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疼起來太難受!如何預防關鍵看這5點

2020-12-20 兒科醫生雨滴

小容最近情緒很低落。因為工作關係,小容和她老公一直兩地分居,只有周六周末才能短暫相聚。自從生了雙胞胎女兒後,平日裡孩子只能由小容一個人照顧。

一個人照看兩個小娃娃,可想而知是多麼的疲憊,偏偏最近她突然感覺到右手痛起來,總是使不上勁,有時候連拿一杯水的力氣都沒有,擰毛巾也覺得費勁。這天和老公視頻聊天的時候,她忍不住和老公抱怨:

小容:「手腕最近很痛,寶寶才2個多月,一個剛哄完放下,另一個又哭起來又得再抱一抱,一會換尿布,一會要衝奶粉...我現在手稍微彎一彎就痛。老公,怎麼辦,我真的很累很難受~」

說話之間,小容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陣委屈,眼淚也控制不住的掉了下來。照顧寶寶的辛苦,愛人不在身邊的無助,再加上手部時不時傳來的疼痛感,平日裡總是笑意盈盈的她在產後第一次情緒有些崩潰了。

每位媽媽都是如此的不易。從懷孕分娩到產後哺育,每個階段都要經歷不同的考驗。小容手部的疼痛相信許多媽媽也都曾經經歷過,它還有個專有名詞——「媽媽手」。

一、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是腱鞘炎的一種,它的專業名字是橈(ráo)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之所以被稱為「媽媽手」,是因為新手媽媽得腱鞘炎的機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為什麼這麼說?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媽媽在妊娠、分娩時內分泌激素水平發生了變化,所以手腕部肌腱韌帶容易受傷。

另一方面是媽媽在照顧嬰兒的時候,頻繁用手腕、大拇指的力抱娃、做家務手,慢性過度的使用手腕引起肌腱和腱鞘的過度摩擦,導致發炎。

其實「媽媽手」並不是媽媽的專利,許多爺爺奶奶們幫忙帶小孩,也會發生,另外一些職業,如長時間操作機器、打字,廚師,餐廳服務生等,因長時間使用雙手,也可能因施力不當過度使用造成發炎現象。

二、「媽媽手」的自測辦法

「媽媽手」一開始有輕微症狀,如拇指一側的手腕,變得紅腫或腫脹時就要留心了,如果進一步發展下去就會變成關節活動受限、提不起重物,疼痛也有可能從手腕發展至前臂、指尖等,嚴重時只是做些輕微的捏、抓、握就會有劇烈疼痛感。

各位媽媽可參照下圖自測下:

方法很簡單,把大拇指彎曲到掌心,其餘手指包裹住大拇指握拳,拳頭用力向下拉伸,如果明顯覺得疼痛,可初判為「媽媽手」。

三、得了「媽媽手」怎麼辦?

1 、局部熱敷

如果媽媽的酸痛感不是特別強烈的話,可以用毛巾在家熱敷,讓手部的肌肉得到放鬆,並適當按摩自己的手腕。

2 、好好休息

比如不要頻繁用拇指打字,或抱孩子時不要用拇指來發力等,給手腕充足的時間自我恢復。如果還忍痛過度使用的話,只會加劇疼痛,減慢恢復的進度。

3、適當的手部運動

可參考如下康復運動:

4 、戴上護腕

「媽媽手」主要是寶媽手腕部的使勁,給寶寶換紙尿褲,抱寶寶,哄寶寶睡覺等,這些都令媽媽感到十分的勞累,手腕難免的酸痛。

建議媽媽佩戴腕部的護具,這樣有利於減少腕部的受力,讓肌腱得到休息,幫助炎症消退。

5、諮詢醫生

如果疼痛一直存在,或手指、手腕活動困難,千萬不要忍著,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讓醫生幫你對症下藥,對你和寶寶都好。

通常情況下,醫生會先通過非手術治療的方法來緩解由刺激和腫脹引起的疼痛。

如:使用夾板固定拇指和手腕,讓拇指和手腕休息;還有開消炎鎮痛藥物、外塗鎮痛類乳膏等治療方式。

「媽媽手」的預後良好,無論是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媽媽們手指或手腕的功能最終都會恢復,一般都不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四、如何預防「媽媽手」?

