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11月26日,縣委書記劉建新,縣委副書記、縣長茹捷,副縣長譚勝勇,以及縣林業、農業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行,到大地鄉、羊場鎮、湧溪鄉調研林下產業和秋冬種,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陪同。
劉建新在大地鄉天門冬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調研 (楊通航 攝)
11月26日,縣委書記劉建新,縣委副書記、縣長茹捷,副縣長譚勝勇,以及縣林業、農業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行,到大地鄉、羊場鎮、湧溪鄉調研林下產業和秋冬種,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陪同。
基地負責人手拿天門冬正在介紹 (楊通航 攝)
在大地鄉天門冬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劉建新和茹捷仔細詢問了天門冬從種植、養護到收購等相關事宜,基地負責人一一進行介紹。當得知天門冬藥用價值好、產量高、效益大時,劉建新表示肯定,並要求做好後續管護,讓藥材能安全越冬。
林下種植天門冬 (楊通航 攝)
據了解,今年大地鄉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在大地方村虎圈衝組流轉百姓土地1000畝用於種植天門冬。項目規劃投資1000萬元,以基地為核心輻射帶動區域產業發展。天門冬第二年、第四年、第五年為管護期,第三年和第六年為採收期。種植基地擬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17人,按照畝產700公斤、每公斤22元計算,每畝產值1.54萬元,1000畝產值1540萬元,總利潤可達540萬元。
考察大地鄉食用菌種植基地 (楊通航 攝)
隨後,一行人還實地察看該鄉的林下養雞和食用菌產業,了解了產業的發展和貧困戶利益聯結等情況。
在羊場鎮紮營關林下天麻種植示範基地調研 (楊通航 攝)
在羊場鎮紮營關林下天麻種植示範基地,劉建新一行不顧雨霧天氣,深入林內察看天麻的種植環境,了解天麻的生長習性和產業步道等配套建設情況。該基地建在海拔1020米的地方,面積1000畝,由龍頭企業「鎮遠縣黔康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公司統一經營管理,採取「龍頭企業+村支部+電商+貧困戶」的模式發展。示範點可年產天麻300噸,年種植收入可達800餘萬元,支付勞務費90餘萬元。目前,各項工作正穩步推進中。
深入基地調研 (楊通航 攝)
天麻種植環境 (楊通航 攝)
在湧溪鄉洞頭村苞穀場,蔬菜基地一片綠油油。劉建新詳細詢問了基地的發展模式和蔬菜種植的經濟效益,對湧溪鄉利用閒置煙地輪種蔬菜的做法表示肯定,要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做好秋冬種工作,發展好農業產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在湧溪鄉調研秋冬種 (楊通航 攝)
據了解,該基地採取「合作社+基地+公司+黨建」的方式發展,苞穀場蔬菜種植合作社與鎮遠縣開峰農業蔬菜公司籤訂1300畝的訂單形式進行產銷對接,預計畝產6000斤。目前,該項目已經帶動48個貧困戶在基地就業。從先期產量來看,該基地種植的白菜苔每畝可產5000斤,每斤售價1元,畝產值達5000元;紅菜苔每畝可產8000斤,每斤售價1.4元,畝產值達11200元。
湧溪鄉洞頭村苞穀場蔬菜基地 (楊通航 攝)