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是屬於好的原生家庭還是壞的?8張對比圖,告訴你一個真相!

2020-12-19 孩盟國際兒童公館

01

原生家庭的問題,其實一直存在。

但是「原生家庭」這個詞卻是近幾年來才出來的。

網上較為官方的解釋是父母的家庭,兒子或女兒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這種就是我們所謂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這個詞火起來的原因,

就是因為那些小時候遭受父母語言暴力、行為暴力或是冷暴力下,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在各大流量論壇日益活躍下的產物。

同時,這其實也是一種時代發展下的思考。

以前父母可能就能決定你的生死,父母就是你的天,作為孩子,你是絕對不能反駁他們的。

反駁就是不孝,不孝就沒有仕途,也不被世人所容。

所以那時候,父母對是對,父母不對也是對。

到了現在,思想自由了,我們從不敢反抗棍棒教育的童年裡走了出來,

開始反思『棍棒教育是否可取?』、『是不是應該無條件順著父母?』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太巨大了。

拿普通人來說,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前幾天的一個新聞「女兒可能會考上北大,媽媽卻跳河自殺」

我不知道那個女兒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我也不知道那個做媽媽的到底是怎麼做媽媽的?

女兒不願意告訴媽媽自己會如何填志願,媽媽不去反思為什麼,反而決絕地想要通過自殺來逼迫自己的女兒。

再拿明星來說,

媽媽不好,可以讓紅遍半邊天的張韶涵再次墜入泥裡,

可以讓好不容易通過《歌手》站起來的她,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毛曉彤可能也沒想到,自己再一次上熱搜竟是因為生父上節目要求自己給他5000萬。

一個從小就能把孩子扔進垃圾桶的爸爸,

一個從未盡過父親責任的爸爸,

就因為是生父,佔著理,就伸手向女兒要錢,甚至不惜損壞女兒的前途?

02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經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如果說,下面就是一套「為人父母是否合格」的考卷,你能拿到幾分呢?

1是否能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好家庭:積極的對話,有效的溝通

壞家庭:消極的對話,溝通不順暢

溝通是一件可以作假的事情。

只要你演技夠好,誰也沒辦法拆穿真相。

現在很多的父母與孩子之間就是這種狀態。

孩子在父母這邊屢次受挫,

他就容易封閉心門,啥也不和你們說。

這時候麻煩可就要找上門咯!

2、是否能讓孩子感到輕鬆?

好家庭:感到安全和舒適

壞家庭:感到緊張和害怕

家庭應當是每個人溫暖的避風港,

可是家庭這個詞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到壓抑,想要拼盡全身的力氣擺脫它。

我小時候就天天看爸媽吵架。

從一開始的動口,再到中間的砸東西,最後再以動手結束。

即使現在兩個人都年過半百都是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小時候只能以晚回家來反抗,

長大了就想離家遠遠的。

3是否經常表揚孩子?

好家庭:很多讚美表揚

壞家庭:太多批評指責

以前大家都大談挫折教育,認為孩子沒經歷過挫折教育,就不利於以後的成長。

有的家長甚至特意為孩子製造挫折。

可是我想說,縱觀那些成功的人,沒有人的挫折教育是來自父母的。

上流家庭也並不提倡挫折教育。

就像李嘉誠。

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因為家庭的富裕而變得驕奢淫逸。

但他並沒有進行挫折教育,而是言傳身教,言行一致,讓孩子自己體悟。

真的。

該讚美的時候就該讚美,這是在告訴孩子,『有付出才有回報』;

該批評的時候就該批評,讓他明白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錯了,一犯再犯。

4、是否經常互相表達愛意?

