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Phone 就能拍出好電影!用手機取代攝影機的三部電影

2020-12-22 捕快講電影

iPhone 一直都是許多人熱愛的手機品牌,也有忠實的果粉每年都在等待新機的上市,近期 iPhone官方又公布了一部聯合好萊塢導演拍攝,周迅主演的短片《女兒》。該片全程使用蘋果最新款IPhone 11 Pro拍攝,與2018年陳可辛拍攝《三分鐘》輔助鏡頭的長槍短炮不一樣,今年《女兒》的最大亮點就是IPhone 11 Pro完全解放,不需要藉助任何附加鏡頭,使得電影拍攝手法更加多元且方便,為我們呈現更具電影化的影片。

而除了官方每年拍攝發布的短片以外,這次讓我們來看看,國內外有哪些皆使用手機所拍攝的電影吧!

1.《怪胎》

導演廖明毅的劇情長片《怪胎》雖未定上映日期,但消息一出使許多人期待與驚喜。萬眾矚目的原因其來有自,《怪胎》的前導測試片《停車》,早已是在 FiLMiCFest 影展脫穎而出,打敗世界上百部參賽作品。而這部前導片奪下世界首獎最大獎,全片更僅使用 iPhone XS Max 拍攝,讓人更期待長片《怪胎》將會有怎樣精彩的表現!

導演廖明毅正用 iPhone 進行拍攝

延續前導片《停車》,《怪胎》的主角為同一心理醫生,平日裡治療病患的心理疾病,私底下的自己卻有著極度嚴重的強迫症。《怪胎》將是亞洲首部用 iPhone 拍攝的電影。

用輪椅作為滑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夜晚還年輕》(Tangerine)

美國獨立導演西恩貝克(Sean Baker)在 2015 年底的《夜晚還年輕》也是全程用 iPhone 5S 拍攝。只用手動的穩定器、甚至連滑軌都是用騎單車的方式進行,最令人驚訝的是連收音器材都沒有,僅是靠演員身上的隱形麥克風來收音,這樣的低成本電影卻依舊打造出很好的影視效果!

不過,若你是專業影視人或是資深電影迷,可能還是可以瞧出些微的差別。例如拍攝天空的細節就沒那麼清楚,比較容易曝光;手機鏡頭在細微焦段調整的處理上,依舊不能和攝影機相比。話雖如此,《夜晚還年輕》在色彩、音樂節奏的方面剪輯技術十分優秀,讓人有種觀看 MV 的感覺,動態感十分強烈。

氣憤的 Sin-Dee Rellac 和他朋友 Alexandra

或許很多細節手機鏡頭還未能處理到絕佳,但依舊是個佳作

3.《瘋人院》(Unsane)

《瘋人院》則是由美國知名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在 2018 年所執導的電影。過去他曾導演過《性、謊言和錄影帶》、《瞞天過海》等等耳熟能詳的電影,這部《瘋人院》劇情緊湊、高潮迭起,令人不寒而慄。

在螢幕比例上,史蒂芬索德柏使用 4:3 的畫面比例,與一般電影 16:9 的格局不太一樣;而在拍攝角度上,利用手機其方便輕巧的優勢,巧妙的將手機埋在某個沙發角落或是藏在抽屜裡,打造出獨有的取景與構圖。以手機為拍攝器材,其實對於驚悚題材十分有幫助,不僅讓人有種步步為營、戰戰兢兢的感覺,更能感受其帶來的張力!

正拿著 iPhone 拍攝電影的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女主角 Sawyer Valentini 被當成是精神病患強行入住,她正嘗試打電話給警察求救

手機的拍攝手法有利有弊,在創作上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金錢,但同時也有其缺點要克服,不過在看完這三部手機電影的介紹,可以發現其實用手機拍攝只是多一種拍電影的選擇和手段,一部電影真正能夠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在於其故事情節、劇情張力的內容部分。期許未來有更多新穎的創作手法,為我們帶來更多有趣、好玩的電影觀賞體驗!