「媽媽手」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拇指過於頻繁的活動所致,因此預防關鍵就是避免拇指過度勞累。

1、不要長時間抱著孩子,要注意休息,平時讓寶寶多在床上玩,或者用嬰兒車或背帶交替使用。不要養成要一直抱的習慣。

2、在抱孩子時,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確姿勢,儘量讓嬰兒的頭枕在自己的肘部,注意是身體、肩膀、胳膊肘和手腕一起發力(如下圖所示)這樣抱娃,相對更穩定,也不容易患上腱鞘炎。

3、無論是使用吸奶器還是換尿布,當你感到肘部、腕部出現酸脹時,一定要立即停下來休息。甩甩手,左、右轉圈,不僅能消除不適感,還能鍛鍊腕部靈活性。

4、避免肌肉損傷:產後做一些適當的運動和家務對產後恢復有促進作用,但要注意時間不要太長,因為如果時間太長,將使肌肉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容易出現損傷。

5、最重要一點,寶寶的日常護理讓爸爸也出一份力吧,別當養娃路上的隱形人,多多參與帶娃,給老婆減減負,讓媽媽們都能好好恢復。

從懷孕分娩到產後哺育,媽媽們一路走來,既辛苦又幸福。愛家庭、愛寶寶的媽媽們,不要忘了要多關照自己。

無論身心,哪怕一點的不適都要及時和家人溝通,一起應對解決,不讓情緒積壓,不讓病痛久滯,以良好的身心狀態和愛人、孩子一起幸福地開啟人生新篇章。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5歲男童總說耳朵疼,看完醫生後,媽媽身上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我們還以為他是磕到哪了,可我兒子說明明根本就沒摔倒也沒有磕到什麼東西,明明媽媽一直安慰著兒子,等明明情緒緩和得差不多了才說是因為耳朵疼的受不了。原來明明的耳朵疼了好幾天了,媽媽還以為他是為了逃避上網課就沒在意,可如果連在淘氣堡玩這麼開心的事他都會說耳洞疼,那就是真的有問題了。事不遲疑,我和明明媽媽趕緊帶著明明去了醫院。
  • 5歲男童總說耳朵疼,看完醫生後,媽媽身上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原來明明的耳朵疼了好幾天了,媽媽還以為他是為了逃避上網課就沒在意,可如果連在淘氣堡玩這麼開心的事他都會說耳洞疼,那就是真的有問題了。到了醫院後,醫生很認真的給明明檢查起來,拿著手電筒看了半天,突然抬起頭問明明媽媽多久沒給孩子掏耳屎了。明明媽媽一愣,一臉懵圈的說:「掏耳屎?我們很少給孩子掏耳屎,主要是怕拿捏不好給孩子捅聾了。」我心裡也一驚,天哪,我基本沒給孩子掏過耳屎,難道這耳朵疼和耳屎有關係嗎?
  • 樹袋寶寶提醒:產後手腕疼,警惕媽媽手
    新生命的到來給一個家庭帶來了驚喜與歡樂,但是新生命的到來也意味著媽媽們要奉獻出自己的自由來照顧寶寶,寶寶哭抱起來哄一哄,寶寶笑抱起來逗一逗。殊不知,這樣輕鬆抱一抱,&34;就找上門啦!手指稍微用力,疼得不行!嚴重的還需要手術治療!那麼,什麼是媽媽手呢?
  • 得了「媽媽手」,手疼心更疼!這5個動作帶你解決問題!
    很多新晉媽媽會有手腕或大拇指一用力其周圍就酸脹疼痛,反反覆覆疼痛,甚至是久痛不愈,到後期感覺拇指及腕關節無法正常發力及僵硬。這些都有可能是「媽媽手」的表現。手腕疼痛、手指無力,連包尿布都痛得掉眼淚!這是許多媽媽曾經有過的經驗一旦讓「媽媽手」上身,就有吃不完的苦頭!
  • 注意這6點 預防產後「媽媽手」
