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強則國家強——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研討會在京成功召開

2020-12-14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要想成為科技強國,必須首先成為儀器強國。一個國家的科學儀器研發水平,不僅是科研實力的體現,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基礎科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為進一步提升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能力,落實國家支持科學儀器自主創新政策,助力中國創新科研儀器設備的研發銷售,2019年12月10日,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發起承辦的「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研討會」在京成功召開。近百位來自科學儀器研發機構、國產科學儀器企業、儀器購置查重評審部門、儀器使用單位的專家代表共聚一堂,共同研討建立由「生產企業-管理專家-用戶代表」構成的創新交流機制,從技術創新研發、政策支持和產品推廣等方面全面推動中國科學儀器事業的發展。會議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質科學研究平臺韓玉剛主任主持。

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研討會

科技部平臺中心處長王晉致辭

  科技部平臺中心王晉處長致辭中首先提到,根據科技部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數據顯示,近年來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儀器發展迅速,全國50萬以上大型科研儀器的保有量已經超過10萬臺套,但進口品牌在多個領域仍然佔據壟斷地位。為推動我國科研儀器的發展,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並設立專項以支持國產儀器的自主創新產業化,經過產業界的共同努力,近些年國產儀器品牌取得長足進步,國產儀器在部分領域的性能指標甚至更優於進口品牌,同時也湧現了多家優質儀器企業和上市科學儀器公司。希望有朝一日高校、科研院所的用戶都能用上我國自主研發的科學儀器,有效降低儀器採購成本,使佔據重要地位的高端科研儀器不再受制於人,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用戶不再為儀器採購和售後維保而憂心。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副所長劉力致辭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力副所長致辭中指出,生物物理研究所長期致力於生命科學關鍵儀器設備的創新研製,積極配合科技部有關部門開展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在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方面等技術支撐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連續兩年獲得了科技部組織的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考核評價第一名。劉力副所長表示,科學儀器對科技創新的作用不言而喻,生物物理所將積極配合科技部有關部門推動國產科學儀器的自主創新,探討研發機構與儀器企業的有效合作模式,支持國產儀器設備創新發展。預祝本次研討會瞄準問題,研究有效的解決方案,並取得圓滿成功。

報告主題:中國科學儀器購置和自主創新研發現狀

報告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質科學研究平臺主任韓玉剛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質科學研究平臺韓玉剛主任做了《中國科學儀器購置和自主創新研製發展現狀》的報告。報告對中國科學儀器整體情況及科學儀器使用和開放共享情況進行了剖析。截至2017年,全國大型科研儀器總量超過85000臺套,其中分析儀器、工藝實驗設備和物理性能測試儀器位居前三。我國大型科研儀器嚴重依賴進口,中國自主研發的國產化大型科研儀器增長速度緩慢,從2013年的27%增長至2017年的28.8%。國產化大型科研儀器,尤其是分析類儀器的研發投入力度仍需增加。

  韓玉剛主任在報告中指出,「科學儀器是人類探索未知、解決問題的關鍵工具,中國科學儀器的自主創新發展是國家科技創新的必由之路。要解決國產科學儀器自主創新問題,還需從研發、購買、使用三個角度著手,高度認識科學儀器的重要性,建立高效科學儀器研發體系,儘可能優先購置國產儀器,大力發展技術支撐隊伍、培養儀器使用人才。我國科學儀器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應當以「卡脖子」問題倒逼自主創新,輔以政策利好助力行業發展。中國科學儀器市場巨大,中國科學儀器自主創新發展前景可期。

報告主題:螢光相關光譜儀研發及產業化

報告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黃韶輝

  螢光相關光譜檢測技術具有超靈敏(單分子)、快速(數秒至數分鐘)和多功能(檢測分子濃度、大小和相互作用)等技術優點,且無需反應物分離,因此有潛力成為一種新型均相、高敏螢光免疫檢測技術,適用於在溶液中或單個活細胞內檢測生物分子特性。基於該技術,黃韶輝研究員率領團隊自主研發了世界首臺可靠、易使用的桌面式螢光相關光譜儀,可應用於科研研究、藥物研發、醫療檢測、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疾病防治等領域,相比同類進口產品使用方便、性價比高,在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得到應用,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為實現螢光相關光譜儀的產業化工作,團隊還特別成立了廣東中科奧輝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擁有員工近20人,近2000平方米的廠房還配備了高端科研設備和POCT儀器的研發生產中心及精密機械設計加工中心。

