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犧牲的抗疫英雄:很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您,讓我再看清您的臉

2020-12-11 豆包聊情感

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哀悼抗疫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下半旗誌哀:是一個國家對逝者最高的尊重和禮遇。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多次為逝世的領導人下半旗誌哀:1976年下半旗沉痛哀悼周恩來總理毛澤東主席、朱德元帥。之後,胡耀邦、李先念、鄧小平、楊尚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逝世時,都降半旗哀悼。

1999年5月12日,為哀悼駐南聯盟大使館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中遇難的許杏虎等三位烈士,北京天安門、新華門、人民大會堂、外交部所在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所在地,新華社澳門分社所在地下半旗誌哀。

2008年,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為汶川大地震中不幸遇難的平民下半旗誌哀。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那些在疫情中逝世的醫護人員,基層工作者,所有勞動者,都是國家的英雄,是危難時最美的逆行者,義無反顧衝在抗疫第一線,不幸以身殉職。


他們人倒下了,但是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傳揚、學習,他們就是中國的脊梁!

2020年4月4日,哀悼我們逝去的同胞,很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您們。

同胞們不幸逝世,烈士們犧牲,而我們這些人,應該更加清醒,知道未來的挑戰是什麼。

武漢會戰剛剛結束,但是並不意味著最終的勝利。最近甚至還有毆打醫生護士的事發生,希望自今日起,再無傷醫的事發生,再無一個同胞遭遇不幸。



抗疫伊始

2019年12月,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等陸續收治了一些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李文亮,武漢中心醫院的眼科主任醫師,2019年12月30日,他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為疫情「吹哨人」,是最早預警這場危險病毒的8名醫生之一。當時,人們對這個躲在暗處的「新冠」敵人的認識還很有限,而他所在的武漢市中心醫院已成為這場與病毒殊死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場之一。

「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面對新型肺炎疫情,84歲的鐘南山教授給出廣大民眾建議後。自己卻於1月18日傍晚,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抗疫之戰。可以說,至此才引起了大部分人對這場疫情的重視,而早在疫情爆發之時,先頭部隊就衝鋒陷陣,他們奮不顧身、堅守一線,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日夜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1、李文亮:疫情「吹哨人」

李文亮同志不顧個人被感染的風險,仍然堅守一線崗位,2020年1月6日在收治一名患者時不幸感染新冠肺炎。

他在治療期間表示:「疫情還在擴散,不想當逃兵,恢復以後還是要上一線。」不幸的是,2月7日經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35歲。



2、夏思思:為病人而主動留守

夏思思,協和江北醫院(蔡甸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醫師。1月15日,科室一名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發現異常。當天,夏思思剛下夜班,臨時接到任務後,改變行程,主動請戰,折回醫院參與救治。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不幸感染新冠肺炎,2月23日搶救無效離世。年僅29歲。

剛開始病情比較平穩,我們還商量,等她好了,我倆一起上一線。」夏思思的丈夫吳磊哽咽,她的丈夫同為醫生,兩人是大學同學,在大學相識、相愛,兩人的兒子今年剛兩歲。



3、劉智明:「如果萬一,不要插管。」

劉智明,中共黨員,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生前系武漢市武昌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劉智明同志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在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於2月18日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51歲。

搶救期間,劉智明曾叮囑:「如果萬一,不要插管」。因為在氣管插管打開的瞬間,噴血、噴氣管內附著物具有傳染性,劉智明害怕同事因此染病,所以才會如此叮囑。



4、彭銀華:疫情不散,婚期延遲

彭銀華,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醫生。正月初八,彭銀華原定在這一天與心愛的人舉行婚禮。醫院考慮這種情況,一開始並沒有安排他春節期間值班。但他得知疫情狀況,徵得未婚妻同意後,主動推遲婚禮,奔赴抗疫一線。

堅守在隔離病區抗擊疫情的日子裡,「白班加夜班」輪班倒,工作強度很大。大年三十,同事們心疼他,讓他回家休息,陪陪未婚妻,他卻說「讓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輕,我先上!」和未婚妻簡短通話後,彭銀華再次義無反顧奔赴抗疫一線。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於2月20日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29歲。

樂觀的他,在接受救治時比出「勝利」的手勢,堅信「戰疫必勝」!


5、黃文軍: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黃文軍,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孝感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疫情發生後,黃文軍寫下請戰書:「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申請去隔離病房,共赴國難,聽從組織安排!」

他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不幸感染新冠肺炎,2月23日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42歲。


6、江學慶:60分貝暖醫

江學慶,武漢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在抗疫工作中不幸感染,3月1日殉職,年僅55歲。

江學慶生前總是笑眯眯地與患者拉家常,講病情輕聲細語,音量不超過60分貝,被粉絲們親切地稱作「60分貝暖醫」。

暖醫殉職後,江學慶科室的微信群,80多位群成員把頭像全部更換成了相同的黑底蠟燭,來悼念江醫生。





7、朱崢嶸:藏起住院通知書,堅守崗位

朱崢嶸,江蘇啟東市南陽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房組長。年前已經被查出大動脈炎,需要住院治療。疫情發生後,朱崢嶸藏起了住院通知書,堅守一線,帶領病房組全體醫務人員投入到緊張的抗疫戰鬥中。從除夕開始,整整二十多天,他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

