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心錄
從1780年到2020年240年間的四個庚子輪迴裡,世界並不太平,而對於遭遇重創的中華民族而言,可以看到的是一個清晰的U型反轉,看到從康乾盛世的封建社會高峰跌入了封建社會低谷後的中華民族,幾代中國人不屈不撓,前僕後繼的浴血奮戰,啟動中華民族的百年復興夢。
來源:智綱智庫(ID:wzggzswx)
作者:金凌冰 智綱智庫廣州中心總經理
春節年年有,但2020年的春節不尋常。
眾所周知,新型冠狀病毒正在危及國人的生命安全,大批醫護人員自願請戰,「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前赴後繼地趕往武漢這個極易被感染的沒有硝煙的戰場;火神山和雷神山等高標準戰地醫院以瘋魔的速度建設;國家衛健委迅速出臺應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各大心理平臺對公眾免費提供公益諮詢服務;品牌超市紛紛官宣不漲價並保障供應;全國各地群眾響應政府號召,堅持閉門不出,進行自我保護;熱心人士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做好事不留名。
在全世界面前,中國人民展示了眾志成城、抗疫戰疫的勇氣、責任與擔當!還有勇往直前的力量!
歷史上的庚子
幹支紀年,傳說是出自黃帝時代。真正有遺可考的六十甲子表牛骨殘片是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的,這說明商周沿襲的天幹地支搭配紀日方式起源於夏代。
東漢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推行幹支紀年,至此,幹支紀年方式沿用至今。
天幹的庚和地支的子組成的年就是庚子年。60年一輪迴,從公元85年到現在經歷了32個庚子年。
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著庚子預言、庚子之災、庚子輪迴等,也就是每到庚子這一年,自然災害變多,突發事件頻繁,不安定因素加大等等。
堪輿學家於是總結道:天幹「庚」屬金,主殺伐、兵戈,這一年國際大環境中,衝突、戰爭、對峙一類的問題肯定會比較明顯;地支「子」屬水,主變革、意外,自然災害頻發,社會恐慌事件易發,陰極生陽之地則生變,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堪輿學家有沒有科學性不好爭議,然而,回頭看時,歷史上的庚子年,幾乎都是一個非比尋常的歷史符號。
回溯32個庚子年太長,而2020年之前的四個庚子年,則無一不是近代歷史上的大拐點:
公元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正月,乾隆皇帝從京師出發,開始第五次南巡,以展示他的文治武功。大清王朝沉浸在盛世的狂歡之中,沒人能看出衰敗的跡象。
這一年,乾隆的執政風格由寬容清明變為殘酷高壓,「康乾盛世」戛然而止,中國封建社會由此開啟了由強轉弱的歷史節點。
同年,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大英帝國開始邁向世界強國;北美獨立戰爭開始走向勝利,獨立戰爭擴大為遍及歐、亞、美三大洲的國際性反英戰爭,美國登上歷史舞臺;法國發生了「項鍊事件」,這件事情最後成為了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大不裡士地區發生強烈地震,20多萬人死亡。
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英國軍艦封鎖廣州珠江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西方列強們強行打開了古老封閉的滿清王朝大門,成為近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這一年,北方俄羅斯搶佔中國領土100萬平方公裡。
從這一年開始,西強中弱的態勢徹底形成。
公元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臺,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和光緒穿上漢人衣服逃離北京。清軍敗退,清廷開始一連串的議和、賠款,中國陷入空前災難、險遭瓜分。
這場動蕩被史稱「庚子國難」,中華民族跌入歷史的谷底。
反映近代列強瓜分中國的《時局圖》
同年,罷工浪潮席捲歐洲;印度發生饑荒,據報導,有數百萬人瀕臨死亡;南非戰爭爆發,屍殍遍野。
公元1960年,從1959至1961年,中國開始了持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前所未有的大饑荒,1960年的人口比上一年減少1000多萬。這一年,中蘇斷交,中國在世界舞臺徹底孤獨。
也就是在這動物都餓到皮包骨的一年,中國開始了絕地反擊。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師進入塔裡木盆地開墾荒蕪的戈壁灘,我國獨立自主開發建設大慶油田,加快石油工業發展的轉折點;新中國第一條萬噸輪「東風號」下水,我國的造船工業從此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中國隊首次獨立登上珠峰,將中國人不服輸的攀登精神插在了世界最高峰;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飛行高度8千米,邁出了中國探空火箭技術的第一步,中國第一枚地對地近程飛彈「東風一號」發射成功。
