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身份證丟了 千萬要開補辦證明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過身份證丟失或被盜經歷,大多數人以為只需掛失並補辦一張新身份證,一切即可照舊,然而那張丟失身份證其實還能用,用於辦卡辦貸款等,很容易讓丟失者陷入糾紛。北京晨報記者暗訪發現,還有人高價出售和購買二代身份證。對此,警方提示,丟失身份證要儘快到派出所開具相關證明。此外,提醒市民冒用、買賣身份證均屬違法行為。
■調查暗訪 倒賣身份證要價上千元
昨天,北京晨報記者在網上搜索,出現大量名為「二代身份證」、「賣二代身份證」、「出售二代真實身份證」的QQ群。記者加入其中一個群,群主稱,出售真實二代證,可用於網吧上網、賓館開房、銀行開戶等。「這些身份證都是真實可靠的,你要是自己用就找一個特徵差不多的,肯定查不出來。」群主稱,有的未成年人買來進網吧上網,有的用於住宿登記、銀行開戶等。
記者稱,需要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北京女孩的身份證。「你要是確定要,先付給我錢,我把身份證寄給你,如果不合適可以更換。」為顯示自己說話的真實性,他將一些身份證照片發給了記者,號碼處被遮蓋了一部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身份證要1000元左右,其他城市的200元到600元不等。」賣家稱。
撿拾盜竊身份證有人收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網上不僅有人在出售身份證,也有人在回收。記者看到,有人稱可直接添加微信進行交易。記者添加了該人微信,買家詢問記者是否出售二代身份證,記者詢問價錢,他要求先把身份證正反面照片發給他,核實確定無誤才能談價錢。記者遲疑了一下,再向其詢問時,發現對方已經將記者拉黑,並拒絕再次通過好友申請。
一名身份證賣家告訴記者,很多出售身份證的人都是在街上或網吧撿到的證件。「這些證件平常人留著沒有用,還不如賣幾個錢,一般回收價也就是幾十元到一百元不等。」賣家稱,前兩天還專門有小偷出售身份證,「都是他們偷錢包的時候偷來的,不過這兩年基本沒有了。」
■記者手記 「天然缺陷」需要後天拯救
二代身份證存在著「天然缺陷」,即便掛失後也不能註銷,哪怕已經過了有效期。身份證丟了,你可能被冒名註冊公司,也可能被辦了銀行卡,甚至被偷偷貸了款,一旦丟了身份證,就如同一顆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丟證者。請記住,你寧可丟人,也別丟身份證。
既然是證件,就有可能丟失,記者認為,關鍵在於證丟了,我們的身份信息和權益能不能得到保護。筆者在想,身份證就是個小小的證件,本身沒有價值,除非你將它使用在特定的領域,才能產生相應的價值。那麼,這種情況下,健全身份信息管理全國聯網,並加強部門協作就顯得比較重要了。比如,辦理銀行卡時,銀行是否落實了「人證合一」制度?辦理手機號時,運營商是否嚴格做到了實名制?還有金融公司放貸時,是否鑑別了委託書籤名的真假?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對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有著明確規定,但也僅僅是罰個幾百塊,拘個十天。相比於利用他人身份證犯法所得的巨大誘惑,這點處罰是不是有點不值一提?
以前的磁條銀行卡一直飽受質疑,好在現在各大銀行已推出晶片卡,科技增強了我們的安全感。筆者相信,未來我們一定會推出更加安全便捷又智能的三代身份證。但是面對目前二代證不能註銷的現狀,我們能做的就是嚴格落實規章制度,加大打擊犯罪力度,賦予合法持證者充分的權利救濟與司法救濟,用強有力的行動消除公民丟證的恐懼感。
案例A 自己名下多出13張銀行卡
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日前他在銀行註銷工資卡時,被工作人員告知其名下還有13個儲蓄卡帳戶,個別帳戶內尚有餘額,這讓他大吃一驚。「想想覺得很可怕,自己名下莫名多了那麼多卡,不知有多少人掌握著我的個人信息。這些卡如果被用於不法用途,我肯定會受牽連。」李先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這些卡可能都是通過他曾經丟失的一張身份證辦的。「我在去年12月份,曾經在網吧丟失過一張身份證。銀行告訴我,這些銀行卡,都是通過我的身份證辦理的。」
李先生稱,銀行給他開具的帳戶明細單上密密麻麻印著13個銀行帳號以及轉帳數額。有部分卡號的尾號還是連號,其中6個帳戶裡還有幾元到幾十元不等的餘額,其餘帳戶則沒有餘額,也沒有使用過。「銀行工作人員稱,這些卡大多數都是通過銀行電子商城辦理的,時間就集中在我丟失身份證之後的一周。」李先生告訴記者,在丟失身份證後,他從沒收到過任何信息提示自己在銀行開戶,自己親自辦理的銀行卡也從未被莫名轉帳。
■警方提醒 身份證丟失 補辦證明很重要
對於二代身份證丟失後仍能使用的情況,民警解釋說,這其實是個技術難題,我國現行二代身份證即使掛失,其中的電子晶片仍然可以識別,信息依然可用。所以市民丟失了身份證,不能僅僅是在派出所補辦一張了事,最好能開具丟失證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保護。
他稱,身份證不具有密碼功能,目前沒有方式能停止正常卡片的使用,不能註銷。「有些人去派出所掛失,也只是稱身份證丟失,而不會具體說明是被盜還是丟失,這導致民警不會在戶籍信息上特別備註。」民警稱,因為身份證是個人信息的主要憑證,一旦丟失很可能威脅到市民的財產安全、徵信記錄,陷入糾紛甚至「違法」。
民警稱,遇到身份證丟失的情況,市民也無需過度驚慌,最好第一時間先到派出所做說明,開具補辦證明。「如果身份證是因被盜、被搶造成的丟失,應馬上到案發地派出所報案,開具報案證明;如果身份證是自己不慎丟失,應馬上到戶籍所在地派出所補辦,開具補辦證明;登報聲明也可以成為一個證明身份證作廢的輔助憑證。如遇到身份證被冒用所帶來的麻煩時,可出示報案證明、補辦證明或者報紙聲明。」此外,民警提示,撿到別人二代身份證也不要隨意使用,應該及時交給屬地派出所。
案例B 信息被盜莫名 成為公司法人代表
今年年初,張先生準備在南京成立一家廣告公司,在拿到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租賃好辦公地點後,被當地工商部門告知不能成立公司,理由是之前他在北京已註冊了一家公司,並成為法定代表人。「在此之前,我從未註冊過公司,怎麼卻有了公司並成為法人代表?」
隨後,張先生上網查到,自己是法人代表的公司是於2014年12月22日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州分局核准成立,地址在通州區,執行董事顯示是他的名字,監事等人均是陌生人。而且這家公司已經正常運行了兩年時間。這讓他覺得很不可思議。
張先生通過調取該公司工商註冊材料,發現是他人冒用了自己丟失的身份證信息並偽造籤名,註冊成立了這家公司。張先生這才想起,2012年10月,他在一家飯館吃飯時錢包被偷,身份證一併丟失。同年10月25日,他到派出所補辦了身份證。因補辦證件時只需註明丟失,張先生並未報案。「身份證的丟失導致我的信息被盜用,現在沒有辦法我只能將這家公司告上法院,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律師說法 買賣身份證 最高可判七年
北京康普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吳立宏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希望市民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明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處10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北京晨報記者 張靜雅/文 姜浩波/攝(資料圖片)
(責編:秦潔、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