「白細胞2萬多,肝、腎功能異常,你不能再撐了!」在同事們的一再堅持下,他才勉強放下工作去住院,可躺在病床上,他還是放心不下工作「現在只有三個人值班,其中兩個還是女同志,不知道能忙得過來嗎?放心,一切都會好的,我很快就能回去上班的!」面對來看望他的同事,他第一句話談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工作。

2月22日,朱崢嶸因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離世,年僅48歲。


8、 張軍浩:連續奮戰不鬆懈

張軍浩,黃岡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生,疫情發生後,曾連續十六天奮戰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一線,因過度勞累,2月9日突發心梗去世。年僅57歲。

當晚,一些市民在朋友圈中「點亮紅蠟燭」,接力哀悼。

銘記英雄,緬懷同胞

為抗疫而犧牲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我們沉痛哀悼。他們生前共同的特點就是:始終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他深愛的事業,兢兢業業、甘於奉獻,對患者耐心細緻,盡職盡責,視病人如親人。

面對疫情,他們選擇了逆向而行,選擇了堅守和擔當。用自己的生命,築起了抗疫的堅實防線,保護了身處後方的我們。讓我們向這些英雄致敬,也永遠記住英雄們的光輝事跡,向他們學習!

無數「小人物」的消失,像通州河岸的雪,落地不久便化為烏有,只留下無盡的心碎和新聞裡喜報讚歌過後冷冰冰的統計數字。那是無數的眼淚,流也流不盡,最後卻只剩下兩道鹹鹹的淚痕。不為切膚之痛而同感者,無從問「世界將會變好嗎?」

不要忘記那些日子,口罩勒出的疤痕、崩潰時的淚水、強撐時的經血,不要忘記恐懼,不要忘記迷茫,不要忘記流的眼淚,不要忘記憤怒。不要忘記做一個感恩的人。感謝忘死時的付出、感念捨生者的逝去,銘記英雄的付出,你們的精神永垂不朽!

一起銘記歷史,深切哀悼!感謝點讚、評論、轉發,我是豆包,關注我,傳達正能量情感觀!
















