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字雲長,生於公元160年,卒於公元219年.
在關羽近60年的人生中,策馬橫刀,馳騁疆場,徵戰群雄,凡是聽到關羽大名的敵人無不聞風喪膽,棄刀投降。
後人推舉他為「忠」「信」「義」「勇」集一身的道德楷模,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尊崇的聖神。
關公升天后,玉皇大帝欣賞關羽一生忠義,封他為「武聖」並在人間為他建廟供奉。讓他掌管人間風雨,為百姓解決難事。
自從關公上任後,民間自然讓他治理的風調雨順,百姓也過的五穀豐登,豐衣足食。
但是土地廟卻高興不起來,本來以前廟裡香火很盛,平時進廟燒香的人前腳搭後腳絡繹不絕的.自打建了關帝廟後,人們都去關帝廟了,弄得土地廟門庭冷落.
廟裡的土地佬心裡開始不平衡了,每天看著來來往往去上香的人們,吹著鬍子紅著眼,心裡嘀咕著:
"哼!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會刮個風,下個雨的唄,誰不會啊?我也能幹!"
氣的土地佬整天瞪著眼,巴巴的瞅著關帝廟,特別羨慕嫉妒恨!
正好有一天,關帝外出辦事,便請土地佬代管一下廟裡的事。關公說:
「我有事要外出幾天,這行風布雨的事就麻煩佬兒替我掌管一下吧?」
土地佬一聽樂了,心想:「終於可以露一手了。」特別開心,連忙對關帝說:
「關帝請放心,本佬兒定不負囑託!」
於是關公就放心的走了,土地佬坐在官老爺的寶座上一本正經的挺著腰板等著上香的人。
不一會功夫,種地的莊稼人來跪拜:
「求求神仙快點下點雨吧,我的莊稼地都快旱得裂縫了,再不下雨我們一家老小就顆粒無收了!」
土地佬一聽,這事簡單,趕緊施法布雨,一會天上就烏雲密布,下起了瓢潑大雨,一連下了三天三夜。正自鳴得意的時候,開染坊的人家舉著傘,一路急跑的來到了廟裡,還來不及弄乾身上的雨水一下子跪在了土地佬面前:
「神仙啊,神仙!您可坑苦我們吶!下了這麼大的雨,我們染的布沒法晾曬,都快爛在染缸裡了,趕緊停雨吧!求求你了!」
土地佬一聽,馬上驅散烏雲,住雨停風一連三個整天。
這樣一來,雲開日出,風平浪靜。船家傻眼了,揚不起帆,就開不了船,也急呼呼地跑著來到關帝廟裡:
「神仙啊,神仙!沒風,你讓我們怎麼開船啊?你快刮點風吧?」
土地佬一聽,又施法行起風來,風還挺大,吹的樹葉譁譁的響,吹的船帆鼓鼓的叫,船家樂了。
可是世間的事怎麼說呢,唉!真是按下葫蘆起了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果園的主人又跑了進來,一頭跪在土地佬面前:
「哎呀呀!千萬別再颳風了,我的果樹開滿了花,要是再颳風,風吹落花,我今年就沒收成了,我們一家老小今年可怎麼過啊?」急得滿頭是汗的說!
這下土地佬懵了,心想:「一個求晴,一個求雨,一個怕風,一個要風,這可咋整呢?」
土地佬就在神位上背著手打轉轉兒,本來身材就小,再彎腰身材更小了,只見他愁的是眉頭結成了一個疙瘩球,滿臉通紅,額頭上滲出層層汗來,手心也全都是汗,嘴裡叨咕著:
「不是我土地佬無能,實在是這些小民的要求太難辦了,就是他關帝在,也未必能想出好辦法來........」
正在這時,一陣風吹來,關帝回來了,聽到土地佬的話,低沉著渾厚的聲音問他:
「佬兒,何事讓你如此為難啊?」
土地佬一看關帝回來了,只好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經過講了一遍。
關公聽後,用手捋了捋他的烏黑的大鬍子,微微仰著頭,半閉著雙眼沉思了一會,說道:
「佬兒莫急!你可以這麼辦:
晴天好曬布,夜雨澆莊田,風打河岸走,繞過果樹園!」
土地佬一聽,好辦法!連連叩拜,自嘆不如!
從那以後,是打心眼的敬佩關老爺。
所以現在人們去寺廟上香的時候,都會看到關帝廟前香火旺盛,而土地佬的廟前鮮有人來。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 關公 」,又稱美髯(rán 兩腮的鬍子)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 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 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從北宋到南宋,從南宋到元、明、清。關羽從「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一步一步往上升,「官」越做越大,做到了神。
因為關公最講義氣,所以古代綠林好漢和現代的黑社會都拜他。
大家進寺廟的時候會不會拜關公?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