報告主題:超快電子顯微鏡系統研發進展

報告人:重慶大學教授唐文新

  唐文新教授與合作者萬唯實教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原創性的超快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鏡新想法,並於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自由申請)的資助。項目在開發過程中吸引了包括低能電子顯微鏡專家 Ruud Tromp博士,先進透射電鏡的重要部件球差校正器和鏡像消像差的理論發明人Harold Rose教授、以及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專家越川孝範教授等在內的國際合作支持,並獲得低能電子顯微鏡/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鏡發明人Ernst Bauer教授的多次指導,目前團隊成功實現世界首套像差糾正低能電子顯微鏡,並在室溫條件下對多原子層鐵表面獲得3.5 納米的磁解析度。為今後國際化合作和未來產業化奠定基礎。該設備是高速超高密度磁性存儲材料、高性能薄膜太陽能電池、物聯網超高靈敏聲光電氣傳感器、環境領域重要的表面研究領域中的核心探測手段,將在時間尺度上提供關鍵高分辨研究手段。

報告題目:單分子定位超分辨顯微鏡研發進展

報告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正高級工程師紀偉

  團隊近年來致力於顯微成像儀器設備和技術方法的研究和開發,先後研製出偏振單分子幹涉成像、冷凍單分子定位成像以及超分辨光電融合成像系統,開發了新的超分辨顯微成像算法、探針和技術,並申請多項發明專利。最近的工作提出了一種基於雷射幹涉條紋定位成像的新技術,並據此研製出新型單分子幹涉定位顯微鏡,將螢光顯微鏡解析度提升至3 nm以內的分子尺度,單分子定位精度接近1 nm,可以分辨點距為5 nm的DNA 摺紙結構,為超高分辨光學顯微鏡家族再添新成員,使顯微鏡解析度進一步被突破,有望為進一步解析精細亞細胞的組分和生物大分子的納米結構提供有力工具。

  除儀器研發專家的報告外,來自中科牛津、聯影科儀、浙江好創、上海北裕、鍩海生命科學、國儀量子、寶德儀器7家企業的代表也匯報了最近研發進展。近年來國產儀器敢於「挑大梁」,有越來越多的創新技術與產品不斷湧現。

報告主題:核磁波譜儀自主研發進展

報告人:武漢中科牛津波譜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宋侃

  中科牛津依託於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的學科背景及其科研能力,是國內唯一從事超導核磁共振波譜儀研發、生產和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可實現超導磁體、探頭、控制臺等關鍵部件的自主研發,成功推出了400MHz,600MHz的核磁共振波譜儀產品。截至2019年8月,中科牛津累計服務56家國內外儀器用戶,累計裝機70多臺。中科牛津的發展計劃是實現國產核磁共振譜儀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報告明確了國產核磁譜儀的發展方向:「性能、質量、服務是生命,快速追趕、可持續發展是戰略,產學研深化合作、全產業鏈深化合作是出路」。

  報告主題:分子影像設備自主研發進展

  報告人:武漢聯影生命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副總裁邢嶢

報告展示了聯影在掌握大型醫學影像產品核心技術情況下,開發出一系列世界首創的技術,如uEXPLORER人體全身動態成像PET/CT和miniEXPLORER中大型動物全身成像PET/CT等產品。並與各大醫院用戶和科研單位合作取得的臨床和臨床前研究優秀成果,如基於全身動態成像PET/CT進行藥物代謝分析、基於光梭磁共振的3.0T猴腦部DTI神經研究等成果。

聯影致力於打通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壁壘,打造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臨床應用的生命科學研究生態圈,讓臨床前研究為臨床應用提供新方法手段,臨床應用為臨床前研究提供方向和檢驗的創新。此外,聯影還提出共創生命科學儀器中心的倡議,希望與廣大國內廠家、科研用戶、大學、醫院等共同開展生命科學研究,走出一條以臨床應用帶動生命研究發展的新道路。

