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關注?快來點這裡
鼓屏162,《福建教育》雜誌官方微信
日前,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辦的2019年度福建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美人物」推選活動舉行發布儀式。廈門市第六中學音樂教師高至凡獲得2019年度福建省最美人物中的「最美教師」榮譽稱號。高至凡老師潛心音樂教育和合唱團建設,在短短五年內,帶領廈門六中合唱團以無伴奏的阿卡貝拉唱響全國、享譽各界。2019年7月19日下午,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離世,年僅28歲。他將短暫的一生獻給學校音樂教育事業。他的師德師風、工作表現正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有好老師"要求的現實寫照。
今天我們推送廈門六中的簡韋華琦老師對他的追憶。她說:「我很幸運能遇見高至凡。我曾與他共事、也曾與他一路同行。哪怕他像一陣風,微醺著吹過,但,也足夠讓人沉醉。」
風一樣的男子
——追憶廈門六中高至凡老師
廈門第六中學 簡韋華琦
2019年7月19日晚上,在長春培訓的我,接到一通廈門來電。電話是學校領導打來的,我就記住了電話裡傳來的一句話——「高至凡去世了。」我一下子從椅子上跳起來!天哪,我實在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然而這一切卻真實地發生了。那個晚上我一直無法入眠,腦海裡浮現出高至凡這個大男生的各種身影。他哼著歌向我走來的樣子,他在後臺鼓勵學生的樣子,他帶著耳機在操場上快步走的樣子,他跑進辦公室跟我討要零食的樣子……這些畫面快速從我腦海中閃過,就好像他的到來就像一陣風吹過,他專業但較真的樣子是我難以忘記的……
初識高至凡,他似一縷清風
還記得初識高至凡的場景。2014年9月開學後的一天,我站在一樓門廳。叮的一聲,電梯門打開了,走出一位滿臉笑容,哼著小曲的老師。他手裡拎著蘭花布袋,一邊跟著歌曲的節奏搖晃著手臂。校園裡,能放聲高歌的老師不多,他的舉動引起了大夥的注意,這就是新進學校的高至凡。從此,歌聲和笑臉成了他的「標配」,樓道裡總是不見人影先聞其聲。高至凡(後來,我們總叫他「老高」),一個愛音樂的男生,他就像是一清風,吹進了大夥的心裡。
專業又較真,他似一股勁風
後來的老高,就像一股勁風,帶著廈門六中合唱團,吹遍了大江南北。
2017年下半年,廈門六中合唱團的一曲《青花瓷》意外走紅網絡。《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視頻並贊聲如天籟,隨後視頻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從此,人們也開始認識這支合唱團的幕後英雄:高至凡老師、徐聰老師。
受中央電視臺戲曲和音樂頻道邀請,2018年元月,我連同學校保衛科的邱忠鵬,還有高至凡、徐聰兩位老師,帶著14名合唱團成員到北京參加《音樂優等生——2018寒假冬令營》節目錄製。錄製完節目,在前往機場的大巴上,老高和徐聰已經開始設想:下一首曲子唱什麼?靈感的迸發總是在一瞬間。他們挑中了《稻香》並設計決定用上杯子道具。這首曲子與合唱團的氣質相吻合。後來,《稻香》成了廈門六中合唱團傳播最廣的作品。
每次作品的成功,都會激勵著老高和徐老師不斷推陳出新,所以才會有一首又一首合唱歌曲不斷湧現。每一次知道合唱團有新曲目,我們總是無比期待。2018年5月,《魚歌》發布,讓大家眼前一亮。
一開始設計《魚歌》時,老高曾說,《魚歌》是一首閩南語歌曲,它的傳唱度可能不像《稻香》一樣高,但他想的是賦予閩南文化新的時代特色。
