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紀念館:在青州讀李清照

2020-12-12 美麗山水任我行

李清照紀念館位於青州古城西門外洋溪湖畔,佔地約630平方米,建築坐北朝南,大門內有甬道北去,道東建有順河樓,西邊為四松亭,均為清代建築,甬道盡頭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門上書有著名詞人蕭勞書寫的匾額「李清照紀念館」,李清照是耳熟能詳的宋代詞人,不少作品入選國內中小學的閱讀範圍,說明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影響力,關於她的接受史還在發生新的變數,值得後來者繼續研究。

美國漢學家艾朗諾於2014年出版的著作《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顯得很為獨特,2017年,該書的中文版在國內印行,讓更多的讀者有機會看到海外研究李清照的方法和成果,也有助於我們以新的視角關注李清照,釐清李清照的形象在宋代以後是如何發生變化的、變化幅度有多大,通過李清照的接受史,也可以讀解出民族文化的變遷,並會引發出更多的思考,艾朗諾研究李清照與國內學者的明顯區別之一就是,並未對李清照進行考據式的研究,沒有提供新史料、新文獻,而是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從新的角度提出被我們忽略或習以為常的問題。

《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正是著力分析了附加在李清照形象上的預設和假定對解讀李清照作品的影響,對南宋到近現代李清照形象的接受史進行了詳細分析,將李清照還原到歷史語境中予以重新審視,最終成就了該書的核心論點,李清照的文集在南宋就散佚了,傳世作品較少,因而很多人在解讀李清照的作品時就多了想像與推理的成分,李清照在《浣溪沙》中描繪了一名孤獨的閨閣子女,有學者就推斷這是李清照少女懷春的寫照,並根據詞中的風景描述推斷了詞作地點,在《減字木蘭花》中李清照說自己買了一盆花,有學者就推斷她真的買了一盆花,而且是為了與丈夫趙明誠共賞,甚至想當然地認為是「為了博得丈夫趙明誠的賞識」,這種漫無邊際地把詞作當成生平的過度闡釋,在國內由來已久,而艾朗諾在《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中明確地否定了這種包含誤解的「自傳式解讀」。

更重要的是《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以相當的筆力來釐清李清照在宋代及之後的接受史,南宋時,文人對於李清照的評價有文學方面的,但也摻雜了大量道德層面的評論,《苕溪漁隱叢話》記錄李清照再嫁之事及後來她的自辯時,提及「傳者無不笑之」,到了明代,對女性的禮教愈加嚴苛,文學家宋濂、藏書家葉盛都借改嫁之事譴責李清照,到了清代,李清照詞作聲名日隆,清人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辯誣運動」,認為李清照「再嫁又離婚」是同時代人對女詞人的侮辱和詆毀,關於李清照「再嫁又離婚」真偽的爭議,直到1980年代學界才有了比較統一的看法,艾朗諾爬梳抉擇古今資料,經過嚴密的分析論證,認為後人對李清照一代才女形象的構建經歷了層累性的改變,幾乎所有關於李清照的判斷都是精心闡釋的產物——只有經過傳統的折射與過濾後,影子化之後的李清照才為正統文化所接受。

《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將數世紀以來外加於李清照的累贅層層剝離,最終重構了一個接近本來面貌的李清照,宋代女作家地位底下,社會對女性寫作的評價很低,甚至有一種女性寫作容易被外人窺探閨房隱私的擔憂,李清照的出現挑戰了男性佔主導地位的文壇,作為當時罕見的挑戰者,李清照無疑要頂住巨大的社會壓力,從女性主義的角度說,「當婦女進入由男作家及男權價值觀所主導的文本世界時,其表達往往對抗與妥協兼備」,由此出發,回到李清照的作品,得以更客觀的立場來理解作品中的陽剛之氣和英雄氣,來構建一個曠世的才女,讀過《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艾朗諾提供給人們的不僅是一個文本,構建的不僅是一個才女,也是一種方法和立場,如果能夠以更客觀的立場回到古人的作品來並理性地欣賞,那我們的文學審美將更具魅力。