同年,這一年,智利發生了史上記錄到的規模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其矩震級為9.5級,地震引發了世界上影響範圍最大、也是最嚴重的一次海嘯災難,14萬人死亡,200萬人無家可歸;非洲17國相繼宣布獨立,1960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美國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峴港登陸,美國正式介入越南戰爭。
從1780年到2020年240年間的四個庚子輪迴裡,世界並不太平,而對於遭遇重創的中華民族而言,可以看到的是一個清晰的U型反轉,看到從康乾盛世的封建社會高峰跌入了封建社會低谷後的中華民族,幾代中國人不屈不撓,前僕後繼的浴血奮戰,啟動中華民族的百年復興夢。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在1960到2020的這個關鍵的60年庚子輪迴裡,中國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十年文化大革命,四十年改革開放。在這個六十年裡中國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百年前積貧積弱的中國到今天站在世界民族之林與美國分庭抗禮的東方大國。
2020又是庚子年,新年伊始,瘟神肆虐,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全國蔓延,我們還要面對西方國家的排擠和打壓。
然而與以往不一樣的是,中華民族已經有了主心骨,前進的道路上不懼任何挑戰!國運掌握在眾志成城的中國人民手裡!
十天建成的火神山、毅然趕往疫情最前線最美的逆行者們的身影、奔向一線記錄每個瞬間的記者們、疫區務工人員、世界華人捐資捐物等,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個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攻克時艱的庚子年,必然將留給歷史濃墨重彩的一筆。
俯瞰火神山醫院
「鯰魚」與「戰疫」中暴露的綜合問題症候群盛世,一場突然而來的疫情突襲,沒有給我們留出任何準備時間,就像一場不宣而戰的戰爭,霎時間把舉國上下拉入了一場社會綜合治理的實戰大考狀態,當然首當其衝面臨考驗的是疫源地武漢市及湖北省。
如果將疫魔比成一條「鯰魚怪」的話,毫無疑問在這條作亂的妖孽鯰魚拱動之下,暴露了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症候群。
比如應急能力短板、應急醫療薄弱、衛生防疫體制機制、春運的人流大遷徙、醫療科技、信息缺乏公開透明、媒體監督缺位、民生支出不足、社會治理體系落後等等問題,在疫情的衝擊之下這些問題幾近裸呈。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對於"沙丁魚"來說,鯰魚效應在於激活缺乏憂患意識的大眾,對於社會治理亦然!
前期信息缺乏公開透明的結果是,大約500萬人於春運期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流出武漢、湧向全國甚至世界各地,而這500萬人中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潛在感染人群,於是,驟然間疫情的防疫難度變得前所未有的嚴峻。
據百度地圖慧眼統計,1月10日至1月22日,每天從武漢出發的人群中有6成前往孝感、黃岡、荊州等湖北省內其他城市,此外還有大量人群前往河南、重慶、湖南、廣東、浙江、北京等省市。從目前播報的疫情實時追蹤來看,事實上這些地區已經淪為除武漢及湖北省以外的重災區。
春運期間武漢人流遷出圖
地方政府前期的被動應對,沒有充分重視疫情的嚴重性、載歌載舞萬人宴,沒有及時普及民眾認知並採取嚴格的隔離措施;疫情擴散後各自為政,「一刀切」進行封路防疫,導致企業及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受阻……
應急醫療薄弱,救助分配效率低下。疫情爆發後,儘管全球華人捐助應急醫療物資、各地的醫療救治隊馳援武漢,但武漢應急醫療資源依然告急。
這些問題的出現,反映出應急醫療體系建設不規範,缺乏有效的應急響應、現場組織等操作規範和流程,物資調動、入庫、分配權責不明,直接造成醫療物資分配效率低下……
改革開放下半場的經濟增速換擋與中美貿易摩擦、金融去槓桿等因素疊加,使得中國經濟整體下行,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稅費重、成本上漲等問題,使民營、中小企業等經營困難增大,疫情將使得中小民營企業生存狀態雪上加霜……
醫聖張仲景的《金貴要略》開篇第一句即是: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亦精彩論述: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傳,從而不使疾病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傷害。黃岡「我不清楚」的唐主任事件就是用切開破潰並引流的手段治已病了,此潰雖破,看似短期有效,但長期呢?
