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天文算法,何為天算之學,那時候也有高次方程?

2020-12-12 腦洞菌Aleee

我國古代的天文算法,所謂「天算之學」,是專門的學問,這裡只講其中比較有名的《算經十書》。《十書》以後自也另有成就,可看近人李儼的《中國算學史》和錢寶琮的《中國數學史》這裡就從略了。唐代國子監算學所學習的和明算科考試的,都有十種算經。到北宋元豐七年秘書省刊刻的只有這十種中的八種,即《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張丘建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和《緝古算術》加上唐人撰寫的《夏侯陽算經》(不是唐十種算經中的《夏侯陽算經》是九種。南宋嘉定六年鮑澣之刊刻時,再加上從道書中覓得的《數術記遺》又湊成十種。

風水羅盤

清修《四庫全書》獲得《周髀算經等的影抄鮑刻本,又從《永樂大典》錄出《九章算術》《海島算經》《五經算術》一共九種,由戴震校訂收入《四庫》。同時孔繼涵又以這戴校九種加上《數術記遺》刻成《算經十書》。1963年中華書局又出版了這《算經十書的錢寶琮校點本,這裡講說就多本錢氏所寫的提要。《周髀算經》二卷,趙君卿注,甄鸞述,唐李淳風等注。其書本名《周髀》,不著撰人,是我國最古的天文學著作,主要闡明蓋天說和四分曆法其中已有繁複的數字計算,並引用了勾股定理。注者趙君卿,錢氏知是三國時吳人。

《四庫全書》文津閣本

《九章算術》九卷,劉徽注,李淳風等注。撰人也不詳。其書是傳的最古的中國數學書,書中收集了二百四十六個應用問題的解法,分別隸屬於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徽,錢氏考知為魏晉時人。

《九章算術》書籍圖片

《海島算經》一卷,劉徽撰,李淳風等注。其書本名《重差》,附於九章算術》之後,是講依據兩個測望數據推算目的物高遠的方法。唐初單行,因為第一題是測望海島山峰推算其高遠,從而被稱為《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三卷,撰人不詳。錢氏考證原本撰寫於公元400年前後,但所記度量單位名目同於唐代,當有經後人改竄附加之處。書中講用竹籌記數的縱橫相間制和乘除法則,以及分數算法和開平方法。《張丘建算經》三卷,劉孝孫細草,李淳風等注。錢氏考證其編寫年代在公元466年到485年,也就是北魏天安元年為租輸三等九品到太和九年廢棄此制實行均田之間。

古代算盤

作細草的劉孝孫,錢氏考證是北齊至隋時人。其書繼承《九章算術》,提出了很多推陳出新的創見。《五曹算經》五卷。錢氏推測其撰人是西魏北周時的甄鸞。其書是為地方行政職員編寫的應用算術書,分田曹、兵曹、集曹、倉曹、金曹五卷,共六十七個算術題,解法都很淺近。《五經算術》二卷,甄鸞撰,李淳風等注。列舉《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以及《論語》左傳》的古注中有關數字計算之處,加以詳盡的解釋,但也間有穿鑿附會之處。《緝古算經》一卷,王孝通撰並注。錢氏考知王孝通是唐初人。其書解答了二十個問題,大部分運用了當時看來比較艱深的高次方程。

隋唐遺址公園

《數術記遺》一卷,卷首題「漢徐嶽撰,北周漢中郡守前司隸臣甄鸞注」。錢氏考訂應即甄鸞偽撰。書中列舉十四種不同的記數法,但有些出於杜撰很難應用,內容實淺陋不足取。《夏侯陽算經》三卷,錢氏據北魏時的《張丘建算經》在自序中已提有夏侯陽之方倉」的話,則《夏侯陽算經》必在北魏以前,但今傳南宋鮑刻本《夏侯陽算經》,所舉例題中有唐代的職官和稅制,斷定是唐人所作並非《夏侯陽算經》的真本原書(錢氏的判斷是對的,但他認為作於唐代宗時,我又考證應是玄宗天寶元年至八年間編寫,代宗又增入兩稅米之類的題目)。此書提出了很多乘除速算的例題,並推廣了十進小數的應用。