相關焦點

  • 李清照,宋代的女文豪,寫《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被譽為「詞國皇后」,曾「詞壓江南,文蓋塞北」。自明朝以來,中國出現了四處「李清照紀念館(堂)」和多處「藕神祠」。一個人能得到如此多的人的想念,這是很了不起的。青州李清照紀念館位於青州古城西門外洋溪湖畔。佔地約630平方米。
  • 李清照在青州隱居和晚年病中寫的兩首桂花詞,婉約動人,各有千秋
    李清照鮮明地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的觀點,桂花的氣節,便是她的氣節。李清照寫這首詞的時候,與丈夫趙明誠居住在青州。當時,她的公公趙挺之受到黨爭連累,在悲憤中去世。趙明誠因為父親的去世,罷官回青州老家隱居。李清照與丈夫每日讀書、寫詩,自得其樂,早已將功名拋之腦後,潛心研究收集來的古董字畫。
  • 李清照寫詞寄相思,趙明誠拍案叫絕:可為我師
    這是婚後有一次重九佳節之時,趙明誠外出遠遊,李清照作了這首《醉花陰》,以表達自己的相思之情。趙明誠讀到後讚不絕口,尤其對「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讚嘆不已。父親罷官失勢,趙明誠兄弟幾人也受到牽連,不得不舉家搬回故鄉青州居住。這一住就是12年。官職和權勢都沒有了,家裡之前門庭若市的景象不復存在,不過這卻好像更成全了趙明誠和李清照這一對夫婦。這段時間成為二人相濡以沫共同研究金石之學最圓滿的時期,趙明誠在這段時間裡的金石事業最見成就。
  • 第五屆李清照詩詞獎徵稿啟事
    近年來,中國詩歌會通過推出《中國易安詩詞文藝》,評選李清照詩詞獎、李清照文學獎,組織李清照詩詞大賽,在李清照生活過的地方舉辦李清照詩詞藝術節等文學藝術現場活動,展示「易安」美質的詩詞文藝佳作,推介「易安」取向的作家詩人和藝術家,倡導「易安」式的生活態度和文藝範,在中國詩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李清照
    這首詞很顯然是李清照和趙明誠婚後啊,思念趙明誠的,就像我們之前講過的那首詞一樣,趙明誠此時正在山東萊州為知州,而李清照依然住在青州。兩人分居兩地,李清照特別寫下這首詞寄給丈夫,表達自己的一番愁思和相思之意。 頭一句說,「霧濃雲愁永晝」,一整天哪愁雲慘澹萬裡凝。
  •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生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也」,提起這句話,相信許多人並不陌生,對話中兩位詞人的名字也是耳熟能詳,一位是南唐後主李煜,一位是宋代婉約派詞人李清照,他們在詩詞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建樹,都為中國詩詞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那麼今天我們要講的則是李清照這位千古才女,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清照
  • 來古九州之首青州遊青州古城
    應是綠肥紅瘦」耳邊迴響著李清照的詩詞,漫步在青州古城青石板古道上,映入眼帘的遺存建築、古街牌坊、青磚青瓦的明清古街道。這裡就是青州古城,古樸中散發著深重的歷史感和濃厚的文化氣息。青州古城青州古城在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青州,在古代是《禹貢》「九州」之一,大體指泰山以東至渤海的一片區域。
  • 晚年李清照:憔悴的老婦,身心裝滿人世的痛苦|周末讀詩
    編者按:上期周末讀詩,我們分享了關於李清照的第一篇文章,從其十五歲寫《如夢令》講起,到婚後幾年時間:歲月流逝,境遇變遷,內心幾番波折,都體現在李清照的詞中。本期讀詩,我們從李清照和趙明誠遷徙青州說起,細緻分析這位偉大女詞人的文字,感知其命運的艱難與轉變。
  • 為什麼說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
    他曾經寫過一首詩《讀中興頌碑》,當時才十幾歲的李清照讀了之後,當即寫出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兩首,比張耒的詩有過之無不及。所以,王灼說的這話是有根據的。李清照還寫了一件往事。宋代有新舊黨爭,蘇軾是舊黨,蘇軾的門下學生也全部歸為舊黨,而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則是新黨的領袖,所以,李清照的娘家和婆家處於對立的兩大政治陣營。當時朝廷下令,凡是舊黨的家庭一概不許在京城居住和做官,因此李清照的父母都離開了京城。幸好她的丈夫趙明誠和父親政治態度不一樣,堅決站在李清照這一邊,才使留在京城的李清照不那麼孤獨。
  • 李清照詞集-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青州十年,可謂李清照一生中,最為稱心之歲月。她尚且紅顏未老,他又能側伴身旁。兩兩相好江湖情暖。如若生命中所有的相逢,都能甜蜜至此,李清照便不是史書流傳下的李清照。然而,還是希望她的歲月裡能多一些這樣的美好,當她日後困頓的時候回憶起這些美好,仍能感到一絲欣慰。今天,就讓小編帶領大家走進李清照美好的生活中。
