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待保駕護航
長時間居家抗疫,不少人對規律運動、科學運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期待疫情結束的時候,更多嘗試戶外或者自己之前沒有「染指」過的運動。
這,其實就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給的人們運動方面的改變。
作為公共體育服務提供者,體育主管部門、各界政府自然應該重視人民群眾的呼聲,做到「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當下,不少地方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恢復了室外體育場館開放,但在開放場館的同時,如何為有需求、有期待的群眾提供更專業、更有針對性的體育服務、體育指導刻不容緩。
以冰雪運動為例,因為錯過了一個雪季,不少人都對冰雪運動十分嚮往,這時候,是否有可能提供室內的模擬滑雪場地、器材,是否在下一個雪季到來時提供更多面向初學者的指導就將成為「剛需」。再比如航空、風箏等相對小眾的室外健身項目,是否也有可能像健身氣功、武術一樣真正做到社會體育指導員送服務進學校、進社區?
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是所有體育人的工作方向。伴隨著疫情防控局面向好,相關體育服務也要做到多樣化、多層次、高品質。唯有如此,群眾的健身期待才能變成熱愛,全民健身、健康中國才指日可待。(林劍)
回到冰場 和同學一起練習花樣滑冰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住北京的7歲小姑娘李彤一直呆在家中。由於不能外出,所以本來計劃好的寒假生活,發生了改變。「原本我應該每天都去參加花樣滑冰課的,但是因為疫情,滑冰場都暫停訓練了。現在我每天除了進行一些陸地訓練外,只能堅持練練體能。」對於自己的寒假生活,李彤雖然有些遺憾,但是因為堅持居家健身,她還是感覺收穫滿滿。
「孩子的花滑教練每周都會給她布置在家練習的內容,包括力量練習、體能練習、柔韌性練習等。而我們每天都會把孩子的訓練情況與教練進行溝通,教練則會根據訓練情況對孩子進行指導。雖然不能上冰,但是在家中進行一些基礎練習,孩子還是很開心的,畢竟陸上訓練也是花樣滑冰的必修課之一。」談及女兒在家訓練的情況,李彤的母親如是說。
受到這幾年北京紅火開展的冰雪運動吸引,李彤從兩年前開始學習花樣滑冰。別看學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因為她從三歲就開始學習舞蹈,有著不錯的基本功,所以一直是同班小朋友中學得最快的人。
談到這項運動帶給自己感受,李彤開心地表示:「學習花滑雖然有點苦,但是我非常喜歡在冰面上滑起來的感覺。」而李彤的母親則表示:「女兒不論學習什麼項目,我們都非常支持她。學習花樣滑冰這兩年來,我感覺女兒變化非常大,不僅不再像原來那麼嬌氣,而且身體素質也提高了。」
談到疫情過後,最想參加什麼運動時,李彤不假思索地說:「疫情結束後我最想回到滑冰場,和同班同學還有教練一起練習花樣滑冰,我現在特別想他們。」
不僅如此,李彤還希望能在疫情結束後學習滑雪,她說:「上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參加了滑雪公益體驗課,我第一次接觸到滑雪,感覺非常有意思,後來爸爸媽媽答應寒假帶我再學習,沒想到趕上了疫情。疫情結束後在室外滑雪應該沒有希望了,但是爸爸說到時帶我去室內的滑雪場,所以我還是非常期待的。」
對此,李彤的母親也表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對於健康有了新的認識,而參加健身活動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而且能強身健體。孩子既然喜歡滑冰滑雪等冰雪項目,我們就儘可能地滿足她的需求。多學習一項體育技能,對於她日後的成長也大有益處。」(王燦)
來到戶外 體會一次酣暢淋漓的奔跑
「等到疫情結束,我希望自己能完成一次長跑,體會一次酣暢淋漓的奔跑。」曹春雨說。28歲的曹春雨是河南信陽一名公務員,家鄉有山有水風景好,她平時卻沒有認真欣賞過。這次疫情她被迫呆在家中才體會到自由的可貴、健康的價值,望著窗外湛藍的天空,心嚮往之,有種奔跑的衝動。
