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著重要作用的關鍵性句子。(1)結構比較複雜,意思隱晦的難懂的句子。(2)使用了特殊的修辭格、內涵較為豐富的句子等。(3)揭示文章脈絡層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總起句、段末的總結句以及過渡句等;(4)統攝全篇,即人們常說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觀點、情感的句子。5、從字面看互相矛盾,但被作者寄寓深刻用意的反常句。6、在文中反覆出現的句子。
一、回歸教材
結合語境,品味品味下列句子。
臨行時我珍重的開釋了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
——陸蠡《囚綠記》
答案:我臨行時開釋常春藤,表現出我對具有抗爭精神的常春藤的敬重,對光明自由的嚮往 珍惜。
二、考查實質
(一)是將使用了修辭手法的形象化的語句轉化為概括性的直白的語言。
(二)是將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轉化為具體化的闡釋。
三、解題角度
1.從關鍵詞語入手
一個句子中總有對表情達意起關鍵作用的詞語,即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詞語。所以,體會句子含意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關鍵詞語,找到它們,也就意味著把句子的理解轉化成了對主要詞語的理解。這在句子的理解、體會過程中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例一 四川卷《我愛水》:解釋畫線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當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試步的樂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溫柔的春意,卻把整個什剎海的靈魂浸透了。
本句話最重要的地方是「浸透」這個詞語的重要含義,這個詞語很簡單,就是「到處都有」,那麼把什剎海的靈魂浸透,就說明了春意的無處不在,題目難度不大。
答案 春天來了,什剎海的水充滿了春意。
2.從分析修辭入手
為了使語言表達更加生動形象、精闢有力,作者常用修辭手法。作答的關鍵是將使用修辭手法的句子還原成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還原出作者原本想表達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兩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關性,是比擬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平常的沈從文
從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從文開始通信,積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約有了一兩百封。可惜在「文革」時,全給弄得沒有了。解放後,人民文學出版社第一次為他出的一本作品選中,他自己的序言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和我的讀者都行將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現在九十年代了。這句傷感的預言並沒有應驗,他沒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讀者都紅光滿面長生不老。
解釋下面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6分)
他的作品和他的讀者都紅光滿面,長生不老。
【答案】運用擬人等方法,形象地表現出沈從文的作品現在有魅力,將來也會有永久的生命力,會擁有越來越廣泛的讀者。
練習:《鄉村的瓦》
鄉村的瓦大都呈藍色,那種藍不是天藍也不是海藍,是近似土藍;我們鄉下有個詞說得準確--「瓦藍」。這個詞屬於瓦的專利。
在我的印象裡,瓦是童年的底片,能衝洗出鄉村舊事。
瓦更像是鄉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帶羽的蓑衣,在蒼茫鄉村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雨的清氣裡漂浮。若在雨日來臨時刻,瓦會更顯出自己獨到的神韻與魅力。雨來了,那一顆顆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膽子大的會跳起,多情的會悄悄滋潤到瓦縫;最後才開始從這面蓑衣上滑落,從屋脊上,再過渡到屋簷。浩浩蕩蕩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歸大地,從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義。
問:文中說:「在我的印象裡,瓦是童年的底片,能衝洗出鄉村舊事。」請解釋這句話的含意。
參考答案:(1)這裡運用了暗喻的修辭。
(2)把「瓦」比喻成了生活的底片,記錄了「我」的童年生活。
(3)能勾起「我」對童年時代鄉村生活的回憶。
3.從文本主旨入手
中心思想(主旨)滲透在文章的各個部分,任何一個關鍵句子都會與中心思想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繫。體會時可以結合主旨來進行。
4.從相鄰句子入手
有些句子不在文章、語段開頭起總起作用,也不在文章、語段結尾起小結作用,而是在文章或者語段中間。對這種句子的理解,特別要結合這個句子所在的語段進行分析,重點是看與這個句子相鄰的上下句,其中往往隱含著解題的信息。
5.從結構層次入手
有些句子結構較複雜,如附加成分較長的單句,可通過摘取句子主幹,留心附加成分的辦法來體會;如果是一個複句,如是一個並列關係的句子,句意應是兩個並列意思的相加;如是一個偏正關係的複句,句意當然放在「正」部分,但「偏」部分絕不可忽視。忽視它,可能丟失要點。
焰火的變奏(趙麗宏)
炮火與焰火,都是火藥爆炸產生的光芒,兩者的目的和效果卻是天差地別。炮火,是為進攻,為徵服,為反抗,為破壞,為殺戮,是人間最可怕最慘烈的景象,是戰爭、災難和死亡的象徵;焰火,是為慶祝,為團圓,為展示和平的歡樂,為表現人間的繁華和喜悅。同樣是火花,同樣是爆炸,兩者所展示的,卻是人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兩個極端。 在滿天滿湖絢爛的焰火中,我默默地為人類的和平祈禱。但願有這樣一天,人間本來用著準備戰爭的丸藥,都被改做成了煙花,在一個全人類共慶的夜晚,讓象徵和平團圓的火焰之花開滿地球的上空,萬紫千紅,此起彼伏。 有什麼花朵能比這樣的煙花更美麗呢?
文章用「有什麼花朵能比這樣的煙花更美麗呢?」收束全文,請對此簡要賞析。
答案:.1、作者以這個反問句單設一段,卒章顯志。2、「這樣的煙花」不僅有形狀、顏色與光亮的美麗,更是和平團圓的象徵。3、這個反問句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願望,使文章意蘊深遠,激發人們思考。(意對即可)
溫馨提示
1、原則:不脫離語境——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2、基礎:抓重點詞語,莫忽視修飾、修辭、限制、強調等。
3、重點:不離開作者寫作時的思想狀況、具體背景、主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