好家庭:經常表達愛

壞家庭:把愛藏起來

愛都是愛的。

可是愛的方式不一樣,將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而愛的方式不對,不僅父女成仇,還將影響兩個人的一生。

就拿董卿來說。

她的父親無疑是愛她的,所以讓她從小去吃那些苦,

所以想要儘可能的早點將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訴她,

所以用自己成功的方式去培養她。

可是,時代在變化,孩子也是個女兒。

他從未考慮過,

而是憑藉自己的經驗主義,利用自己的霸權地位宣告了一切。

如果你不夠強大到如何向孩子正確地表達愛,

還不如簡單直白地說出來,

那也絕對比你藏著掖著的好。

5、是否遵循言傳身教的原則?

好家庭:教育孩子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傳

壞家庭:用怒吼、大呼小叫的粗暴方式管教孩子

簡單粗暴的教育或許能帶來即時效果,

但隱患其實更為巨大。

就像孩子在地上大哭,要買玩具。

你因為面子,最後給他買了這個玩具。

這時候孩子止住了哭聲,又變得開開心心的了。

這樣做,看似有效,實則讓孩子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後只要哭,媽媽就會給我買」。

養孩子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所以思考和耐心本來就是必須的。

而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不是你說了多少,而是你做了多少。

日本有一個叫遠山正瑛的治沙聖手,八十多歲到中國來治理沙漠,功德無量。

記者問他:我們聽說日本人的孩子的環保意識那麼好怎麼來的?

遠山回答:「日本的孩子環保意識好,因為他們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的。」

6是否經常與孩子互動?

好家庭:父母傾注時間,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壞家庭:很少互動

所有感情的培養與維繫,都需要時間的注入。

親情也不例外。

陪伴也不是單純的只看你與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

而是你與孩子真正交流的時間。

你若是拿著一部手機,讓孩子自己去玩自己的。

那麼請你做好準備——

孩子有一天會說,「手機才是我爸爸的兒子!」、「他只知道玩手機!」

等你老了,在飯桌上言辭懇切的想與孩子交談,而他低著頭玩著手機,隨意應付你一句「哦。」

7是否民主?

好家庭:公開談論自己的感受

壞家庭:感受和想法不能表達

有很多父母,想和孩子做朋友,卻又怕失去權威;

想做純粹的家長,卻又怕孩子不願意與自己交流。

其實,不論你想做哪種家長,

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從來看的不是,你想做朋友還是做家長。

而是你願不願意聽,願不願意接受來自孩子的建議,願不願意花時間引導你的孩子。

8是否能正確評價你的孩子?

好家庭:鼓勵為主

壞家庭:懲罰為主

之前湖南臺出了個《少年說》的節目。

讓孩子們勇敢上臺,對父母喊出自己內心的聲音。

可是少年說,沒能讓家長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是變成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討價還價。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一個女孩哭著對媽媽說,「我也很努力,為什麼你就是看不到?」

我以為媽媽會很感動。

可是沒想到,媽媽卻冷靜的根據自己的邏輯去反擊自己的女兒,還說,「你的性格,我不打擊你,你會有點飄。」

不敢想像,

一個永遠也得不到父母正面鼓勵的孩子,將會經歷怎麼樣的未來?

我只想說,很多家長,你們以為的好,其實並不一定是好。

03

一個硬幣有正反兩面。

50%的機率是正面,剩下的50%是反面。

世界上很多問題把它簡化到極致,其實就是『能還是不能』的問題。

那麼我們假設——

你的孩子一出生,長大後能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的機率也是各佔一半。

而孩子前半生的成長,大多受兩個最大因素的影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那麼,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做好了,孩子成才的機率就是:

