正是因為看到了基因市場的快速更迭,他做出了關於職業生涯的第二個重要決定——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孟和教授於2011年創辦上海派森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不同於上海桑尼,派森諾的主營業務圍繞二代測序展開。」 孫子奎介紹道。公司採取「深耕細作」的模式,囊括了基因組學、轉錄組學、微生物組學、常規測序與分子實驗、第三代測序等一系列測序平臺,支持有競爭優勢的科研服務。與此同時,派森諾專注「臨床醫學+大眾健康」,從慢性病管理到腫瘤精準診療逐步布局自己的產品線。

談企業:從資本到產業,一路升級

2017年,「基因界大咖」華大基因成功上市,預示著新的市場洗牌,也是其完成從基礎科研服務朝生殖健康等生命醫學業務轉型的重大裡程碑。這一IPO讓資本市場清晰感覺到基因測序產業的欣榮。

「當前的局勢與十多年前完全不同。」 談及創業瓶頸,孫子奎感觸最深的是資金。他回憶說,千禧年之初,中國的創業資源相對有限,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並不活躍,這給不少生物技術類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2015年,我們進行了股份改制,並成功完成近5000萬元的首輪融資。」 孫子奎對於這件事一直印象深刻,「當時能夠以較高的估值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超乎我的預期。」 2016年5月4日,派森諾成功掛牌新三板,再一次在資本上完成了升級。

近年來,高通量測序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包括NIPT、腫瘤早篩、個性化用藥等方向已成為各家企業布局市場的競爭點。孫子奎清晰認識到市場的變遷,並帶領公司進入「發展快車道」: 2016年8月,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在上海青浦建立醫學檢驗所,正式開啟健康醫學的臨床服務之旅;2017年,派森諾作為首批被選中的為數不多的優質企業之一,入駐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南京)中心,並在上海徐匯區、青浦區、南京、青島構建獨立實驗室;2018年,公司入選「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之列。

談市場:從機遇到挑戰,迎戰新格局

隨著國家政策的利好、科學技術的發展,基因測序在大健康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特別是測序成本的急速下降,促成了基因測序市場的火熱。國際著名投資諮詢機構BCC Research調研顯示,2020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將達到13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8.7%。

「基因測序在中國有一個先天性優勢,即中國人口眾多,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於健康的需求正逐漸上升。所以基因測序近年來深受臨床認可,並逐步被應用到各大領域。」對於基因產業,孫子奎表示出很大的信心,「我甚至相信,未來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基因測序相關的服務。」

他認為,未來基因測序的重心將與健康醫學緊密相連,但是這一產業面臨兩個大風險:首先是技術監管,雖然當下基因企業眾多,但是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臨床應用有限;其次是基因上遊的壟斷,國內大多企業在測序儀設備和製劑上受限於Illumina等國際企業的供應。

談規劃:感謝團隊,繼續前行

採訪中,孫子奎多次提及公司的團隊,很慶幸帶領著一支精幹、務實、年輕的隊伍。「得益於員工們的兢兢業業,派森諾才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掛牌新三板,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創立品牌效益。」他對此很感激。

2018年1月,派森諾完成A+輪融資,獲南京揚子科創基金3000萬元投資。「這筆資金將重點用於公司在臨床醫學上的產品研發和渠道建設」。孫子奎表示道,「公司的自主研發產品主要聚焦在腫瘤領域,包括女性相關腫瘤以及結直腸癌的基因檢測。」

在帶領公司穩步發展的同時,孫子奎個人也先後獲上海市首屆「創業夢之星」最具創新獎、「2014年度中國經濟人物」等榮譽。談及這些成績,他很謙虛地認為,這些是別人給予的評價和認可,更是他繼續前進中的一種鞭策和動力。

採訪最後,在關於「企業未來發展規劃」的這一問題上,孫子奎很堅定地表示,需要堅守「以解決中國臨床問題」的初心。「下一步,我們將更接近於健康醫學,開發適用於臨床應用,且貼合中國人需求的產品。」在他的規劃裡,建設國內最大的腸道微生物基因數據、開發腫瘤早篩相關產品將是公司發展的重點。

