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從戰犯管理所被釋放出來之後,便回到了北京。
回來的第一件事,除了去看看自己的「老家」紫禁城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到當地派出所去辦理戶口。畢竟現在是新中國時期,已經不是封建社會或者抗戰時期了,所以每個人都必須要上戶口,否則就是我們所說的「黑市人口」了。
作為曾經大清帝國的皇帝——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自然也不例外。
但就在填寫文化程度這一欄的時候,他猶豫半天,最後在工作人員不耐煩的催促之下,他寫上了「初中」。
但是你可能就很好奇了,曾經堂堂的大清國皇帝,其文化程度居然才是初中?這不免讓人有些詫異,甚至是匪夷所思!
那麼,溥儀的文化程度是不是就是他所寫的「初中」水平呢?
當然不是!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我們知道,皇帝一般來說是不上學堂的,當然了,宮廷之中也沒有什麼學堂。皇子們所進行的都是——精英教育。
而我們也知道,精英教育不是單純通過考試分數來培養「考試型」人才,而是以綜合素質提高來衡量學生的培養目標。因為其要求很高,所以能接受精英教育的人很少!
也許這樣說你還不是太明白,我們舉個例子!
皇帝的兒子們要讀書學習,皇帝就會安排相應的老師進行教授,而且這些老師都是他們所屬領域的專家級別人物。例如朱元璋就請明代的大儒宋濂來教他的孩子們讀書習字,此外還會請一些各科領域的專家大臣們來教授相應的知識。
而這裡我們所說的溥儀也是一樣的。
民國元年(1912年)的時候,隆裕太后便為時年六歲的小溥儀請來了師傅教他讀書習字。書房就設在了中南海瀛臺的補桐書屋。所請來的眾多師傅中,陸潤庠、徐坊、陳寶琛、朱益藩和梁鼎芬教授漢文,伊克坦教滿文。
那麼,他的這些老師究竟有多厲害呢?就拿陸潤庠來說吧,他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狀元,官至太保、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慈禧太后的紅人之一,每當慈禧太后作完畫,就會讓他為其題字。至於其他師傅就不一一例舉了。
而在溥儀讀書的這六七年裡,他主要學習的是十三經、詩、古文以及《大學衍義》、《朱子家訓》、《庭訓格言》、《聖諭廣訓》、《御批通鑑輯覽》之類,但是卻沒有學過算術,也沒有學過地理、歷史等。
當然了,溥儀之所以沒有涉及到這些,其主要原因還是跟當時的時局有很大的關係的。但是我們通過他所學習的內容則不難看出,他所接受的是偏向政治用途的知識。
但是在後來的時候,溥儀也並沒有停止過學習,無論是從書本還是實踐,可以說,他都沒有「遺漏」過。至於說自己是初中水平,實際上還是因為自己沒有受到過所謂的正規教育。
但是嚴格來說的話,溥儀的文化程度至少應該是個大學本科!你們覺得呢?
參考文獻:
《溥儀的宮內生活》《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