    媽媽手的症狀表現為:手腕側上方疼痛,有時這種疼痛還可能輻射到近端的前臂或者大拇指。在大拇指做伸直與伸展動作時,疼痛尤其劇烈。媽媽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自檢:將拇指放入四指中,輕輕握拳,拳頭往小拇指的方向壓,如果靠近大拇指的手腕會痛,就可能是「媽媽手」找上門了!
  • 嬰兒溼疹短則1周可好轉,但重在預防,掌握5個關鍵點,遠離復發
    醫生:是,但關鍵要做好預防,警惕反覆發作嬰兒溼疹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皮膚病,常會出現在頭面部、顱額部、雙面頰、頭頂部,嚴重的還會蔓延至頸部、肩部、背部、臀部、四肢甚至全身皮膚,嬰兒也會因為瘙癢難受而哭鬧不停。
  • 這就是媽媽獨自帶娃的模樣,患了「媽媽手」的寶媽們,誰痛誰知道
    其中「媽媽手」首當其衝,正是被各位媽媽們吐槽的最難受最痛苦的症狀之一。你們看,當年的大美女熊黛林表示自己「痛並快樂著」,下面還有一位粉絲直言:「其實治療媽媽手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抱小孩」。,摸起來有隆起的感覺,不能提重物,每一次抱孩子都會覺得手特別疼,連帶著手臂也酸痛起來。
  • 春季流感爆發,「特殊時期」如何預防?做好這5點讓寶寶遠離病毒
    在這象徵生命的季節中,流感病毒也會隨著萬物一起甦醒,並且把目標集中到免疫力較低的小孩子身上,讓媽媽們跟著一起遭罪又糟心。春季流感爆發,「特殊時期」如何預防?前幾天朋友麗娜給我發微信,3歲的女兒又生病了。
  • 新生兒老打嗝,寶寶難受媽媽心疼,如何預防打嗝和有效解決問題
    1、身體不適,腸胃不好寶寶在打嗝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湊近去聞一下。如果發現寶寶打嗝有味道,那估計是因為寶寶的身體不太舒服,腸胃不太好。比方說寶寶最近吃了生冷的東西,或者喝了放涼了的奶粉,都會導致他的脾胃出現小問題,然後造成不停打嗝的現象。
  • 看完立馬懂,預防口腔潰瘍你得做好這5點
    這個時候哪怕吃再清淡的東西,也像是吃玻璃一樣,疼得你難受。在口腔上,這一塊被稱為口腔潰瘍,疼痛起來的時候真的是滴水不進。口腔潰瘍是怎麼引起的?形成口腔潰瘍的原因會有很多種,像平常飲食不規律、睡眠不規律,包括精神過於緊張、壓力過大,都會容易導致口腔潰瘍的發生。口腔潰瘍一旦形成,口腔內會覺得疼痛腫脹,而且口腔潰瘍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復發。
  • 加起來都沒這七天難受,二胎媽媽更遭罪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孕期是從未遇到的坎,需要一關一關地闖,可是對於二胎媽媽來說,看過了也經歷過了,是不是就輕鬆多了呢?結果當然是否定的,很多時候,二胎媽媽的感觸更深,就拿大家都熟悉的孕晚期來說,有些環節反而讓二胎媽媽更痛苦,尤其是臨產前的七天,百般滋味在心頭,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 《人生第一次》看哭:當媽媽,真的很疼
    (圖片來自網絡)最近發現一部很低調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看第一集《出生》時,眼窩淺,沒忍住。我想起我當媽的那一天。不,是那二天,時隔四年我是二胎媽媽。最後一次B超單上顯示胎兒繞頸一周,羊水質量已經不太好,過預產期三天,沒發作,關鍵是還感覺到胎動減少。我心急萬分。趕到醫院,排隊、檢查、吸氧、數胎動。更心慌,因為腹中胎兒一直沒動。護士說,可能睡著了,不動也正常。她順手在我肚皮上推來推去,我也不記得到底是不是動了一次。
