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有兩件天大的「正經事」:一件是睡覺,另一件就是吃奶。
很簡單?不存在的!即便你熟記了各種餵奶姿勢、餵奶時間、下奶方法等知識,一不小心,寶寶還會哇的一口將奶吐出來,嚇到不少新手媽媽。
親愛的媽媽們,先別慌!
新生寶寶吐奶其實是很常見的,尤其是4-6個月齡的小寶寶。大部分寶寶吐奶的情況會隨著生長,在 6 月齡前後逐漸好轉,少數寶寶可能持續到學步期前後才有所改善。
至於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還未成熟,稚嫩的腸胃和成人的大不一樣!
基於這樣的特點,小寶寶容易出現生理性吐奶的情況。但其實只要媽媽在餵奶時要避開一些操作誤區,這樣的情況就可以避免哦。
【誤區】不檢查寶寶的鼻腔就哺乳
餵奶前媽媽應先看一下寶寶鼻腔是否阻塞。如果有阻塞,最好先清潔鼻腔後再餵奶,避免寶寶吃奶時,嘴巴、鼻子都堵住而難受。
【誤區1】躺著餵奶
媽媽應坐起抱著寶寶餵奶。懷抱裡的寶寶身體傾斜,胃的下口便相應有了一定的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於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腸,使胃部分騰空,避免食物回流到食道而引起吐奶。
【誤區2】不拍嗝
經常吐奶的寶寶要每隔5分鐘讓他打嗝一次,而不是等餵完奶再拍嗝。幫助寶寶進食時和進食後打嗝,可阻止空氣在寶寶的消化道聚集而引起吐奶。
【誤區3】容易吐奶的寶寶多餵幾次
一般情況下,母乳在胃內排空時間約為2.5-3小時,奶粉3.5-4小時,所以每隔3-4小時左右餵一次奶比較合理。如果餵奶過於頻繁,上一餐吃進的乳汁還有部分存留在胃裡,必然影響下一餐的進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飽脹,導致寶寶吐奶。
【誤區1】餵奶後馬上讓寶寶仰臥
餵奶後,應該豎著抱寶寶20-30分鐘,也可以採用前背帶、後背帶、搖籃,讓他儘量不要仰面躺著。
【誤區2】喝完奶再給寶寶換尿布
如果吃奶時也到了該換尿布的時間,還是把尿布換完再吃。同樣,按摩、撫觸、洗澡等都應安排在餵奶前,以防餵奶後過多翻動引起寶寶溢奶。
【誤區3】喝完奶馬上和寶寶玩耍
餵奶後應避免過多活動,給時間讓寶寶消化食物,有助於胃部容納食物。謹記以上餵奶誤區,媽媽們就不必過於擔心生理性吐奶。然而,要注意的是:生病也可能引起寶寶吐奶(病理性吐奶)哦!媽媽們千萬千萬別因混淆而延誤治療!
生理性吐奶:
一般發生在餵奶後1小時內,寶寶吐出少量奶液,或者打個嗝就吐出一口奶,寶寶不會表現出難受。
病理性吐奶:
寶寶常常伴隨其他身體不適症狀,如果出現以下情況,一定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① 吐奶量大且頻繁,噴射狀嘔吐,需要去看醫生;
② 寶寶體重減輕,或者沒有明顯增加;
③ 吐出的奶液呈豆腐渣狀或者帶奶塊的半消化奶液,帶有酸味;或呈黃綠色、咖啡色液體,精神萎靡恍惚,或伴有發燒、拉肚子等情況;
④ 吐奶的同時寶寶有痛苦表情,看起來像是腹痛;
⑤ 寶寶吃奶時總是容易噎住,常常咳嗽。
不過,即便是常見的生理性吐奶,媽媽們也可能擔心:奶吐出了寶寶會不會吃不飽?營養會不會跟不上?其實,生理性吐奶的情況下,寶寶實際上吐出的奶量並不大,不會影響生長發育的,這一點你大可放心,幫寶寶擦乾淨,下一次餵奶時小心以上誤區,就能更好地防止吐奶啦!
美贊臣溫馨提醒:讓寶寶好好喝奶意義重大哦,1-2歲,每日母乳量應為600-400毫升;2-5歲,每日應攝入奶類食品350-500克。藍臻奶粉:含20倍^乳鐵蛋白,MFGM#乳脂球膜+DHA,獨特益生元組合PDX+GOS,守護寶寶的快樂成長!
不過如果擔心吐奶或無法辨別生理性和病理性吐奶,還請諮詢醫生!希望大家的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有其他育兒經驗分享,請大家積極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