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古有傳世聖賢弟子三千,今有特長教師桃李滿園。為了分享重慶市中學物理教師將特長融入學科教學的感悟和成果,我們開展了「特長教師案例」徵集活動。老師們積極投稿,既有德高望重的物理前輩,也有教藝精湛的名師骨幹,還有初為人師的青年才俊,有實驗創新、信息技能、論文科研、體育藝術等各種教師特長助力學科教學的故事經歷、論文課題、課堂實錄和影像記憶。讓我們在精彩紛呈的案例中聆聽和思考、分享和學習,期待在物理與教師特長相遇的地方,給物理插上特長的翅膀,舞出別樣的精彩!
李亞男老師唯美演繹經典,帶領學生在藝術的殿堂中追尋物理的足跡,在實驗的探究中體驗科學的魅力。讓我們一起用心聆聽和思考,學習和感悟!
李亞男: 重慶市巴川量子中學物理教師。來自甘肅金昌,從小在戈壁灘沙漠長大,喜歡探索一切新奇的事物。2010年9月跨越近3000公裡來到了美麗的冰城—哈爾濱(哈爾濱師範大學)攻讀學士學位,2014年6月畢業後被重慶的魅力所徵服,來到了山城並紮根於重慶。愛好廣泛,喜歡唱歌、跳舞、遊泳,愛生活愛旅遊,每天都是滿滿的正能量!「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給我一個平臺,我可以綻放不一樣的光和熱!」座右銘: 成為一名老師不是我的職業,而是事業!
記得2014年剛參加工作,開學不久跟幾個同學聊天,談到對我的第一印象,那幾個同學異口同聲說:「在他們眼中物理老師應該是頭髮花白,戴著厚厚的眼鏡,一臉高深的「大漢」殊不知竟是你這樣的「弱女子」!」聽罷,大家都哈哈大笑,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確實,物理在孩子們的心中,更多的是深奧,難懂,抽象。所以很多同學在一開始就對它產生了戒備心理。而作為物理老師,我們有沒有辦法去讓物理知識儘可能的接地氣,讓物理知識更活潑,更富有文藝氣息呢?我本人是一個喜歡唱歌的人,沒事就要吼兩嗓子,現在00後的小孩都喜歡追星,想到如果把音樂與物理知識相結合應該就不會那麼難記,上課也不容易打瞌睡了吧。在本學期初複習物態變化的時候,我就大膽的操作了。
以物態變化中典型的乾冰為引,在教室裡製造一個雲霧飄繞的神仙幻境,讓我們一起在這仙境裡體驗物理的美好,乾冰一上場,所有學生都驚呆了,所有的目光都被吸引,連平時一上物理課就睡覺的小A都打起了12分精神,接下來上音樂,我手撐一把油紙傘,身穿漢服化身白娘子驚豔登場。整個教室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隨著經典的旋律,我唱起了《白素貞與物態變化》,不少同學一起加入了我的歌唱。曲罷,掌聲久久不能平息。一直以來很多同學對物理的印象就是深奧、高深。慢慢的就有一個想法就是把一些藝術元素融入到物理課堂中,讓物理顯的更活潑,更浪漫些!正好現在我們在複習物態變化,很多同學都反應這一章節的知識記得比較多,而且在物態變化這一章中乾冰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聯想到生活中常用乾冰製造浪漫的舞臺效果,所以我就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為這一章知識寫一首歌。碰巧前段時間看到了特長教師案例徵集,更加堅定了我內心的想法!
《物態變化》教學設計(節選)
一、設計思想
本節課,利用一課時的時間複習物態變化一章,使學生對這章知識有個整體性的歸納。既要提高複習效率,也要學生對學科基礎知識熟記於心,還要使學生能對基礎知識熟練運用。在複習的過程中更要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小組合作能力。故複習時不可求全,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和考點,重視落實到位。
二、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八年級第三章《物態變化》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基礎知識。新課程不再僅僅強調學生對物態變化過程及其規律的掌握,而是要通過對物態變化的認識,能較深刻地了解自然界的雨、雪、霧、霜等現象,能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本節課通過歌唱表演,實驗方式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勾起學生的回憶,讓學生主動的去觀察總結物態變化的特點和規律,理清知識線索,形成知識結構;給學生更為開放的空間,讓他們去回憶、去討論、去總結、去聯繫生活、去應用,使學生在輕鬆和諧平等交流的課堂氣氛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三、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一)學習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六種物態變化和各種變化中的吸、放熱情況,能列舉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種物態變化的實例,特別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態變化,能夠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的相關現象。
(2)複習物態變化過程。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熔點或沸點聯繫起來。
2. 過程與方法:
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中嘗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探究物態變化過程,觀察物態變化過程中的現象,各種物態變化過程的區別及聯繫。
(2)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服務於生活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物態變化的知識要點複習。
難點:六種物態變化在生活中的實例。因為它概括性比較強,而且也是考試的重要內容。
四、教學用具
乾冰、多媒體、燒杯、溫度計、保鮮袋、鐵架臺、酸奶,攪拌機
五、教法、學法
(一)教法:
1.以問題為線索的啟發式教學;
2.多媒體輔助教學;
3.演示實驗,歌舞表演。
(二)學法:
1.以思考、討論、歸類對比等方法複習知識;
2.小組合作實驗觀察梳理知識。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引入複習
乾冰上場,製造舞臺效果,教師身穿漢服緩緩上場,音樂起,開始表演節目《物態變化與白素貞》。
(二)合作實驗 回顧總結
1.學生實驗:
師:剛才在舞臺上我們看到了雲霧飄渺的仙境,要製造這樣的舞臺效果,離不開一個重要的物質——乾冰。老師這裡準備了一些乾冰(戴手套拿乾冰),反問學生為什麼不能直接用手拿?