  • 明星Ella說一抱寶寶手就疼,原來是患上了傳說中「媽媽手」-手腕...
    今天有寶媽求助:寶寶剛出滿月,這幾天總抱著十一斤的寶寶餵奶,兩個手腕都非常疼,還不能不抱,各位媽媽有沒有什麼辦法不讓手腕這麼疼?這個問題同樣也困擾明星ELLA,前日在微博中曬出自己的「媽媽手」,這個在產後媽媽當中並不少見,有沒有什麼辦法預防呢?
  • 貓咪把你當「媽媽」,一定會有這5點,好好疼疼它吧!
    我們經常都說狗狗會把主人當成媽媽,但其實貓咪也是一樣的。那怎麼看出來呢?很簡單,因為貓咪把你當媽媽,一定會有這5點,快來看看你家的佔了幾個吧!如果你發現你家的貓咪常常喜歡呆在你身邊睡覺,那說明它很喜歡你,覺得在你的身邊睡覺很安全,這也是貓咪把你當媽媽的表現之一。二、會幫你踩奶踩奶是貓咪幼年時期經常向媽媽撒嬌的動作,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奶喝。而如果你家貓咪經常經常都對你踩奶,那說明它已經把你當媽媽了,這時你就好好疼疼它吧!
  • 教新手媽咪如何迎戰手疼腳痛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孕媽知識庫>正文教新手媽咪如何迎戰手疼腳痛   「媽媽腕」發生的原因——雌激素分泌因素造成腕管水腫
  • 寶寶奶瓶齲,媽媽知道如何預防嗎?
    寶寶牙齒壞了疼了黑了才知道帶去看醫生,卻不知道預防這一步多麼關鍵!奶瓶齲如何預防讓悅牙雲小編娓娓道來把!-教你如何預防奶瓶齲?1.勿長時間使用奶瓶寶寶不僅喜歡含奶嘴而且依賴奶嘴,奶垢長時間在口腔積累越來越多。
  • 四招教你剁了這隻「媽媽手」.
    最近聽說很甜蜜,一邊帶娃一邊和老公健身、慢跑,估計很快就可以甩掉這雙「媽媽手」了。除了這兩位曬手的明星,還有一些明星家屬也受到「媽媽手」的困擾:●歐弟的妻子鄭雲燦曾發微博說,自己因給寶寶餵奶、洗澡時用力方法不對,患上了「媽媽手」,「痛到手撐開皮筋都嗷嗷叫……」,最後在朋友建議下去整了骨。
  • 產後漲奶太難受,做好四件事寶媽不用愁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做哺乳媽媽有多辛苦,不僅要擔心奶水不夠吃,還會面臨著漲奶的困擾。寶寶睡覺時間稍微長點,一邊就開始漲了;好容易把這邊吸完,另一邊又開始漲了,簡直比生孩子都難受。生孩子的疼痛至少有個時間限制,生完就不會再痛了,漲奶可是反反覆覆的來啊!
  • 用手摳太疼,這幾招輕鬆解決不受罪!
    大便的話,十幾天了還是很硬,拉不出來,她就說沒有了,我婆婆還給她都用手摳過了,都不行,醫生,這麼小的孩子出現便秘的問題應該咋辦呀?2如何護理便秘的寶寶?你好,感謝你的信任與諮詢。目前寶寶存在的便秘問題,建議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去改善:1.便秘的時候有無添加新食物,儘可能的暫停避免一下,沒有添加新的食物就不考慮是食物過敏的可能。
  • 「背帶腰凳」寶媽的帶娃法寶,預防成「媽媽手」
    當上媽媽後,都避免不了要抱寶寶,但長期抱娃雙手施力不當或過度使用不正確的抱娃姿勢,很容易得「媽媽手」,媽媽手」是「腱鞘炎」的一種,又稱為狹窄性腱鞘炎。尤其是新手媽媽是患「媽媽手」概率比較高的人群。由於她們剛經歷了分娩,她們的韌帶、肌腱都比較脆弱,很容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