曹春雨說:「春天來了,天氣漸好,各行各業開始有序復工復產,工作照舊,不過大家都還是很謹慎地做好各種防護措施,我覺得有這種意識很好。我是在家辦公,近幾天也出了幾次門,去公園裡散散步放放風,公園裡不多的遊人都自覺戴著口罩,人與人之間也離得遠。就這幾次出門,我覺得心情特別好,也下定決心要好好鍛鍊身體,享受有品質的生活。」呆在家中的日子裡,曹春雨開啟了她的健身之路,跳操、瑜伽,手機上關注了好幾個微信公眾號,也下載了幾個健身APP,每天跟著做做運動,日子過得充實豐富。
曹春雨以前並不愛健身,因為覺得健身就是為了減肥。現在一場疫情改變了她的想法。「以前總覺得年輕就是本錢,不鍛鍊也沒什麼大不了,如今經過過一場疫情,才深刻明白一個好身體的重要,身體健康與年齡無關。有多少人仗著自己年輕,一邊吃著保養品一邊又繼續熬夜,結果20多歲的年紀50多歲的身體,跑兩步都覺得上氣不接下氣,年少不鍛鍊,老大徒傷悲。」
跑長跑的念頭雖然是一時興起,但也是受同學的影響。「我大學同學特別愛運動,喜歡跑步,朋友圈裡經常發自己的跑步感受、跑步見聞,還有跑步時遇到的美景,跑步獎牌已經得了好幾個了。平時在微信群裡也會鼓勵我們參與。原來我只覺得佩服,看看也就過了。但這次我突然覺得跑步挺不錯的,或許疫情過後我也可以跑起來。」
在同學的建議下,曹春雨現在已經開始為疫情結束後的長跑做準備了。「正好趁著這段時間,在家做做功能訓練、力量訓練,打好基礎,還可以用跑步機適應適應,等到疫情過去就出去跑步。」曹春雨表示,她訂購的跑步機已經在路上了。(李金霞)
做好準備精進技術 滑板刷街酷一把
說起疫情過後有什麼心願,在北京中關村某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徐倩倩馬上表示:「當然是學滑板,和小夥伴們刷街!疫情過後我也要酷一把!」
今年26歲的徐倩倩對滑板嚮往已久。「小時候看美劇和電影,很多大學生在校園裡把滑板當作代步工具,穿梭在學校裡,感覺特別酷,所以一直以來都很想學。可是上大學之後,特別不幸,我們學校沒有滑板社,而且學校特別小,人流比較密集,滑滑板也不安全。現實和理想總是有差距的。」取而代之,徐倩倩加入了學校的輪滑社,和學長學姐們一起滑了三年輪滑。
徐倩倩說:「其實輪滑也不錯,給我打下了很好的滑板基本功,我現在平衡和穩定能力都還不錯,花樣的基礎動作也會做。而且通過玩輪滑,我明白了不管是輪滑還是滑板,都不是為了耍酷存在的,和學長學姐們一起學習,一起摔,再從摔裡總結經驗,在共同進步裡收穫鐵打的友誼,這是最重要的。」
在中關村上班的時候,徐倩倩見過很多下地鐵後用滑板代步的年輕人。「可能隨著圈子的不同,滑板的作用也不一樣吧。」徐倩倩說,「再看到滑板,也勾起了我久遠的願望。所以去年底我就買了一個滑板,偶爾拿快遞或者上下班的時候用一下,除了代步以外,也練一下滑板的直線滑行能力,為以後的花式打好基礎,不斷進階。」
今年由於疫情,徐倩倩一直堅持在家辦公,滑板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安靜地躺在家裡。「雖然現在暫時用不到,不過我們是在積攢能量,準備憋個大招。我買滑板的時候,賣家拉我進了一個群,裡邊都是本地的同好,大家經常會在群裡約好,線下定期集合一起刷街。因為工作有時候會加班,所以我只去過有限的幾次。大家聚在一起做準備活動,放障礙,練動作,還是很歡樂的。滑板是一個回頭率比較高的運動,有的人如果抹不開面子的話很難滑好,如果太想耍酷不集中在動作本身的話又會摔跤。所以如果要上難度,我覺得更應該是一個群體活動。」
徐倩倩認為,參與滑板運動最重要的是去培養一個健康的興趣愛好,並且時刻讓自己充滿挑戰,不給自己設限。徐倩倩說:「一站在滑板上我就覺得自己青春無限,每天都能活力滿滿,讓滑板陪自己經過一個又一個『高山』。現在我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就等疫情一結束,就拿滑板好好精進一下技術,找回自己的活力。」(劉昕彤)
