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小牛就來到了醫院,這剛過早上八點,醫院裡婦產科就已經排起了長隊,剛懷孕兩個月的小牛是既幸福又緊張,因為這是第一次當媽媽,各項檢查都要做,她自己有些擔憂,因為怕出什麼問題。輪到她了,索性就趕緊問了醫生好多關於懷孕初期的注意事項,醫生安慰她說:「放輕鬆,情緒穩定就是幫助寶寶順利出生的最佳辦法!」,隨後給小牛一本關於孕期檢查事項的書,她這才放了心。
不參與首次產檢的危害有哪些
有些剛懷孕的準媽媽並不重視第一次產檢,她們覺得胚胎都沒有發育完整,檢查稍後做就可以了,這種想法千萬不要有,不然傷害到的肯定是腹中的胎兒了,如果第一次產檢不去做的話,會出現以下兩種嚴重後果。
1、增加胎兒畸形的機率
近兩年中國畸形兒數量激增,多因孕早期防護不當才導致形成的。胎兒畸形多發生於高齡產婦或者有重大疾病史的產婦,原因是她們在孕早期沒有做過任何系統性的產檢,最終導致胎兒畸形的結果發生。
2、影響胎兒正常發育
不去做第一次產檢,沒辦法及時聽取醫生給出的相關建議,更加沒有去如何保護好腹中胎兒的舉措,這時候胎兒很可能會落後於其他同齡胎兒,營養不良的情況就會頻頻發生,直接影響到胎兒自身的正常發育。
孕早期做孕檢最重要的要看好這三個指標
孕早期是比較脆弱、敏感的階段,這時候準媽媽需要加倍注意小心了,很多媽媽都會問究竟如何才能確保胎兒健康發育呢?從懷孕到第一次產檢,該注意的又有哪些呢?一連串的問題讓準媽媽頭大。
據黑龍江市婦產醫院產科主任張醫生表示早孕反應表現強烈的準媽媽一般胎兒發育良好,早孕反應幾乎沒有並且伴有出血症狀的準媽媽則要注意起來,預防先兆流產發生的機率。但這也是預測胎兒健康的一種方法,並不是具有決定性,
具體還是要看以下這三個指標是否在正常範圍內。
1、孕囊大小
《懷孕十月必備指南》中指出孕囊指的是最初的胎盤組織,是懷孕最初的形態。當一個完整的孕囊生長於子宮內,很快就能確定是宮內孕,這當然屬於正常懷孕。孕囊的尺寸一般在1.3釐米-1.6釐米這個區間,超出這個範圍就說明發育異常了。
孕囊形態各異,具體要根據孕婦自身體形而定。第一次產檢如果發現孕囊在子宮外時,這就說明是宮外孕,是無法留下胎兒的,否則很容易造成孕婦自身大出血,建議手術處理。
2、尋找胎芽
胎芽顧名思義就是胎兒自身的胚胎發育的根,也就是說胎兒的器官部位都要從這裡發育起來,這裡是根,是汲取營養的容器。這時候孕早期要檢查它是否形成,並且看下它發育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於子宮內,確保著床於正確的位置,胎兒才能發育起來。
3、孕酮檢查
第一次產檢的時候醫生都會告知孕酮的標準是在24.5ng/ml左右,如果低於這個數值,醫生就要讓你休息一段時間有利於保胎。
孕酮起到催眠鎮靜的作用,它能夠幫助妊娠鎮定,幫助胎兒更好地適應生長的子宮,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當自身在孕早期出現少量褐色分泌物或者出血的情況,醫生會檢查孕酮,看是不是存在分泌量不足的情況,這也是為了確保胎兒是否健康。
第一次產檢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隨著現在國家加大了對女性優生優育的宣傳,很多孕媽媽都很重視第一次產檢的相關問題,這不僅僅是對自身負責,也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對於第一次做媽媽的女性朋友來說,既緊張又幸福,難免有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所以更要去醫院做好第一次產檢,說到產檢,準媽媽們一定非常想知道在孕檢之前具體要準備些什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避免首次產檢會出一些差錯。
▲檢查前睡眠要充足
德國一項研究發現80%孕婦早期的睡眠狀況質量都不是很高,這主要是孕激素水平和情緒變化影響的,同時激素水平加劇孕早期的妊娠反應,則會使孕檢結果出現一定的差異。因此第一次孕檢之前睡眠要充足,休息好才能讓自身處於一個最佳的狀況,檢查結果才可以更為準確。
▲家人陪同一起孕檢
第一次孕檢,孕媽們會有些緊張不安,家屬要儘量陪著一起去醫院,這樣才能安撫好孕婦的情緒,給孕媽媽感覺更多的安全感,讓準媽媽的內心感到踏實一些。
還有尤其是家離醫院住得遠的孕婦,家屬要幫助儘量避免路途的勞累,選擇舒適快速的交通工具去醫院,避免路途上發生什麼意外,這時候有家人的陪伴更安全,將任何意外狀況排除,更好地安心去做孕檢。
▲孕檢前儘量要空腹
對於第一次做產檢的準媽媽們,空腹檢查就是血液檢查數值顯示的更加準確不影響判斷結果,所以建議孕媽們可以在第一次檢查前空腹,但是有些特殊情況或者病史的媽媽則要遵循醫生的建議,需要吃東西的時候也是要吃一些的,絕大數情況要空腹,這樣檢查數據才會更加精確。
▲有問題諮詢主治醫生
當準媽媽檢查的時候要把自己的真實反應跟醫生一一說明,不要隱瞞醫生自身的情況,也不要礙於情面不去提問題,為了胎兒的健康一定要把心中的疑惑都和醫生說明,這樣醫生才會給出你一些合理的建議,幫助你更好地度過孕早期,儘量要和醫生配合好,孕檢才會有效、高效。
總而言之,孕早期的第一次孕檢是必須要去做的,這也是考驗準媽媽的第一步,孕檢之前儘量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把那些需要注意的問題都上點心,做好各項指標的檢測,有情況了就和醫生商量一塊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胎兒更好地發育起來,胎兒才會變得越來越健康,媽媽們才會更加安心!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