2020年春的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疹,雖然暴露了很多社會問題症候群,但如果不去從治未病上下功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那麼,未來的「不治之症」,可能將是我們永遠面臨的難題了。這就好像在應對傳染性的病毒一樣,當我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研製出抑制這種病毒的疫苗時病毒早已變異。
疫情發展到今天確診病例已超過兩萬了,還有兩萬多的疑似病例,對於病毒毒性、傳播、臨床特徵、治療等方面,都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認知,剩下的更要看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了。
從無序惶恐、被動應對,回歸到理性、鎮定、有序有度,讓民眾儘快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城市的綜合管理能力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
暫停與重啟,危中有機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充分喚醒了人的能動性和創造力,中國發展進入快車道。中國用40年的時間,取得西方國家300多年才取得的成績,使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今天中國GDP總量位居全球第二,為百年來最高點,且有望十年之後成為全球第一;經濟、文化、科技、國防、民生事業均取得了長足發展,國際影響力空前提高,中國崛起已然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
但中國社會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後,向內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過程中積累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不斷積聚,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結構調整、動能轉換勢在必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日益突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愈發迫切;向外看,國際金融危機陰霾未散,地區衝突頻發,極端主義威脅蔓延;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下的國際競爭形勢逼人,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沉渣泛起,捧殺唱衰中國的論調此起彼伏。
在創造了「中國崛起」的世界奇蹟後,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正在成為阻礙改革開放步伐的「絆腳石」,利益固化藩籬更是頻頻觸動社會穩定發展的「警報器」。
中國又走到了一個新的關口。
英國詩人紀伯倫說:我們走的太久了,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高速發展的中國,匆忙向前的社會伴隨著喧囂和嘈雜、腳步裡難免浮躁,即便心裡迫切感覺到為了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自我控制,既不高估眼前,也不低估未來。
我們需要靜下心來、需要認真思考、需要時常停下來看看我們的靈魂是否追趕了匆忙前行的步伐。
但現實中經濟發展不會主動降速、人的個體又很難做到慢下來去仰望星空,讓靈魂跟上腳步並進入軀體。於是一個兩難的命題擺在眼前,而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與自己的內心很難達成和解。
2020庚子年,春,瘟魔肆虐,一場「世紀戰疫」在中國人民歡度傳統春節的這個節點,時間按下了暫停鍵。湖北全境封城、臨省高速封閉、航班暫停、封村、景區關閉、集會暫停、趕集暫停、婚禮暫停、出門暫停、開學延期、開工一延再延……
一邊上演著疫情就是命令的生死時速,一邊是大眾焦慮地刷著朋友圈、但又無法靜心享受閉關的假期生活慢鏡頭,除了那些戰鬥在疫情前線的逆行勇士外,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大多數人都到了必須停下腳步,切換頻道的時候了。儘管這個暫停的代價過於慘痛,但是我們卻不得不面對。
疫情,給國人結結實實地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課,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職責。當見到所有人出門都要戴上口罩時,溫暖的陽光、新鮮的空氣、清爽的微風都在齊聲告訴我們:自由暢快的呼吸才是生命最該擁有的奢侈品。
人道、家道、商道、政道、自然之道,都有其內在的規律需要我們敬畏!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一定要把「敬畏自然」銘刻於心。
很多專家都給出疫情對經濟影響的預判,恆大研究院報告認為:從宏觀的視角,需求和生產驟降,對投資、消費、出口都會帶來明顯的衝擊,短期內會帶來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