定下一個小目標 實現海邊衝浪計劃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人春節出遊被迫取消,不僅需要退機票和酒店訂單,也需要讓自己放假後興奮的心情慢慢平復下來。「本來今天的我應該擁有陽光和沙灘,跟著帥哥教練學衝浪,可是現在只能可憐地抱著手機。」這是董妍鼠年春節時發的朋友圈,原本計劃春節去海南旅遊的她現在只能宅在家裡幻想。她說:「因為我剛工作幾年,所以年假時間很短,每年只能靠『十一』或春節,去遠一點的地方好好玩玩。因為我家是哈爾濱的,冬天挺冷,而且也沒有在暖和的地方過過春節,所以很早就開始計劃,想帶著父母一起感受一個穿短袖的春節。」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不僅春節還是在哈爾濱過的,董妍的衝浪計劃也「泡湯」了。「我想帶父母去海南過春節其實是有私心的,因為自己很喜歡大海,想每天在海邊散步、喝椰子水、吃海鮮,除此之外想學衝浪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董妍不會衝浪,遊泳水平也一般,僅靠著小時候的基礎能保證自己基本安全。她說:「如果說去暖和的地方或者是海邊,其實我更傾向於東南亞,因為不僅風景好,還可以品嘗到不同地域的美食。但是衝浪對於我而言是一個新鮮事物,比較陌生,還是有一定風險的,所以會講中文的教練和一個相對熟悉的環境很有必要,這也是對自己的安全負責。」
不少衝浪「新鮮人」都幻想過自己經教練指導後,能像網上視頻中一樣,自由地在海上馳騁,董妍也是如此。「我覺得自己的平衡能力比較好,學習新鮮事物也比較快,已經準備好在朋友圈上秀一下自己的英姿了,而不是像現在似的,重新在家做功課,看看下一個假期去哪裡更好。」但當董妍將不能去的朋友圈發出後,也接到了不少好友的友情提示,「朋友告訴我說衝浪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練習的時候要放鬆,找到感覺比較重要,而且他們也很『看好』我疫情結束後學習衝浪依舊會以失敗告終。」儘管不被看好,但是董妍依舊信心十足,學習衝浪已經成為她疫情結束後第一次旅遊的重點,也是她給自己定的小目標。(顧寧)
懷念自由飛翔 期待再去「飛傘」
不久前從印度尼西亞四王群島船宿潛水回來的王澤龍,正趕上了國內疫情最嚴峻的時期。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他進行了14天自我隔離後,又持續了一個月的居家生活,這可把酷愛時尚運動的王澤龍給「憋瘋」了。「終於熬到復工了,上班之後總算能騎一騎我心愛的摩託車在外面透透氣了,還是比較開心的。真盼望疫情趕快結束,想要痛快地去飛一飛滑翔傘,放飛自我。」從事金融行業工作的王澤龍,平日裡極其酷愛戶外運動,飛滑翔傘、潛水、滑雪、騎摩託車、射箭等,讓他的業餘時光充滿了精彩與挑戰。
疫情之前,王澤龍每天都會騎著摩託車上下班,晚上再去健身房鍛鍊一個半小時,大汗淋漓的感覺讓他覺得全身暢快。每逢周末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還會背上自己的傘包,騎兩個小時摩託車到北京昌平十三陵的航空飛行營地,和傘友們一起飛滑翔傘,享受馳騁天際的快樂。每年雪季來臨,還會約上三兩雪友,去北京周邊或是崇禮滑雪。
「疫情期間,受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滑雪了。對北京來說,每年雪季幾乎就只有12月到來年2月這段時間。今年正好趕上疫情爆發期,簡直完美『吻合』整個雪季,導致今年根本沒開板,再想滑雪估計又是一年之後了。」王澤龍痴迷滑雪,居家期間趕上北京下了幾場大雪,「憋壞」了的王澤龍看到雪激動不已,換上雪服,戴上滑板和雪杖在空無一人的小區積雪上滑了很久。說起今年「沒開板」的事,王澤龍略帶遺憾,不過隨即又表示:「雖然今年不能滑雪了,但是等到疫情結束可以去飛滑翔傘。」
放假期間,王澤龍每次想到飛傘,都會把家中定製的藍色滑翔傘鋪開擦上一遍,再拎著傘繩疊好塞回傘包,默默地把之前傘友們飛傘的視頻反覆看上幾遍,期待疫情結束後的「開飛」。王澤龍說:「好懷念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日子。」他說,「飛滑翔傘讓我感受漂浮在天空中的美妙。對於常年在辦公室面對電腦工作的我們來說,能夠在空閒時間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讓身心變得更健康,真的特別可貴。」(馮蕾)(轉自5月25日《中國體育報》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