答:乾冰的熔點為-78.5℃。
現在將事先準備好的乾冰分發到每個小組,引導學生戴上手套將3塊乾冰放入事先準備的保鮮袋裡,排盡空氣,紮緊口袋;將3塊乾冰放入準備好的盛有水的燒杯中,用溫度計測此時溫度。(這裡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切記不可徒手拿乾冰);放到事先準備好的盛有水的燒杯中。帶著以下問題觀察:
1.仔細觀察實驗中有哪些物態變化;
2.你找到的物態變化是吸熱還是放熱的。
3.溫度計示數是如何變化的?能說明什麼?
實驗完畢後,請學生代表發言,其他學生補充,教師總結現象:
杯口有大量白氣,燒杯外壁有水珠凝結
——液化(放熱)
實驗快結束的時候看到燒杯外壁水珠變少
——汽化(吸熱)
在實驗中可以看到水中出現許多冰塊
——凝固(放熱)
實驗過程中看到冰塊體積變小
——熔化(吸熱)
水中有大量氣泡,癟的保鮮袋變鼓
——升華(吸熱)
仔細觀察冰塊表面發現有霜
——凝華(放熱)
補充:在實驗過程中溫度計示數降低,說明升華吸熱。
(三)演練鞏固 反饋評價
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乾冰,你能舉些例子嗎?
人工降雨:利用乾冰由固態升華為氣態,在這過程中吸熱,使水蒸氣由氣態液化成液體,這些小水滴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從天空掉下,從而形成雨水。
舞臺效果:為了增強演出效果,舞臺上常利用乾冰(固態二氧化碳)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來製造低溫,從而使空氣中的_____發生_____形成我們看到的白霧。
飲料製作,食物儲存,教師演示實驗:現場製作冰淇淋,師生共同品嘗美味的冰淇淋,一起暢談感受,在炎熱的夏天冰淇淋為我們帶來了涼爽,為什麼我們會感覺到涼爽呢?
生:熔化吸熱
生活中物態變化的知識應用非常廣泛,在不少科技領域中也用到了這些知識。
例:火箭發射(外殼與大氣劇烈摩擦產生大量的熱,因此在外殼塗特殊材料)
(四)小試牛刀
1、 請將下列所學知識用線連起來
2、下列現象包含的物理道理是什麼呢?
(五)感悟收穫,課堂小結
七、板書設計
從那之後,我明顯的感覺到了不同,以前不喜歡學物理的同學打老遠看到我就會熱情的打招呼,上物理課的時候大家明顯注意力也集中了。而這僅僅是一次展示,如果平時能有更多的類似的課堂,那一定會取得質的飛躍。在將教師特長融入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我不僅收穫了榮譽,更收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感悟:2.提高教師個人魅力和價值,促進教師專業技能與非專業技能水平的提高;3.引導學生全面升華自身的物理素養,促進教學效果。【2021-01】《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徐玲
【2021-01】《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趙慧
【2021-01】《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趙娟
【2020-12】《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袁衛華
【2020-12】《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譚娟娟
【2020-12】《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張洪波
【2020-12】《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張代勇
【2020-12】《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謝敏
【2020-11】《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付闌
【2020-11】《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張悅
【2020-11】《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吳常光
【2020-11】《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鍾航
【2020-10】《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張琦
【2020-10】《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李樹金
【2020-10】《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張晴
【2020-10】《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關麗娟
【2020-09】《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李成豐
【2020-09】《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楊莉
【2020-09】《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黃維
【2020-09】《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彭書濤
【2020-09】《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劉藝軒
【2020-05】徵稿啦!特長教師案例徵集!
【2020-05】發揮教師特長 助力學科教學
▼關注「重慶物理學科建設」公眾號▼
總策劃:周智良 阮享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