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市「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

2020-12-24 嶽陽市人民政府

 

 

臨湘市「十三五」規劃綱要

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

 

《臨湘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以下簡稱《綱要》),是全面貫徹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要求的關鍵時期發布實施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綱領性和綜合性規劃。為推動《綱要》的有效實施,跟蹤了解規劃執行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採取相應對策措施,以進一步提高《綱要》實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實現「十三五」各項目標任務,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特進行此次中期評估。

「十三五」規劃實施兩年多來,面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和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變化影響,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期新內涵,圍繞建設「精彩北大門、品質新臨湘」發展定位,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克難奮進的工作幹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總體上看《綱要》確定的各項目標指標和主要任務進展順利,經濟和社會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從評估結果看,《綱要》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現情況總體較好,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改革攻堅紮實推進,對外開放水平提高,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加大,文化發展充滿活力,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社會發展總體和諧穩定。《綱要》確定的4大類36項主要指標中,扣除3項不考核縣市的指標外,其他33項指標中,有19項指標提前完成或完成中期目標,佔全部指標57.5%。屬於預期性指標17項,5項指標基本達到中期目標,12項指標未達到中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規模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總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8項預期性指標雖有一定的增長,但離規劃目標實現還有較大差距。屬於約束性指標16項,有14項完成中期目標,佔全部指標的87.5%。城市空氣品質達標率和城鄉養老保險覆蓋率兩項指標設定偏高,未達到進度要求。

——反映綜合經濟實力的指標不斷躍升。2018年全市GDP完成266.58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9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6.9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1.6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0.5:47.6:41.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6%、53.3%和42.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9.91億元,同比增長10.8%;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97.85億元,同比增長7.6%;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1%。綜合消費環境進一步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6年的67.94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78.91億元,年均增長5.1%。 

——反映居民生活品質的指標持續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續加強,2018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94元,同比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1元,同比增長8.8%。全市文化事業實際支出3109.33萬元,電視人口覆蓋率100%,廣播人口覆蓋率100%。擁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1個、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4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體育場館7座,體育場地186個。公共圖書館藏書冊數20.45萬冊。全市社會救濟對象總人數21253人,優撫對象人數3940人。擁有光榮院3個,敬老院14個(農村)。高中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6%,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 醫師數2.5人。居民幸福指數穩步提升。

——反映生態環境保護的指標成效明顯。積極推動綠色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設天藍、地綠、水碧、岸青、港強、業旺、江湖和諧的生態新城。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效明顯,林業面積140.8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6.8%,活立木蓄積量282.69萬立方米,森林資源蓄積量增長率為4.0%,森林火災發生率控制在0.02‰,有害生物防治率100%。城鎮汙水處理率99.8%,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汙水處理率75%,地表水質達標率100%,提前實現「十三五」目標。

2、重大項目實施情況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加快重大投資項目建設的部署和實施,創新工作機制,對重大項目實施精準投資和鼓勵引導,強化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的有效支撐,以重大項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和民生保障能力增強。根據《綱要》共選取4大類234項重大項目納入「十三五」規劃項目庫建設,預計總投資1359.06億元。截至2018年,重大項目累計已實施或進入前期工作的項目共169項,佔52.16%,已完成投資229.75億元。其中在建項目77項,進入前期籌備項目57項,已竣工項目35項,竣工率約為15%,完成投資46.61億元。

 

 

產業發展工程方面,以清潔能源產業為主的太陽能、沼氣池等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設。工業園區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建成標準化廠房41萬平方米,並陸續投入使用。農業產業園、楠竹科技產業園、食用菌產業化示範基地、油茶產業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長安文化創意園、臨湘市博物館、白雲湖三期等一批旅遊、文化創意產業工程開工,全面拉開新一輪產業升級大幕。基礎設施工程方面,湘北第一路提質改造、長安-忠防、城南土墩-桃林公路、G107最蘭坡-巴咀坳等工程完工,完善了城市交通路網。湘北大市場、汽貿城、臨湘農貿城等專業市場建設,推動了城市商圈發展。冶湖撇洪河加固改造工程、山洪災害防禦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工程、山洪溝治理工程、幸福嶺水廠工程等項目竣工,完善了城市水利建設。社會民生工程方面,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共籌建保障性住房5664套,總面積約45萬平方米,基本實現廉租房申請家庭應保盡保。教育提質均衡工作加快,完成了新一中、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綜合實訓大樓等項目建設,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改造、標準化學校建設等工程開工,有效緩解了入園難、入學難問題。生態環保工程方面,完成了易地搬遷扶貧項目,搬遷總戶數658戶共2449人以及羊樓司鎮「6.01」災後重建安置小區建設工程項目。在一大批重大項目帶動下,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實現重大突破,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嶽陽一極三宜江湖名城橋頭堡」地位初步呈現。「十三五」以來,我市積極搶抓一帶一群一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放大臨湘在嶽陽市的比較優勢,充分發揮臨湘擁有化工、建材專用深水碼頭的優勢,加快與嶽陽城陵磯港形成互補雙贏。按照「一園五區」的規劃,加快濱江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園區生產、生活、生態和商業配套已初具雛形,「橋頭堡」戰略地位初步呈現、極化和擴散效應開始彰顯。

「湖南沿江開放的北大門」成績卓著。依託地緣優勢,全面落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以建設「強勢湘北門戶」為目標,大力拓展沿江開放領域和空間,積極對接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加快在產業協作、轉移承接、文化旅遊、出口貿易、城市建設、交通聯通、生態安全、流域治理等領域的密切合作,初步形成了與長江上、下遊地區及周邊省份區域優勢互補、協作互動的格局。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鼓勵企業「走出去」,2018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599萬美元,年均增長23%以上。外貿「破零」企業3家,有外貿實績的企業達到10家,外貿「倍增」企業2家。加工貿易進出口436萬美元,排名嶽陽市縣市第一。

「湘鄂濱水產業發展先行區」進展順利。主動對接湖北省洪湖市、赤壁市等省際沿江毗鄰城市,重點推動在沿江濱水觀光旅遊產業、水上垂釣度假產業、江湖特色水產品養殖加工業、親水健康生態地產等濱水產業領域開展協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充分發揮浮標產業優勢,打造浮標特色小鎮,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和融合發展,做強產業鏈、做優價值鏈,「臨湘浮標」已成為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區域品牌,浮標產業已成為我市經濟增長亮點。

「國內中高端產業綠色轉移承接地」穩步推進。我市以濱江產業示範區為載體,通過與臨港新區共建共享濱江片區,採用「飛地經濟」模式,大力推進產業綠色改造升級、產業結構優化轉型,促進臨湘產業高質量發展,把經濟轉型、社會轉型、生態保護有機統一起來,推進發展方式轉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的過程中研發新技術、培育新業態、構建新模式,全面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速度和質量的同步提升。

「區域休閒旅遊的後花園」藍圖初現。十三五」以來,我市立足旅遊發展現狀,樹立「全景臨湘、全城旅遊」發展理念,著力打造「山水畫廊、人間勝景」的生態旅遊品牌,充分發揮臨湘林地大、溼地多的生態優勢,打造了包括白雲湖、五尖山、聶市古鎮、黃蓋湖等生態、文化、旅遊、休閒養生景區,充分挖掘境內的屈原文化、三國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瑤族文化、黑茶文化等特色的文化資源,形成臨湘特有的文化吸引力、生態吸引力、休閒養生吸引力,積極融入長江旅遊帶,充分聯動大湘東,形成與大湘東一號公路沿線地區的互補關係,在遊線串聯、活動推廣、產品互送等環節實現大區域、大組團旅遊共同發展;主動承接武漢、南昌地區旅遊客源市場,增強了臨湘在省、市旅遊發展對外開放窗口地位和作用。

