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食學研究員、雲南烹飪旅遊進修學院高級教師、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專家關明老師第二期研修班免費招生開始了。
關明老師在中華食學、飲食文化、烹飪教育等領域裡耕耘50餘年,研究課題頗多,一些專題正在處於繼續研究和擴展研發間段,需要一批志同道合的師友參與,特發貼招收第二期海內外免費研修生:
一、條件:高中文化程度,從事專業十五年以上,或者相關大專畢業3年、本科畢業1年以上,有自學能力,不分門派,無論你先前拜師還是未拜師,我們亦師亦友,亙為師生,只要願意提升自我,為雲南食學做出積極貢獻,都有可能成為專題研究的成員,本期研修為「雲南民族飲食文化與非遺旅遊」。
二、研修時間三年。
三、研修方法:
第1年,研修生在導師指導下完成基本數據的採讀和分折。
第2年,獨立或合作完成論文、論著的編寫,爭取正式出版。
第3年,與商家合作把研究成果商品化,並獲得相應研發經費。
四、授課及考核:
1、本研究機構相對學校、學院而言是「私學」,本著「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精神選擇學員,對所選學員不收任何學費和禮品;但接受相關企業和政府的贊助,同時也為企業和政府進行專項有償服務。
2、本研究機構還將聘請相應專家出任第二導師,幫助完成相關研發。研修生畢業經考核、考察將獲相應創業導師資格,推薦相關工作,進入中華食學雲南名師堂 。鼓勵和幫助研修生組建自已的研發團隊,招收有潛力的研習生。
擬聘請第二導師:金子強、雷強、顧國誠、寧德煌、周玲仙、姜若愚、段斌、歐景和、趙榮華、吳少雄、陸發榮、蔣彪、王黔生、張豫昆、吳美清、楊光福、關保昌、王樂凊、左家順、任恵康、陳利群、孫俊、韓明生、李嘉林、李孟澤、楊琨、丁建明、康朝輝、胡皓明等。
雲南民族飲食文化工作計劃
一個目標:把民族菜打造為雲南餐飲的顯學。
二個方向:雲南民族食俗文化;雲南民族精品菜餚。
三個步驟:查閱資料;實地考察;製作編纂《雲南民族菜教學標準(帶小視頻)》。
四方合作:地縣合作;企業合作;學校合作;協會合作。
五個保障:機構 經費 人員 聯絡 技術
六人核心:
七個地區:昆明、曲靖、楚雄、玉溪為中心的滇中區,以大理為中心的滇西區,以宣威為中心的滇東北區,以保山、騰衝為中心的滇西南區,以麗江、中甸為中心的滇西北區,以德宏、臨滄、版納為中心的滇南區,以紅河、文山為中心的滇東南區等幾種類型。
八個民族:彝族 白族 傣族 回族 佤族 納西族 景頗族 哈尼族
九個基地:
十條美食旅遊線路:
線路一:滇西·絲路雲賞之旅
線路二:滇西·藝美雲南之旅
線路三:滇西北·茶馬古道之旅
線路四:滇中·雲境探秘之旅
線路五:滇西南·逐味茶香之旅
線路六:滇東·怡養休閒之旅
線路七:滇西北·逸遊秘境之旅
線路八:滇西南·神奇風情之旅
線路九:滇中·高原神韻之旅
線路十:滇東南·唱享雲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