相關焦點

  • 秦九韶算法-最早的方程解法
    據說,世界上最早的方程出現在中國,是由秦九韶在其著作《數書九章》中提出的。《數書九章》在數學內容上有著比較多創新,是對《九章算術》的繼承和發展。它也代表著中國古代數學的高峰。那麼,在書中出現的方程,是什麼樣子的呢?
  • 數學,或是江湖——高次方程傳奇
    「正負開方術」,提出「商常為正,實常為負,從常為正,益常為負」的原則,純用代數加法,給出統一的運算規律,並且擴充到任何高次方程中去。早在12世紀,古代的中國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就或早或晚發現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但是對於一元三次方程,儘管各地的數學家都不同程度上地解決了一些特殊的三次方程,但是卻一直沒有對任意三次方程普遍適用的解法。此時整個歐洲最急需的數學就是代數和三角,尤其是代數方程的求根公式。儘管之前已經有了很多近似計算法,但是人們仍然呼喚一位不世出的奇才能將這一問題攻克。
  • 懟得過貪官,殺得了土匪,摸得透天文,還有什麼是中國古代數學家不會的?
    商高   商高是我國古代第一位數學家,生於大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在《周髀算經》中罕見地記載了一則「周公問數」的典故。有一天,周公對伏羲構造周天曆度的事跡感到驚嘆,便虛心求教商高:「我聽說先生非常擅長數學,那麼請教先生,這天地之間的距離怎麼計算?」
  • 古代中國科技水平有多高 先看看數學十大發明
    《孫子算經》記載:凡算之法,先識其位,一從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中國古代用算籌記數,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唐代末年,算籌的乘除法被改進,到宋代產生算籌的乘除法歌訣。《周髀算經》與勾股定理西漢末年(約前2世紀)編纂的《周髀算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古典數學著作。這部著作記錄了我國古代早期的一些數學成果,其中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在趙爽的注釋中給出了普遍形式和證明。
  • 中國古代數學的成就與衰落
    《周髀算經》編纂於西漢末年,它雖然是一本關於「蓋天說」的天文學著作,但是包括兩項數學成就——(1)勾股定理的特例或普遍形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為句,日高為股,句股各自乘,並而開方除之,得邪至日。」——這是中國最早關於勾股定理的書面記載);(2)測太陽高或遠的「陳子測日法」。      《九章算術》在中國古代數學發展過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中國是世界數學之源:算術、代數、幾何都是中國古代數學家創造
    「《算學寶鑑》研究了一元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內容詳實可貴,這充分說明一元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及天元術、四元術在明朝並未完全失傳。王文素在解法中所用名詞術語、演算程序,基本上與宋元數學一致,並有所發展和創新。王文素的數學成就是中國數學史連續性的有力證據。」
  • 3.14圓周率日:中國古代數學家的狂歡「π」對
    他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劉徽《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於世界先進之列,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而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
  • 古代天文之謎,他們竟如此聰明,想到用這種方法探索宇宙!
    中國古代雖然科技和網絡沒有現代發達,但是那時候的人們仍然有探索未知事物,追求新鮮世界的激情。抬頭仰望著萬千星點,炙熱的太陽,明亮的月亮,目光之所及,激發了古代人民對宇宙對星空的好奇心,古代人們通過各種方式在學習在靠近在歌頌宇宙,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人民是如何探索浩瀚無垠的宇宙的吧!
  • 盤點中國古代28位科學巨匠,除了諸葛亮,其他的估計很少有人知道
    但他同時也是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堪稱中國的達·文西;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並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被後人譽為「木聖」,在月球背面也有一個叫都張衡的環形山。
  • 秦九韶算法與多項式除法
