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嘗試什麼運動

2020-12-20 國家體育總局

為期待保駕護航

  長時間居家抗疫,不少人對規律運動、科學運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期待疫情結束的時候,更多嘗試戶外或者自己之前沒有「染指」過的運動。

  這,其實就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給的人們運動方面的改變。

  作為公共體育服務提供者,體育主管部門、各界政府自然應該重視人民群眾的呼聲,做到「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當下,不少地方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恢復了室外體育場館開放,但在開放場館的同時,如何為有需求、有期待的群眾提供更專業、更有針對性的體育服務、體育指導刻不容緩。

  以冰雪運動為例,因為錯過了一個雪季,不少人都對冰雪運動十分嚮往,這時候,是否有可能提供室內的模擬滑雪場地、器材,是否在下一個雪季到來時提供更多面向初學者的指導就將成為「剛需」。再比如航空、風箏等相對小眾的室外健身項目,是否也有可能像健身氣功、武術一樣真正做到社會體育指導員送服務進學校、進社區?

  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是所有體育人的工作方向。伴隨著疫情防控局面向好,相關體育服務也要做到多樣化、多層次、高品質。唯有如此,群眾的健身期待才能變成熱愛,全民健身、健康中國才指日可待。(林劍)

回到冰場 和同學一起練習花樣滑冰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住北京的7歲小姑娘李彤一直呆在家中。由於不能外出,所以本來計劃好的寒假生活,發生了改變。「原本我應該每天都去參加花樣滑冰課的,但是因為疫情,滑冰場都暫停訓練了。現在我每天除了進行一些陸地訓練外,只能堅持練練體能。」對於自己的寒假生活,李彤雖然有些遺憾,但是因為堅持居家健身,她還是感覺收穫滿滿。

  「孩子的花滑教練每周都會給她布置在家練習的內容,包括力量練習、體能練習、柔韌性練習等。而我們每天都會把孩子的訓練情況與教練進行溝通,教練則會根據訓練情況對孩子進行指導。雖然不能上冰,但是在家中進行一些基礎練習,孩子還是很開心的,畢竟陸上訓練也是花樣滑冰的必修課之一。」談及女兒在家訓練的情況,李彤的母親如是說。

  受到這幾年北京紅火開展的冰雪運動吸引,李彤從兩年前開始學習花樣滑冰。別看學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因為她從三歲就開始學習舞蹈,有著不錯的基本功,所以一直是同班小朋友中學得最快的人。

  談到這項運動帶給自己感受,李彤開心地表示:「學習花滑雖然有點苦,但是我非常喜歡在冰面上滑起來的感覺。」而李彤的母親則表示:「女兒不論學習什麼項目,我們都非常支持她。學習花樣滑冰這兩年來,我感覺女兒變化非常大,不僅不再像原來那麼嬌氣,而且身體素質也提高了。」

  談到疫情過後,最想參加什麼運動時,李彤不假思索地說:「疫情結束後我最想回到滑冰場,和同班同學還有教練一起練習花樣滑冰,我現在特別想他們。」

  不僅如此,李彤還希望能在疫情結束後學習滑雪,她說:「上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參加了滑雪公益體驗課,我第一次接觸到滑雪,感覺非常有意思,後來爸爸媽媽答應寒假帶我再學習,沒想到趕上了疫情。疫情結束後在室外滑雪應該沒有希望了,但是爸爸說到時帶我去室內的滑雪場,所以我還是非常期待的。」

  對此,李彤的母親也表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對於健康有了新的認識,而參加健身活動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而且能強身健體。孩子既然喜歡滑冰滑雪等冰雪項目,我們就儘可能地滿足她的需求。多學習一項體育技能,對於她日後的成長也大有益處。」(王燦)

來到戶外 體會一次酣暢淋漓的奔跑

  「等到疫情結束,我希望自己能完成一次長跑,體會一次酣暢淋漓的奔跑。」曹春雨說。28歲的曹春雨是河南信陽一名公務員,家鄉有山有水風景好,她平時卻沒有認真欣賞過。這次疫情她被迫呆在家中才體會到自由的可貴、健康的價值,望著窗外湛藍的天空,心嚮往之,有種奔跑的衝動。

