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上小學四年級的楊韋,一向學習成績不錯,上學也很積極。近段時間卻一副懶散的樣子,對上學提不起興趣,每天清早被轟起床後,還要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一番。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學習成績一向優異的孩子,為什麼突然不願意去上學了呢?
莫不是孩子到了叛逆期有厭學的情緒,或者經歷了什麼事情受打擊。經過細細了解和多方打聽,原來問題出在名字上。新學期伊始,新來的老師對學生不熟悉,點名提問時對著花名冊念,當念到「yang wei」時,正在做小動作的石皓蹭地站起來,同學們看到這番情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現在的孩子,有些成熟的早,接觸過一些性知識。自從那一次後,每當老師念到「yang wei」時,總有幾個好事者同學趁機起鬨搗亂,並時不時搞得課堂上同學們爆笑與轟動。
10歲的楊韋,無論身體還是心理都在逐漸向青春期發育,自我意識漸漸強烈起來,自尊心也表現得明顯,對同學的打趣與嘲笑變得很敏感。剛開始幾次,他只是感覺不太舒服,隨著同學們有事沒事地喊一聲「yang wei」,然後哄堂大笑一番,感覺特沒面子。發展到後來,只要一進入教室,就有種如坐針氈的感覺,總會有股莫名的緊張湧起來。他甚至覺得父母給自己取了一個這樣的名字感覺很丟臉,漸漸地不敢與同學一起玩,對上學這件事也產生了抗拒心理。
其實父母當時給他取這個名字,就是幹了一回取名字時髦,把父親的姓「楊」和母親的姓「韋」合起來的,當時想著孩子是兩個人的愛情結晶,給孩子取名就一時興起把兩個人的姓做了簡單的合併。如今不少父母給孩子取名就腦洞大開了,即要寓意好,又要念起來順口,還要秀一把夫妻恩恩愛愛,孩子作為夫妻愛情的結晶,自然要把父母秀恩愛不僅灑滿家裡的每一個角落,還要體現到孩子的名字裡,通過給孩子父姓+母姓的方式起名字,也很露骨且直截了當地秀恩愛。
可很多時候,簡單地把父姓+母姓拼在一起,念起來生硬,且沒有很好的寓意。怎麼辦呢?像這個名字,黃亦陳,在2018年的高考成績放榜後如雷貫耳、幾乎家喻戶曉,她就是福建省文科狀元,現就讀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父母巧妙地在兩個人的姓中間加一個「亦」,孩子的名字不僅從裡到外透著書生氣,還賦予了孩子美好的前程。像這樣在兩姓中間加一字的好聽名字,其實並不少,比如魏姓和華姓,孩子名字叫魏思華;還有孫姓和周姓,孩子名字叫孫潤周。
再比如:韓姓和雲姓,取名為韓雲也不錯,但重名的概率太高,如果添加一個字,不僅寓意好,而不易和別人同名。韓雲舒,乍一看,姓韓名雲舒,霎時詩意氣息撲面而來,不禁聯想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種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正是如今浮躁、功利時代,可遇不可求的大智慧: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著名主持人汪涵和老婆楊樂樂的兒子小名叫沐沐,都源於父母的姓。我們不難發現,「沐」的左邊三點水源自「汪」的左偏旁,「沐」的右邊「木」字源自「楊」的左偏旁。沐的意思,沐浴陽光,有溫度的柔和。還有陳妍希嫁給陳曉後生下「陳睦辰」,很顯然「辰」是源自「陳」的諧音。
父姓+母姓,想要給孩子取一個響亮又好聽的名字,我們從眾多的好聽字名字可以總結4個訣竅:
1.父姓+母姓+名:避免了簡單兩姓相加的生生硬,或者拗口,又賦予小生命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名字,這樣的名字頓時就靈動了很多,好聽又有寓意。
2.父姓+名+母姓:孩子的名字直接表達了父母的愛意,比如:李潤陳,王思秦,趙睦寧,簡直就是夫妻倆赤裸裸的愛的宣言。
3.父姓+名+母姓的同音或諧音字,既然體現父母舉案齊眉的融洽感情,又能給孩子一個好聽的名字,相比於簡單的兩姓復加,高雅又有內涵了太多。
4.父姓偏旁+母姓偏旁組成的字為名字,含蓄地表達了夫妻倆的情感,還好聽又有寓意,不過,這種取名方法很考驗父母的語文功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