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模仿」而出名的眾泰汽車,被網友戲稱為「山寨車王」。而眾泰汽車背後的舵主應建仁,作為永康首富,身家一度隨著眾泰汽車水漲船高。
如今,眾泰汽車因為接連虧損「披星戴帽」,昔日擅長資本運作的應建仁也不復往日風光。
近日,眾泰汽車(000980.SZ)發布2019年年報,巨虧112億元,一年虧掉了上市以來的所有盈利。曾經的「中華神車」跌落神壇。 年報發布後,眾泰汽車自6月24日開始「披星戴帽」,變身*ST眾泰。
截至6月24日,眾泰汽車股價1.69元/股,市值34.27億元,相比高峰時370億元的市值,眾泰汽車如今市值不及當年的十分之一。
五金廠起家的「汽車大佬」
曾幾何時,10萬塊錢買眾泰,就能開上保時捷,眾泰汽車也因此被稱為「保時泰」。網友調侃「我能不能開上保時捷,就看眾泰了」。
以模仿起家的眾泰汽車,也確實靠著模仿高端車打開了市場。而眾泰汽車背後的出謀劃策者則是浙江「汽車大佬」應建仁。
說起浙江的「汽車大佬」,繞不開兩個人,一個是應建仁,還有一個就是「汽車狂人」李書福。不同的是,如今李書福帶領吉利汽車越走越遠,而應建仁的眾泰汽車已經深陷困境。
2019年眾泰汽車巨虧112億元,同比斷崖式下跌1499%。 即使虧成這樣,會計師事務所依然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還有董事稱財務數據「不保真」。
圖片來源:眾泰公告
財務報告無人背書背後,眾泰汽車早已身處「水深火熱」—— 車型停產、供應商貨款逾期被起訴、員工薪資逾期未支付、銀行帳戶被凍結…… 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致電眾泰汽車欲了解詳細情況,不過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而對眾泰汽車業績巨虧作出過半貢獻的則是巨額的商譽暴雷。 112億元的虧損中,僅商譽減值就達62.58億元。 這還要從應建仁「左右倒右手」的資本遊戲談起。
1962年出生的應建仁,高中畢業後,本會和祖輩一樣以打鐵為生,結果卻陰差陽錯,投身創業潮。1992年,應建仁在外打拼多年後開始創業。
永康市以五金出名,於是應建仁拿著借來的8萬塊錢,在有4臺衝床的小作坊裡,創辦了一家五金廠,生產汽車衝壓件和模具,這個五金廠也成為鐵牛集團的雛形。
1996年,應建仁與妻子應美兒共同創立了鐵牛實業。2003年開始,應建仁和幾個親戚籌集300萬元,買了一條汽車生產線,成立了眾泰製造,由應建仁的兩位外甥負責具體的事務。如今,眾泰汽車的董事長金浙勇就是應建仁的外甥。
因為趕上了汽車發展的黃金期,眾泰製造很快便成為鐵牛集團一塊重要業務,於是開始謀劃上市。
就在眾泰製造發展的同時,應建仁也瞄上了資本市場,先後買下上市公司金馬股份和銅峰電子(600237.SH)。 至此,應建仁開始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
圖片來源:網絡
2015年11月,應建仁正式啟動「借殼」計劃。金浙勇成立了永康眾泰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永康眾泰」),後者被裝入了眾泰製造和眾泰新能源這兩塊重要資產。
在應建仁的運作下,實際資產22億元的永康眾泰,最後以116億元的價格賣給了上市公司金馬股份,成為今天的眾泰汽車。
同樣是在2016年,鐵牛集團借銅峰電子增資擴股之機,成功入主,並在後續三年時間,逐步鞏固了控制權。
「鐵牛系」的資本布局漸成。不過,在眾泰汽車「借殼」完成後,裝進去的商譽逐年減值,到2019年,62億商譽暴雷。
從一車難求到」一車難賣」
商譽這顆隱形的雷之外,眾泰汽車真正的問題是銷量「難產」。
眾泰汽車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山寨」的標籤。 眾泰的王牌產品-T600,模仿大眾途銳;2016年末,眾泰推出的SR9,又因為外觀與保時捷Macan高度相似,被稱為「保時泰」,一度火爆到一車難求。
圖片來源:眾泰汽車廣告
從市場表現來看, 2014年至2016年,藉助高仿車型的熱銷,眾泰汽車的銷量也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2014年銷售16.6萬輛,同比增長23.8%;2015銷售22萬輛,同比增長33%。
2016年,在以逾百億元的交易對價,成功裝入上市公司之後,眾泰汽車很快躍入大眾眼帘,汽車銷量超過33萬輛,同比增幅高達50%,這也是眾泰汽車史上最佳成績。
