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氣會現場12月4日,由貴州省教育廳組織的《貴州省外來人員隨遷子女報考普通高等學校規定》新聞通氣會在貴陽召開。省教育廳廳長鄒聯克就《規定》出臺的背景、目的和意義進行了詳細解讀。為何出臺《新規》?鄒聯克說,主要體現為三個需要,即形勢發展的需要、維護考生正當權利的需要和維護千億人教育公平、打擊高考非法移民的需要。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40多年的不斷改革,我國高考制度日趨完善,高考已成為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但近幾年來,有部分人員認為自己子女在原籍地高考進不了錄取線,進不了重點大學,紛紛利用外來人員隨遷子女高考政策,通過非正常學籍遷移、空掛學籍、違規落戶、提供虛假學籍證明材料等手段在我省獲取高考資格,通過不正當競爭擠佔了貴州省考生正常的高校入學機會,引起廣大群眾和廣大考生的不滿。
省教育廳廳長鄒聯克鄒聯克表示,《規定》的出臺,既是各地各部門的鮮明態度,也折射出公眾對教育公平的熱切期盼,更是維護考生正當權利,維護千億人的教育公平,更是依法有效打擊非法「高考移民」的重要措施。《規定》有哪些亮點?據鄒聯克介紹,為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高考移民」投機行為,貴州省結合工作實際,由省教育廳牽頭商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對原有政策進行了修訂,制定了《貴州省外來人員隨遷子女報考普通高等學校規定》。日前,新規定經省人民政府同意並向社會公布。《規定》的整體修訂,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高考工作需要,明確了部分特殊群體的報考條件;又對部分內容不具體、操作性不強的條款進行了完善。主要有5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界定外來人員隨遷子女的範圍;二是明確部分特殊群體的報考條件;三是對調入我省國有企業人員的子女高考報名不再單獨作出規定;四是細化有關操作執行的規定;五是加大弄虛作假行為的處罰力度。《規定》的重點是什麼?鄒聯克表示,在本次《規定》修訂過程中,就治理「高考移民」問題,我省制定了更為嚴厲的治理措施。《規定》明確了學籍管理按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原則實行「籍隨人走」,嚴防「高考移民」。一是更加注重引導考生誠信。對外來人員隨遷子女考生考試資格審查,貫穿於考生一生,考生行為如實記入其考試誠信檔案。考生通過填報虛假信息在我省參加高考,在報名階段發現的,取消報考資格;在入學前發現的,取消入學資格;入學後發現的,取消錄取資格或者學籍;畢業後發現的,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學歷、學位證書無效,責令收回或者予以沒收。二是強化了對考生資格審查環節工作人員的處理。國家工作人員、其他人員在報考各環節有違紀違規行為的,嚴格依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切實防止各環節審核人員弄虛造假,甚至「權力尋租」。三是強化了對違規學校的處理。去年,媒體披露深圳市某學校集體造假,2019年高考報名考生中,有32名考生屬「高考移民」。近些年,我廳在受理的有關舉報和查處的一些案件中也發現,一些學校尤其是民辦學校存在考生報名資格審查中弄虛作假的問題。下步工作中,我們依據已掌握的線索,對這些學校違規行為進行查處。「高考移民」行為,侵害的是考生切身利益,衝擊「誠信社會」底線,影響公平有序的高校考試招生環境,影響社會公平公正與和諧穩定的大局。鄒聯克說,嚴厲打擊「高考移民」行為,需要形成全社會合力,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公安機關要加強對考生報考資格的審查,嚴格規範、公開透明地執行隨遷子女升學考試政策,同時,通過執紀執法部門嚴格監督,廣大師生、社會大眾、新聞媒體積極參與,大家同心協力,才能將這項治理工作有力推進。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雅萌 趙毫
編輯 賀韜編審 劉丹 羅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