  曹春雨說:「春天來了,天氣漸好,各行各業開始有序復工復產,工作照舊,不過大家都還是很謹慎地做好各種防護措施,我覺得有這種意識很好。我是在家辦公,近幾天也出了幾次門,去公園裡散散步放放風,公園裡不多的遊人都自覺戴著口罩,人與人之間也離得遠。就這幾次出門,我覺得心情特別好,也下定決心要好好鍛鍊身體,享受有品質的生活。」呆在家中的日子裡,曹春雨開啟了她的健身之路,跳操、瑜伽,手機上關注了好幾個微信公眾號,也下載了幾個健身APP,每天跟著做做運動,日子過得充實豐富。

  曹春雨以前並不愛健身,因為覺得健身就是為了減肥。現在一場疫情改變了她的想法。「以前總覺得年輕就是本錢,不鍛鍊也沒什麼大不了,如今經過過一場疫情,才深刻明白一個好身體的重要,身體健康與年齡無關。有多少人仗著自己年輕,一邊吃著保養品一邊又繼續熬夜,結果20多歲的年紀50多歲的身體,跑兩步都覺得上氣不接下氣,年少不鍛鍊,老大徒傷悲。」

  跑長跑的念頭雖然是一時興起,但也是受同學的影響。「我大學同學特別愛運動,喜歡跑步,朋友圈裡經常發自己的跑步感受、跑步見聞,還有跑步時遇到的美景,跑步獎牌已經得了好幾個了。平時在微信群裡也會鼓勵我們參與。原來我只覺得佩服,看看也就過了。但這次我突然覺得跑步挺不錯的,或許疫情過後我也可以跑起來。」

  在同學的建議下,曹春雨現在已經開始為疫情結束後的長跑做準備了。「正好趁著這段時間,在家做做功能訓練、力量訓練,打好基礎,還可以用跑步機適應適應,等到疫情過去就出去跑步。」曹春雨表示,她訂購的跑步機已經在路上了。(李金霞)

做好準備精進技術 滑板刷街酷一把

  說起疫情過後有什麼心願,在北京中關村某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徐倩倩馬上表示:「當然是學滑板,和小夥伴們刷街!疫情過後我也要酷一把!」

  今年26歲的徐倩倩對滑板嚮往已久。「小時候看美劇和電影,很多大學生在校園裡把滑板當作代步工具,穿梭在學校裡,感覺特別酷,所以一直以來都很想學。可是上大學之後,特別不幸,我們學校沒有滑板社,而且學校特別小,人流比較密集,滑滑板也不安全。現實和理想總是有差距的。」取而代之,徐倩倩加入了學校的輪滑社,和學長學姐們一起滑了三年輪滑。

  徐倩倩說:「其實輪滑也不錯,給我打下了很好的滑板基本功,我現在平衡和穩定能力都還不錯,花樣的基礎動作也會做。而且通過玩輪滑,我明白了不管是輪滑還是滑板,都不是為了耍酷存在的,和學長學姐們一起學習,一起摔,再從摔裡總結經驗,在共同進步裡收穫鐵打的友誼,這是最重要的。」

  在中關村上班的時候,徐倩倩見過很多下地鐵後用滑板代步的年輕人。「可能隨著圈子的不同,滑板的作用也不一樣吧。」徐倩倩說,「再看到滑板,也勾起了我久遠的願望。所以去年底我就買了一個滑板,偶爾拿快遞或者上下班的時候用一下,除了代步以外,也練一下滑板的直線滑行能力,為以後的花式打好基礎,不斷進階。」

  今年由於疫情,徐倩倩一直堅持在家辦公,滑板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安靜地躺在家裡。「雖然現在暫時用不到,不過我們是在積攢能量,準備憋個大招。我買滑板的時候,賣家拉我進了一個群,裡邊都是本地的同好,大家經常會在群裡約好,線下定期集合一起刷街。因為工作有時候會加班,所以我只去過有限的幾次。大家聚在一起做準備活動,放障礙,練動作,還是很歡樂的。滑板是一個回頭率比較高的運動,有的人如果抹不開面子的話很難滑好,如果太想耍酷不集中在動作本身的話又會摔跤。所以如果要上難度,我覺得更應該是一個群體活動。」

  徐倩倩認為,參與滑板運動最重要的是去培養一個健康的興趣愛好,並且時刻讓自己充滿挑戰,不給自己設限。徐倩倩說:「一站在滑板上我就覺得自己青春無限,每天都能活力滿滿,讓滑板陪自己經過一個又一個『高山』。現在我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就等疫情一結束,就拿滑板好好精進一下技術,找回自己的活力。」(劉昕彤)