相關焦點

  • 伯豪生物億元融資,開啟「精準醫療、精準檢測、精準服務」新格局
    2015年7月9日,上海,上海伯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簡稱「伯豪生物」)與上海東富龍醫療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籤訂投資框架協議。伯豪生物本次B輪融資,融資金額總計超過1億元人民幣。本次增資,也是上海東富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300171,證券簡稱:東富龍)布局精準醫療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東富龍、伯豪生物,以及伯豪生物各股東方—上海生物晶片有限公司/生物晶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歐奈爾創業投資中心、上海珙桐投資中心、上海華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直擊精準醫療核心領域,共同開啟「精準醫療、精準檢測、精準服務」新格局。
  • 領星生物科技(GenomiCare)"精準醫學諮詢門診"正式開始提供服務
    中國上海,2016年6月12日--精準醫療服務機構領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GenomiCare, 以下簡稱"領星生物科技")今天宣布:領星"精準醫學諮詢門診"正式對外提供服務,為廣大腫瘤患者提供基於基因檢測的國內外精準醫療信息。
  • 生物3D列印技術有望服務精準醫療
    今年10月,廣州邁普公司開發的新型顱頜面修補系統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這一高端植入類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院使用,徹底顛覆中國醫療產品「低端低價」的形象。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應用生物3D列印技術開發植入醫療器械、開展精準醫學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臻和科技完成超10億元E輪融資;慢性病網際網路複診...
    36氪首發 | 推動康復機器人產業化,「傅利葉智能」獲1億元C輪融資臻和科技完成超十億元人民幣E輪融資據悉,「臻和科技」已於近日成功完成超十億元人民幣E輪融資。本輪融資所募集資金將用於進一步加強臻和腫瘤精準診斷產品的研發創新和引進,加快其IVD產品的註冊申報,推動臻和市場渠道的部署和拓展。
  • 國內精準醫療公司排名
    自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後,一時間「精準醫療」成為覆蓋全球的熱門話題,並引得醫藥健康產業市場風起雲湧。此後,中國也提出了自己的計劃:2030年前,我國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   我國政府對「精準醫療」重視的大背景下,基因測序行業更是在國內外同時掀起了新的產業浪潮。
  • 羅笑虎: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嚴謹細緻地做好服務工作
    原標題: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嚴謹細緻地做好服務工作 1月13日上午,甘肅省人大常委會領導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檢查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會場布置和代表駐地情況。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笑虎、孫效東及秘書長張緒勝一同檢查。
  • Vol.136醫療大健康投融資周報|生物技術|投資者|醫療|健康|融資|C...
    臻和科技完成超十億元人民幣E輪融資2020年10月26日,無錫臻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十億元人民幣E輪融資。本輪融資將用於進一步加強臻和腫瘤精準診斷產品的研發創新和引進,加快其IVD產品的註冊申報,推動臻和市場渠道的部署和拓展,將更多、更豐富的腫瘤精準診斷產品更快地推向臨床應用,造福廣大患者。
  • 深蘭科技與桐樹生物達成戰略合作 攜手開啟醫療智能化新篇章
    收購位於上海靜安的醫檢所是深蘭科技既定戰略實施的重要一環:醫檢所將作為深蘭科技開展腫瘤精準診斷業務,基因測序業務的臨床診斷實驗平臺,為後續業務發展提供專業臨床醫學技術支撐。同時,基因等分子診斷對於靶向精準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基因測序成本高,周期長,一般的醫院不具備這個條件,需要正規,具有相關醫學資質的第三方機構的參與和支持。雙方共同表示:AI賦能的病理和基因大數據的多模態精準輔助診斷系統的研發和落地是深蘭科技和桐樹生物致力合作的方向。
  • 連雲港臻之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參加2020(第十六屆)中國企業...
    作為大健康行業的傑出品牌,連雲港臻之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榮膺「2020中國大健康最佳商業模式獎」與「2020中國最佳合作價值大健康創業平臺獎」。此外,董事長周文寶先生榮獲「2020中國大健康行業十大創新人物」。