報告主題:電噴霧離子化機理的修正與中國的質譜儀研發

報告人:浙江好創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一心

  報告針對ESI離子源機理存在的一些疑問,提出質子氫的來源、為什麼只有電噴霧離子化才可產生多電荷分子離以及為何會產生離子抑制現象等三個問題,引出多年來的對此的相干研究和思考,並展示了浙江好創自主研製的CEESI離子源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儀器的穩定性和檢測的靈敏度。儘管設備的性能參數得到廣泛認可,但好創的離子源在國內還是無法形成銷售。因此朱一心呼籲:「必須培育和支持具有原創性的技術,聯合團隊協作開發,更要拿出兩彈一星的精神開發國產質譜儀!」

報告主題:機器擬人技術在分析儀器中的應用

報告人:上海北裕分析儀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凡

  報告分別介紹了北裕具有自動化特性的氣相分子吸收光譜儀和具有機器擬人特徵的機器人CODMn分析儀。通過列舉樣品轉移、高錳酸鉀指數分析儀器的研製兩個案例,說明採用自動化、機器人、智能化等技術,以機器的手段去模擬人的部分動作的必要性,最終確保數據的權威性和可靠性,保證分析工作以法定標準為依據來進行。報告還對企業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議政府加強輿論引導,讓行業管理者發揮更大作用。

 報告主題:光片照明顯微鏡研發進展

報告人:鍩海生物科學儀器(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秦世婷

  報告介紹了鍩海自主研發的LS 18光片照明顯微鏡,通過使用粘合光片技術,克服了傳統光片顯微鏡中空間解析度、光學層析能力和成像視野大小之間的矛盾,可以對不同透明化方法處理的多種大尺度組織、器官樣品進行高分辨的三維成像,並且根據樣品自身特性與研究目的,以不同的成像速度獲得樣品細胞級,甚至亞細胞級解析度下的組織結構信息,在神經科學、發育生物學、腫瘤學、完整器官成像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報告主題:量子精密測量產業化進展

報告人: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賀羽

  國儀量子依託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在成立不到3年的時間裡,不僅推出了量子鑽石單自旋譜儀、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等科學儀器,而且發展了以量子傳感器為代表,包括任意序列發生器、量子態控制與讀出系統、SD5000智能工控主板等系列核心器件。2018年12月,公司完成A輪融資,投前估值人民幣10億元。國儀量子多款產品打破壟斷,最近一個月公司的掃描電鏡產品也正式面向用戶推廣,有望成為科學儀器行業的「獨角獸」企業。

報告主題:流動注射和原子螢光的創新技術

報告人:北京寶德儀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新

  我國的商品化全自動流動注射分析儀的研製起步於2004年,2007年正式上市,在此之前中國的流動注射分析儀市場一直被國外幾家公司所壟斷。寶德推出的全自動流動注射分析儀實現一體機設計和多通道多組分同時檢測,可在線快速配置標準曲線和在線自動稀釋高濃度樣品,在水質分析、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等領域得到良好應用。報告中提到,原子螢光光譜儀是我國少數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分析儀器,未來將如何繼續創新、向前發展,還需要相關研發和從業人員繼續思考。

交流討論環節

  隨後的交流討論環節中,來自科研機構與儀器企業的代表們分別就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等話題展開交流,儀器信息網摘錄部分觀點,以饗讀者:

  專家觀點:

  1、有效開展試用活動,把國產儀器「能當重任」的形象展示給用戶,將市場宣傳做到用戶做採購規劃之前;

  2、國產儀器應該找準進口設備的弱點或突破點進行攻關,而非盲目跟隨;

  3、國產儀器企業適當跟進科研人員研究動向,避免交流出現代溝;

  4、搭建國產科學儀器數據共享或評議平臺,讓用戶選購設備時有所依據;

  5、企業之間可開展小規模合作,在資金、部件、供應鏈方面形成互補。

  企業觀點:

  1、希望儀器用戶能多給國產儀器機會,多提改進意見;

  2、希望在技術、方法、人才培養方面能與頂尖機構開展合作;

