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父親在老家去喝喜酒,給人家包了600塊錢的分子錢。因為之前我結婚的時候人家給我們包了500,父親說多少要加一點,所以就變成了600。但是,還沒等回到家,父親就聽說另一個親戚因為癌症住院,做完手術回家休養,於是有折道去他家看望了一番,出了200元分子。晚上回家附近算了算,今年以來光在農村老家出的分子錢已經超過15,000了。這還是因為年初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都不能走動,很多事情都沒有去操辦,否則的話現在估計已經超過2萬了。說實話這幾年明顯感覺農村紅包分子錢越來越重,甚至到了有些不堪重負的地步。
今年9月初,我家兩個堂姐的兒子都考上了大學,在家裡舉辦升學宴,一個人出了1000塊。舅舅家的小孩國慶節結婚,父親包了2000塊錢的分子,她家的女兒生小孩,父親又出了800。就這麼短短的一段時間,5000塊錢就出去了。我不知道別的地方農村份子錢是怎麼算的,但是在我們當地,現在只要親戚關係稍微親近一點的,一般出手都是四五百,如果是像舅舅家姑姑家或者是姨娘家辦喜事,那都是以千為單位,沒個1000到2000根本拿不出手。我記得去年我堂妹結婚,家裡幾個叔叔一合計,最後每個人包了2888。
現在父親一個人在老家,平時主要靠種地養蠶採茶葉獲得主要收入。一年下來基本上能夠掙個2萬塊錢,但是這2萬塊錢只夠他人情往來,如果再加上基本的生活花銷,甚至都不夠。不過父親平時在家裡除了抽菸,買點油鹽醬醋以外,他一個人倒是花不了多少錢。因為家裡的糧食都是他自己種的,蔬菜也是,以前在家還養豬,現在這兩年忙不過來就沒養了,由於豬肉太貴,平時也不怎麼上街買豬肉吃,家裡養了幾隻雞,平時主要是吃雞蛋。
因為平時我在城裡面上班,家裡面的人情往來基本上我都沒怎麼參與,父親也說老一輩的親戚往來都由他自己來負擔。所以這些錢都是他自己掙的自己出的,但是出完人情了,基本上一年到頭就白忙了。去年他60歲的時候,本來他自己不想辦宴席。但是我說,人情往來我們都送出去了,該收回來的還是應該收,否則的話只出不進也不合適,而且60歲是一個特別的生日,大家熱鬧一下,本來也就應該。
所以後來還是在家裡面簡單地辦了一下,請了4桌酒席,最後算了一下,收回來的禮金大概有5000多塊錢,去掉辦酒席的開銷,可能還剩餘2000塊錢左右。
說實話現在農村人情確實比較重,尤其是很多人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出手比較大方,動輒就是五百上千,再也不像過去20、50或者100了。對於很多農民來講,其實壓力很大,但是大家都這麼做也沒有辦法,只能跟著後面。因為農村人其實很講究面子,別人家多少來回去的話肯定少不了,哪怕自己家平時沒什麼事情,但是該走動的人情還是要走動。
就像我自己家裡最近這幾年基本上沒辦什麼喜事兒。因為我結了婚,孩子也早就生過了。父親除了去年過60歲辦了一個演習之外,也沒有其他的任何理由去辦宴時。所以這些年基本上我們家出的分子錢都是只出不進。
有時候我也勸父親來城裡生活,這樣有一些不必要的人情,其實可以省掉,因為不在老家,能不參加就不參加,除非是一些特別重要的親戚。但是父親說這些人情往來不走動,以後親戚關係都斷了,也不行。所以他堅持一個人在老家,自己種點地掙一點收入,最後全都變成了紅包分子錢。
你們當地現在一般出人情花多少錢呢?有什麼標準嗎?作為農民,有沒有感覺到現在紅包分子錢的壓力很大,甚至有些不堪重負呢?歡迎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