「中部轉型升級的示範區」成效顯著。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通過「六手抓」手段,紮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濱江園區優先發展、三灣園區調整發展、羊樓司農產品加工區適度發展、白雲工業區控制發展、桃礦忠防工礦區限制發展的新局面,走出一條臨湘特色的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子。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永巨茶業、遠瑞機械等多家企業對設備進行了更新,如虹製藥、環宇藥業列入製造強省項目庫。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海螺水泥綜合利用三廢資源,4家陶瓷企業新上了環保設施。推動工業創新發展, 環宇藥業成功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東祥油脂、東泰飼料機械、一葉舟釣具躋身高新技術企業行列,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家。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關閉取締粘土磚企業33家,「地條鋼」企業2家。

加強精準脫貧攻堅、推進汙染防治取得較好成效,推動重大風險防範化解取得明顯進展。

——精準脫貧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取得成效。實施脫貧攻堅大會戰,堅持「四位一體」扶貧,制定《全市脫貧攻堅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和《全市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拉網式排查工作方案》。2016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6戶、1209人。2017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43戶、573人,貧困戶已全部搬遷入住,實現了房屋建成率、入住率、拆舊復墾率、資金承接率四個100%。2018年,完成170戶、667人。74家駐村幫扶單位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907萬元,26個貧困村光伏扶貧產業實現全覆蓋,每年可帶動2455名貧困群眾脫貧。發放扶貧貸款4200萬元,全市73個非公經濟單位募集社會資金1600多萬元,依託特色產業吸納貧困戶就業1500人,異地搬遷和危房改造578戶已喬遷新居,所有貧困村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全部完成。

——聚力共護一江碧水,生態建設彰顯作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囑託,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把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向主要汙染源亮劍,在環保整治行動取得了關鍵性突破。全面開展工業園區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完成了濱水園區汙水處理廠提質改造工程和建成初期雨水收集池。逐步實現了黃蓋湖溼地生態功能修復工作全覆蓋,清除保護區黑楊200多畝約800立方米,拆除矮圍網圍30處、2.7萬米,禁養區、沿江、沿湖369家畜禽養殖戶全部退出,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投入試運營,引導9家造紙企業全部退出,關停整頓非煤礦企業49家,關停粘土磚廠32家,長江排漬口、長安河、遊港河長塘段黑臭水體整治到位,城區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加速推進。

——債務風險防控持續發力,債拳組合落到實處。制定了十年(2018-2028年)政府隱性債務償債方案,主要採取以下措施化解風險。一是增收爭資,加大培植財源工作力度。積極推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在存量上增加稅源。積極推動項目建設,在增量上培育稅源。重點扶持地方稅源好的產業,做大地方稅源。二是節支減項。行政事業單位一般性支出壓縮5%以上。對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公務接待費徵收政府調節基金,控制線以下徵收6%,超出部分徵收200%。三是推進改革。啟動平臺公司轉型,實行工程款支付改革。2018年及以後新開工項目工程款支付模式,由三年支付完的「四三三」模式,改為四年支付完的「三三二二」模式。四是嚴格管理。採取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減少總量的方式,設立綜合債務率100%的警戒線,對各單位債務實行動態監控。紮實推進「網際網路+監督」工作,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開展違法違規舉債融資清理整改,把好政府採購和投資評審兩個關卡。五是強化風險意識,嚴控政府性債務,堅決做到「舉債有程序、用債有計劃、管債有制度、償債有來源」,確保政府性債務在綠色安全區域運行。2018年我市綜合債務率為17.63%,負債率為26.76%,處於安全狀態。

充分利用我市濱臨長江黃金水道、洞庭湖、黃蓋湖等大江大湖流域的區位地理優勢,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長江中遊城市群區域產業格局中。積極推進與嶽陽融合發展,在交通組織、產業發展、金融服務、商貿流通、通信信息、公共服務、防洪工程、生態建設等方面統籌規劃,發展「飛地經濟」實現四大對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107國道通行能力,推進嶽陽城區直達濱江工業新區的快速幹線建設。推進新一輪能源供應設施同建,促進能源同體,實現能源對接。著力打造臨湘、嶽陽信息一體化平臺,形成信息互通互享,實現信息對接。以長江為紐帶,加強生態同建環境共治,實現環保對接。依託城陵磯港一類開放口岸建設進口木材倉儲基地,非洲進口產品倉儲展示交易中心已落戶臨湘,未來還將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的竹木精深加工項目,以及五金、物流、燈具等配套產業項目,構建上下遊項目互為補充、良性互動的竹木家居產業集群。

——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成效顯著。圍繞「穩糧增收、提質增效、質量安全、持續發展」目標,走「農業產業化致富農民、新型工業化提升農業、新型城鎮化帶動農村」的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2018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3萬畝,單產397.4公斤,總產41.15萬噸,落實高檔優質稻34萬畝,創建綠色高質高效萬畝示範片3個,綠色高質高效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機耕、機收、機插率分別達到98.5%、82.3%、23.5%。雙低油菜32萬畝。經濟作物39萬畝,其中蔬菜7萬畝,產值7.8億元,創歷史新高;茶葉生產面積8.3萬畝,其中採摘茶園7.3萬畝,綠色茶、有機茶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水果種植面積6.3萬畝,正逐步形成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綠色觀光採摘園。稻蝦連作發展到12.1萬畝,保底純收入達到2000元/畝以上。艾葉種植面積5000畝,「艾草小鎮」即將建成1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和全國首個艾炙技師培訓基地。農村土地流轉面積27.9萬畝,千畝以上的農村土地流轉示範點20個,30畝以上種糧大戶2903戶,其中3000畝—10000畝以上3戶、萬畝以上1戶。新註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96家,家庭農場43家,新創建國家級示範社1家,嶽陽市級示範社3家,農民合作社總量達419家,家庭農場290家。新增省級龍頭企業2家、嶽陽市級龍頭企業7家、省級特色農業示範園2家、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1家,目前省級龍頭企業共7家,市級龍頭企業共13家。新增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5家,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52家,加工產值110億元。新增「綠色食品」認證10個。完成五裡、坦渡新增糧食產能工程項目建設,2018年長塘鎮新增糧食產能項目建設規模9000畝,已完成90%建設任務。全年未發生農機安全責任事故,省、市四次農產品質量抽樣檢測合格率100%。全市農產品全面例行監測農殘合格率99.92%,未發現轉基因水稻品種。9個產品獲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1個產品獲農業部「有機食品」認證。十三村龍窖腐乳、龍窖醬菜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洞庭」「十三村」商標獲國家馳名商標。「鬍子哥」山茶油榮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中國綠色食品認證」、「湖南省林產品十大先鋒」,九豐榮獲「國家級油茶專業合作社」,「夢田」葡萄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綠色食品,新創建省級農產品著名商標8個。