  3、國產儀器應當在整體解決方案上與進口產品形成競爭。

科技部平臺中心研究員徐振國做總結髮言

  科技部平臺中心研究員徐振國做總結髮言時表示,國產科學儀器設備有其獨特性與優越性,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長足進步,儘管目前仍面臨許多困難險阻,更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產業上下遊全鏈條的共同努力。隨著廠商嚴把產品質量關,企業自我宣傳意識增強,以及用戶使用觀念轉變和國家政策的適當傾斜,國產科學儀器一定能夠自立自強,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會議結束後,與會專家代表參觀了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質科學研究平臺。

參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相關焦點

  • 直擊儀器創新研發痛點——「第二屆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峰會...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9月25日,由科技部牽頭、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主辦,杭州譜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承辦,儀器信息網、《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易科學等共同協辦的「第二屆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峰會」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成功召開。
  • 「國產建材檢測科學儀器驗證與綜合評價能力研發培育」項目推介會在京順利召開
    2017年12月7~8日,由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檢集團」)承擔的北京市科委項目「國產建材檢測科學儀器驗證與綜合評價能力研發培育」項目推介會在京順利召開,北京市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主任孫月琴
  • 長春光機所承擔的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順利...
    &nbsp&nbsp&nbsp&nbsp近日,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高端全息光柵研發」項目綜合驗收會,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 2017年布魯克納米表面儀器部原子力顯微鏡武漢研討會順利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12月8日,布魯克納米表面儀器部(BNS)原子力顯微鏡武漢研討會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順利召開。會議吸引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士近150人參與,此次研討會反映熱烈,大家針對原子力顯微鏡(AFM)的專業技術進行了細緻溝通和探討。
  • 聚光科技子公司譜育科技:高端科學儀器獨角獸
    作為資本市場推進科研成果自主創新落地的資本市場「試驗田」,科創板匯聚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科學儀器等前沿科技產業「獨角獸」。去年12月《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以下簡稱分拆上市若干規定)出臺後,已有超1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分拆上市預案,不少上市公司也表達在科創板分拆上市的意願。
  • 8件清華大學科學儀器入藏國博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在現場介紹捐贈的儀器。王海欣攝分子束外延蒸發源爐、樣品臺、掃描隧道顯微鏡用杜瓦……昨天,一批聽上去有些拗口的科研儀器入藏國家博物館,這些儀器都是清華大學物理系珍藏的重要設備,曾經為了中國的科研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 食品檢測儀器設備-食品檢測儀器設備-食品檢測儀器設備
    食品檢測儀器設備-食品檢測儀器設備-食品檢測儀器設備【霍爾德】多功能食品安全檢測儀為集成化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分析設備,廣泛應用於食藥監局、衛生部門、高教院校、科研院所、農業部門、養殖場、屠宰場、食品肉產品深加工企業、檢驗檢疫部門等單位使用。
  • 2007第二屆中國(鄭州)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設備展覽會
    將全面展示全國範圍內分析測試、實驗室裝備、生物技術、生命科學、科研教育、質量控制等領域最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與技術,為河南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環保、石化、電力、冶金/礦山、環境監測/水處理、能源/生物、食品、農業、氣象/天文、 醫藥、機械、儀表、煤炭、質檢機構等行業的專業人員提供學習和借鑑國內外先進技術與裝備的機會,搭建一個生產商與用戶單位交流與合作的最佳平臺。
  • 2020第十七屆中國南京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通知