1/2 x 1/2 x 1/2=1/8

如果沒做好,就會變成1/2 x 0 x 0 = 0

當然,按照現實的情況,就算做得再不好,每一環節的概率也不會變成0。

是的,我想說的是——

人的一生,受太多因素的影響。

每次的選擇題,都將影響你自己或是孩子成功的最終概率。

所以,不管做什麼都請三思。

如果你不懂,那就去學習,

如果你疑惑,那你就該做個分析。

真正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在懂得的基礎上,做出的令自己不會後悔的抉擇。

相關焦點

  • 13張圖: 告訴你「原生家庭」的重要
    」,是一個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  什麼是原生家庭?我們一生可能會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那個家;而另一個就是我們長大以後,結婚成家的那個家。第一個家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而第二個,是我們孩子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這個詞近年之所以頻頻出現而為人熟之,主要是有專家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 看得臉紅的14張圖!這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而作為父母請你一定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你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家庭幸福。14張圖看到你的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的好與壞
    我的理解原生家庭和原生態差不多。我查了一下,只要不是單親家庭,新生家庭都是原生家庭。子女未成年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都是原生家庭。家庭是最好的老師,原生家庭的好與壞決定於孩子的好與壞。如果原生家庭天天歡聲笑語一團和氣,孩子也會開朗,活潑。反之,孩子也一樣。但是原生家庭也不要過多束縛孩子的天性,實驗表明,原生家庭裡聽話的孩子比起淘氣的孩子在社會很吃力。
  • 四張圖帶你了解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你!
    很多時候,原生家庭就像一根隱形的藤蔓,看似無形,卻將我們和過去緊緊纏繞。原生家庭竟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不妨請和我一起來看看原生家庭如何潛移默化的「影響」你。首先調整你的情緒,深深地吸氣呼氣,慢慢靜下心來...當你準備好的時候,憑直覺從以下四張牌中選擇一張。
  • 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這14張圖看懂了麼?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這兩者間的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而作為父母請你一定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你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家庭幸福。
  • 自我覺察丨如何打好原生家庭這張爛牌
    這些年很火的一個概念:原生家庭原罪論。有一丁點兒的雞毛蒜皮的事兒,都能推到原生家庭上去。工作不順利,性格內向自卑敏感,感情失敗缺愛缺安全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原生家庭成了最大的背鍋俠,所有的負能量都能輕易找到源頭。你看,都是因為我原生家庭…….那麼,原生家庭真的這麼可惡嗎?
  • 什麼是原生家庭?《都挺好》告訴你答案
    託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蘇家的不幸,在於母親的強勢,父親的懦弱,有人說「母強兒必弱」,其實「母強父也弱」。一個家庭裡,如果沒有一種和諧的力量,那麼終歸會出問題。母親從小溺愛明成,輕視明玉,無論對錯,明玉總是錯的一方,這是不公平的。但是,這個時候蘇大強作為父親沒有及時出來幫助明玉主持公道,一遇到事情就裝模作樣,故意逃避,造成了明玉早年的悲劇。
  • 《超越原生家庭》讀書會招募中│看清原生家庭的真相,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這句話你可能深以為然,但我想告訴你,原生家庭是我們一定要去治癒,而且越早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越好。因為它不僅會影響你的工作、生活、婚戀,更為可怕的是,還會傳遞給你的孩子。正如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 孩子,你受的「傷」,原生家庭不「背鍋」
    現在的電影、電視劇中,常常會出現「原生家庭」「原生態」這些詞,讓很多人對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史無前例地重視起來,有些人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我的性格不好、我的生活不如意,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禍」啊。
  • 9張圖告訴你中國居民消費的真相