——新型工業化發展勢頭強勁。「工業強市」戰略深入實施,著力推動工業向高質量轉型,工業經濟逐步回升,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對全市工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在產業園區建設上,按照「一個提升、兩個聚集、三個轉型、四個做大」全面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在政策、土地、資金上向園區傾斜,下放13項市級審批權限,並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工業八條」,以加速推進「釣具及休閒運動器材產業園」、「竹木家居創新創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茶產業園」、「艾草產業園」和「休閒旅遊園」建設為載體,加快振興實體經濟。浮標產業方面瞄準「中國釣具第一市」、「中國遊釣旅遊第一城」的目標,全力推進釣具產業示範融合,構建釣具全產業鏈,培育百億釣具經濟,一鎮六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32家釣具(浮標)龍頭企業入駐釣具休閒運動器材產業園。浮標特色小鎮作為全省國家級特色小鎮典範推介到國家發改委,「臨湘浮標」品牌遠揚,遊釣影響日益擴大。工業園區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瑞琦戶外等項目竣工投產,湘陸科技等項目開工建設。楠竹產業方面,在羊樓司鎮加快推進總投資22.3億元的現代漁業楠竹綜合產業園建設,重點發展竹木加工、交易物流、竹林康養等業態,羊樓司鎮被評為中國竹家居用品之鄉。啟動了教體新城及農副產品批發、湘北商貿、汽車貿易、洗車美容、夜宵美食等七大專業市場建設。臨湘生態黑茶田園綜合體建設穩步推進其中,長安文創園入選國家PPP示範項目。

——第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現代旅遊業、電子商務及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產業增加值和交易額呈不斷上升趨勢。傳統服務業競爭力不斷提升,轉型升級持續推進。

旅遊產業蒸蒸日上。實施「全城發展、創新引領、龍頭崛起、品牌先導、服務提升、區域聯動」六大戰略,一方面構建起了以臨湘市旅遊綜合服務核心、南北全城自駕景觀遊憩環、北部三國水鄉文化旅遊板塊、中部山地養生度假旅遊板塊、南部紅色探秘文化旅遊板塊為主體的「1238」旅遊格局。另一方面鄉村旅遊蓬勃發展,江南油菜花海、詹橋野櫻嶺、桃林菊博園成為鄉村熱遊地,並榮獲「中國健康養生休閒度假旅遊最佳目的地」稱號,聶市鎮被列入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桃礦街道金鑫社區被評為湖南省文明社區,羊樓司鎮龍窖山村獲評「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五尖山森林公園獲「湖南省秀美森林公園」稱號。截止2018年底,全市共有國家AAA級景區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全國溼地旅遊示範基地1個、蘇維埃革命舊址1個、全省生態功能保護實驗區1個、省級特色旅遊名鎮2個、特色旅遊名村2個、湖湘風情文化旅遊小鎮創建單位2個、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2個、省級旅遊購物示範點1個、省級鄉村旅遊景(區)點9個。國家四星級酒店1家、三星級酒店1家。旅行社1家、旅行社門市部6家。旅遊車隊1家。旅遊商品生產企業11家。2018年,全市共接待遊客966.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85.66億元,位列全省旅遊經濟增長效率前十強。帶動旅遊直接就業1.3萬人、間接就業3.6萬人,佔全市就業總人口的10.28%。完善規劃體系:確立了「一中心、一走廊、一區一園」的旅遊產業發展布局,啟動了遊釣、竹旅、農旅、工旅等規劃編制工作,編制並批准執行了《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智慧旅遊平臺建設方案》、《體育小鎮修建性詳細規劃》、《水泉村、壁山村、明星村、馬壠村、馬家洞等五個貧困村旅遊產業扶貧總體規劃》和《藥姑小鎮旅遊區總體規劃》等。重點打造景區:啟動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創國家4A級景區,6501風景區提質改造、浮標小鎮創國家3A級景區、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創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以及各鄉村旅遊景區點創建工作。完成了國際垂釣中心、今遇快樂一站、白雲湖公園、山水寨水上樂園等旅遊景區(點)建設,啟動了長安文化創意園、野櫻嶺景區、江南油菜花基地、磚茶嶺景區、小貓釣魚水上樂園、十裡桃花景區、黃蓋湖生態旅遊示範區等旅遊景區(點)建設。完善服務體系:啟動了全域旅遊服務中心、五尖山南門遊客接待中心、停車場、引導標識系統、智慧旅遊平臺、旅遊廁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旅遊扶貧重點村「八個一」建設。構建交通網絡:啟動了湘北景觀大道、長忠公路、長桃公路、文梅公路、五大公路、雲湖大道等通景旅遊公路建設。完成了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環山公路等景區遊步道建設。創新營銷手段:設立了旅遊營銷專項資金,設計了臨湘旅遊LOGO,拍攝製作了《快樂山水、遊釣臨湘》何炅代言宣傳片、《臨湘旅遊》宣傳片和《臨湘招商》宣傳片,編印了臨湘市形象畫冊、全域旅遊導遊手冊和旅遊招商手冊,邀請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美麗家園》欄目組製作播出臨湘旅遊專題片《快樂山水、遊釣臨湘》,成功舉辦了全國垂釣俱樂部挑戰賽、環球小姐大賽湖南賽區總決賽、第四屆湘鄂贛邊界地區(臨湘)非遺文化旅遊節、「醉美北大門,遊釣新臨湘」美臨音樂會、音樂啤酒龍蝦節、兩屆野櫻花油菜花攝影大賽等系列重大節會賽事,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旅遊衛視、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等40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前來報導推介。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何炅親自推介家鄉旅遊,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李銳為一葉舟系列產品代言,「全景臨湘、全域旅遊」影響力不斷提升。

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積極推動電商發展,將電子商務與本地特色產業高度融合,整合開發了浮標(釣具)、茶葉、竹製品等適合網銷的30多個農特產品,建立了特色農產品信息庫。將釣具(浮標)電商產業園向省商務廳申報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幫助一葉舟、小鳳仙、中發漁具3家浮標企業申報了湖南省電子商務認定企業,其中小鳳仙漁具中心躋身全省百強電商企業,成功引進了京東商城等四家電商平臺企業。以龍窖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龍頭,建立了「臨湘·特色館」、「供銷e家」等農村電商平臺,加快打造「網上供銷社」,大力推廣蔬菜、糧油、竹器等特色農產品。建設市級電商營運中心4個,鎮(辦事處)公共服務平臺10個,村級電商服務站56個,其中貧困村農村電商服務站20個,電商服務站實現農產品上行460萬元,網貨下鄉650萬元,實現從業電商人員5000多人,電子商務年交易額15.5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該項工作先後被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周刊、湖南日報等報刊報導宣傳。全年組織了多期電子商務培訓班,累計培訓電商人員1000多人次,幫助200多人實現了電商就業創業。

——城鄉發展格局不斷優化。按照「生態優先,底線控制」、「戰略引領,科學發展」、「多規統籌,優化布局」、「信息共享,公眾參與」的原則,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依據,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規模指標為約束,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搭建的空間框架為平臺,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形成共同的城市空間發展、產業發展、土地資源保護格局,統一全市定位和規劃目標,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完成了城市總體規劃,以及河西、河東片區控詳規劃,新設立了雲湖街道辦事處,在承接城市功能、服務園區建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城市容貌全面改善。「十三五」以來,完成了永昌東路、連新路連通工程。湘北大道、永昌路、城中北路、城中南路提質改造工程。芙蓉中路、金太路、紗廠路、公交總站道路及富臨北路人行道建設工程。硬化背街小巷路面約21470㎡,配套建設了桃園巷、城南衛生院、政府北門、人民醫院、建設局南側等7個大型停車場,增加停車位近1000個。完成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與海綿城市兩個專項劃編制。嚴厲打擊流動攤點、出店經營、佔道經營、亂堆亂放雜物等違章行為,共拆除各類違法建設251處。城市清掃保潔實行「路段承包」,全面推行「垃圾不出門店」和垃圾分類工作。填埋庫容510萬立方米、服務年限為25年的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年均垃圾清運處理13.49萬噸,垃圾清運率、處理率達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先後改造安裝LED節能路燈8000盞,累計投資金額1.1億元,率先進入全國「路燈節能減排項目試點縣級城市」行列。背街小巷已實現道路照明裝燈率100%。「氣化湖南」嶽臨線基本竣工、新粵浙國家燃氣幹線(臨湘段)加速建設,罐車運輸燃氣已成為歷史。城市交通向綠色便捷目標轉變,共享單車落戶臨湘,淘汰燃油公交車69臺,投入80臺新能源公交車運營,市容市貌得到全面改善。