定下一個小目標 實現海邊衝浪計劃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人春節出遊被迫取消,不僅需要退機票和酒店訂單,也需要讓自己放假後興奮的心情慢慢平復下來。「本來今天的我應該擁有陽光和沙灘,跟著帥哥教練學衝浪,可是現在只能可憐地抱著手機。」這是董妍鼠年春節時發的朋友圈,原本計劃春節去海南旅遊的她現在只能宅在家裡幻想。她說:「因為我剛工作幾年,所以年假時間很短,每年只能靠『十一』或春節,去遠一點的地方好好玩玩。因為我家是哈爾濱的,冬天挺冷,而且也沒有在暖和的地方過過春節,所以很早就開始計劃,想帶著父母一起感受一個穿短袖的春節。」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不僅春節還是在哈爾濱過的,董妍的衝浪計劃也「泡湯」了。「我想帶父母去海南過春節其實是有私心的,因為自己很喜歡大海,想每天在海邊散步、喝椰子水、吃海鮮,除此之外想學衝浪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董妍不會衝浪,遊泳水平也一般,僅靠著小時候的基礎能保證自己基本安全。她說:「如果說去暖和的地方或者是海邊,其實我更傾向於東南亞,因為不僅風景好,還可以品嘗到不同地域的美食。但是衝浪對於我而言是一個新鮮事物,比較陌生,還是有一定風險的,所以會講中文的教練和一個相對熟悉的環境很有必要,這也是對自己的安全負責。」

  不少衝浪「新鮮人」都幻想過自己經教練指導後,能像網上視頻中一樣,自由地在海上馳騁,董妍也是如此。「我覺得自己的平衡能力比較好,學習新鮮事物也比較快,已經準備好在朋友圈上秀一下自己的英姿了,而不是像現在似的,重新在家做功課,看看下一個假期去哪裡更好。」但當董妍將不能去的朋友圈發出後,也接到了不少好友的友情提示,「朋友告訴我說衝浪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練習的時候要放鬆,找到感覺比較重要,而且他們也很『看好』我疫情結束後學習衝浪依舊會以失敗告終。」儘管不被看好,但是董妍依舊信心十足,學習衝浪已經成為她疫情結束後第一次旅遊的重點,也是她給自己定的小目標。(顧寧)

懷念自由飛翔 期待再去「飛傘」

  不久前從印度尼西亞四王群島船宿潛水回來的王澤龍,正趕上了國內疫情最嚴峻的時期。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他進行了14天自我隔離後,又持續了一個月的居家生活,這可把酷愛時尚運動的王澤龍給「憋瘋」了。「終於熬到復工了,上班之後總算能騎一騎我心愛的摩託車在外面透透氣了,還是比較開心的。真盼望疫情趕快結束,想要痛快地去飛一飛滑翔傘,放飛自我。」從事金融行業工作的王澤龍,平日裡極其酷愛戶外運動,飛滑翔傘、潛水、滑雪、騎摩託車、射箭等,讓他的業餘時光充滿了精彩與挑戰。

  疫情之前,王澤龍每天都會騎著摩託車上下班,晚上再去健身房鍛鍊一個半小時,大汗淋漓的感覺讓他覺得全身暢快。每逢周末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還會背上自己的傘包,騎兩個小時摩託車到北京昌平十三陵的航空飛行營地,和傘友們一起飛滑翔傘,享受馳騁天際的快樂。每年雪季來臨,還會約上三兩雪友,去北京周邊或是崇禮滑雪。

  「疫情期間,受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滑雪了。對北京來說,每年雪季幾乎就只有12月到來年2月這段時間。今年正好趕上疫情爆發期,簡直完美『吻合』整個雪季,導致今年根本沒開板,再想滑雪估計又是一年之後了。」王澤龍痴迷滑雪,居家期間趕上北京下了幾場大雪,「憋壞」了的王澤龍看到雪激動不已,換上雪服,戴上滑板和雪杖在空無一人的小區積雪上滑了很久。說起今年「沒開板」的事,王澤龍略帶遺憾,不過隨即又表示:「雖然今年不能滑雪了,但是等到疫情結束可以去飛滑翔傘。」

  放假期間,王澤龍每次想到飛傘,都會把家中定製的藍色滑翔傘鋪開擦上一遍,再拎著傘繩疊好塞回傘包,默默地把之前傘友們飛傘的視頻反覆看上幾遍,期待疫情結束後的「開飛」。王澤龍說:「好懷念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日子。」他說,「飛滑翔傘讓我感受漂浮在天空中的美妙。對於常年在辦公室面對電腦工作的我們來說,能夠在空閒時間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讓身心變得更健康,真的特別可貴。」(馮蕾)(轉自5月25日《中國體育報》05版)

