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未來」
走向一百年的人民軍隊,將走出一條什麼樣的現代化路徑?建軍百年奮鬥目標給出了答案,那就是走開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路子。
此前,軍隊提得多的是機械化、信息化。比如,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首次提出智能化,是在今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上,要求「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從機械化信息化的「兩化」,到現在的「三化」,這揭示了未來我軍的發展方向和著力重點。這幾年,軍事智能化發展日新月異,正在不斷地改變戰爭規則。前段時間,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的衝突中,亞塞拜然使用的土耳其TB-2中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幾乎統治了戰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納卡戰爭中,無人機大出風頭
美軍在智能化方面投入巨大、成績不凡,而俄羅斯軍隊在參加敘利亞戰爭期間,把智能化較好地投入實戰。2015年12月,俄軍在戰鬥中投入了一個機器人作戰連,包括6部「平臺-M」履帶式戰鬥機器人、4部「暗語」輪式戰鬥機器人、1個「洋槐」自行火炮群、數架無人機和一套「仙女座-D」指控系統,協助敘政府軍成功攻佔「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一座高地。2018年1月,俄軍還通過電磁攻擊和火力打擊相結合的方式,擊落了13架無人機組成的蜂群作戰。這些真實的戰爭場景,都為我們展示了未來智能化戰爭的一種可能場景。
當前,世界軍事強國都在爭相設計智能化戰爭,研究智能化作戰理論,打造智能化軍隊,搶佔軍事智能技術制高點。我軍要想爭趕先進,就得在智能化方面抓緊投棋布子,努力取得突破。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實現智能化,也要基於現有的條件和基礎。因此,建軍百年奮鬥目標提出的是「融合發展」,即在現有機械化和信息化改造尚未徹底完成的基礎上進行的智能化建設。
這「三化」並非像撒胡椒麵一樣均勻、平均用力,而是各有側重。一方面,是對現有的武裝裝備和作戰平臺進行智能化改造,比如把老舊飛機改造成為無人機,把主戰坦克、飛機進行升級;另一方面,是大力研究智能化的武器裝備,生成新質戰鬥力。
綜上所述,建軍百年奮鬥目標是應對複雜環境、接續奮鬥進程、瞄準軍事前沿、搶佔未來先機的籌劃設計,必將帶動我軍發展面貌煥然一新,全面提高打仗本領,向著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宏偉藍圖極速奔跑。
參考資料:1.人民日報社論、評論員文章;2.香港文匯報有關建軍百年奮鬥目標的文章;3. 柴 山:《智能化戰爭的制勝精髓》;4. 李明海《加速推進軍事智能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