    我國數學史家梁宗巨評價道:"秦九韶的《數書九章》(1247年)是一部劃時代的巨著,內容豐富,精湛絕倫。特別是大衍求一術(不定方程的中國獨特解法)及高次代數方程的數值解法,在世界數學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那時歐洲漫長的黑夜猶未結束,中國人的創造卻像旭日一般在東方發出萬丈光芒。"對於秦九韶的生平介紹,似乎除了「偉大的數學家」,好像就沒有什麼了?原因來自於對於秦九韶的人品,歷來褒貶不一。
  • 穿越回古代就可以不做數學題了?秦朝的小朋友都會背九九乘法表了
    在我國古代燦爛輝煌的詩詞文化的映襯下,數學這門學科好像顯得發展不太好。尤其是在我們的印象中,科舉考試分為文舉和武舉,用現代人的思想文舉就是讓考生結合高中文科數學、英語以外的科目的知識寫出來一篇文章。武舉就是比一下誰武功高,誰兵法比較熟。不管是哪個,都沒用到數學。
  • 張聞玉 | 《古代天文曆法講座》
    湯序波張聞玉先生是章黃學派在當代傳統小學界的重要傳人,在古代天文曆法研究與西周年代考證等方面成果尤為豐碩,是學界公認的當代天文曆法考據學派代表性人物。李學勤先生曾讚許張聞玉先生這方面的研究是「觀天象而推歷數,遵古法以建新說」。天文曆法學乃聞玉先生學術中最為重要和精彩的部分,也是他為學的看家本領。竊以為先生學術有兩大支撐:一是小學;一是古天文曆法。
  • 中國古代傳統數學在明代並未失傳
    明代:數學的沉寂時期 1937年,我國著名數學史專家李儼(1892 1963年)在其著作《中國算學史》中說:「近晚期算學,自明初至清初,約公元1367年迄1750年,前後凡四百年,此期算學雖繼承宋金元之盛,以公家考試制度久已廢止,民間算學大師又繼起無人,是稱中算沉寂時期。」
  • 中國是世界數學之源:算術、代數、幾何都是中國古代數學家創造(20k字)(附PDF發「世界數學之源」下載)
    「《算學寶鑑》研究了一元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內容詳實可貴,這充分說明一元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及天元術、四元術在明朝並未完全失傳。王文素在解法中所用名詞術語、演算程序,基本上與宋元數學一致,並有所發展和創新。王文素的數學成就是中國數學史連續性的有力證據。」
  • 中國古代數學家——李治
    在中國,列方程的思想可追溯到漢代的《九章算術》,書中用文字敘述的方法建立了二次方程,但沒有明確的未知數概念。到唐代,王孝通已經能列出三次方程,但仍是用文字敘述的,而且尚未掌握列方程的一般方法。經過北宋賈憲、劉益等人的工作,求高次方程正根的問題基本解決了。隨著數學問題的日益複雜,迫切需要一種普遍的建立方程的方法,天元術便在北宋應運而生了、洞淵、石信道等都是天元術的先驅。
  • 中國古代故事:劉徽
    劉徽,山東淄川(或臨描)一帶人,魏晉之際的數學家,也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並撰有《重差》(《重差》單行,改稱《海島算經》)、《九章重差圖》。對先秦至兩漢時期中國數學的成就,作了系統的闡發和理論總結,並提出許多創造性的見解,從而把我國古代數學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 唐朝的數學教育,始於李世民,開創中國古代通過數學入仕的先河
    在我國古代,早在周朝就開始了民間的數學教育。到了唐朝,開始把數學變成一門學科列入高等教育的範疇,並允許學生參加科舉考試,通過考試入仕的算學學生稱為明算出身。 (《隋書》當中也有在國子寺中設置算學博士2人、助教2人、學生80人的記錄,但並無其他內容,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認為是唐朝開始的數學國家教育。)
  • 中國古代數學著作,都有哪幾個
    《方程》章,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算法則。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二、周髀算經。《周髀算經》,原名《周髀》,是《算經》的十書之一,為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約成書於公元前一世紀,主要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曆法。唐初規定它為國子監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為《周髀算經》。
  • 中國古代在數學上的成就有多大?
    中國古代數學的成就甚大,在世界科技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至唐代時在數學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首先,首創了世界上第一個數學專科學校,這就是國子監所轄的六學之一的算學,長安與洛陽各置一所,專門培養數學人才。算學招收學生,置有算學博士等學官,負責學生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