——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大力實施道路拓寬、風貌改造、集中建房、市場整治、綠化提質「五大工程」。深化農村「空心房」整治推進村莊清潔行動集中攻堅,開展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形成衛生保潔、規範建房、鄉風文明「三項機制」。以點帶面,穩步推進,促進我市農村村容整潔、鄉風文明,推動了生產發展、農民增收,帶動了統籌城鄉、利民惠民的系列工程項目的實施,加快了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在嶽陽市率先啟動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打造了集黨務服務、村務服務、政務服務、社會服務於一體的綜合平臺。在所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集中攻堅,因地制宜建設了一批「綠色村莊」「綠色屋場」「綠色庭院」和「綠色走廊」。其中坦渡鎮韓橋村、曉陽村獲「湖南省衛生村(社區)」稱號。農村村容村貌發生了深刻改變。

——項目建設成效突出。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美麗鄉村項目建設為主攻點,全力推動項目建設,完成了50個村莊規劃編制,構建「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的城鄉一體化交通運輸網絡。截至2018年,全市161個村(社區)全部開通班車,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達到5A級水平,並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市)稱號。搭建起城鄉垃圾集中轉運體系。建設了廣坪、天鵝兩個「幸福新村」,集中新建房屋328棟,拆除「空心房」 5487戶、94萬平方米,實施土地開發項目24個,新增耕地9000多畝,完成幸福水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建成了五裡磚茶嶺、聶市涓湖田園綜合體、黃蓋稻田公園等示範項目,引進了桃林、坦渡峰嶺菁華果園項目,白羊田鎮以九豐農業為龍頭,帶動周邊建設油茶基地5萬畝。

——構建快速交通網。城市公路:按照「高速公路連市區、二級公路進鄉鎮、市區周邊一級路,雙向四級硬通村」的公路網絡布局。完成S208臨湘長安-忠防、桃林至長塘等公路建設。提質改造背街小巷10條,新增綠地50.6萬平方米。農村公路:開展「四好農村路」創建行動,實現了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我市被評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市。窄路面加寬提質改造項目已完成169.371公裡,全面完成86座危橋改造工程項目。生命安全防護工程規劃840.103公裡,已完成597.803公裡。全面完成重要縣鄉道項目規劃50.22公裡,邊界路、斷頭路40.621公裡,渡改橋項目2座。站場方面:長安汽車站提質改造已完成,農村客運招呼站規劃163個,已全面完成。水運項目:嶽陽港臨湘港區燈塔作業區一期工程正在籌備,臨湘港區鴨欄長江作業區二期正在實施。

——統籌推進水利、電網、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水源保障安全有力,解決了全市147400個農村居民的飲水不安全問題。重點實施農飲扶貧工程建設,解決了9772個貧困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完成了鐵山北乾渠飲用水源地保護整改,對龍源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完成了龍源供水渠明改暗工程。防洪抗旱減災方面:城市防洪和排澇標準達到20年一遇。民生水利方面: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目前已達到90%。中小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加快推進,主要指標均已全面實現。水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實施團灣水庫備用水源工程,有效增加城市供水能力。水資源節約保護方面:通過推進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到2020年將用水總量控制在3.19億立方米。河湖生態修複方面:建設了臨湘市遊港河沙團港生態清潔小流域,成功創建臨湘市黃蓋湖省級水利風景區1個。水土保持方面:對已建項目風電項目進行監督,持續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電網方面:實施電網提質改造三年行動計劃,開工110千伏及以上電網項目1個。通訊方面:推進通信基礎設施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著力建設千兆示範城市和千兆光網小區。大力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大數據帶動數字經濟大發展。

5、多措並舉,綠色發展開創新模式

——全面提速城市建設和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建設頂層設計中將城市形象定位於生態城市、城市建設定位於海綿城市、城市管理定位於智慧城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見逢插綠,打造「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樓在園中、人在景中」新臨湘。完成京珠收費站入口迎賓綠地公園、東西入口公園、法治公園建設,臨湘大道3處綠地小遊園建設,以及臨湘大道、湘北大道綠化提質改造工程。完成了臨湘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6-2030)編制,城市綠道專項規劃正在編剬中。城區綠地總面積達到492萬㎡,獲湖南省園林城市稱號。

——持續開展生態環境整治。開展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全面禁止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水域採砂,規範河湖採砂行為。解決332.8公裡溝渠和200口塘壩淤塞嚴重、排灌不暢的問題。農村汙水處理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了桃礦、江南、桃林、長塘、忠防5座動力汙水處理廠,以及11座生態微動力汙水處理廠、厭氧池。實施了重點領域生態修復,關停復綠長江沿線1個碼頭、3個渡口。開展了黃蓋湖溼地生態修復、岸線和洲灘整治等行動,建設了臨湘市遊港河沙團港生態清潔小流域,成功創建臨湘市黃蓋湖省級水利風景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6、狠抓落實,脫貧摘帽爭創新答卷

——壓實工作責任。以扶貧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舉全市之力決戰脫貧摘帽。問題再整改,責任再壓實,補齊行業扶貧、基礎臺帳的短板,部門鄉鎮包幹負責,駐村工作隊盡職盡責,紀檢部門督查問責,成立專門的駐村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安排經驗豐富的幹部常駐聯點幫扶。同時,結合「紅袖章」工程和「雙百」活動,大力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班子成員及中層骨幹與貧困戶實行「一對一」幫扶,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精準扶貧助脫貧。通過與貧困戶面對面分析致貧原因,提出產業幫扶、政策幫扶、項目幫扶等5個主要幫扶措施。駐村幹部密切走訪扶貧對象,幫扶責任人每月進村入戶了解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狀況,及時解決困難。產業扶貧方面充分利用我市特色油茶產業優勢、技術優勢,指導貧困村、貧困戶新造油茶400多畝,幫扶資金20多萬元;幫扶貧困村、貧困戶建設林下經濟面積1000畝、培育特色林面積75畝。同時大力推廣「交通+」扶貧模式,立足全域旅遊景區景點布局,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新增遊客23萬多人次,幫扶群眾門口就業、就地脫貧。

——務求實效。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218人,截至2018年26個貧困村已全部退出,剩餘2510人未脫貧。貧困戶大病住院報銷比例達90%以上,落實兩免全貼息小額信貸資金4000餘萬元,發放教育、健康和社會救助兜底扶貧資金1602萬元,光伏發電等產業帶動1000多貧困戶增收。