相關焦點

  • 很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您,隕落了巨星許其鳳,升起了耀耀「北鬥」
    很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您,看了您一生的履歷,您所獲得的成就和榮譽是我這一生不可企及的高峰,我知道裡面的每一個稱號背後都是您夜以繼日、不辭辛苦的科研成果,都是為推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和完善的堅定步伐。
  • 江西興國:這個幼兒園以自己的方式致敬抗疫英雄
    江西興國:這個幼兒園以自己的方式致敬抗疫英雄 2020-12-10 2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很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你,英雄一路走好!」
    新華網合肥7月28日電(李東標)「很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你,英雄一路走好!」近日,在社交媒體平臺,廣大網友紛紛留言悼念在抗洪搶險救災中英勇犧牲的消防指揮員陳陸,表達對英雄的敬意。    近期受強降雨天氣影響,廬江縣遭受百年一遇洪災,多條河流水位超過歷史峰值。
  • 大報恩寺舉辦誦讀活動致敬抗疫英雄
    「感恩共克時艱的您,感恩風雨同舟的您……」4日下午,大報恩寺遺址景區內響起動情的朗讀聲,「致敬先行者·傳承中華魂」朗誦紀念活動在這裡舉行。這項活動致敬抗擊疫情中的逆行者,紀念犧牲的抗疫英雄,傳播中華民族家國天下的偉大情懷。
  • 紙短情長,萬封「愛的明信片」致敬身邊的抗疫英雄
    這兩天,成都市龍泉驛區實驗小學4年級1班的孩子們,忙著做一件事一一手繪明信片,用真摯樸實的文字向身邊的抗疫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此次活動也正式拉開了龍泉驛區「致敬英雄」公益活動的序幕。紙短情長小小明信片滿載深情祝福活動伊始,孩子們分享了全區部分抗疫英雄事跡:有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社區工作人員、環衛工人……「這些人,有的我們認識,有的不認識,但他們卻始終默默付出,守護我們的家園。」
  • 寄語英雄 紀念致敬抗疫英雄的寄語
    寄語英雄 紀念致敬抗疫英雄的寄語寄語英雄 紀念致敬抗疫英雄的寄語,歷史的長河記載了多少英雄的事跡,這些英雄的事跡幻化成了永不磨滅的豐碑。正是先烈們以身殉國的偉大,才使得我們過上如今這樣的美好生活;正是先烈們為我們負重前行,才有著今天的歲月靜好。
  • 如你所願:致敬援鄂英雄!您的心願日照共青團來幫您實現!
    2020年春節本該是團圓歡聚的時刻然而面對形勢嚴峻的新型冠狀病毒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奔赴一線奮戰無暇顧及家中尚小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犧牲家庭的團聚為我們築起一道道生命的防線
  • 人民小學舉行「抗疫英雄,感恩有您」兒童節主題教育活動 為1230名...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的六一兒童節,重慶市人民小學校開展了以「抗疫英雄,感恩有您」的「六一」主題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和醫生、護士、警察、社區工作人員、小區物業人員、快遞小哥等抗疫英雄一起,向他們致敬、學習,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學會珍惜生命,促使孩子健康成長。在此次主題教育活動上,學校啟動「感恩快線」,40名交巡警騎警、快遞小哥同時出發,將滿載著孩子們愛和祝福的禮物,送到抗疫英雄手中。
  • 我的抗疫故事|「您是英雄」!杭州10歲女兒寫給護士媽媽一封信
    大家講述自己寒假「抗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有家人或身邊的醫生護士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有和父母的宅家趣聞,看新聞感想等,還配了精美圖片、漫畫或視頻。投稿會在「小時新聞」和大家分享,優秀作文有機會在《錢江晚報》上刊登。快加入進來吧!投稿截止2月17日,投稿方式見文末「相關推薦」。
  • ​疫情無情人有情,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
    ​疫情無情人有情,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 2021-01-11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致敬英雄寄語大全 哀悼抗擊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句子語錄
    致敬英雄寄語大全 哀悼抗擊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句子語錄  今天是20202年4月4日,也是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哀悼日,為了抗疫英雄致敬,為了逝去生命的抗疫英雄以及新冠患者默哀!下面分享一些致敬英雄共悼逝者寄語,哀悼抗擊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句子,以及清明追思家國永念句子語錄。
  • 巨幅肖像獻給鍾爺爺 草原青少年致敬抗疫英雄
    巨幅肖像獻給鍾爺爺 草原青少年致敬抗疫英雄 2020-06-17 0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伐利亞莊園送「福利」 致敬抗疫英雄
    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3月31日,巴伐利亞莊園「致敬抗疫英雄,感恩大愛無疆」新聞發布會暨「無處不運動,無處不康養」開園康旅體驗活動在河源巴伐利亞莊園舉行。(莊園國際康復醫院院長張志凌致辭)另「健康運動體驗」、「戶外觀光體驗」則是通過木球、網球、籃球,八段錦、廣播體操、徒步、登山等活動,引導大批遊客和住戶自覺參與到身體鍛鍊中來;「祈福養心體驗」以禪修祈福等方式,幫助大家自覺開展心理調節,提供良好的養心體驗服務。
  • 張杰生日演唱會致敬抗疫英雄,哭到唱不下去
    12月20日,是歌手張杰的生日,今年的生日,張杰為自己舉辦了一場演唱會,可能是今年是個極為特殊的年份,張杰在自己的生日演唱會上,邀請了14位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粉絲,為自己的粉絲送上500張免費門票,致敬抗疫英雄,對於這樣的舉動,很多網友都表示,愛了愛了。
  • 《守望生命:2020中國醫師節特別節目》圓滿落幕 致敬所有抗疫英雄
    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守望生命:2020中國醫師節特別節目》由出徵序曲、抗疫奇蹟、醫者奉獻、中流砥柱、健康中國五個篇章構成,採用專題節目、文藝表演、融媒體傳播等形式,與全國人民一同回顧那些戰疫中的故事,聆聽每一位抗疫者的無畏與奉獻,通過線上連線與採訪的方式,將鏡頭聚焦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讓我們更真切的感受到醫者仁心。
  • 中秋書信:復旦留學生致敬中國國家英雄
    為了慶祝雙喜臨門的這兩個節日,表達中國人民在習主席領導下取得抗疫鬥爭的偉大勝利,留學生們在和我商議之後,決定以中秋書信的形式表示對習主席親自授勳的四位中國國家英雄的敬意。我把新民晚報金海岸工作室報導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等相關新聞素材梳理後提供給了這些熱愛中國的異鄉青年。
  • 親子活動 | 江西興國:這個幼兒園以自己的方式致敬抗疫英雄
    親子活動 | 江西興國:這個幼兒園以自己的方式致敬抗疫英雄
  • 蘇炳添、謝震業領銜中國田徑致敬抗疫英雄:緬懷永念 英雄不朽
    2020上半年華夏大地遭遇前所未遇的新冠肺炎病毒肆虐,考驗中國人民戰共同抗擊疫情的意志,數月過去春回大地,全國疫情好轉,如今雨落紛紛清明時節,全國上下對抗疫戰役中的逝去同胞、犧牲英烈表示哀悼,中國兩大雙子星飛人蘇炳添、謝震業,領銜中國田徑哀悼逝者,致敬英雄。
  • 視頻|重慶醫科大學抗疫主題展開展 這些方式還原英雄抗疫故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尹建紅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日17時40分訊(記者 秦思思)今(2)日,重慶醫科大學「醫之模樣」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展覽在袁家崗開展,數十件實物、攝影、美術作品,真實還原英雄抗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