  • 學習「詞國皇后」李清照身上的這些特質,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最近我讀了《李清照詞傳》,除了她的詞,我覺得她身上的這些特質,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不抱怨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們便會心生抱怨。可抱怨卻是一個非常消耗能量且沒有任何意義的舉動。
  • 品讀93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北宋的欽宗的靖康二年,也就是1127年,金人佔領了邊梁,把欽宗、徽宗俘虜到了北方,而戰火也把李清照和趙明誠在青州二十多間文物毀之一炬。李清照不得不走出她的閨房,走出她的書齋,走到流浪逃難同胞的隊伍之中,匆忙南下,從江寧轉到浙江。而趙明誠因為他母親去世,他早於李清照南來,事先他把他們精挑的十五車比較有價值的文物輾轉地從山東運到江寧,即現在的南京。
  •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詞曲上的貢獻有多大?讓辛棄疾崇拜一生
    x李清照,作為中國詩詞上最偉大的女詞人,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自小出身書香門第,又有名師指導,再加上天賦異稟,李清照雖在深閨,才華和見識卻異於常人。當時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曾寫《讀中興頌碑》,10幾歲的李清照寫了和詩: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姓名誰復知安史,健兒猛將安眠死。
  • 【覓詞記】李清照:悽悽慘慘戚戚(下)
    看來,李清照的舊居在清代已經變成了花圃,但畢竟她的文名太響了,而後故居又修建了出來,現在的稱呼方式是李清照紀念館。原來這是李清照 於是又退回到門口,這時我注意到門外的對聯是:「是也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歸去來兮,宋代詞宗女士魂」,一讀之下,感覺這副對聯應該說的是李清照,但李清照跟藕神是什麼關係,我卻未能弄明白。
  • 晚年李清照:憔悴的老婦,身心裝滿人世的痛苦
    上期周末讀詩,我們分享了關於李清照的第一篇文章,從其十五歲寫《如夢令》講起,到婚後幾年時間:歲月流逝,境遇變遷,內心幾番波折,都體現在李清照的詞中
  • 李清照《一剪梅》析讀
    拓展閱讀而今識盡愁滋味——李清照《一剪梅》析讀【高清課堂:而今識盡愁滋味---李清照《一剪梅》 id: 388356>  《一剪梅》析讀】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這裡是反用典故。他把丈夫寄給自己的信稱為錦書,可能是無意思的,也可以看做是有意識的。如果是有意識的,那就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平等意識。李清照不但有婉約的詞作,而且有氣壯山河的詩作:「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不但有豪情萬丈的詩作,她還有具體的行動。
  • 李清照最經典的相思名句,道盡世間最美情話!
    李清照少女時的閨中作品明麗清新,無憂無慮,她結婚後雖然和丈夫十分恩愛,婚姻美滿,但因為趙明誠作為朝廷命官,常常四處調動,也讓他們夫妻二人經常分隔兩地,這期間李清照的詞中多反應別後相思,也給我們留下很多世間最美的情話。
  • 高考心理輔導:陽光總在風雨後,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李清照
    這些句子不但讀起來明白如話,聽起來也有明顯的音樂美,充分體現出詞這種配樂文學的特色。因為詞原來是唱的,要使人容易聽得懂。劉體仁說這首詞是「本色當行」,就是指它明白易懂而言。這首詞借雙聲疊韻字來增強表達感情的效果,是從前詞家不大用過的藝術於法。李清照是一個有高度文化修養的女作家,有真摯豐富的生活感情,又有她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她確實當得起婉約詞派傑出作家的稱號。
  • 李清照:一個好酒愛賭,離經叛道的女人,卻是中國千年第一才女
    趙明誠與李清照的李迥是好友,有一次二人結對外出遊玩,正好碰見了元宵節在相國寺賞花燈的李清照。趙明誠此前就已經拜讀過李清照的詞作,為其才華傾倒。真看見李清照之後,很快產生了愛慕之意。於是回家之後,他就給父親趙挺之寫了字謎「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 觀宋填詞87 李清照不僅詩詞有爭議 臧否前賢的詞論也惹起爭議
    李清照作品中常常談到飲酒,少女時期就寫到:濃睡不消殘酒、沈醉不知歸路。讀罷這兩首詞,一個富家千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形象躍然紙上。可見李清照的父母也挺開明。如夢令第二首」昨夜雨疏「,雖是小詞,卻一波三折,極盡詞之婉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