7、改善民生,全面發展共享新成果

——社會保障擴面提質。社保基金徵繳突破10億元。「最多跑一次」群眾和企業辦事事項引入率、填入率、發布率均達到100%。維修改造市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新建10家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完成農村低保和社會保障兜底脫貧對象認定清理整頓,實現城鄉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融合。我市城市標準最低生活保障線每人480元/月,人平救助標準320元/月。2016年享受低保7.65萬人次,總支出2150.8萬元。2017年享受低保7.3萬人次,總支出2181.9萬元。2018年享受低保5.2萬人次,總支出1607.6萬元。我市農村標準最低生活保障線每人285元/月,人平救助標準170元/月。2016年享受低保134.3萬人次,總支出1659.2萬元。2017年享受低保9.96萬人次,總支出1447.8萬元。2018年享受低保5.8萬人次,總支出962.7萬元。全市共有14個鄉鎮敬老院,床位1112張。在此基礎上計劃建設忠防鎮中心敬老院,床位150張。詹橋鎮中心敬老院,床位120張。全年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47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16個。

——教育現代化有效推進。堅持「教育強市」發展戰略。以育人為本為根本要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教育公平為基本政策,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從實際出發,整合我市教育資源配置,加大學校布局調整和薄弱學校改造力度。完成了市一中、六中、一小的整體搬遷,新組建了市九中,啟動建設了市八小、九小,完成了桃林中學等19所薄弱學校改造,有效化解了超大班額問題。高標準建設了臨湘新一中、江南中學、橫鋪中學等學校的理化生及通用技術實驗室。全面完成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所有學校教室和功能室已全部配備三種模式的班班通設備、教體局已建成中心機房和教育城域網,全市中小學全部拉通校園網,實現了教育教學資源人人通。完成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舍新建、維修改造以及中小學實驗教學設備添置。市三小獲評全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範學校,市一中、市一小入選2018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18年年末我市現有中小學校45所(不含鄉鎮中心校和教學點),其中,市直普通高中3所,職業學校3所,市直初中6所,市直小學9所,鄉鎮中學20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4所。近5年來,臨湘市教育質量躍居嶽陽市縣市區先進行列,共培養清華北大生10名。2018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線1212人,其中一本上線483人,600分以上94人,優生比例穩居嶽陽市前列。

——精品文化創作推陳出新。文化事業發展態勢良好。公共文化建設穩步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市區建有一級文化館、一級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影劇院、劇團、青少年學生活動中心等8個公共文化場館。全市所屬14個鎮(街道)均建有綜合文化站,161個村(社區)全部建起文化活動場所和農家書屋。2018年底全市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面積1184600平方米,萬人擁有公共文化場所面積22350平方米,公共圖書館年流通人次為7.1628萬人,文化館年服務人次為7萬人,文化站年服務人次29.82萬人。舉辦了「歡樂瀟湘·和諧臨湘」大型群眾文藝匯演活動,打造了湘鄂贛非遺聯動、草根文化藝術節等公共文化服務品牌,組織開展了「嶽州講壇」「送戲下鄉」「一元劇場」「文化藝術進校園」「圖書借閱自點餐」「文藝輔導培訓進村組」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年舉辦大小比賽43場、文藝演出及晚會27場、各類文化活動450餘場。先後開展了送戲曲下鄉180場、送電影下鄉3340場,送春聯下鄉、免費開放書畫、攝影30多場次等各種文化活動,共計服務對象50多萬人次,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健康臨湘建設成效顯著。十三五以來我市一直圍繞「溫馨衛計」、持續鞏固「五零」指標(即藥品零利潤、工作零差錯、系統零事故、服務零距離、計生零違法生育),深入推進健康臨湘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國家機構改革要求,將婦幼保健院與服務站進行了合併,組建了新婦幼保健院。衛生監督和執法局合併組成了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鄉鎮組建了衛計辦、衛生計生監督管理所和衛生院一道構建起了鄉級衛生計生工作機制。全市範圍內開展針對重點人群,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規範化治療和隨訪工作。築牢抵禦疾病防線,加大愛滋、麻疹、結核等法定傳染病的監測管理和救治工作,完成血吸蟲病傳播控制達標任務。全面完成了精準識別、「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重病兜低保障、三個一批等重點工作任務。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鞏固我市「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市」成果。設立中醫藥健康養老特色護理院、療養院,推進以中醫藥為載體的特色小鎮建設。孕產婦系統管理率為96.3%,兒童保健的管理率達85.99%,適齡兒童免疫規劃接種率達96%以上。因病致貧返貧核實核准率、貧困人口籤約服務率、體檢率、大病集中救治率均達到100%,住院患者實際報銷比例、四類九種大病平均報銷比例逐年提高,各項指標任務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公共安全體系不斷健全。社會治理得到加強和創新,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提速,治安環境不斷改善,掃黑除惡縱深推進,立涉惡類案件24起,刑事拘留涉惡嫌疑人44人,公安部督辦的「7.24」涉黑涉惡案件正在緊鑼密鼓偵辦。禁毒工作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2018年我市禁毒打擊指數在嶽陽市排名前列,社區戒毒康復執行率始終保持100%,成功摘除了全國禁毒重點關注地區帽子。抓緊辦理中央第八巡視組等移交信訪件,列入「三到位一處理」集中行動的55個重點信訪全部辦結,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信訪總量、人數同比減少30%。消防安全責任制全面落實,氣象預報預警準確率、氣象災害預警發布時效和網格化覆蓋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1、產業轉型升級緩慢。受國內外發展環境的影響,我市正處於「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階段,經濟的應變性、能動性、自主性、創新性較弱。新的增長點還在挖掘培育中,舊的產能正在加快淘汰,新舊動能轉換尚未完成,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從產業發展來看,工業方面現代工業發展戰略不夠清晰、中長期考慮不夠充分,產業鏈、產業集群發育不夠充分,表現在結構不優、動力單一、存量不大、增量不多等方面,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解決。同時我們主動去產能、轉方式、調結構,客觀上對存量工業增長產生一定影響。農業方面存在資源環境約束、勞動力素質、組織化程度等要素供給與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剛性不匹配,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程度低,特色農業不優不強,品種、品質、品牌有待提升,農村一二三產融合度不高,農業綜合效益較低。現代服務業方面發展不充分,全市仍主要以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為主,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農業以及更高層次的生活服務相適應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文化、旅遊、會展和現代商貿物流項目的動能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釋放。

2、社會創新動能不足。我市研發投入呈逐年提升的態勢,但研發投入強度偏低,科技進步貢獻率不大,整體創新能力不強,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創新型人才缺乏,科技服務機構較少,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夠完善。企業所需的科技服務、管理諮詢等創新服務供給不足,缺乏富集的、高端的基礎創新、原始創新資源,創新能力處於較低層次,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產品數量不多,缺乏市場競爭力,這些因素都制約著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動能的培育。目前我市正處於動能轉換、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迫切需要新動能來形成新的增長點,但實際上在如何培育新動能這方面還沒有真正破題,推動創新發展的政策和舉措明顯不足,創新能力亟待增強。

3、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目前,我市在對外開放中還存在對內對外互聯互通水平較低,知名度不大,國際化程度不高,對外貿易與投資水平較低,對周邊城市的集聚和輻射作用不強等問題。通道建設方面,臨湘交通條件尚未完全具備區域性承接地的條件,高速公路、鐵路、港口等重點交通基礎設施仍需加快建設,便捷的進出口渠道沒有完全形成。