相關焦點

  • 等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讓我們相約疫情結束後摘下口罩,一起去擁抱春天,享受春意盎然。 PART 02 重回教室,枕典席文 但因今年疫情影響,所有聚餐只能空想、分批次吃飯卻成了現狀。對戰友們而言,疫情過後最想做的莫過於聚在一起,來一次久違的聚餐。大家歡聲笑語,歡聚一堂。 PART 04 桃溪柳曲,安步當車
  • 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什麼?聽聽兵哥哥怎麼說
    光明網訊前不久,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什麼」,有人想吃火鍋,有人想和喜歡的人去看櫻花
  • 編輯自述: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去做什麼?
    雖然情況已經大有好轉,但這次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所以大家還是不要掉以輕心,儘量呆在家裡為好。話說在家裡憋了將近一個月,每天只能和筆記本電腦、手機以及簡單的飯菜為伴,這種生活我真是過夠了。
  • 疫情結束後什麼工作最受歡迎?
    網際網路吧---網羅網際網路中的「秘密」這次疫情結束之後就從就業來說,這段時間我單單是「年前裸辭,後不後悔」這樣的問題就看了很多,其中回答的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後悔了,因為他們後續找工作不再是金三銀四,也不是只有他們這批裸辭者,更可能的情況是與疫情期間因為各種問題失去工作的人進行直接競爭
  • 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什麼?我想去武漢看櫻花,你呢?
    相信很多人都在等待疫情結束的那一天,我們可以不用戴著口罩走在路上。再多的金錢也永遠買不來一對愛你的父母。08和最愛的人去武漢看櫻花我想去看一看這個為我們奉獻了很多的城市,在疫情之後可以變成什麼樣當疫情結束啦,能摘下口罩的那一天,想吃什麼就去吃吧,想做什麼就去做吧,想見誰就去見吧,好好的享受生活的小確幸享受每一天的生活,珍惜所能見到的光景,別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未來的哪一天我們眼下稀鬆平常的事情會變成一種奢侈。在無法見面的日子裡,請一定照顧好自己。
  • 等到疫情結束後,我想在饒平跟你見面
    一場全國性的疫情突如其來,我們「被迫封印」在家中。沒有了聚會、沒有了新年熱鬧的鑼鼓班、大街上冷冷清清,一個原本長剽的春節假期,卻活生生的讓我瘦了幾斤。 待在家裡的日子漫長且煎熬,無數想要「重啟2020年」的心聲它從未停息。這一個年,真的太難且未知。
  • 疫情結束後,我想在新興見到你……
    疫情結束後,我想在新興見到你…… 我最愛吃的 瓦煲飯、腸粉、雲吞、牛雜…… 都不能逃出我的手心!
  • 疫情結束後最想吃的食物榜單,火鍋墊底,第一名看到就想流口水!
    疫情結束後最想吃的食物榜單,火鍋墊底,第一名看到就想流口水!這兩天全國的疫情已經開始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了,鍾南山教授也說了預計疫情會在四月份的時候結束,真是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呢。最近一個關於疫情結束後最想吃的食物榜單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不知道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吃的是什麼呢?周黑鴨周黑鴨可是很多人的最愛呢,只不過它屬於武漢特產,現在大街上的周黑鴨只能關門歇業了,在疫情沒有過去之前相信不會有人敢吃武漢特色了吧。但是麻辣的周黑鴨的口感讓人想起來就想流口水呢。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吃得上武漢的周黑鴨。
  • 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裡?
    2020-3等疫情結束,我們一起去旅行吧想好衝出疫情後最想去的地方是哪了麼?有多少人的目的地是西雙版納?這個讓全世界人民趨之若鶩的旅居度假熱土,總有不一樣的驚喜讓人嚮往有一種溫暖叫西雙版納3月的風3月的北方,寒風未盡,沙塵不斷,你是否還裹著厚重的衣服,冒寒前進呢?
  • 這些極限運動,你最想嘗試哪一個?