對於中觀行業而言,餐飲、旅遊、電影、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受到衝擊最大,醫藥醫療、在線遊戲等行業受益。
對於微觀個體的影響,民企、小微企業、農民工等受損程度更大。
2020年2月3日,星期一,中國股市迎來鼠年第一個交易日,結果不出所料,滬深兩市分別大跌了7.72%和8.45%,兩市約3200隻個股跌停,行情一片深綠。
大量交通航班與車次取消、購物中心鮮有人跡、景區關閉、公共文化娛樂場所關閉、餐廳無人、教育培訓暫停等等,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短期巨大衝擊已避無可避。
面對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巨大影響,我們一方面都要去承受與消化經濟下行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仍將保持增長,疫情發生後,央行、財政部、證監會等多部委快速出臺應對方案,釋放穩定預期信號,對衝疫情影響,為受疫情影響的地區、行業、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保證企業資金鍊、現金流的接續,提振市場信心,維護市場穩定。
近日西貝刷屏了,西貝創始人賈國龍說,貸款發工資,西貝也撐不過3個月。西貝400多家門店,幾乎都停業。北上廣深保留部分門店送外賣,但是每間門店外賣的量只能達到正常營收的5-10%。
另一方面在線遊戲、線上教育、協同辦公、知識付費這幾類公司,這幾天都在加碼做廣告投放,據說,王者榮耀當日營收達到20億。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危與機總是並轡而行。與危機同行需要智慧與謀略,面對不同的問題,一定要抽絲剝繭。
首先要謀定後動,相信自己。不善於思考,卻又急於行動,導致的結果可能就會出現群體性的「雙黃連事件」。疫情帶來的影響,的確讓人焦慮,如果環境成為一種經營條件,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僅是環境,還有企業自身的調整。畢竟環境是不確定的,而確定的是自己。
人生際遇並不是由環境決定,而是取決於自己的某個瞬間思維。當年非典拖垮的是企業,而不是行業。謀定後動,不確定的可能會是你的機遇,是你真正成長的來源。
其二是與危機同行,以變應變。這次肺炎爆發,是天災級別的,目前疫情還在變化中,可能對一季度的壓力比較清晰,對第二季度的影響也有預期。需要既堅持底線思維,積極參與防控,也要開始關注春節復工帶來的壓力。期待政府拿出有效的政策,幫助全社會及中小民營企業共度難關。
對於疫情下的不確定性,我們不僅需要有直面的勇氣,更需要有認知的能力。我們需要接受疫情下的不確定性經營背景,需要要用新的方式和認知去理解當下。在危機來臨的時候,重視人的主觀努力,才可以與不確定性相處,與危機同行。
其三是迭代性思維,不斷進化。我們不僅要能從危機中活下來,還要從危機中獲益。短暫的停頓,可能正是為未來布局的好時候。既然沒法居安思危,那麼就居危思未來也是一種路徑。
在一個持續變化的環境裡,沒有人能夠預測並藉由預測做出判斷和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就是要朝著特定的方向,做好一次又一次調整自己的準備,並努力在前進過程中不斷驗證和改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
春節假期延長,復工後如何應對疫情,都需要企業動態去應對,一些企業開啟在線工作模式,如果充分利用好這段特殊的工作時間,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能力提升效果。創新要超越行業現狀,和用戶需求,既然危機推動我們改變,那就去思考如何為社會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價值。(微信公眾號:智綱智庫)
其四是蟄伏,先節流再開源,等待花開。到了今天的疫情之下,要更堅定地開展自我救贖之旅,縮減費用、剝離不良業務、杜絕虧損及沒有質量的增長,確保現金流與競爭力,保持最低的新陳代謝、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就像冬眠的熊一樣,活下去。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運氣好的話,市場可能會出現一波「報復性消費」紅利。人們實在是憋壞了!
四十年中國的發展經驗動搖了西方三百年來意識形態,西方人找不到中國為什麼能不斷崛起的原因。有位英國學者說「中國其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這句話說得很精彩!
從文明延續的大歷史觀看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的歷史連續性,從而建構中國話語體系,有機地表達中國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對話,也許能幫助西方找到中國不斷崛起的答案。
對歷史最好的致敬,是書寫新的歷史;對未來最好的把握,就是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2020年春,從「庚子之疫」到一場眾志成城的「庚子之役」,這場中華民族的世紀抗疫之戰必勝!中國必勝!
如果說此次疫情所暴露的是系統性問題的話,我們深信深蹲後再跳起,我們將一起共克時艱、共迎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