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多名山,白雲山最美,洛陽以白雲山為伏牛山脈的主峰,最高的玉皇頂,被稱為中原極頂,是觀日出雲海的絕佳去處,有「人間仙境」之稱,不僅有九龍梯田的白雲山瀑布群,還有「霧蒙翠峰,碧紗遮雲」的白雲峰,「青山相抱,山水相依」的白雲湖、玉皇湖;但說到最令人驚嘆和興奮的地方,非千尺崖的玻璃棧道不可。
"千尺崖,千尺絕",鷂鷹飛不過,神仙過不去",這是河南流傳已久的民謠,有何含義?說到這裡,洛陽白雲山有一處叫千尺崖的地方,這是一處壁立千仞的懸崖絕壁,上插九霄,下臨深淵,高峻險峻,望之膽寒,連翱翔天際的鷂鷹也無法逾越,因為無路可通,連神仙也只能畏懼,難以前進。
千尺崖下是有名的白龍洞,正上方是雲宵,正上方是白雲峰,上下落差高達1000米,離地高度達116米,全長104米,玻璃棧道由超透光的三層夾膠安全玻璃組成,在保證安全的同時,極透明,行走起來,猶如漫步在雲端。
根據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千尺崖為前寒武紀地塊及蓋層構造,蓋層構造以斷層為主,經歷了多次地殼和造山運動,形成了山勢陡峭、氣勢磅礴的地貌形態。不但如此,在這絕壁之間,還有一條洞天棧道,只有現代的遊客才能去到以前連鷂鷹和神仙都不去的地方,去欣賞前人無法欣賞的美景。
對普通人來說,玻璃棧道是一種挑戰,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但對患有恐高症的遊客來說,卻只能是一種畏懼,這樣的賓客難道不配欣賞千姿百態的峭壁嗎?景區特別在玻璃橋這一段,給遊客提供了兩種選擇,一種是沿著玻璃棧道行走,另一種是穿越山間隧道以穿越雲層,因此我們注意到許多人寧可走隧道內,也不敢走外面。
傳說這千尺崖上端原來有一個天然石洞,傳說李自成六戰嵩縣時,曾帶著弟子十八人來此避難,後來白雲山管理局為了讓遊人能更好地觀察到白龍大峽谷的美景,於1992年在原洞的基礎上,又在峭壁間挖出一條長約800米的天際棧道。整個棧道分成五個部分,中間設有觀景臺,有的露於山中,有的隱於山中,內部形成一條狹長的隧道。入口是一條半山的人工隧道,入口有關於這座洞天棧道的介紹。
那就是真正的掛壁之路,少部分像著名的郭亮之路一樣,露出在絕壁之間,原本沒有路的地方,是在直立的山石間鑿出的一條路,其中有一段是全透明玻璃,想起來都嚇人。外邊雖有欄杆,但漫步間,仍有一種膽戰心驚的感覺,憑欄高高聳立,既可極目遠眺,又可憑欄俯視,白河峽谷之美盡收眼底。
為讓大家看清這裡到底有多險峻,我特地換了個14-24的超廣角,豎構圖拍了一張,上圖,就能看到什麼叫壁立千仞,什麼叫懸崖峭壁,什麼叫刀斧手劈,如果遇上雲霧蒸騰,真的上面看不見頂,下面看不見的,美侖美煥,又驚險刺激。
千尺崖,千尺絕,鷂鷹飛不過,天涯何在!這已是舊時的歌謠了,正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中所言,我們雖嘆為觀止,卻也不得不欽佩那些修築這條路的工人,欽佩他們徵服自然的決心,也正是因為他們的修建,使我們有機會走上去欣賞不同的風景,領略前人(怕是李白、徐霞客那樣的地道者)所不曾領略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