  • 康達盛醫療科技:緊抓行業機遇,打造精準優生優育領域的頭部品牌
    ,而與疾病相關的特異性生物標誌物可成為臨床診療的標靶。」  【堅持做有臨床診療價值的分子檢測  為治病救人提供技術支持】  作為一項生命科學領域基礎技術,分子檢測可用於醫療大健康、農業育種、食品安全等多個行業,具體到醫療大健康領域應用場景,可分臨床級(比如致病基因的檢測)和大健康級(比如易感基因的檢測)。
  • 專訪錢程:生物治療研究需嚴謹求實
    歐洲是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負責評審,美國是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負責評審。這些評審機構已建立了一套評審標準。任何要開展細胞治療的研究機構和研究者,需要向這些評審機構提交一系列的相關資料。
  • 華高萊斯丨產業觀察:生物海岸聖地牙哥——精準醫療之都(下篇)
    關鍵詞:精準醫療產業,個性化醫療,聖地牙哥,生物海岸,產研結合作者:沈依依一、 精準醫療熱浪襲來二、「生物海岸」聖地牙哥迎頭趕上三、 精準醫療產業聚集地近幾年,黃金三角的生物科技氛圍越來越濃厚,聖地牙哥擁有超過115家與基因組學相關的公司,以及處理基因組價值鏈各個方面的公司,如取樣和測序的公司Illumina、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分析和解讀的公司AltheaDX,Human Longevity,Inc.;臨床應用的公司Celgene,Arcturus Therapeutics等。
  • 博雅控股集團設海外精準醫療臨床研究中心—新聞—科學網
    雙方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將在日本藤田保健衛生大學附屬醫院設立藤田·博雅精準醫療中心,發揮雙方各自優勢,開展以精準醫療技術、全自動手術室醫療設備為重點的臨床應用研究和衛生人才培養、醫療技術交流等,推動中日雙方專科醫生臨床技術交流和學術交流、醫療管理人員培訓,促進雙方醫療人才互訪交流等工作。
  • 【招辦主任訪談】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招辦主任訪談】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2020-07-06 13:45:08   來源:安青網
  • 金盛瀾生物科技以嚴謹的科研態度打造次時代匠心之作!
    原標題:金盛瀾生物科技以嚴謹的科研態度打造次時代匠心之作!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新零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每個企業都會站在自身行業的角度來定義新零售、解讀新零售、探索新零售,觀點源於立場,這都無可厚非。
  • 平安集團布局精準醫療,千萬美元領投香港生物科技公司Prenetics
    近日,致力於精準醫療的創新型生物科技公司Prenetics宣布獲得了由中國平安集團旗下的專業風險投資機構平安創新投資基金(Ping An Ventures)領投的1000萬美元 A 輪戰略投資。 據了解,Prenetics 力求普及慢性疾病患者及癌症病人的精準醫療方案。
  • 醫療影響力排行榜:網際網路醫院、康泰醫學、聖湘生物
    專題上,醫藥創新、智慧醫療、醫療投資人3個專題均有更新,億歐大健康在近期內專訪了保諾科技生物部高級副總裁李翔、迪英加創始人兼CEO楊林、道彤投資合伙人黃寧。 企業動態上,上周,創業板註冊制正式開閘,康泰醫學、維康藥業成為其中首批上市公司,同時,因疫情業績大漲的聖湘生物也登陸科創板。
  • 思宇周報|醫療大健康投融資速遞Vol.87
    本周醫療大健康領域投融資事件共有33起,其中國外20起,國內13起。國內投融資事件中,生物醫藥研發公司索元生物完成3億元規模B輪融資,腫瘤個體化基因檢測企業臻和科技宣布完成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方恩醫藥提供臨床開發服務的CRO服務,包括諮詢服務、項目管理、註冊服務,臨床試驗設計、EDC、醫學寫作及醫學翻譯、數據管理及生物統計、SMO、安全性評價及Ⅰ、ⅡⅢ及Ⅳ期臨床試驗服務。3.
  • 明碼生物科技全力打造基因組平臺推進新加坡精準醫學發展
    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信息及精準醫學公司明碼(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uXi NextCODE)(以下簡稱「明碼生物科技」)和著名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機構新加坡國家心臟中心(NHCS)宣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進新加坡全人口規模基因組研究項目以及精準醫學計劃。
  • Vol.136醫療大健康投融資周報
    生物技術臻和科技完成超十億元人民幣E輪融資2020年10月26日,無錫臻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十億元人民幣E輪融資。本輪融資將用於進一步加強臻和腫瘤精準診斷產品的研發創新和引進,加快其IVD產品的註冊申報,推動臻和市場渠道的部署和拓展,將更多、更豐富的腫瘤精準診斷產品更快地推向臨床應用,造福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