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天文算法,所謂「天算之學」,是專門的學問,這裡只講其中比較有名的《算經十書》。《十書》以後自也另有成就,可看近人李儼的《中國算學史》和錢寶琮的《中國數學史》這裡就從略了。唐代國子監算學所學習的和明算科考試的,都有十種算經。到北宋元豐七年秘書省刊刻的只有這十種中的八種,即《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張丘建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和《緝古算術》加上唐人撰寫的《夏侯陽算經》(不是唐十種算經中的《夏侯陽算經》是九種。南宋嘉定六年鮑澣之刊刻時,再加上從道書中覓得的《數術記遺》又湊成十種。
清修《四庫全書》獲得《周髀算經等的影抄鮑刻本,又從《永樂大典》錄出《九章算術》《海島算經》《五經算術》一共九種,由戴震校訂收入《四庫》。同時孔繼涵又以這戴校九種加上《數術記遺》刻成《算經十書》。1963年中華書局又出版了這《算經十書的錢寶琮校點本,這裡講說就多本錢氏所寫的提要。《周髀算經》二卷,趙君卿注,甄鸞述,唐李淳風等注。其書本名《周髀》,不著撰人,是我國最古的天文學著作,主要闡明蓋天說和四分曆法其中已有繁複的數字計算,並引用了勾股定理。注者趙君卿,錢氏知是三國時吳人。
《九章算術》九卷,劉徽注,李淳風等注。撰人也不詳。其書是傳的最古的中國數學書,書中收集了二百四十六個應用問題的解法,分別隸屬於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徽,錢氏考知為魏晉時人。
《海島算經》一卷,劉徽撰,李淳風等注。其書本名《重差》,附於九章算術》之後,是講依據兩個測望數據推算目的物高遠的方法。唐初單行,因為第一題是測望海島山峰推算其高遠,從而被稱為《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三卷,撰人不詳。錢氏考證原本撰寫於公元400年前後,但所記度量單位名目同於唐代,當有經後人改竄附加之處。書中講用竹籌記數的縱橫相間制和乘除法則,以及分數算法和開平方法。《張丘建算經》三卷,劉孝孫細草,李淳風等注。錢氏考證其編寫年代在公元466年到485年,也就是北魏天安元年為租輸三等九品到太和九年廢棄此制實行均田之間。
作細草的劉孝孫,錢氏考證是北齊至隋時人。其書繼承《九章算術》,提出了很多推陳出新的創見。《五曹算經》五卷。錢氏推測其撰人是西魏北周時的甄鸞。其書是為地方行政職員編寫的應用算術書,分田曹、兵曹、集曹、倉曹、金曹五卷,共六十七個算術題,解法都很淺近。《五經算術》二卷,甄鸞撰,李淳風等注。列舉《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以及《論語》左傳》的古注中有關數字計算之處,加以詳盡的解釋,但也間有穿鑿附會之處。《緝古算經》一卷,王孝通撰並注。錢氏考知王孝通是唐初人。其書解答了二十個問題,大部分運用了當時看來比較艱深的高次方程。
《數術記遺》一卷,卷首題「漢徐嶽撰,北周漢中郡守前司隸臣甄鸞注」。錢氏考訂應即甄鸞偽撰。書中列舉十四種不同的記數法,但有些出於杜撰很難應用,內容實淺陋不足取。《夏侯陽算經》三卷,錢氏據北魏時的《張丘建算經》在自序中已提有夏侯陽之方倉」的話,則《夏侯陽算經》必在北魏以前,但今傳南宋鮑刻本《夏侯陽算經》,所舉例題中有唐代的職官和稅制,斷定是唐人所作並非《夏侯陽算經》的真本原書(錢氏的判斷是對的,但他認為作於唐代宗時,我又考證應是玄宗天寶元年至八年間編寫,代宗又增入兩稅米之類的題目)。此書提出了很多乘除速算的例題,並推廣了十進小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