    「南京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ESEE)」是南京市政府重點支持,全國知名的科研行業專業展會。創辦於2004年,以推動科學儀器行業發展為目標,促進行業交流為己任,見證了中國科學儀器行業的快速發展,歷經十六年培育,先後獲得了「江蘇省優秀品牌展會」和「南京市優秀品牌展會」的稱號。
  • 【儀器設備】生物學科中保存培養的儀器設備介紹!
    從今日起,木木西裡將會定期為大家推出更多強專業性內容,包括各學科實驗室搭建方案參考、各學科按功能分類的儀器設備介紹以及儀器設備的視頻課程講解等,乾貨滿滿。本期內容將為大家帶來生物學科中,4種保存培養的儀器設備介紹!藥品冷藏箱是一種用來保存或運輸藥品、疫苗、生物製劑和血液的儀器設備。
  • 「同位素地質學專用TOF-SIMS科學儀器」項目啟動會召開
    3月22日,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同位素地質學專用TOF-SIMS科學儀器」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該項目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牽頭,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參與。大連化物所李海洋研究員和王利研究員分別承擔了「精度及高分辨飛行時間質譜分析器」和 「二次中性粒子後電離技術」兩個子課題。
  • 深海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召開2020年儀器申購專家評審會
    在海洋學工作中,為了收集海洋環境樣品,測量海洋中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環境特徵參數,以及海底地質、地貌和地磁等特徵量,直接使用的儀器。是海洋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種類繁多,按調查專業分,有海洋水文儀器、海洋氣象儀器、海洋物理儀器、海洋化學儀器、海洋地質和地貌儀器、海洋生物儀器和鑑定計量儀器等。
  • 艾森儀器業務加入世界500強生物科技公司
    ,成功加入世界500強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這意味著艾森在生命科學和醫療儀器業務將藉助安捷倫全球研發和商業化平臺實現了更快速的發展和更大領域的全球化運營,安捷倫也將以艾森技術和產品線為主導,在杭州拓展細胞研究領域的全球化創新產品開發和商業化。
  • 上海儀電打造中國科學儀器的「百年老店」
    日前,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舉辦「雷磁」80周年品牌建設系列活動。上海品牌「雷磁」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科學儀器品牌之一。1940年,電化學分析儀器專家、中國電化學儀器的開拓者榮仁本在上海永嘉路229弄8號設立雷磁電化學研究室,創建「雷磁」,開創了中國電化學儀器的自主研製之路。「雷磁」在滬語中是「能幹、成功」的諧音。如今「雷磁」在售儀器設備170餘型,傳感器200餘款,檢測試劑100餘種,系統解決方案20餘個。
  • 海爾節能芯超低溫冰箱&智享醫用冷藏箱入選「國產好儀器」
    用戶說好,才是真正的「國產好儀器」近日,第二屆國產好儀器調研成果研討會在北京京儀大酒店舉行。國產好儀器作為「國產科學儀器騰飛行動」核心項目之一,以「用戶說好才是真的好」為宗旨開展廣泛的用戶調研,真正甄選出用戶信賴、放心的國產科學儀器。
  • 袁亮院士主持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申報研討會
    3月29日,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申報研討會在舜耕樓1121會議室舉行。項目申報合作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周福寶一行6人出席會議;項目申報合作單位山東大學副校長李術才院士等5人在山東參加視頻會議和討論。會議由校長袁亮院士主持。
  • 破局高端儀器設備關鍵技術 我國在行動
    從科研,到新技術研發,再到工業製造,醫療衛生等等,國內所使用的高端儀器設備幾乎全是進口貨,需要破冰的高端科研儀器也不少,比如:高分辨質譜儀、生命科學儀器、磁共振成像儀、超分辨螢光儀、還有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冷凍電鏡儀等等,都是依靠進口。國產高端儀器的現狀如何呢?
  • 實驗室設施與儀器設備綜合管理系統
    、專業化和全生命周期的閉環管理,科學規範的流程化管理體系,突出高溫、高壓、高速等高危險性(特殊)設備管理的特殊性。集中展示實驗基礎數據和業務流程模塊,實時掌握儀器設備管理狀態。實驗室設施與儀器設備綜合管理系統功能模塊:1.
  • 杭美檢測應邀參加浙江工業大學儀器分析應用技術研討會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實驗室工作,加深學生對於儀器認知及操作應用,提升實驗室整體效率,也為了校園實驗室的安全開展,「浙江工業大學儀器分析應用技術研討會」於2019年9月29日下午在浙工大舉辦。杭美檢測副總經理羅健出席了此次活動,就實驗室安全規範及如何保證實驗的準確性進行了講解。
  • 2020中國防災減災與應急救援技術裝備展會:科學儀器設備SmartSolo
    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我國的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森林防火、洪澇災害、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以及海上救助、礦山、石化、核電以及危化品等各類工業安全、城市突發事件、疾控預防等全方位防災應急和救援及管理錯綜複雜,對各類突發事件的預警救援和應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