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酒的罐底放兩塊肥肉,可以讓酒吸收肉裡的蛋白質,更加香醇。
經過蒸煮,米酒沿著管道流出來。
把發酵好的酒糟倒進鍋裡。
蒸酒需要高溫蒸煮,使用的是柴火。
順德人對「米」的感情很深,陳村粉與倫教糕是在珠三角贏得無數讚譽的傳統美食,而「毋米粥」也深得食客讚賞。不過,偏偏有一樣與米有極深淵源的傳統技藝,卻在現在的順德難以一見,這就是曾經散落在各村落間的「古法肉冰燒」——自釀米酒。
金版記者得到美食界人士的「指路」,找到了居住在倫教三洲的培哥,他師從順德酒廠高級釀酒師,用最傳統的技藝,在三洲美麗的水鄉岸邊已自釀米酒超過五年,而且小有名氣,很多人慕名而至希望購得一壺,培哥面對這些請求統統就是這樣一句:「不賣酒,只送給家人和好朋友!」
文/記者曾毅 圖/記者陳楓
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順德酒坊、酒廠就已遍及每個角落,其中又以大良、容奇和桂州三地的釀酒作坊較為出眾。培哥告訴記者,順德酒最出名的就是「肉冰燒」,「現在它已經有了更文雅的名字,『玉冰燒』,但實際都是酒中加肥肉,肥肉的脂香與米酒的酒香出現神奇的化學作用,讓順德米酒有了非常特別的味道。」
不過要自釀一壺純正的「肉冰燒」下的工夫實在不小,首先釀酒工具就是培哥遠赴廣西特製而來,另外「酒麴」的製造,也耗費好一番工夫。酒餅的配方獨特,有大豆、黃豆、酒餅葉,但「酒麴」的生成卻千差萬別,培哥告訴記者:「每一次不同的酒麴,都能在口感、風味出現很多奇異的變化,這也是自釀米酒的最大樂趣之一。」
有了這兩個前置工序,培哥還要自己蒸飯,至少需要十天的時間發酵,還要準備上好的肥肉,一部分與發酵的大米酒麴一起「纏纏綿綿十數天」,一部分洗乾淨放在酒瓶內,等待發酵大米蒸餾給的第一道「酒頭」,「用超過60度的第一道酒頭澆灌,之後再靜放半年到一年,讓肉內的蛋白質盡情釋放,又因為『酒頭』酒精度高達50度以上,所以肉只會精華盡出,而沒有任何黴變。」
這一切都準備好後,培哥就帶領記者來到他水鄉岸邊的家中。讓記者感嘆的是,培哥居然是用柴火加熱,為了區區20斤左右的酒頭,他足足燒了一個多小時,為什麼不用煤氣?「倒不是省錢,主要是傳統釀酒就是用柴火,這是綿長細軟而又足夠勁道的火力,我覺得這也是順德故鄉酒的味道。」培哥說道。
終於在柴火的熱力下,第一道酒頭順利流出,記者頂著熱力蔓延的酒蒸汽,嘗下一口最純正的順德「肉冰燒」,雖然酒精高達50度,但入口柔順,酒流入肺腑後,長久在心田處感覺一道溫暖而又舒適的熱力,「對了,這就是順德酒的味道,也是順德酒的力道。」培哥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