    這些極限運動,你最想嘗試哪一個?極限運動是運動中最危險的種類,在運動中稍有差池就可能導致致命的事故發生,下面就一起盤點那些另人心驚肉跳的極限運動。跳傘高空跳傘跳傘運動是指跳傘員乘飛機、氣球等航空器或其他器械升至高空後跳下,或者從陡峭的山頂、高地上跳下,並藉助空氣動力和降落傘在張開降落傘之前和開傘後完成各種規定動作,並利用降落傘減緩下降速度在指定區域安全著陸的一項體育運動。
  • 等疫情結束後……
    今年生活換了另一種方式,大家的計劃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起初大家還可以調侃著「終於到了在家躺著也可以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然後,躺著躺著,就按奈不住自己內心越發想去浪的心情遼。躺著躺著,就想「出獄」了。雖然今年比較特殊,但是疫情總會結束的。那麼疫情結束後,你最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 疫情結束後,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日常,原本的出行計劃泡湯了,約好的聚會取消了,偶像的演唱會推遲了,所有人都開始了家裡蹲模式。   在暫時失去自由的當下,我們才終於體會到自由的快樂,懷念起那些被忽視的日常,原來能好好活著,就已經是幸運。   在家「關禁閉」的日子裡,你有沒有反思些什麼?疫情結束後,你最渴望做的事情是什麼呢?最想要見的人是誰?
  • 你知道最危險的運動是什麼嗎?死亡率高達30%,全球只有600人嘗試
    你知道最危險的運動是什麼嗎?死亡率高達30%,全球只有600人嘗試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參加體育事業,這不僅僅能賺很多的錢,而且也能讓自己強身健體。球場那麼大家知道世界最危險的極限運動是什麼嗎?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下。說到翼裝飛行,大家應該都聽過和各大網絡上看過他們在天空翱翔,感覺應該非常的酷吧?
  • 疫情結束後,想做所有平凡的事,摸摸人間煙火
    這一段時間裡,生活有許多不方便,從菜價瘋漲、口罩脫銷,到小區封閉、延後復工,有許多想做的事都被耽誤在這漫長的假期裡,於是我問朋友們有什麼想做的事:阿饅說疫情結束後想要寵幸周邊所有的火鍋店。阿布說疫情結束後想要去海邊放肆地曬曬太陽。阿新說疫情結束後想要看看N95口罩到底長什麼樣子。
  • 等疫情結束,我想帶你吃遍華山美食
    等疫情結束,我想帶你吃遍華山美食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也算是體驗了曾經羨慕的「豬」一樣的生活等疫情結束,我想帶你吃遍華山美食疫情期間,大家要乖乖呆在家裡,哪兒都不能去,但華山君心裡仍然期待著疫情之後的相聚~
  • 疫情結束你最想吃什麼?九宮格先來一頓
    近日,一個關於「疫情結束,你最想吃什麼」的投票登上微博熱搜,結果火鍋遙遙領先:「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只是在這個被疫情侵襲、全民宅在家的春節裡,三五好友涮著火鍋聊著未來,已然是妄想。不過沒關係!《沸騰吧火鍋》開播了。
  • 疫情過後你最想吃什麼?我猜,廣西人最想吃它
    這個新年開啟至今,我想,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早日結束這一場戰疫了吧!我很膚淺,每日都想著吃吃喝喝,也總秉承著,只有吃好喝好身體好!才有精力去做很多事情~所以也想和大家聊聊,你們說,戰役過後,你最想吃什麼呢?如果你們問我,我一定回答:要去吃遍所有好吃的米粉店!
  • 《停課不停學,我該學會什麼?》,給疫情結束後自己
    給疫情結束後的自己:你好!想必此時的你已經走出家門,重回校園,回到往日的生活了吧!數日疫情,必將會影響你的一生。我在此時寫下這樣一封信,想聽一聽,你在彼時最深切的感受和願望會是什麼?那麼,你又學會了什麼?也請你再問一問自己。首先願你永遠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血疫》中對伊波拉病毒的紀實描寫以「它還會回來的」作結,將其視為大自然針對人類這種「寄生蟲」而啟動的免疫保護。人類無論如何自詡,都只是茫茫宇宙間的一粒微小塵埃。此次新冠疫情,又何不是自然力量的直觀體現。
  • 疫情後,戲劇人最想做什麼?丨世界戲劇日特別策劃
    同題問答1、疫情發生後有做過哪些之前沒嘗試過的事?2、疫情對你的工作有哪些具體影響?3、為復工做了哪些準備?4、劇場如果可以全面復工,繼續演出之後你最想幹什麼?5、疫情之後,你的創作會有什麼變化?註:排序不分先後,部分戲劇人只選擇回答相關題目。
  • 疫情結束後,我在嘉定等你!
    疫情結束後,我在嘉定等你! 你有多久沒見到心理的那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