相關焦點

  • 他用手機拍了部電影,拿下國際大獎,8月即將上映
    >全程以iPhone XS Max作為攝影器材,成為亞洲第一部手機拍攝的院線電影。他說:「人人口袋裡都有一臺專業攝影機,或許有一天手機會取代電影攝影機,我想走在前面。」廖明毅在臺北家中接受一條視頻採訪,並以手機全程側拍我長年研究手機攝影,我的第一部iPhone是4S,當時在網上看到一部小女孩玩火車的影片,那是用手機拍的,雖然很粗糙,但當年真的覺得很震撼,也讓我有想用手機拍電影的想法。
  • 亞洲首部IPHONE手機拍的電影《怪胎》上映,自媒體因手機而精彩
    雖然在很多宣傳素材裡,都提到這是亞洲第一部由iPhone拍攝的電影,但導演廖明毅說,觀眾應該看了5分鐘之後,就會忘了這是IPhone拍的,而進入時而詼諧,時而有創意甚至逆轉的劇情裡,導演也強調這不是講強迫症的電影,而是一部愛情電影。
  • 電影人用三星S6拍電影 看看和攝影機差多少
    騰訊數碼訊(編譯:張秀梅)為了展示三星Galaxy S6 Edge的視頻拍攝能力,最近三星邀請了三名來自荷蘭年輕的電影製作人決定專門使用這部曲面屏幕的三星旗艦智慧型手機拍攝一部短片幾年前,用智慧型手機和專業設備拍出的視頻其實還是能夠一眼看出區別的,不過在過去的幾年裡,智慧型手機的拍攝質量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一些旗艦機型的拍攝效果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和專業的設備相媲美。而這段視頻直接顯示了Galaxy S6 Edge的拍攝效果有多好。
  • 大學生三年拍五部電影短片 首部作品用手機拍攝
    大學生三年拍五部電影短片 首部作品用手機拍攝   靠一臺照相機、一個話筒、一個錄音機和一些與朋友一起DIY的器材,在3年的時間裡,拍了5部短「電影」,其中的兩部還入選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昨日,湖北大學200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陳盛吉講述了他的影像故事。
  • 手機電影「上山」記
    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是關於「手機電影」的那些事兒。當5G不再是口號,當萬眾期待的新手機接連發布,時至今日,用手機拍一段小視頻,拍一則小短片,甚至於拍一部電影,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兒。2018年,美國著名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用三部iPhone7plus拍攝了影片《失心病狂》,一方面是因為150萬美元的成本所限,另一方面,他也是想利用新的方式去「追求電影製作初體驗時的那種激情」。 影片在柏林電影節展映之後也引發了熱議。在此之後,他還用手機拍攝了一部籃球題材的影片《高飛鳥》。
  • 被塔利班「追殺」的一家人,用手機拍了部滿分電影
    每天宅家裡有個廣泛而直接的後果——手機的屏幕使用時間直線上升。手機,除了漫無目的地刷微博、刷微信、刷視頻,還可以「創作」。用手機拍電影,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甚至成了一種新鮮潮流。無論是陳可辛的《三分鐘》、賈科長的《一個桶》,還是入圍過First電影節的紀錄片《夫妻不是同林鳥》。從知名導演到獨立製片,智慧型手機已經被不少國內電影人運用到了拍攝實踐中。然而在國外,手機作為拍攝器材的可能性更是以各種形式被拓展著。例如。
  • 全球第四部全片IMAX攝影機拍攝電影,大年初一就能看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近日,在第32屆東京電影節上,陳思誠分享了電影《唐人街探案3》的拍攝經歷,「在中日電影人的共同協作下,克服了很多困難。澀谷、新宿、秋葉原這些拍攝地點都會在電影中一一呈現。」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唐人街探案3》全片採用了ALEXA IMAX攝影機進行拍攝。這也是2018年《復仇者聯盟3》開創先河後,全球第四部全程使用這項技術的電影。
  • 邱禮濤:超八毫米攝影機帶我走進電影世界
    轉變中的電影少年時,父親買了一部超八毫米攝影機回家,無心插柳地就造就了我拍一部三分鐘的電影。今天,香港大製作的聲音都用上高標準的SRD或SDDS技術,小本經營也會用上SR,總算「遲到好過無到」。諷刺的是,1998年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響的得主是提名名單中唯一一部用上單聲軌聲音的《十萬火急》。
  • 七種小方法,讓視頻拍出電影質感
    反之,就算手邊的相機是一般消費型的相機,使用了合適的鏡頭同樣也可以拍出不錯的片子2、使用膠捲特效在影片中套用膠捲復古類 LUT 是另一種讓影片有電影質感的方式,經過簡單的調色,就可以讓影片呈現出電影膠捲拍攝的年代感。
  • 《唐探3》成第四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電影
    由陳思誠編劇、執導的電影《唐人街探案3》將於大年初一上映,同時也將登陸全國超660家IMAX影院。今日,電影曝光一組IMAX無界海報,王寶強和劉昊然這對「唐探組合」鬧闖東京街頭,奮力跨越象徵著普通銀幕邊界的藍色框架。
