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柴燕宏 通訊員 李清清)10月10日,劉先生前往醫院複診,原本雙眼都有3000度近視的他,如今摘掉了厚重的眼鏡,雙眼的近視度數竟然降到了0度。
他很激動:「這感覺實在太好了,世界如同在我眼前新生一般,我已經太久沒有如此清晰地看這世界了。」
幾日前,36歲的劉先生在杭州餘杭區第二人民醫院接受了「有晶體眼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他也成為全省首例完全矯正3000度超高度近視的受益者。
(網絡配圖)
8歲開始近視,逐漸遞增到3000度
即使戴著厚厚的眼鏡,眼前依然模糊
「8歲的時候就開始出現近視了。」劉先生說,父母都不近視,遺傳的可能性較低,可能還是和小時候愛看電視有關。
10歲左右,父母帶著劉先生到醫院做了個眼部手術,因為那時候年紀尚小,記不清是什麼手術了。然而,20多年來,劉先生的近視依然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工作以來的10年,接觸電子產品的頻率越發高了,近視也以異於常人的速度加深,最終發展成了3000度的超高度近視。
由於度數太高,劉先生就連合適的鏡片都配不到,因為近視眼鏡最高只可配到2000度。即使戴著「酒瓶底」般的眼鏡,劉先生看眼前的事物依然比較模糊。
一直尋覓治療方法
終於傳來好消息
由於長時間的超高度近視,劉先生的眼球要比正常人的大,眼球軸長達到了33.5mm,正常人只有23mm。這也使得劉先生的鞏膜變得非常薄,對治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劉先生一直尋覓各種方法想要治療自己的超高度近視。最終,他找到了來餘杭二院坐診的眼科專家、浙大一院副院長沈曄教授。檢查發現,即使為劉先生佩戴3000度的鏡片,他的視力也僅有0.2和0.3。
沈教授了解了劉先生的情況後,建議他可以進行「有晶體眼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將人工晶體植入到眼後房(虹膜後、自身晶狀體前),在矯正近視的同時,又不切削角膜正常組織,具有保留人眼晶狀體自身調節功能等特點,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近視矯正方法。
而且,該手術如今有了升級版本,應用的是屈光性有晶體眼人工晶體,這種晶體的折射率比以往的人工晶體更高,突破了以往1800度的治療極限,可矯正3000度的近視。
聽到這個消息後,劉先生激動萬分,治療有了希望,他終於等到了這一刻。
(網絡配圖)
5分鐘晶體植入 視力恢復到0.6
近視從3000度降為0度
前幾日,劉先生接到了手術通知,他來到餘杭二院眼科(沈曄教授名醫工作站)。與此同時,劉先生還遇到了與他一樣患有超高度近視的兩位病友,他們都是來做相同手術治療的。
9月30日,劉先生等3位超高度近視的患者依次進入了手術室。手術臺上,在顯微鏡的輔助下,沈曄教授以嫻熟的技術將屈光性有晶體眼人工晶體(PRL)植入瞳孔後方,每5分鐘即可完成一隻眼睛的晶體植入。
經過數天的恢復,劉先生再次來到醫院複診,檢查發現,他的近視度數已降到0度。而且,儘管由於長期高度近視,引起了視網膜黃斑萎縮,但是劉先生的視力依然恢復到了0.6,遠遠超過了他術前最佳矯正視力。對於這樣的結果,劉先生十分滿意,他終於擺脫了厚厚的「酒瓶底」,摘掉眼鏡看清了世界。
而與劉先生同時做手術的兩位病友,也都傳來了好消息,近視度數都降為了0。一位3000度的超高度近視病友,視力恢復到了0.5,另一位2300度的病友,視力更是恢復到了1.0。
沈曄教授指出,角膜雷射手術適合中低度近視,一般不超過1000度;而一些不適合做角膜雷射手術的患者,比如度數太高,角膜偏薄、乾眼症、瞳孔較大、圓錐角膜的患者,可以選擇做人工晶體植入術。
(網絡配圖)
電子產品藍光讓眼睛很受傷
看螢光屏,黑背景白字更好
「經常接觸電子產品,最受傷的是眼睛,究其原因,是因為電子產品中藍光成分較多,而在眾多光線中,最傷眼的就是藍光。」沈曄教授說。尤其是摸黑看電子產品,藍光效應更強,眼睛更疲勞。因為白天用電子產品時有自然光作補充,削弱了藍光的效應。當晚上摸黑使用時,人眼就赤裸裸地暴露在大量的藍光下,從而導致眼睛疲勞,時間長了就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沈曄教授說,阻隔藍光長時間照射是減少損傷最有效的方法。生活中,少用電子產品。玩手機或電腦的時候30到45分鐘,要閉眼休息一下。特別不要摸黑玩手機,最好開一盞小燈。晚上如果要看手機,用夜間模式更好。看螢光屏,黑背景白字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