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祝科達
直播真的很「美麗」。
(一)
從2016年淘寶電商上線以來,看著就一直很美麗。在《2019年淘寶直播生態發展趨勢報告》中提到,直播作為淘寶平臺一個千億級增量市場橫空出世。也難怪李佳琦一句的「OMG!買它!」俘獲了多少懵懂少女(bai jia niang men)的心。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百年前美國「紙上推銷術」就已經說明了直播電商的本質,但其實可以追溯到更早,300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已經用實際行動來做「直播電商」了。
清朝雍正年間,繼志堂刻本《按鑑三國志傳》在封面上是這樣寫的:除了書名《按鑑三國志傳》外,書名右邊寫著,「全像古本並無刪省」,意思是說,全書插圖之美、版本之好,還是高清無碼無刪減;書名左邊寫著,「《三國志傳》坊刻苦無善本,本堂不惜重資,剞劂精工字義,注釋典實詳解,隻字無訛,迥異他刻,識者見諸」,意思是說,我們的這書不惜花費重金,刊刻精良,注釋詳細,校正無誤,比其他人刊刻的要好,買它!
我仿佛看到了雍正年間的「李佳琦」,拿著《按鑑三國志傳》在說,「OMG!這也太好看了吧!買它!」
強大的網紅帶貨能力成為了直播行業的「吸金」利器,在2019雙十一直播銷量TOP10當中,薇婭雙十一當天銷售額達到2.84億元;李佳琦雙十一當天銷售額達到1.48億元。完美日記靠主播帶貨一炮而紅,2019年銷售35億;林清軒靠直播逆襲,2月銷量同比增長5倍。在很多人看來,直播儼然已經成為一種顛覆式的存在。
但,縱使薇婭能在直播間「賣火箭」,也抵擋不住老羅在第二次直播時遭遇的「滑鐵盧」。
今年年初,御家匯收到深交所問詢,是否誇大了與網紅合作的影響。御家匯回覆:2019年全年與李佳琦合作47次,與薇婭合作超過30次,與其他頭部、腰部的1500多位KOL進行過合作,直播超過8000場。4月21日,御家匯發布財報,2019財年營收24億,如果根據此前官方公布的直播電商帶來的銷售佔比4%測算,8000多場直播,平均每場不到1.2萬元。
很多頂級主播在直播時候都會向粉絲傳達一個信息,就是全網最低價,要想跟頂級主播合作除了被極限壓價以外,商家還必須支付額外的服務費,和兩到三層佣金抽成。2019年雙十一,李佳琦與百雀羚的事情就曾經鬧得滿城風雨。
儘管如此,有能力的品牌們還是對於李佳琦、薇婭們趨之若鶩,甚至有出現頭部主播0帶貨的尷尬紀錄。品牌們或許認為,帶不帶貨無所謂,權當投了廣告費了,當然也不乏像完美日記、花西子這樣靠直播快速走紅品牌。
(二)
當具有超強帶貨能力的紅人出現時,無疑讓背後的機構看到了新的價值。
而這就是MCN機構。
幾年前,對於初代網紅的認知都還是素人型的,但是到了二代網紅(papi醬)、三代網紅(李子柒、李佳琦、張大奕等)出現的時候,相信已經沒人再會有「他們背後是否有團隊支持」這樣的疑問,在這個人均KOL的全民直播年代,MCN機構早已不是什麼神秘的相關機構。
追溯MCN機構,起源於YouTube,最早是以LisaDonovan和DannyZappin為代表的一批YouTube頻道主,組成的內容聯盟。他們在各領域內容創作者「抱團取暖」的訴求下,相同領域的內容創作者聚集在一起,相互引流,擴大頻道的影響力。後來YouTube推出MCN扶持政策和規定,促進了內容商業化,解決了內容創作者的推廣和變現問題,MCN的本質是Youtube和內容主之間的中介。
任何東西,到了中國市場以後,都能夠玩到極致,這是我非常佩服國人的智慧的。原本作為廣告中介的MCN機構,硬是在國內被玩成了網紅經濟公司或者網紅孵化公司,誰叫美國只有YouTube一家獨大,而中國有淘寶、抖音、快手、微博、B站萬箭齊發。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國內的MCN機構共有超過6500家,95%以上的頭部主播都已經被各MCN機構收入麾下。在這些MCN機構中,不乏像新片場、青藤文化、橘子娛樂、如涵這樣的巨無霸型MCN公司,但更多的是原先小中介/媒介公司改頭換面,籤兩個網紅、博主,就成了MCN公司,其中的「大坑」,只有網紅自知。
前段時間,網絡就爆出B站UP主林晨同學「某些MCN有多黑暗」,巨額違約金、自己買流量、籤訂「賣身契」,具體細節在這這裡就不贅述了。反正就不是之前被主播行業所營造出的,成功的網紅必須與MCN掛鈎和籤約;但成功的網紅,都已經被MCN機構籤約倒是事實。
(三)
我不是愛八卦的人,也偶爾關注微博熱搜。四月份有兩件事情其實挺有意思,「張姓網紅」和「羅姓藝人」,一樣的「瓜」,在微博熱搜上的表現大相逕庭。一個熱搜秒刪,一個熱搜高燒不退,感覺現在明星的危機公關團隊真的要「學學」網紅公關團隊了,但民星公關公司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資本從來不會遲到,更不會缺席。在2019年,資本市場上出現了一個「網紅經濟概念股」概念,主要是圍繞網紅電商直播和內容多元變現,強大的現金能力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關注。
2017年到2019年,MCN機構進入爆發式的增長,各平臺的主播、紅人格局基本上已經形成,阿里系、騰訊系、微博系、今日頭條系,以及各大個人IP機構、上市公司、PE公司都掌握各自的MCN機構,將95%以上的頭部達人招致麾下。
資本的介入,改變了網紅行業的遊戲規則,根據此前克勞銳調查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就已經有53.9%的MCN完成過融資,頭部MCN機構獲得融資的比例更高。在所有融資中,種子輪佔16.7%,天使輪佔23.8%,A輪佔28.6%,B輪佔19%,很多大公司、大資本的影子已經開始出現在MCN背後。
儘管國內的平臺不像國外youtube和instagram在各自領域一家獨大,抖音、快手、淘寶直播、微博、小紅書、B站各自平臺都不同調性,獲取流量和變現的途徑不同,但直播、帶貨成為很多MCN變現的重要途徑,比如張大奕之於如涵,李佳琦之於美One,這種強大而直接的現金能力的,對於MCN機構流量變現來說,還是很靠譜的。
MCN迭代很快,很分散,零碎,還沒有辦法形成大集中。之前在翻微博時,看到這樣一段話,「資本或許是邪惡的黑暗力量,可以讓創業者統治世界,也要隨時準備放棄靈魂。」或許在接下來時間裡,在MCN機構中也會出現少數的「霸主」。
可能某個機構因為某個達人在兩三年內很紅,雕爺在之前一篇文章中就說到:哪家MCN擁有李佳琦、薇婭這樣一個大主播,那真是躺著賺幾年大錢。但是資本追求的5倍、10倍、甚至更高的投資回報能否實現長久的流量紅利就不得而知了。比如如涵,一上市就破發,後來股價一直沒有達到發行價。
當社交變成生意的那一刻起,消費者、品牌、紅人、MCN機構、資本,每一個人都不能再逃脫這個位面;在這裡面,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