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簡介:
生菜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作物,原產歐洲地中海沿岸,由野生種馴化而來。生菜傳入我國的歷史較悠久,在我國東南沿海,特別是大城市近郊、兩廣地區栽培較多。近年來的栽培面積迅速擴大。生菜富含維生素、煙酸,葉酸和礦物質,其含有的萵苣素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和利尿的功效,其所含的維生素E能促進人體細胞分裂,延緩,是抗衰老保健食品之一。特別是生菜很少發生病害,屬典型的無公害蔬菜,涼拌、爆炒、做湯等皆可。其生食清脆爽口,特別鮮嫩,具有清熱、消炎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新品種的繁育和各類設施材料的發展,生菜已實現周年生產與供應。生菜每畝產量可達1000-2000千克,產值可達3萬-6萬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生菜屬直根性蔬菜,根系淺,鬚根發達,側根再生能力強,主根深21-24釐米。主要根群分布在地下10-20釐米左右的土層內。生菜主根吸收能力較弱,側根生長也較弱,經過育苗移栽或中耕,可產生大量鬚根。
生菜是半耐寒的蔬菜,喜歡冷涼,忌高溫,最適宜的溫度為15-20°,環境溫度持續高於25°時,生長較差,葉質粗老,略有苦味;生菜較耐寒,0°甚至短期的零下低溫對生長影響不大。生菜屬長日照作物,要求光照充足,才能生長健壯,葉片肥厚;長期陰雨寡照,遮陰密閉,影響生長發育。生菜對水分要求非常嚴格,所以栽培上必須經常保持土壤溼潤,蓮座期要適當控制水分。進行蹲苗,促進根系生長。
生菜種植:
多數生菜品種的種子有休眠期,在高溫季節播種時,播前需進行種子低溫處理,可在5-18°條件下浸種和催芽,或用0.1%-0.2%赤黴素浸種3-4小時,以促進種子發芽。
生菜依葉的生長形態可分為結球生菜、皺葉生菜和直立生菜。
結球生菜主要特徵是,頂生葉形成葉球,葉片全緣、有鋸齒或深裂,葉面平滑或皺縮,頂生葉形成葉球,圓形或偏圓:皺葉生菜的主要特徵是不結球,基生葉,葉片長卵圓形,葉柄較長,葉緣波狀有缺刻或深裂,葉面皺縮,簇生的葉叢有如大花朵一般:直立生菜的主要特徵是葉片狹長,直立生長,葉全緣或有鋸齒,葉片厚,肉質較粗,風味較差,這個變種的品種較少,分布地區不廣,在國內很少種植。
生菜的生育周期包括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階段。
(1) 營養生長。
生菜的營養生長包括發芽期、幼苗期、蓮座期及產品器官形成期(也叫結球期)。各期的長短因品種和栽培季節不同而異。
發芽期從播種至第一 .片真葉初現為發芽期。其臨界形態特徵為「破心」,需8-10天。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4°,發芽的適溫為15-20°,低於15°時發芽整齊度較差,高於25°時因種皮吸水受阻種子發芽率明顯下降,30°以上發芽受阻,當種子70%露白即可播種。有些生菜品種的種子在光下發芽較快,各種光質的作用不同,紅光促進發芽,而藍光則抑制發芽。
幼苗期從「破心」至第一個葉環的葉片全部展開為幼苗期,其臨界形態標誌為「團棵",每葉環有5-8枚葉片。該期需20-25天,生長適溫為16-20° 。
發棵期又稱蓮座期、 開盤期,從「團棵」至第二葉環的葉片全部展開為發棵期。結球萵苣心葉開始卷抱,需15-30天,生長適溫為18-22°。散葉萵營無此期。
產品器官形成期此期內結球萵苣從 卷心到葉球成熟:而散葉萵苣則以齊頂為成熟標誌,需20-30天,溫度要求17-18°,根系生長需15-20°。
(2) 生殖生長階段。
花芽分化後,從抽薹開花到果實成熟,此期約需15天。
根據生菜性喜冷涼、忌高溫的特點,可進行春、秋兩季露地栽培和保護地越冬栽培。除春、秋兩季栽培外,在遮陽條件下,生菜也可在夏季多茬次分期栽培。可在冬暖式大棚中進行深冬、早春季節保護地栽培生菜,效果良好。由於此期地溫較低,需要的生育期和收穫期較長。育苗期需30-40天,從定植到收穫約需60天左右。可根據市場需要進行採收。因此,播種時間較靈活,若在元旦至春節期間上市,可於10月中、下旬播種,早春茬可於12月播種或提早到11月中、下旬播種。
關於施肥:
生菜要求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土壤pH以5.8-6.6為適宜。對土壤營養的要求較高,其中對氮素的要求尤為重要。在任何時期,缺氮都會抑制生菜葉片的分化,使葉數減少,尤其在幼苗期,缺氮對其影響更明顯,生長勢衰退。研究表明每生產1000千克的生菜,吸收氮(N)、 磷(P)、 鉀(K)數量分別為1.5-2.5千克、0.2-0.4千克和2-4千克。
生菜產量高,生長發育同時需要氮、磷、鉀等多種營養元素,而不同生育期對氮、磷、鉀養分需求特性不同,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要多不同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搭配使用。生育前期為生菜養分吸收速度的高峰期,該時期生菜生長迅速,氮的吸收量可以佔到全生育期的80%以上,應以高氮型的水溶肥為主,或施瑞德的德翠(稀土多肽氮肥)。生長前期缺氮,生菜葉數少且植株小,葉色暗綠,生長勢衰退:生長前期為磷的營養臨界期,該時期缺磷對生菜生長影響大應以高磷型的水溶性肥料為主。生長期與結球期缺鉀,對葉片分化沒有太大影響,但影響葉重。因此,結球生菜在開始結球時,植株在充分吸收氮、磷的同時,必須保持適當的氮、鉀營養平衡,使生產的同化產物迅速輸送到葉球,提高淨菜率和產品質量:如氮多鉀少,則外葉生長過旺,呈現徒長現象,葉片變狹,葉球也變長,此時期適合平衡性水溶肥。各種元素肥料必須合理搭配施用,才能獲得理想的收益。
生菜是鈣需求量非常大的作物,每生產1000kg的生菜需要吸收大約1kg鈣,吸收量超過磷,尤其是在結球期,由於天氣、施肥等因素容易造成生理性缺鈣,導致幹燒心、裂球等生理性病害發生。鈣肥在土壤中和植株體內移動性差,以基施為主,在生菜結果盛期,植株需鈣量會迅速增加,此時要通過噴灑含鈣的中量元素水溶肥來補充鈣,如施瑞德的絡合鈣。
對於微量元素水溶肥來說,生菜對不同微量元素的反應程度不同,對鐵的反應程度明顯,而對錳、硼、鋅和鉬的反應程度為一般。生菜缺鐵時,葉綠素合成受阻,葉片呈現均勻黃化,頂部葉片黃化嚴重,生菜缺鐵可葉面噴施0.2%-0.5%的硫酸亞鐵水溶液;噴施錳溶液(MnCl2) 可以增加生菜的株高、葉片數、氣孔數、葉綠素、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的含量,噴施硒溶液能提高生菜葉綠素、胺基酸與維生素C的含量,也可以使用含胺基酸水溶肥,從而提高生菜產量,同時改善生菜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