4、環境保護任務艱巨。一方面中央對生態建設要求嚴、人民群眾期望高,另一方面經濟快速增長給資源環境造成巨大壓力,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資源約束日趨緊張。非法採礦、採砂、採石問題較突出,環境突出問題整改銷號任務艱巨。園區部分企業汙染較大,集鎮汙水處理率不高,目前在運營的4個鄉鎮運營成本高,鄉鎮財政負擔重。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高,垃圾收集難,垃圾中轉站建設還要加大力度。農村面源汙染治理、重金屬汙染治理還任重道遠,部分指標無法達到生態縣的考核目標,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依然較大,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農業汙染減排尚未規範,流域斷面水質達標形勢嚴峻,黑臭水體整治任務艱巨,生態造林成本逐年上升,節能減排與穩增長的矛盾突出。

5、營商環境競爭力弱。近年來,臨湘市營商環境有了較大改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營商環境缺乏競爭力、吸引力,企業和群眾反映突出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問題仍未能有效解決,距離營造法治化、國際化和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市營商環境存在生產要素供給效率低,投資和貿易便利化程度不高,政府治理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效率、質量不高,生產經營成本較高等問題。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加快打造開放互利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供優質便企的生產經營環境,降低各種生產經營成本等迫在眉睫。

6、民生保障建設滯後。近年來我市民生領域建設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公共產品供給與城市地位不夠匹配,具有全局性、標誌性的重大民生項目依然缺乏。中心城區與郊區基本公務服務不平衡,推進老城區與新城區、城鄉之間的公共資源優化配置、公平分配任務仍十分艱巨,城鄉、區域發展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住房、醫療、教育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徵地拆遷成本提高、公益性項目融資難度加大,就醫、就學、就業、養老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群眾滿意度仍需進一步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仍需加快打造,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針對《綱要》實施面臨新形勢和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結合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的可能變化,以及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對臨湘「十三五」規劃《綱要》4大類36項指標中部分指標進行調整,4大類16項剛性約束指標中,在規劃期能完成或超額完成的14標,維持原規劃指標不動。對在規劃期通過努力不能完成的約束性指標,城市空氣品質達標率以及3項預期性指標,規模工業增加值、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進出口總額作出科學調整。

「十三五」規劃要求城市空氣品質達標率為100%。2018年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率為89%,主要監測點各項環境質量指標整體較好,已達到生態環保十三五規劃指標要求。

主要原因:一是由於我市產業結構不優,高能耗、高汙染產業比重大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建築揚塵、道路交通揚塵、機動車尾氣、陶瓷、農藥化工企業廢氣等廢氣汙染問題還尚未根本解決。二是此項指標設定太高,嶽陽市該項指標為85%。依據我市實際情況,建議將指標調整為89%。

(二)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指標調整

「十三五」規劃規模工業增加值目標任務是年均增長10%左右。2016年,工業總產值完成415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75.4億元。2017年,工業總產值完成476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91億元。2018年,工業總產值完成460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97.9億元。不能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0%年均目標增速,建議將年均增速調整為7.6%左右。

主要原因是:一是規模工業增加值率偏低,我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率一直在18.5%—22%之間浮動,比嶽陽市平均水平低2%左右。二是規模工業企業總量小。2018年底我市規模工業企業144家,其中重點企業只有5家。三是企業入規難度大。四是經濟下行壓力大。由於長江經濟帶、環保和2017年我市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基數較大等因素的影響,2018年我市工業投資和工業技改投資完成情況不理想,工業技改投資在六縣市排名最後,工業投資在六縣市排名第五。

「十三五」規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標任務為22382元,年增長值12%。2018年我市農村人口人居可支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1元,比上年增長8.8%。根據目前實際情況遠達不到年增長12%的要求,建議將該項指標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調整為到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600元,年增長值9%。

主要原因是:農業供給側改革還需加快,農業龍頭企業不優不強,產業化推進緩慢,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規模化不大、市場對接滯後,農田水利等農村基礎設施落後、農業生產條件脆弱、防災抗災能力不強。

(四)進出口總額指標調整

「十三五」規划進出口總額目標任務為2.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23%。2018年我市進出口總額為259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遠遠達不到規劃目標值,建議將增速調整為10%。

主要原因是:一是外經外貿基礎薄弱,外資外貿企業較少,出口主要以傳統產業為主,出口型企業規模小、底子薄。二是該項指標設定太高,2019年嶽陽市下達的工作任務是2200萬美元,我市已提前達到目標值。

「十三五」規劃上報省、市的重點項目共234個。截至2018年底,己竣工項目35個、正在建設項目77個、籌備前期工作項目57個、準備在十三五後期實施重點項目20個、停建項目3個、退出十三五實施重點項目42個、新調整進十三五規劃項目7個。

主要原因:一是當時上報省、市的重點項目主要是為了爭資爭項、進入省市項目庫,因而在項目個數、規模上略為放大。二是受宏觀政策影響,部分影響生態環境等項目退出。三是按照政策變化作些結構調整,有進有退。具體重點項目實施情況見附表。

通過對臨湘市「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期執行情況調查分析,《綱要》中期執行情況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同時我們也面臨著新的環境和機遇。一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三農」發展帶來重大政策機遇。二是省委省政府圍繞「一帶一部」戰略定位,加快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搶抓長江經濟帶建設、促進中部崛起等帶來的產業發展機遇。三是市委市政府堅持「一三五」基本思路,推進「1+4+2」大嶽陽城市圈建設帶來的項目和城市發展機遇。四是經濟格局與交通體系新變化帶來的開放發展機遇。要更好地利用「三期疊加」的歷史機遇,加快實現臨湘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面對上述情況,必須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聚焦發展理念轉變、發展質量提升、體制機制創新和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強等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總結經驗,查找短板,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堅定信心、克難攻堅,精準施策,爭取圓滿完成《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以決戰決勝的勇氣和力量,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大會戰,全面貫徹落實「一線工作法」, 紮實開展「千人大扶貧」行動,扶持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帶動周邊農戶實現產業增收脫貧。完善光伏發電等扶貧項目的後續管理,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打通扶貧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裡」,開展「三個一批」健康扶貧,加大就業扶貧扶智力度,推進教育扶貧助學,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清零。加強非貧困村貧困戶脫貧市級統籌,強化駐村扶貧工作作風建設。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確保群眾滿意、考評通過、順利摘帽。建立健全脫貧長效機制,預防脫貧後返貧現象,鞏固脫貧成果。將扶貧工作做細做實,確保我市脫貧攻堅工作爭先創優。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進「生態臨湘」建設,按照「1+4+2」大嶽陽城市圈建設部署,市委、市政府在城市總規的框架下高標準編制了《城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公園遊園系統專項規劃》,市園林綠化管理中心專職負責園林綠地管理,輔以不斷完善的園林監管信息平臺,確保園林綠化建設在規範、健康、可持續的「生態」機制軌道上運行。積極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抓好河道治理。深入開展「潔淨鄉村四年行動」,改善農村村容村貌。強力推進「廁所革命」,新建一批無害化衛生廁所。抓好大氣汙染、畜禽養殖、農業面源、工業生產等汙染防治。持續實施治汙減排,依法淘汰落後產能,取締「十小」企業。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淘汰20噸/時燃煤鍋爐,集中供熱脫硝。堅持鐵腕治汙,對各類違法行為「零容忍」,將環境違法企業列入「黑名單」和金融誠信體系,向社會公開。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風險攻堅戰。以新型工業化帶動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綠色化,進一步擴大財源規模,優化財源結構,提高財源收益,增強財源後勁。加強地方金融監管能力建設,出臺防範和化解非法集資風險、政府債務風險、企業債券風險等一攬子方案,做好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後續工作和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全力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繼續整改違法擔保和不規範的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投資基金、PPP行為,妥善處置債務存量和存量隱性債務。引導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增加經濟發展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信貸投入,建立應對金融市場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和防範化解風險的長效機制,維護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編制鄉村振興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重點是推動現代農業「接二連三」,做大做強綠色蔬菜、有機茶葉、特色水果、生態養殖等農業主導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村電子商務、休閒觀光農業,實現農業的多功能性發展。著力加大市場主體培育扶持力度,擴大龍頭企業規模,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大力推進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有序推動縣城區擴容提質,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機制,形成城鄉一體、以城帶鄉、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係。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推動生態保護和修復,構建形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產生活生態有機相融的現代鄉村新風貌。有序推動農用地、農村集體用地和宅基地改革,加快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激活農地資源,激發農業農村創新創業活力。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全面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3、加快培育產業新動能,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堅持內育與外引並舉、培大與扶小並行、增量與提質並重,通過培育成長一批、扶持創業一批、招商引進一批新的市場主體,推動城區、園區、景區互動發展,促進產城共榮。加快在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中挖掘新動能,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全鏈條拓展、集群式發展,促進產業鏈向高端延伸。高標準建設坦渡、聶市、長塘優質糧食高產創建示範區,支持種糧大戶提高單產、提升效益。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改革,規範有序推進土地流轉。積極推動浮標、楠木、茶葉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應用網際網路、智能製造、機器人技術,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工藝流程、提高裝備水平。加快振興實體經濟,著力增強發展後勁,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同時緊跟國家產業政策,按照「五個一百」項目計劃,持續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打造新的增長極。在加速推進「強工興農、靚城富民」進程中,實現新的跨越。

