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4自發售以來就因為其設計和配色被不少網友們吐槽,近日又有網友吐槽「PG4實戰太差了」。果斷勸退了一批想要入手PG4的小夥伴們,那麼PG4實戰性能真的很差嗎?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PG的實戰測評
這雙PG4,不管是質感、設計、科技,都是讓人無比失望且不安全的,但是為了做測評,我還是穿著這雙鞋打了幾次球。
1.包裹
這雙PG4的包裹屬於中等水平,畢竟有雙層鞋面、固定飛線和拉鏈的加持,包裹不算差,但也不算很好,鞋楦寬度算是正常,後跟有一定的泡棉填充所以不會不跟腳,但是因為鞋面強度太小即使包裹好在跑起來的時候還是感覺不安全,包裹給6分。
2.抓地
抓地力中規中矩,紋路是圓圈而不是傳統的人字紋,在乾淨的場地上不會打滑,但也沒有即停即起的感覺,而在有灰的場地上就會有很明顯的打滑。
沒有做外底上翻的設計。後衛做變向、拉回等動作的時候接觸地面的側面沒有紋路會比較難受,我在有灰的場地上穿這雙鞋是比較不爽的,經常會打滑。抓地給5分。
3.抗扭轉
這點不用講,宣傳片裡都給你分解開了,中底沒有抗扭片,我能很輕鬆的把整雙鞋彎折。抗扭轉給1分。
4.防側翻
這也是個很差的點,用了氣墊本身重心就稍高了,還不做任何防側翻設計,原來的tpu片也給砍掉了,近乎垂直的側面使其很輕鬆就能翻到一個較大的危險角度,實戰中肯定是很容易崴腳的。防側翻給1分。
5.緩震
被作為最大賣點的air sole靜態緩震一般,氣墊在靜態下去踩並沒有什麼感覺,只有跑起來了才能感覺到氣墊,而且緩震極限很小,連我這個體重動態下都很容易一腳踩穿,極限小就導致極端狀況下落地是非常震腳的。
這次用的air sole氣墊特點就是只有zoom的軟,卻沒有彈的感覺,zoom在啟動時比較彈,而這雙PG4啟動時很拖沓,被氣墊卸了許多力,感受極差。緩震給5分。
6.支撐
支撐也很爛,鞋面強度太低,沒有tpu加固,後跟是全鞋唯一的tpu,整雙鞋都是軟趴趴的感覺。急停的時候鞋面的形變是很誇張的,能感覺到腳在飛出去。支撐給1分。
7.耐磨
打了三次球紋路還沒怎麼變,紋路還是比較深的,但是外側還包著一圈水晶底,耐磨會差一些。耐磨給6分吧。
8.性價比
我是650入手的,就目前市場價格來說性價比是很低的,這個價位有很多比它更安全、更舒適、全方位都更優秀的實戰鞋選擇,性價比1分。
9.總結
最後這雙PG4的總分是3.25分,差到不能再差的水平,不難發現PG系列已經來到一個谷底了,從出道即顛峰、NBA上腳人數最多的PG1,到遜色了一點、但上腳仍保持前列的PG2,以及用超低的預算做出來到高性價比PG3,PG系列的預算和設計很明顯被nike歸入了低端鞋系列。溫馨題示:寡人鞋櫃:NIKE3535353 主出:克耐,阿達迪斯,匡薇全部出廠價。
PG4值得買嗎
第一,不像籃球鞋的造型,讓它有了足力健的外號。
第二,全鞋身沒有任何的剛性可言,我TMD都可以揉成一個球了。
第三,Air Sole這樣一項老舊的中底科技。
此外PG4的防側翻表現,無論是看上去還是實戰表現,都可以說是糟糕至極。
因為加厚了Air Sole氣墊,同時取消了中底布,腳感確實有著略為明顯的軟彈感受,以至很多朋友們表示,穿上腳,感覺還挺舒服的,這一點我需要補充一下,舒適性對於一雙籃球鞋來說,永遠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你單純的要舒服,絕對有比它更好和更便宜的選擇。
為什麼說PG4不像一雙籃球鞋
我相信所有看了PG4設計師原稿的兄弟們都不會對PG4這雙球鞋有所質疑,甚至是會期待。一個最大的區別在於,前掌外側的防側翻設計,從設計師稿件的出現到實物上架後的消失。
我們過往結合著經驗,對過往上百雙籃球鞋在造型設計上和穿著體驗總結出了防側翻三要素:
重心不能高;
外側要有防側翻設計;
外側中底需要進行加固處理;
然而這雙PG4的身上,三要素一項都沒有佔到!前掌重心高。一目了然,沒有防側翻設計,中底外側沒有進行任何的加固。PG4的防側翻表現,無論是看上去還是實戰表現,都可以說是糟糕至極。
設計師在設計的手稿中,很明顯的在PG4的防側翻方面有所建樹,思路非常清晰,前掌外側明顯進行了TPU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