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是中國北方的陶瓷之都,也是中國的日用陶瓷五大產地之一。
在陶瓷作品的基礎上,誕生的「中國刻瓷」藝術,應該說是在山東的淄博。首創刻瓷這一工藝的,應該是淄博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明文。
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淄博的刻瓷工藝突飛猛進,成為中國陶瓷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同時,在山東淄博的淄川區,也有一批製作陶瓷作品的大師和一種以刻瓷為職業的刻瓷大師,其中,最著名的有這5個人。
張明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41年生於山東淄博。淄博刻瓷藝術創始奠基者。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現任中國陶協刻瓷文化研究會會長,山東陶協刻瓷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委,淄博市刻瓷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陶瓷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兼職教授。
1993年,國務院授予"為中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政府特殊津貼獎。1997年授予"全國優秀工藝美術專業技術人員"獎章。曾任原淄博瓷廠副總工藝美術師、藝術瓷廠廠長,現創辦"張明文工作室"。 1960年畢業於"山東省工業幹部學校"工藝美術班。長於書畫、造型,精於刻瓷藝術。四十多年藝術生涯,佳作蜚聲國內外,享有"中國刻瓷第一人"的美譽。
李梓源 ,中國陶瓷大師,1944年4月生於山東淄博,1962年畢業於山東淄博陶瓷工業學校美術專業,畢業後供職於山東淄博瓷廠,師從著名畫家李左泉先生,得李左泉先生教益良深, 1982年晉升工藝美術師, 1982年被山東省委、 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
李梓源的作品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979年獲得省級獎四次,獲得國家獎兩次,先後參加了在美國、日本、香港、墨西哥、阿根廷、阿爾及利亞、加拿大、泰國、德國、瑞士等國家和地區的展覽。1982年獲得德國慕尼黑第34屆手工藝國際博覽會金質獎章和最佳成就者稱號,1988年獲得巴伐利亞州州長獎金。
王一君,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全國勞動模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政協常委,多次應邀創作國家外事國禮陶瓷藝術作品。
王一君的作品多次榮獲全國金、銀大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獎項,以及泰山文藝獎等獎項,並載入中國美術館編纂的《天工開物——中國工藝美術作品集》,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館、法國羅浮宮、英國珍寶博物館等重要藝術展並被收藏。
劉永強,字魯仲,號崑山居士。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刻瓷文化研究會研究員,淄博市刻瓷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20世紀90年代,劉永強就創作了著名的刻瓷作品《清明上河圖》,一舉驚訝世界的工藝美術界。
劉永強,勤奮好學,紮實工作,對陶瓷藝術孜孜追求。在繼承傳統陶瓷文化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創作了大量中西結合、融匯古今的陶瓷藝術精品。歷經30年的艱苦努力,劉永強的藝術創作水平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先後有30多件作品在全國陶瓷創新評比中獲金獎,近百件作品在全省陶瓷創新評比中獲獎。
劉永強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傑出青年陶瓷藝術家,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輕工系統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被淄博市人民政府授予「淄博市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在《中國陶瓷百年史》中,劉永強的名字載入中國陶瓷百年史冊,成為淄博刻瓷藝術界一位有重要影響的人物。
丁邦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跟隨著名陶瓷藝術大師朱一圭、張明文先生學習刻瓷藝術,得到中央美術學院原副院長侯一民教授的精心指導。後拜清末農工學堂刻瓷科首屆學員,刻瓷藝術大師陳智光之子,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刻瓷"傳承人陳永昌先生為師。
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刻瓷文化研究會會員,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山東省首席技師。
1996年,刻瓷作品《毛澤東肖像》(直徑1000mm)被北京毛主席紀念堂收藏;1997年,中國文聯組聯部和淄博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為丁邦海、黃玉雙夫婦主辦了刻瓷藝術展,參展作品《江澤民肖像》(直徑1000mm)被中共中央辦公廳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