第一次排練《魚歌》,大家能想像那樣的畫面嗎:兩位完全不懂閩南語的大男生,教著一群學生唱閩南語歌曲。當時教學生唱的時候,老高很在意閩南語詞發音是否準確。為解決閩南語發音問題,他們找了幾個會閩南語的老師和學生,整理了一份「寶典」,對照著普通話歌詞,做好各種閩南語發音的標註,還錄製了示範音頻,幫學生矯正發音。同是閩南語,廈漳泉地區在發音細節上也略有不同。閩南語有的字詞有好幾種發音。有一回,老高問我:「簡老師,『真多擔』的『擔』到底是『duan』還是『dan』?」我問他要廈門的發音還是漳州的發音,漳州念「dan」。最後他又反覆和幾個老師確認下來,唱曲的時候發音「duan」。有一些歌詞字面上面不好理解,老高就會請教在場的會閩南語的學生幫他解釋。排練《魚歌》時,他最常說的就是:「誒,這個有意思,太有意思了」。《魚歌》讓他對閩南語充滿了好奇。
魚歌的拍打動作,有很多是需要兩人配合的。排練的時候要是有某個學生的搭檔請假沒來,老高一定不會讓這個沒有搭檔的學生落單,他會當學生的搭檔配合學生排練。這是他對合唱團學生的一種關心。他會讓學生覺得合唱團是溫暖有愛的。
純粹而溫暖,他似一股暖風
老高帶著合唱團做曲子,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純粹的喜歡。合唱團每次發布曲子,總有一些觀眾評論。他說,看了一些評論,就特別堅定地想要做合唱這件事。他認為:好音樂會給參與者、聽眾帶來巨大的能量,甚至改變一生。
對於近年廈門六中合唱團取得的成績,我們都誇他厲害。他總是回答:「團隊厲害,我只是一顆螺絲釘」。這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他總是這麼低調謙虛。這顆螺絲釘,把曾經一度低迷的六中合唱團成員擰在了一起。老高心裡記掛著的就是:只要是為合唱團的事,他就努力去做。2018年學校推薦老高參評市級創優獎,他說請學校推薦其他老師吧,他忙著給學生排練。催了好幾次,後來匆匆交上來的材料就只有姓名,事跡材料空著,後來還是辦公室的陳老師幫他補上的。2019年評選廈門市五一勞動獎,他仍是如此,他的心裡裝著的都是合唱團的事。
2018年,正值廈門六中65周年校慶節。學校打算結合六中的發展歷程拍攝一部微電影。老高是微電影創作小組中的一員。我們創作組前後開了十餘次會議。在創作初期,他給我們推薦了幾部優秀的宣傳片拓寬大家的視野,他覺得好的宣傳片應該融入自己的文化和底蘊。在微電影的創作過程中,老高總能給我們很多靈感。記得有一次和導演組在討論電影中的音樂時,老高非常得意的讓大家聽一段「demo」。歌詞的一段是這樣的:「就算是跌跌撞撞又怎樣,就讓夢想裝上翅膀,飛過大海,躺在彩色雲端……划過天際的旋律,驕傲地挺起胸膛歌唱,那是我的勇敢。」 清新向上的旋律打動了大夥。追尋夢想,不說放棄。他推薦的這首曲子,就像他本人,像一陣暖風,更像仲夏夜的微微星光,溫馨了很多人的心房。就這樣,《唱響心聲》這首歌曲,成了微電影《芳華六中》的主題曲。
老高不僅專注帶領學校的學生合唱團,還攬下教工合唱團的組織排練工作。2019年6月26日下午,教工合唱團面試了。60多名老師坐在合唱室,等待著老高的鋼琴伴奏「面試」。輪到我進去。老高說:「來,簡老師,跟我唱『長亭外,古道邊……』」「可以了,真是太好聽了」才開口唱了一句,他就毫不吝嗇地表揚我,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後來等到所有老師試音完畢,老高回到合唱室,又坐到鋼琴前說:「來,這些老師需要再來試一下,分一下聲部。」然後又是10多名老師的重新試音。他對專業就是這麼較真。跟著他試音,老師們都很開心。對於我們這些教師合唱團的成員,他一直在鼓勵。「唱得真贊」「再高一點」「你可以的」「簡直太好聽了」「這是我今天聽到的最美的聲音……」回憶起和老高的接觸,總是歡樂更多。樂觀的他給了大家滿滿的正能量。
「長亭外,古道邊……」這首曲子的旋律不斷在我耳邊響起,誰也沒想到這一首《送別》真的成了「送別」。
當天晚上,我和他最後一次微信聯繫。內容定格在:討論談教師合唱團選拔。我們聊了很久,語音一條接著一條佔滿了屏幕。直到現在,我也不敢再去點開聽。因為,這熟悉的聲音一旦再次響起,我的心會很疼。
我很幸運能遇見高至凡。我曾與他共事、也曾與他一路同行。哪怕他像一陣風,微醺著吹過,但,也足夠讓人沉醉。
原文刊載於《福建教育》2019年第51期
責編丨肖 晨
排版丨潘 玲
在這裡,打開教育生活
鼓屏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