    殊不知,他們看到的很可能只是我國居民消費的剪影而非真相。倘若站在宏觀經濟的視角加以分析,結論會超出你的認知。數據不會說謊,下面,我們用多個統計指標來進行詳細分析。通過圖5與圖6的對比可以發現,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佔可支配收入比重始終低於同期的鄉村居民,且該比重在城鎮居民中下降較為明顯,由2013年的69.85%降至2017年的67.16%;而在鄉村居民中則大體處於上升通道,由2013年的79.38%升至2017年的81.56%(2017年較2016年略微有所下降,但不影響整體趨勢)。
  •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能有多大?
    既然要說到「原生家庭」,那就需要去知道「原生家庭」的概念是什麼。具體是指:在兒女還沒有結婚組成新的家庭,仍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就是「原生家庭」。而子女成婚後,新組建的家庭一般喊作喊作「新生家庭」,直到他們子女的出生的那一刻才會變為「原生家庭」。
  • 心理丨《超越原生家庭》:你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
    所以,無論你是家中老大、排位居中或者最年幼的一個,都對你的性格形成都產生了極大影響。二、如何鑑定自己的原生家庭是否「健康」呢?對於「健康的」原生家庭來說,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分化」得很好。一個「分化」成功的人有這兩個特徵:一是具有目標指向性,二是能區分「事實和感受」。
  • 沒錯,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媽,或許還有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成家的那個家。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從此她做了一個決定——絕不要被人拋棄。所以她找對象的時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樣優秀的男生。這些潛意識常在人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上造成決定性的影響。這個影響一生的決定,並不見得一定是壞的。也許它曾在人生中某一階段保護了你,對你有幫助。只是到後來,當你的人生環境改變時,過去這保護你的行為在新的環境裡,反而變成了阻礙。
  • 《安家》:那些讓你負重前行的原生家庭有多可怕
    隨著劇情發展大家都會明白,房似錦有一個把她當提款機的母親。是她原生家庭的剝削造就了她拼命努力卻過的一直不如意。不難看出,房似錦是非常優秀的,有優秀的口才,精明的頭腦,強勢的性格。這也是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不完美中的一點優勢。可是當面對家庭時,面對那唯一的親情時,她是感性的,是不舍的。也因此擁有超高雙商的她能被家庭所牽制。
  • 原生家庭只能影響你一陣子,不能決定你一輩子
    即使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影響到了我們的為人處世,但是我們過的好與不好,順還是不順,都跟「原生家庭」和父母沒有任何關係,更不應該歸結到父母身上。 1:對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要有記好不記壞的鈍感力: 我曾經愛記仇,我媽邊批評我邊表揚別的孩子,我爸曾經把我鼻血都打出來了,這些我都記得一清二楚,直到某天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只記得父母對我的不好,卻忘記了我對父母的傷害。
  • 一張原生家庭圖探尋其中的秘密
    那麼一個看起來那麼優秀的中學學生,為什麼最後黑化了呢?不要把鍋甩到作者或者編劇身上,他們在用藝術的形式反映了一個現實。這個現實是什麼呢?這就像這部作品的名稱一樣,隱藏在一個秘密的角落裡,只有靠一定的手段才能看清其中的現實。超爸這次要用家庭教育中的一個技巧,分析一下朱朝陽成為這樣的原因,這個技巧就是原生家庭圖。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但是,小作怡情,大作傷身,時間長了,誰也受不了,就像我的很多諮詢者告訴我:"老師,我太能作了,但是我真的不想作,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因為每次一作,他就會來哄我,這種滿足我的方式,讓我覺得我是值得被愛的,他還是愛我的"。
  • 六張對比圖告訴你,生兒生女哪個更幸福,看你符合嗎?
    導讀:六張對比圖告訴你,生兒生女哪個更幸福,看你符合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六張對比圖告訴你,生兒生女哪個更幸福,看你符合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楊紫告訴你:忘不了原生家庭的痛苦?原諒別人不如放過自己
    忘不了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你只有越來越痛苦。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樊勝美不只是原生家庭的受罪者,而且被不斷榨乾榨乾。她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給家裡寄錢,孝順的女兒就該受這份苦?接著,就是《都挺好》的蘇明玉。她還比較好,原生家庭是她奮鬥的源動力。不能讓家人瞧不起,一定要當人上人。《安家》的房似錦,也不例外。
  • 自我覺察丨為什麼原生家庭總是輕易背鍋?
    這些年很火的一個概念:原生家庭原罪論。有一丁點兒的雞毛蒜皮的事兒,都能推到原生家庭上去。工作不順利,性格內向自卑敏感,感情失敗缺愛缺安全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原生家庭成了最大的背鍋俠,所有的負能量都能輕易找到源頭。你看,都是因為我原生家庭…….那麼,原生家庭真的這麼可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