——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著力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突出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問題,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統籌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優化我市營商環境,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嚴格貫徹落實《中共臨湘市委辦公室臨湘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臨湘市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緊緊圍繞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則、跑多次是例外」的目標,按照「一單總攬、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號響應、一體監督」的總體框架,以群眾和企業辦好「一件事」為標準,大力優化辦事流程,改進政務服務模式,提升政務服務能力。

——著力營造優質便企的生產經營環境。按照《臨湘市關於支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做好企業的服務工作。完善中小企業「助保貸」融資平臺建設,引入人社、財政的貼息資金,拓寬貸款範圍,簡化貸款程序,切實為企業解決好融資問題。做好政策研究,挖掘大項目、好項目,為企業申報製造強省、轉型升級、信息化、科技創新等各類項目。盤活存量資產,精準用於養老、教育、扶貧、醫療等領域補短板、強弱項。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利用債券市場、區域性股權市場、私募市場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拓寬專利權質押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支持企業以專利權、商標權進行質押貸款,積極發展應收帳款融資,努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問題。

將「全景臨湘,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貫穿於我市經濟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充分發揮我市「山奇、水秀、洞幽」的資源優勢。把臨湘建設成一個「大景區」,推動我市旅遊業態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狠抓整合營銷。將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6501景區、龍窖山景區等「一中心一走廊一區一園」科學策劃,精心包裝,重點宣傳,打造旅遊品牌,創新營銷方式,努力實現臨湘景區整合營銷。建設一流目的地。優先打造城區文化創意旅遊中心、龍窖山生態文化旅遊區兩個核心景區,帶動其它景區建設,實現旅遊人氣的總量飆升。發展配套產業。充分挖掘臨湘獨具魅力、內涵豐富的瑤文化、茶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竹文化、十三村非遺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推動文化產業化、市場化,以文促旅、以娛促遊,不斷提升旅遊文化層次。大力完善「購」、「吃」要素,提升「住」、「行」檔次,以旅遊產業發展為載體,推進景區所在鄉(鎮)、村的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著力推進江南鎮、黃蓋鎮沿江區域、聶市鎮等城鎮建設,將以農家樂形式為主的民俗民食等特色資源整合,積極支持餐飲休閒業做大做強,大力開發農業生態觀光、田園農耕體驗、民俗體驗等旅遊產品,活躍農村經濟發展。

6、增進民生福祉,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改善民生,增進普惠共享。堅持民生導向,不斷創新思路、整合資源,更好地為群眾解難事、做實事、辦好事。紮實做好五大保險、民政救助、就業創業等社會保障工作,切實織好民生保障網。實施更加合理的社會救助辦法,完善特困人員供養、救災救濟、醫療救助等救助體系。加快推進城鄉社區、農村社區試點建設。完善陽光招生工作方案,大力化解城區「擇校熱」「大班額」「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提高公共安全保障、公共文化服務供應能力和水平。拿出實際行動回應民生關切,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紮實推進健康臨湘建設。堅持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進一步健全我市醫療服務體系,確保群眾「有病所醫」。抓好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

——提升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推進就業創業工作,完善並落實好崗位補貼、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技能鑑定補貼等政策,重點扶持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創業,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確保城鎮新增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結算,擴大職工大額醫療費用統籌支付範圍,紮實做好社會救助、困難群眾和殘疾人生活保障和保障房建設分配工作,持續推進全民參保和深化養老服務綜合改革,推動城鄉社會養老服務均等化。

 

附件:臨湘市「十三五」主要經濟社會指標完成情況

 

 

 

 

 

 

 

 

 

 

 

臨湘市 「十三五」主要經濟社會指標完成情況

類別

序號

指標名稱

規劃目標

完成情況

預測2020年完成率

指標

屬性

2020年

年均增速[累計]

2018年

年均增速[累計]

經濟發展

1

地區生產總值(億元)

430

15%

266.58

7.5%

未達標

無法完成

預期性

其中:一產業

 

 

 

 

 

預期性

二產業

 

 

 

 

 

預期性

三產業

 

 

 

 

 

預期性

2

規模工業增加值(億元)

10%左右

7.6%

未達標

指標調整

預期性

3

人均GDP(元)

76780

12.8%

43351

--

未達標

預期性

4

固定資產投資(億元)

400

16.6%

149.91

10.8%

未達標

預期性

5

財政總收入(億元)

15

17.1%

10.02

11%

未達標

預期性

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

116

13%

78.92

9.4%

未達標

預期性

7

進出口總額(億美元)

2.6

23%

0.259

10%

未達標

指標調整

預期性

8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

20%以上

 

21%

 

提前完成

預期性

9

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

47

23.7

 

未達標

預期性

10

非公經濟佔經濟總量比重

80%以上

 

 

 

不考核

預期性

11

城鎮化率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60

51.68

 

未達標

預期性

戶籍人口城鎮化率(%)

>40

27.73

 

未達標

 

教育科技

12

研發經費投入佔GDP比重(%)

 

2%以上

 

2%以上

提前完成

預期性

13

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件)

4左右

 

2左右

 

未達標

預期性

14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

99.8%

 

99.7%

 

可完成

約束性

15

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

98%

 

96%

 

可完成

預期性

16

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值

60

 

 

不考核縣市

 

預期性

資源環境

17

耕地保護(公頃)

34150364公頃以上

 

 

38305.88公頃

提前完成

約束性

18

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

5年下降13%

 

18.5%

 

提前完成

約束性

19

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5年下降13%

 

13%

 

提前完成

約束性

20

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化學需氧量

5年減少10%

完成省下達任務

 

 

嶽陽未正式核定此項排放

約束性

氨氮

5年減少10%

 

 

嶽陽未正式核定此項排放

二氧化硫

5年減少10%

7.4%

 

可完成指標

氮氧化物

5年減少10%

22%

 

可完成指標

 

21

森林覆蓋率

56.79%

 

56.8%

 

提前完成

約束性

22

城鎮汙水處理率

90%

 

99.8%

 

提前完成

約束性

23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100%

 