  • 到底什麼樣的機器才稱得上「電影攝影機」
    而現在,你既可以豪擲幾十萬買一臺ARRI ALEXA,也可以用萬元以下的預算入手一臺BMPCC——在行業的一般語境裡,它們都叫電影攝影機(cinema camera)。 製作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因素一直是講好一個故事,這可以用少量的預算甚至一部iPhone手機來完成。但是,如果我們計劃以專業的方式製作多個項目,則需要更適合的工具,以便以高效的方式完成這些項目,並獲得最高質量的成果。 這是我的個人觀點定義一臺電影攝影機: 電影攝影機必須捕捉儘可能高的整體圖像質量。
  • 一部瘋狂的日本電影,它曾擊敗《攝影機不要停》
    最近有部日本恐怖片《幽靈大師》,很火。它在去年橫掃了各個奇幻恐怖電影節,故事有點讓人想起之前大熱的《攝影機不要停》,都是講在電影拍攝現場,大家拍著拍著就突發恐怖事件,片場變身屠宰場。它甚至在日本Magnetize恐怖劇本大賞中,擊敗了《攝影機不要停》的劇本,拿到了第二名。
  • 「盜夢者」諾蘭專訪:我不想以中立的態度拍電影
    小時候,我就用我爸的Super8攝影機拍攝。我一直都很喜歡攝影,但我從未就讀過任何攝影學校。我在學校主修英國文學,在爭取拿到學位證的過程中,我與朋友一起拍了一些電影,並且努力拍到更多。那會兒,我用自己的錢和朋友一起拍了我的第一部短片——《追隨》。當時我們都有全職工作,所以為了拍片,我與朋友不得不在每周六的時候聚在一起拍個15分鐘左右的樣片,每個鏡頭都只拍兩遍,並爭取五分鐘拍完整組鏡頭。
  • 電影小知識3:攝影機運動
    20世紀20年代以前,電影工作者尚不知道攝影機可以運動,動作僅限於被攝主體的移動。20世紀20年代,某些德國導演如茂瑙和杜邦的攝影機運動不僅是表面的動感,也帶有心理和主題意義。而這些試驗也使後繼者能以攝影機運動達到以往不能做到的含蓄象徵。
  • 北京這照相館拍出中國第一部電影,攝影師只顧看戲報廢過兩卷膠片
    1905年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的電影《定軍山》是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這部影片的拍攝時間與西方國家發明電影(1895年)相差僅10年,其在世界和中國電影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他反覆分析研究這臺法國電影攝製機的構造原理,買來機械部件和膠片,自己動手,試製自己的電影拍攝機。經過近一年的準備,製作出了符合自己需要的攝影機。選定譚鑫培當主角有了攝影機,先拍什麼片子呢?任慶泰已有所考慮,那就是拍攝中國人喜聞樂見的京劇。經過一番考慮,任慶泰決定先拍當紅老生的武打戲。
  • 用電影膠片記錄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危急時刻,黃寶善和陳毓中卻不顧個人安危,迎著炮火、衝進硝煙搶救攝影機和電影膠片。  為確保攝製任務順利完成,攝製組共帶了兩臺攝影機。大家深知攝影器材的重要性,對其十分珍惜,作為新中國第一代軍隊電影人,他們深深懂得:攝影機就如同參戰時手握的鋼槍,平時坐車趕路時,為防止汽車顛簸損壞設備,就把機器緊緊抱在懷裡。他們心裡有著一個共同信念:人在武器在。緊要關頭,寧可丟掉性命,也要保護好攝影機。
  • 中國電影,該如何拍出電影宇宙
    這意味著,在中國想要搞電影宇宙,就必須有導演願意對一個系列負責到底。中國這麼大,願意這麼玩的導演還是有的。徐克用了8年時間,打造出《狄仁傑》三部曲,微微讓人看到了電影宇宙的苗頭。陳思誠更是直接打出了「唐探宇宙」的旗號,6年親自執導三部《唐人街探案》電影之外,還升級成製片人,打造出劇版《唐人街探案》,實現了國產電影少有的「影劇聯動」。
  • 推動產業新生 突破類型化限制 直擊金雞獎「新影像·手機電影計劃」
    究其原因,一是手機電影的實踐成本較低,同時便於攜帶;二是手機的配置與功能愈發多樣化和高階化,能夠保證成片品質;三是拍攝方式和觀看場景高度自由,更有利於創作者暢快表達。  據了解,國內的相關領域起始於2005年,彼時,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陳廖宇用裸機拍攝出電影《蘋果》,此片號稱是國內「第一部手機電影」。
  • 國內第一部IMAX 3D電影,拍攝時用的攝影機都是從好萊塢租來的
    現在去電影院看電影經常會領到一副眼鏡,尤其是看科幻片的時候,這副眼鏡可以讓你對於電影中的場景有一種近在眼前的感覺,這種電影技術就是現在最流行的IMAX 3D電影。3D電影的流行還是要歸功於《阿凡達》,2009年一部《阿凡達》橫空出世,帶給影迷們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3D體驗,讓所有的影迷對於這種技術都讚不絕口,於是很快就風靡了起來。那段時期國內的製作團隊也緊跟潮流,拍起了IMAX 3D電影,但是大多數都是炒作而已,效果根本不值一提。
  • BMD發布12K電影攝影機
    根據之前的一項研究,絕大部分觀眾根本分辨不出4K與8K,因為在正常觀影距離下,它超過了人眼解析力的極限。而用戶另一方面的擔心是,拍了12K RAW回去真的剪的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