因為銷量猛增,眾泰汽車被稱為「中華神車」。隨後2017年,上市公司淨利潤達12.56億元,同比暴增超十倍。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然而,眾泰汽車的發展,政府補貼作用功不可沒。 2014年到2016年,眾泰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分別為4.43億元、11.41億元和15.51億元,分別佔營收6.69%、8.3%和6.89%。
不過,到了2017年,依賴補貼的日子結束了,眾泰汽車也未能實現產品力和質量的突破,「山寨」不再被歡迎。 這一年,眾泰汽車在連續5年增長後銷量首次下滑,新車銷售約為31.7萬輛,同比下降4.8%, 而彼時眾泰 定下的銷售目標是40萬輛。
此後,眾泰汽車銷量一路下跌。2018年新車銷售23.31萬輛,同比下滑26.23%;2019年僅售出2.1萬輛汽車,相比2018年跌幅達到86.29%。
銷量不濟,業績開始滑坡。 眾泰汽車2018年實現營收147.64億元,同比下滑29%;淨利潤8億元,同比下降36.34%;2019年實現營收29.86億元,同比下滑79.78%;虧損112億元,同比下滑1498.98%。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與此同時,進入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補貼退坡、沒有滿足國六標準的車等多種壓力下,眾泰汽車陷入了停工危機。同時還有大量上下遊供應鏈欠款引發的討債風波和官司不斷。
5月29日,眾泰汽車湖南基地停產一年的通告再次引爆眾泰危機。
眾泰湖南基地原為江南汽車所有,2007年眾泰收購了江南汽車,目前在長沙和湘潭分別有一個基地。不過有調查稱,長沙基地去年起就已大量閒置。
早在4月份,眾泰汽車還因為員工集體討薪登上頭條。在當地部門的敦促下,眾泰回應稱,6月底前結清2019年工資,公司運營正常後補發2020年工資。
去年永康市政府曾出面,讓眾泰汽車獲得30億元的銀行貸款,不過對於巨虧的眾泰汽車而言,似乎也杯水車薪。針對資金壓力, 眾泰汽車表示,2020年擬向銀行申請不超過75.5億元的綜合授信循環使用,藉以渡過難關。
補貼退坡,大環境不好固然是眾泰汽車陷入如今窘境的原因所在。不過,市場也質疑眾泰汽車是鐵牛集團在資本市場的「操盤工具」。
「蛇吞象」背後的資本操作
2016年,眾泰製造借金馬股份上市,借殼方案顯示,金馬股份欲通過發行股份+現金的方式,收購永康眾泰。
彼時,永康眾泰淨資產價值約為22億元,卻給出116億元的超高估值,增值率高達429%。 而收購方金馬股份當時的市值僅為32億元,因此這項收購也被譽為「蛇吞象」。
圖片來源: 眾泰官網(重組更名現場)
2017年6月,金馬股份在深交所舉行「重組更名儀式」,正式更名為「眾泰汽車」,成功借殼上市。
事實上, 當年這筆116億元的巨額收購,趕上證監會出臺「史上最嚴」的「借殼」規定,嚴防上市公司控制權易主,應建仁的「借殼」方案撞到了槍口。
於是,應建仁改變收購方案。鐵牛集團本來是金馬股份的控股股東,在原來的收購被叫停之後,鐵牛集團用60億元收購了金浙勇手上永康眾泰的股權,最終成為控股股東,合計持有永康眾泰57%的股份。
這也意味著,鐵牛集團成為永康眾泰和金馬股份的控股股東,那麼將永康眾泰裝入金馬股份,就不構成借殼上市。
避開「借殼」之後,金馬股份依舊以116億元的估值購買了永康眾泰,隨後眾泰汽車市值一路飆升到290億元,是「借殼」前的10倍。
事實上,當時收購方案消息一出,便引來了深交所的問詢,深交從收購價格之高等多個方面做了問詢。畢竟,此前吉利收購沃爾沃也才花了約100億元。
重組成功讓應建仁大賺一筆,成為永康地區的首富。2017年,應建仁、徐美兒夫婦憑藉140億身家榮登胡潤百富榜。
隨後,2018年3月,鐵牛集團以1.1億元的價格拍下永康市一塊14.6萬平方米的土地。 3個月後,鐵牛集團以2.7億元將這塊地轉讓給了眾泰汽車,鐵牛集團從中賺走1.6億元。 市場因此質疑鐵牛集團借圈地來「掏空」上市公司。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眾泰汽車如今的困局,放在整個汽車行業也並非個例。隨著國家政策逐步放開汽車領域外資股比限制,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了,特斯拉在中國獨資建廠,大眾汽車投資江淮汽車發力新能源。未來,乘用車和商用車等領域的股比限制或許也會逐步放開。
中國的汽車市場競爭環境越來越殘酷。披星戴帽的眾泰汽車是否還有逆風翻盤的機會?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