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點半,中考的最後一科——英語考試打響了結束鈴聲。記者在日壇中學考點看到,一些學生提前十幾分鐘就交卷出場了,大家都表示,英語試題很簡單,有的孩子甚至說「這張卷子,不考120分都沒臉見人。」
上午10點20分,距離英語考試結束還有10分鐘,七八名陳經綸中學的學生就走出了中考考場,孩子們一路談笑風生,都說英語考試「很簡單」。
「我檢查了好幾遍,作文寫了三遍,最後都快睡著了,還是老師把我叫醒的。」一名提前交卷的男生說。另一名女生則表示,整張卷子沒有生僻單詞,閱讀理解也都很容易。作文是寫「如何做個文明有禮的好學生」,「就是跟核心價值觀有聯繫的,也不難寫。」考生一句話就說出了出題人的考查意圖。
「120分!120分!」陸續走出考場的考生們都眉開眼笑,不少學生都對等在門口的老師和家長們說「滿分沒問題」。「前三門考題難,化學和英語簡單。」這似乎是所有考生的共識。
試題評析
難度降低更關注基礎知識
專家分析,今年的中考英語試題在難度結構上做了適當的調整。從整體上降低了難題的比例,更加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例如,聽力理解和閱讀理解試題中,獲取具體信息和簡單推斷這兩項強調基礎的試題佔了大多數;單項填空考查的也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基礎語法點;完形填空著眼高頻詞;書面表達討論的是「做文明中學生」這一話題,試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面向全體考生,儘可能做到讓各個層次的考生都有話說,人人都有施展語言的空間。
如何參觀博物館進閱讀題
此外,中考英語試題對閱讀理解的考查有幾點新氣象。
首先,試題在確保難度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適當增加了閱讀量,加大了對閱讀理解的考查力度,旨在引導教學重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其次,在選材上注重高標準, 注重「寬」和「泛」。所選素材語言地道,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試題涵蓋了應用文、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幾大重要體裁。例如,聽力理解中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旅行、購物及個人愛好等話題。閱讀理解A篇以網絡論壇的形式結合個人愛好,介紹了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季節特點。閱讀C篇討論的話題是如何參觀博物館,這與北京市中學生社會大課堂的實踐高度契合,考生讀來會具有較高的認同感。閱讀D篇探討了iPad對教和學的積極影響。閱讀表達一文則承擔了文化窗口的功能,文章簡要介紹了「黑色星期五」的來源及相關趣事。
試題素材兼顧人文和趣味
考慮到中學生這一群體的認知特點,試題在素材選取上統籌安排,兼顧教育性、人文性和趣味性,在文章布局中適當穿插了趣味性較強的小故事,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單一枯燥的說教,增強了整張試卷的靈動性。
英語試題在命制過程中堅持「三貼近」原則,所選素材「貼近考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例如,聽力理解中有關日常活動、學校生活、旅行和足球等話題;完形填空中如何處理父子關係的話題;閱讀理解中有關季節的論壇討論、幫助他人、參觀博物館、新科技對學習的影響等話題。這些試題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均為考生所熟悉,貼近生活,而且時代感強。(記者 李莉 劉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