97%

 

可完成

約束性

24

城市空氣品質達標率

100%

 

89%

 

無法完成指標調整

約束性

社會民生

2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8950

11%

28594

8%

未達標

預期性

26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2382

12%

15871

8.8%

未達標

指標調整

預期性

27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萬人)

5年

累計2.5%

5025人

 

指標為固定值

預期性

28

城鎮登記失業率

3.9%

 

3.76%

 

可完成

約束性

29

城鄉養老保險覆蓋率

95%

 

 

不能完成

約束性

30

城鄉醫療保險覆蓋率

100%

 

100%

提前完成

約束性

31

每千人口擁有執業醫生數(人)

1.95

2.5

 

提前完成

約束性

32

基層民主參選率

100%

100%

 

提前完成

約束性

33

廉政指數(人/萬人)

≤8

0.9

 

提前完成

約束性

34

社會安全指數

100%

 

100%

 

提前完成

約束性

35

每萬人擁有律師數量(人)

≥2.3

 

 

 

不考核

預期性

36

人口自然增長率

7.13‰

 

8.4‰

 

提前完成

預期性

 

相關焦點

  •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開展「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工作的通知
    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工作,形成評估報告,履行相關程序後,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他國家級專項規劃也要制定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案,深入有序組織開展評估工作。(二)請各地發展改革委開展的工作。一是請各地發展改革委對本地推進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主要目標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改革政策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形成評估報告。同時,牽頭組織協調本地區有關部門,配合做好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國家級專項規劃實施中期評估相關工作。
  • 「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165項重大工程項目超98%進展...
    12月24日,國務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下稱「評估報告」)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受國務院委託,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作報告時表示,主要目標指標進展總體符合預期。
  • 「你所不知道的五年規劃」(1):「十三五」規劃編制需要歷經多少步驟
    其實,「十三五」規劃編制在「十二五」規劃實施中期就開始了,歷時3年,共分為四個階段、十個步驟。第一個階段為中期評估(2013年至2013年12月),第二階段為基本思路研究(2014年),第三階段為黨中央《建議》編制(2015年初到五中全會),第四個階段為《綱要》正式編制(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
  • 【獨家揭秘】「十三五」規劃如何出爐?
    十個步驟:中期評估、前期調研、形成基本思路、黨中央《建議》起草、通過中央《建議》、起草《綱要》草案、公眾建言獻策、銜接論證、廣泛徵求內外部意見、審批與發布《綱要》。「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由發改委牽頭,組織政府各部門和各地方開展內部評估,邀請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開展第三方獨立評估,通過調查研究、發放問卷的方式廣泛徵求意見,並會同國家統計局及有關部門對單項指標監測評價報告及初步評價結果進行審核。
  • 省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督導組蒞臨介休進行考察...
    暗中觀察默默關注12月26日,由山西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任月忠帶隊的省婦兒發展「十三五」規劃督導組蒞臨我市,進行中期評估考察!督導組一行先後來到市婦幼保健服務中心和實驗小學進行實地考察,詳細了解我市婦兒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實施情況,並給予精準指導。
  •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
    (摘要)  一、評估背景與評估方法  2010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這是我國對新世紀教育改革做出的全面新部署,不僅明確了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重點任務,還特別強調了推動各項教育改革的關鍵環節及保障措施。
  • 上海「十三五」規劃「期中考」成績單來啦!一張圖看懂
    關心上海發展的你,還記得兩年前發布的《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嗎?裡面提出了很多令人期待的目標和任務,比如到2020年,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至42微克/立方米左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5平方米……轉眼進程過半,實施進展情況怎樣了?
  • 省評估組評估督導我市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
    記者 史曉萍報導:12月18日,省評估組來到我市,對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開展終期評估督導工作。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尚日紅出席匯報會。省評估組對我市實施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認為我市高度重視婦女兒童工作,投入資金大,推動舉措實,成效顯著。希望我市進一步辦好婦女兒童民生實事,落實解決好婦女兒童事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婦女兒童發展「十四五」規劃開好局。
  • 教育學院丁小浩教授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學生資助中期評估報告
    12月9日上午,教育部舉辦「回眸與展望」系列第七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丁小浩代表學生資助評估課題組發表學生資助中期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實施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大力推進學生資助工作,基本建立起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階段的國家資助政策體系,學生資助規模逐年增長,國家資助力度逐年加大,有力地促進了教育公平。
  • ...十三五」規劃》《山東省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終期監測評估
    山東省婦兒工委組織開展《山東省婦女發展「十三五」規劃》《山東省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終期監測評估 2020-12-23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財政部關於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通知
    關於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通知財會[2016]1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財務司,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財務局、武警部隊後勤部財務局,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 ——聚焦教育規劃綱要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宣告一系列利好消息後,徹底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呼聲依然強烈,催動著改革措施的進一步落實。  質優價廉:鼓勵和支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  「如果進公辦園,要四處託人還要交贊助費,要是進家門口的民辦園,每月的費用很貴,也是不小負擔。」北京的曲女士糾結了很久。
  • 特殊教育專題評估報告有關情況介紹
    特殊教育專題評估組組長、中國殘聯副理事長 程 凱  一、評估方法與過程  2015年4月,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委員會辦公室委託,中國殘聯作為第三方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特殊教育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
  • 權威解讀《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
    王春峰:「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的中期任務,一是現代化測繪基準和衛星測繪應用體系建設,包括形成覆蓋我國全部陸海國土,大地、高程和重力控制網三網結合的現代化高精度測繪基準體系及提升衛星測繪服務能力等;二是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與更新,包括數字地理空間框架、重點地區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等;三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地理信息數據獲取技術裝備、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學生...
    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
  • 省政府婦兒工委對我縣實施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終期評估...
    12月17日,為全面掌握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成效,根據省政府婦兒工委統一安排,省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終期督導調研第三組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張永東一行來到我縣,對我縣2016-2020年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督導,市政府副秘書長秦玉琪、市婦聯主席王霖、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陳春參加評估督導
  • 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開展「十三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評估督查
    2020年12月9日下午,徐州市人民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督查組在組長市婦聯四級調研員縱梅的帶領下,到我院開展「十三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終期評估督查。督察組一行聽取了市衛健委梁軍副主任關於市級「十三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完成情況的匯報和市婦幼保健院牛勇院長關於「十三五」期間市婦幼保健院發展情況的介紹,現場查看市婦幼保健院生殖助孕中心、宮頸疾病中心和遺傳中心實驗室,就「十三五」婦女兒童健康發展的問題同醫務人員進行了細緻座談,全面了解我市衛生健康系統婦女兒童發展綱要規劃組織實施情況,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總結創新做法和經驗
  • 巴中召開「十四五」規劃建議和規劃綱要編制起草工作專題會
    11月10日,市委書記羅增斌主持召開巴中市「十四五」規劃建議和規劃綱要編制起草工作專題會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深刻把握「十四五」時期發展形勢、機遇挑戰,認真分析巴中發展歷史方位、階段特徵,堅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高質量編制我市「十四五」規劃。
  • 市聯合督導組來東昌府區督導考核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
    東昌府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高憲棟出席並主持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終期監測評估考核座談會,東昌府區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秀麗陪同現場督導考察。區民政局、區教體局、區衛健局、區人社局、區法院、區檢察院等負責同志參與座談會。
  • 貴州省「十三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終期評估暨「十四五」婦女兒童...
    貴州省「十三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終期評估暨「十四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業務培訓研討班在築舉辦 2020-12-23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